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法清法师:四季养生 |
 
法清法师:四季养生
“养生”之计在于春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夜卧早起,广步于庭,被发缓形,以使志生,生而勿杀,予而勿夺,赏而勿罚,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 ——摘自《黄帝内经》四季调神篇 顺应自然则生 大家拿到的这段话,是从《黄帝内经》里面摘出来的,说的是四季当中如何来调整我们的身体。我们中国人的智慧,我们祖先的智慧,真是非常的高超,比如说,我们这个民族最懂得生活,最懂得修养身心,这一点,从《黄帝内经》就可以看出来。《黄帝内经》就是告诉我们人在自然当中该怎么生存,该怎么跟自然来配合,因为大自然的变化,跟我们人体是息息相通的。 我们人的这个身体,也是个小宇宙。我们的气息,跟外在的节气,都是通的,外在的节气一变化,我们的身体就会感受到,也会产生相应的变化。像今天,是“处暑”。“处暑”是什么意思呢?就是暑气到今天就要停止了。你们看,今天的天气还是有点闷热,但到了明天,就会不一样了,从明天起,就要真正进入秋天了。在暑气就要结束的时候,它还会挣扎一下,所以,我们还能明显地感到闷,但到明天,就会改变了。 整部《黄帝内经》,就是在告诉我们自然存在的法则。我们人体,跟自然是息息相通的,生活在这个自然当中,就要懂得顺应自然的法则与变化。顺应自然,则生;反自然,则死。像过去,毛泽东倡导人定胜天、改造自然,就是在违背自然。当时,我们沿海在这种思想的指引下,搞了很多的围海造田工程,大量的水库被填掉,要变做良田。可是,等到填完以后才发现,这些地方因为有很多的泉眼,所以,根本做不了田。 像我们厦门,原来有个雁荡湖,雁荡湖上有个著名的景观,叫雁荡渔火。雁荡渔港是一个避风港,即便刮台风啊什么的,船停在这里也很安全。每到晚上,满港的渔船燃起灯火,点点渔火看上去非常的壮观,非常的美丽,所以,雁荡渔火一直是厦门八大景之一。可是后来,这里也被围海造田了,一道人工海堤,直接就把港湾给割掉了。但是,海被围起来后,并没能变成田,反而因为和大海阻断了,清水进不来,变成了一个很大的污水湖——厦门市所有的污水,都被阻到那里面去了。我还在厦门读书的时候,有时候路过那个地方,闻到的那个恶臭啊,传几公里都不止。后来,厦门市为了治理这个污水湖,花掉了几十个亿,那是八十年代啊!花了这么多钱,才把那个堤给挖掉。这样,海水又能够自然地流进来了,那个臭味才没有了。 所以说,对于自然之道,我们一定要去顺应它,不能去改变它,因为人真的是很渺小。我们生活在自然当中,就要顺应这个自然,就要跟自然和谐共处。我们的古人非常明了这些道理,所以,非常重视跟自然的配合。 这一次,我为什么会拿《黄帝内经》中的这一段来作为禅修的课程呢?我一直跟你们说,我带你们来禅修,不是为了让你们赶紧成佛——因为我现在也是凡夫,还没有成佛——我带大家禅修,只有一个愿望,就是希望每个人身心健康,这就是我带大家禅修的目的。所以,我一直在告诉大家的,就是如何把身体调整好。当你身体还没有调整好的时候,根本就没有资格说去成佛。因为你连自己的身体都拿不下——这个身体是你自己的,你都拿它没办法,那你还能干什么?身体它是有形有相的东西,你连它都降伏不了,那那些无形无相的烦恼,你又怎么可能去降伏呢?你更难以降伏。 让有形有相的这个肉体健康,是我们能够做到的,但现在的人,已慢慢地把这一部分给忽略掉了。现在的城市生活,都是在违背自然,是在反自然而行,这样做,其实是在自取灭亡。所以,我这次把《黄帝内经》中的“四季调神篇”拿出来给大家讲,是希望大家了解古人是怎么修身养性的,然后,能从中吸收到一些营养,学会赡养自己,懂得善待自我。 春三月,此谓发陈 先是春,春三月。我们过去的中国人啊,把春天的这三个月,又分为六个节气。关于节气,我们以后有时间再具体奖,今天主要还是说说春夏秋冬这四个季节的养生之道。 “春三月,此谓发陈,天地俱生,万物以荣。”这个春天呢,天地复苏,万物生长,天地在这个时候生机勃勃。“陈”是陈旧,“发陈”就是将以往的、过往的能量都发散出来。那么,进入春天以后,我们人该怎么做呢? “夜卧早起,广步于庭。”就是晚上要晚一点睡,早上要早一点起。这个晚睡要晚到什么时候呢?根据古人的教诲,最晚也不能超过子时。子时是什么时候?就是夜里11点到临晨1点。也就是说,春天的时候,晚上睡觉最迟不应该超过11点,在十点半、十一点的时候,就该去睡觉了。然后是“早起”。什么时候起才算是早呢?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称为早。春天太阳还没出来的时候,差不多就是五点半左右吧。这就是说,春天的时候,我们晚上应该在十点半左右睡觉,早上应该在五点半左右起床。 起床后干什么呢?不是赶紧急急忙忙去上班,而是要“广步于庭”。什么叫广步?其实就是漫步,也就是很放松地走着。早上起来,在庭院里面溜达溜达,拿脚步当尺子量一样地走。然后,还要走得比较多,绕得比较宽,这就叫广步。 在庭院里面“广步”的时候,还要“被发缓形”。所谓“被发”,就是把头发散开。古人的头发平常都是盘着的吗,所以,在早上散步的时候,一定要把它们散开。像我,没有头发,这是最好的,也不需要散开。 “缓形”就是要穿宽松的衣服,让身体很放松。当然,不穿衣服是最好,但那是不太可能的,所以,一定要穿很宽松的衣服,裤腰带也不要勒得太紧,不要让身体有任何的束缚。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早上的这个时间,大地都复苏了,庭院里的花花草草还有空气等各个方面,都在散发着一种生机,都是很美妙的磁场。这个时候,如果还把头发轧得很紧,衣服穿得很紧,身体就没有办法去吸收天地的精华。相反的,当我们把放松身体,头发散开,让身体的一切都处于很松散、很自然的状况的时候,就能够很好地吸收天地的精华,有利于养生。 “以使志生。”这个志啊,也就是神志,神志在中医书里面是指肾精、肾气。这个志,也是道家常说的元神,是我们体内的纯真正气。纯真正气就是元神,就是元气。 春天的时候,我们如果能够“夜卧早起、广步于庭”,那我们体内的元气就能够生起,得到很好的滋养。春天的时候,体内的这个元神、这个纯真正气,就会上升、生起,这是一个自然的状况。这个时候,当它是在自然而然生起的时候,我们就不要去压抑它。甚至连头发,都不要去束缚它;如果把头发扎住了,就会阻碍元气的生长。 所以,“生而勿杀、予而勿夺。”就是说,要让它自自然然地生长,不要去压迫它。比如说,春天的时候,所有的树都要发芽。作为树来说,到了春天的时候,它内在的这些气呀,都储备了一个冬天了,这个时候,这些气就必须通过发芽往出冒了。但是,冬天的时候,如果这些树被冻伤了,那它到春天就发不出来芽儿。像我在佛家庄种的柳树,第一年种下去的时候,因为冬天冻得太厉害了,结果,到第二年春天的时候,别的树都长得好好的,但这些柳树就是发长不出来芽儿。当地农民就告诉我,冬天太冷了,这些树的气给闭住了,要赶紧剪掉枯枝给它们放气。于是,我就拿剪子把那些枯枝剪了,剪的时候,还要带上一截儿活枝,这样,它们的生机和生命气息,就能够透出来了。果然,剪了没几天后,这些树的芽儿就都发出来了,而且速度还飞快。 到了春天,万物都在自然而然地生长,都不能被压抑。我们人体也一样,这个时间,正是我们的正气生长的最好时间,所以,一定要让它很好地生长,要“赏而勿罚”,罚就是惩罚吗,我们要赏识它、欣赏它,不要去惩罚它。 “此春气之应、养生之道也。”这就是春天的养生之道。 我们中国古人不仅对待自己的身体是如此,对待其他所有的东西,也都是遵循着自然之道。你看过去,中国的法律里面,春天的时候是不允许打猎的,也不能杀人。即便是那些犯了大法的人,也都要到“秋后问斩”。在春天,是绝对不会杀任何犯人的,这就是在顺应自然之道。因为春天这个季节,万物都在生长,不是大开杀戒的时候。这个时候,我们对所有的生命都要尊重、赏识,让它本自的活力张扬出来,自由地成长。作为人来说,春天就要注重养生,养生之道在于春。 “逆之则伤肝,夏为寒变,奉长者少。”春天属东,属木,在五脏里面对应的是肝。所以,春天如果没有好好地养生,没有养好,肝就会受损。这样,到了夏天的时候,“夏为寒变,奉长者少。”就是说,春天的时候,我们体内的正气啊、元神啊这些,如果没有很好地成长起来,那到了夏天的时候,,我们的内在就是空的,就容易拉肚子,免疫系统就会出很多的问题。“奉长者少”,就是能给予夏天成长的东西就少了。因为夏天是成长的,春天没有养好,夏天成长的元素就会少了,就会营养不良。 孩子也属于春天 一年之中有四季的划分,这是大的,接下来,还有小的划分,比如,人的一生,也可以用四季来划分,那孩提这个阶段,就是属于春天。一天当中,也可以用四季来划分,那早晨,就是属于春天。既然春天的生长是不能去控制的,那同样的道理,对于小孩的成长,我们也应该像对待春天一样,不能压抑他,要让他自然地生长。 在这一点上,现在的中国家长问题都比较严重,他们总是不给小孩自由。比如小孩天性好动,因为他是春天吗,生机勃勃的,所以,他停不下来,总是在那儿蹦来蹦去,蹦来蹦去。你让他歇下,他歇不下,但大人总是要控制他,不让他动,这就错了。《黄帝内经》里的这段话告诉我们,对于春天的生机,要“赏而勿罚”,也就是说,对于孩子,我们要鼓励他,赏识他,因为他是属于春天吗。 但现在的情形是,大人总爱对小孩说,你乖乖的坐在那儿!可是,一个小孩,他如果能够乖乖地坐在那儿不动,那就说明,他自身没有活力,没有春天的气息,换句话说,他就是不健康的、有病的。正常的孩子,他是坐不住的。但是,一般的大人,看到小孩在那里乱蹦乱跳,就会去阻止他。岂不知,这么做就是在违背自然之道。小孩成长的时候,就是靠乱蹦乱跳来发展智力的,像小孩子画画,有时候就是在那里乱画,老师、家长看到了,就会去限制他,不许他乱画。这很可惜,很多天性中美好的东西,就这样被扼杀了;很多天才,也就这么被埋没了。 所以,你们都应该很清楚,对于处于春天阶段的儿童,一定要给他们自由。这个话题说起来就太多了,今天不敢说太多,说太多就讲不完。 夏天要多晒太阳 夏三月,此谓蕃秀,天地气交,万物华实。夜卧早起,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逆之则伤心,秋为jie(病字旁下面一个亥)疟,奉收者少,冬至重病。 ——摘自《黄帝内经》四季调神篇 夏天该怎么养生呢? “夏三月,此谓蕃秀。”蕃秀,是茂密的意思,就是非常的茂盛。夏天这个季节,是属于很茂盛的季节。 “天地气交。”就是说,天和地的气啊,在这个时候上下呼应、交汇为一体。夏天的这个时间呢,是一切生命成长的时候,有利于一切生命的成长。这个时候,就相当于人生的青年阶段。这个时候有什么特点呢?“万物华实。”大家看我们这个小佛家庄,现在虽然已经到了秋了,还是能感受到夏天的景象,你们看,满院的树都长满了,树叶都长大了,长满了,长结实了,长丰盛了。这个时候呢,作为我们人,该干什么呢?要“夜卧早起。”这个时间,作息上跟春天是一样的,晚上十点半要睡觉,早上五点半要起床。 起来以后怎么办呢?在夏天,我们要“无厌于日,使志无怒,使华英成秀,使气得泄。”这几句话非常关键,大家首先要记住“无厌于日”这几个字。也就是说,夏天的时候,我们不能拒绝和害怕闷热。夏天的时候,正是因为有太阳的这个热,有阳光的这个强度,所有的植物才会生长。如果没有这个强烈的阳光的照射,这些树木啊,它就长不旺了。像夏天的水果,比如说陕西的桃,到了下桃的那个时间段,如果遭遇长期的连阴雨,它就会一点都不甜,就会很难吃。桃也罢,葡萄也罢,都是这样的。这些水果,只有经过阳光强烈的照射以后,才会甜。按农民的说法,才上了糖了。通过阳光暴晒,水果才能上糖,它的甜度才能起来,精华才能形成起来。 植物如此,我们的身体也是一样的。这个时代,多数人的毛病从哪儿生的?就在这一段上。现在的城市人,生活都违背了自然之道,所以,就得上了种种奇奇怪怪的病。大家现在夏天都是躲在空调房里面,这就是违背了自然。 因为夏天的时候,我们的身体是主泄,是在往外散发、扩张。我们体内的污垢、污浊之气,就是要通过夏天这个季节给排出去。所以,夏天对于我们的身体而言,是排垃圾的。所以,我们需要闷热。一闷热,身体就会发汗。汗一发出来,体内的毒就给排出去了。体内的这些不好的分子和垃圾,通过流汗,就会排出去了。垃圾被清理出去以后,我们的体内就干净了。所以,夏天的时候要“无厌于日”,一定不要害怕热。当然,直接站到太阳底下去晒也不太现实,只要做到不去过分防备热就可以了。 但现在的城市人,夏天总是往空调房里钻。这个时候,作为身体自身的机理来说,本来是要从里往外去散,这个时候,你如果出门呆在外面,或者呆在自然的温度之中,那很自然的,它就发出去了。但你如果往空调房里面一呆,那个冷气就会快速地把你的毛孔都给封闭了,直接闭塞,闭住了。结果,你身体里面的毒素啊,就没有办法排出去了。毛孔一会儿开一会儿闭以后,种种的病状就慢慢生出来了。所以,夏天的时候,要尽量多流汗,这样,才能“使志无怒”,我们身体的这些元神,才都可以很好地疏导出来。“使华英成秀。”让身体能够强壮起来;“使气得泄。”让体内的气能够泄出去。 “若所爱在外,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让体内的毒素往外扩散,就好像是喜欢的东西在外面一样。喜欢的东西在外面怎么办?就要出去拿。这是什么意思呢?就是说,这个时候,如果我们体内的这些气往外扩散了,我们的纯真元神向外发散的时候,身体整个张开了。张开完以后——它不是白白张开的,这一张开,就会把所喜欢的东西吸收进去了,就能吸收外围的养分了。 夏天的时候,正是所有的树木、果实都很强壮的时候,这个时候,太阳一暴晒,它们就会散发出浓浓的味道。尤其是夏天的大中午,如果你到山里面去,或者是大树下、草地中,你就会闻到许多美妙的味道,而且是会让你非常舒服的一种味道。这种味道,只有在太阳暴晒的时候才会产生出来。这个时候,我们的整个身体如果是张开的,那你往那儿一走、一站,就会吸纳到外面的这些好东西。这些东西中有很多的营养,正是我们的身体最需要的。可见,夏天是一个多么美好的季节了! 像那天,从台湾来了几个法师,我带他们去香积寺。刚好是中午,太阳暴晒着。那个寺庙里面种了一排柏树,太阳一暴晒以后,那个柏树的香味啊,浓得很,也好得很。同行者中,有一个陪客是西安当地人,他的气血比较虚,我就告诉他,要多闻点这个柏树的味道。他也觉得好闻得很,就在那边站了有五六分钟。闻完以后,再回到素心铭吃饭的时候,他的脸马上就不一样了。他刚来的时候,早上来的时候,满脸都是灰白的,气血非常的差。闻完那个味道后,他的脸马上就转变了,仿佛是换了一个脸,说明他太需要那个味道了。平常一般的人,吸了那个味道以后,本来可能还没有太大的差别。但是对于太需要的人而言呢,他往那儿一路过,哎,心一静下来,一吸纳,马上就给补充起来了,变化就很大。 所以,到了夏天呢,大家不能老窝在家里、空调房里,尤其是大中午的时候,大家应该到古树,或者是山里面有好多种树的地方,或者是到开各种花的地方去。这个时候,这些植物经太阳一晒——一定要通过太阳晒,这一晒,它才蒸发啊,一些营养才能蒸发出来。不然,如果没有这个温度,万物中这些美妙的东西、好的气息,就很难散发出来,它都内敛着呢。当太阳一晒呀,植物中的好东西才能散发出来,知道不?这个时候,你如果往那儿去,就能吸纳了,这是很关键的地方。但我们现在的人都违背了这个自然,一到夏天,一看太阳,哎呀,不出门了,都窝在家里面,吹着空调。病是怎么得的?就是这么得的。 “此夏气之应,养长之道也。”夏天就是用来成长的,成长要靠什么?靠营养。营养在哪里?在太阳下,这就是秘籍呀。 “逆之则伤心。”现在有好多人心脏不好。心脏为什么不好?就是因为夏天都在空调房里面呆着,没有出去晒太阳,没有出去吸收、吸纳万物的精华。体内需要的营养没有得到补充,心脏就会出问题的。 夏天如果没有养好,到了秋天,“秋为jie(病字里面一个亥)疟。”“jie(病字里面一个亥)疟”是一种疟疾,一种病状。就是说,到了秋天的时候,就会表现出一些病状,比如会拉肚子了,咳嗽了,头疼了,等等。 为什么夏天没有养好,秋天就会生病呢?因为秋天是收的季节。那你夏天没有养好,到了秋天,收成就会不好,因为你内在没有货吗,没有藏品吗,所以,就没有东西可以收。“奉收者少,冬至重病。”可以收的东西没有,到了冬天的时候,你就肯定会得大病。因为你库房里面没有储备东西呀,收的时候收不起来,粮仓是空的,那到了冬天,你就会饿肚子,所以,到冬至的时候,你就会得重病了。 秋三月:早卧早起 与鸡俱兴 “秋三月,此谓容平,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早卧早起。” 你们看,到了秋天,晚上睡觉的时间就要变了,不能再夜卧了,而是要早卧。也就是说,不能挨到十点半才睡觉了,在九点半就要考虑上床了。为什么要这样呢?因为秋天是开始收敛的季节,大地进入回收,阳气要回收啊,一切都在收敛。 “此谓容平。”“容平”是什么意思呢?容就是纳,这句话的意思是说,大地需要一个平衡。前面的春生、夏长,都是在往外扩散,往外释放,那么,到了秋天,就该收敛了,就要回过来调整、回收,以便达到一个和谐和平衡的状态。作为人来说,这个时候体内的气息也需要重新来平衡。 “天气以急,地气以明。”我们形容秋天时,常常会说“秋高气爽”。到了秋天啊,天气会怎么样呢?会往上走了!结果呢,秋天的夜空就会非常的清朗,一览无余;月亮也会特别的清明,这就是“天气以急”的结果。 “地气以明”,“明”是“明澈”,这句话是说,到秋天的时候,地气也会往下走了。结果呢,池塘里的水就会变得清澈。你们看佛家庄的池塘,现在刚立秋,它的水还是有点浑浊的,但是到了中秋以后,浮在水面上的这些残渣就会沉下去了,到那时,水就会变清了,就会出现“碧潭清皎洁”的状况。 “地气以明”这一点,从水里可以很明显地看出来,别的地方还不明显。那水这个时候为什么会变得清澈呢?因为地里面的气没有往上冲了啊!春夏的时候,地气是向上的,所以,那个时候,池塘的水往往是浑的。但到了秋冬季,地气往下一收,能把污垢冲击起来的东西没有了,那自然而然,水就能变清了。 地气就好比是一个鼓风机,当它往上鼓风的时候,水就会浑;那风停了,往下走的时候,污垢自然而然就降下去了。所以,到了秋天,因为天和地的气息都在内敛,在往回收,天地之间就会变得很明澈。 那作为人来说,这个时候应该怎么做呢?“早卧早起,与鸡俱兴,使志安宁,以缓秋刑。”到了秋天,晚上一定要早睡,要比春跟夏早睡一个小时左右。然后,还要早起,“与鸡俱兴”。 我们佛家庄院子里有一只鸡,你们可以仔细观察它一下,看它晚上几点钟睡觉。像现在这个时候(处暑节令刚过),天还没黑,它就会上到架子上准备睡觉了。然后,到了早上,一大早它就起来了。秋天的这个时候,早上鸡叫,差不多也就是五点左右的这个时间。过去古人闻鸡起舞,听到鸡叫了,就要爬起来,开始要舞剑了。为什么要这么做呢?“使志安宁,以缓秋刑,收敛神气,使秋气平,无外其志,使肺气清,此秋气之应,养收之道也。” “以缓秋刑”是什么意思呢?秋天的时候,有这个秋煞——秋天的煞气是很重的。在古代,犯人要到秋天才问斩。因为秋天的时候,万物会产生肃杀之气,人也会产生这种杀气。所以,古代的战争都会在秋天发动,因为在这个时候,士兵的杀气是很容易被激发出来的,这是自然之道。人在秋天这个季节,很容易产生杀心,情绪很容易变得激昂。所以,在这个时候,气如果收不住,就很容易出问题。因此,到秋天的时候,人一定要通过早睡觉来慢慢回收,以“使志安宁”。不然的话,还很容易出现悲秋的情绪。 秋天的时候,人很容易觉得伤心,尤其是男性,很容易悲愤激昂,正因此,历史上产生了许多悲秋的诗篇,像是杜甫的《登高》:“万里悲秋常做客,百年多病独登台。”文人们到秋天的时候为什么会有那么多的悲愤?就是因为没有顺应自然之道,气没有收好! 当然,现在的文化人也会悲秋。而且还不光是文化人,很多人都有这个状况。为什么会这样呢?大家夏天都呆在空调房里,该散发出去的气息没有散发,该补充的没有得到补充,该成长的没有成长好,结果,一到秋天,自然而然,一些急躁的东西就会产生了,就该犯病了。病一犯,心情当然不好,种种的状况也就会产生了。那秋天的时候,如果能够很好地收养神气,“使秋气平”,让这种萧杀之气能够平和地过去,悲秋的情绪也就不会产生了。 “无外其志。”就是不要让神志外泄。秋天时,神志如果外泄出去了,没有回收,那到了冬天,就会出问题了。 出什么问题呢?“逆则伤肺。”秋天伤了肺,“冬为飧泄,奉藏者少。”飧,音sun,就是晚上吃的饭。秋天的时候,神志如果没有往回收,没有收住,那到了冬天,晚上就一吃饭,就会觉得肚子里像吃了块石头一样,就会消化不良。为什么会这样呢?就是因为体内的阳气没有藏住,没有收好,消化的能量没有了,消化的功能也就失去了。消化不良了,吃的东西消化不了,就会泄吗,就会拉肚子、胀肚子。秋天如果没有养好,冬天奉藏者少,就会出现这种状况。 冬天:早睡晚起少洗澡 经文: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去寒就温,无泄皮肤,使气亟夺,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逆之则伤肾,春为痿厥,奉生者少。 冬天就要好好藏 “冬三月,此谓闭藏。水冰地坼,无扰乎阳。早卧晚起,必待日光。” 到了冬天,万物都冬藏了,进入了休眠状态,这时,大地上是一个什么状况呢?“水冰地坼。”水都结成了冰,地气也都回收了,地就被冻得裂开了——“坼”就是裂开的意思。 “无扰乎阳。”这个时候,阳气都收藏起来了,一定不能轻易打扰它。怎么个不打扰法呢?作为我们人来说,首先是要“早卧晚起”。晚上早一点睡!早到什么时候呢?就是差不多十点的时候。然后,早上还不能起太早,要晚一点起来。晚到什么程度呢?“必待日光。”也就是说,要等太阳出来了才起床。冬天太阳出来,有时候都快到八点钟了。在晚起这一点上,现在的很多人都很容易做到,只要不上班,都能做到太阳出来才起床。但是,早睡,现代人很很不容易做到了。 “使志若伏若匿,若有私意,若已有得。”冬天啊,这个气收藏在里面,像是打埋伏或藏起来似的,又像是有“私意”的样子。“私意”是个比喻,女的怀孕了,就叫做有“私意”。肚子里有个宝宝,觉得自己有所得了,内在很满足,却又不好到处去张扬,只是自己偷着乐。 此外,冬天我们还应该怎么做呢?“去寒就温。”去寒就是避寒,也就是要多穿衣服。在冬天,我们整个身体的阳气都回收到丹田里面了,都沉到丹田里面去了,在这个时候,就一定要做好身体的保温工作,只有保温工作做好了,能量才不会往外,才能都往里面去了。 “无泄皮肤。”冬天的时候,一定不能让皮肤外露,不能让它着凉。作为现代人来说,最需要注意的一点,就是冬天一定不要多洗澡。到了冬天,身体外在的油其实是一层很好的保护膜,它们能把毛孔封闭起来,让元气不至于泄掉。冬天如果经常洗澡,这层保护膜就会被洗掉或破坏掉,这样一来,身体的精华、元气、元神就会跑掉了。 “使气亟夺。”“亟夺”是紧迫地、快速地形成起来。这句话是说,要让我们的元神、元气在冬天的这个时间很快地集聚和储藏起来,让我们的纯真正气凝聚为一体,不要让它消耗掉。冬天如果能把纯真正气保护好了,那到了春天才会健康,才有东西可发散。 上面所说的这些,就是“此冬气之应、养藏之道也”。 睡觉要在子时前 总而言之,春天是养生,夏天是养长,秋天是养收,冬天要养藏。冬天如果没有藏好,“逆之则伤肾”,肾脏就会出问题了,就会亏了。肾是什么?是我们身体的能动本源。其实,所谓的“元神”,就是指肾。肾是人体一个很关键的部位,是一个根本。肾如果伤了,“春为痿厥,奉生者少。”痿是枯萎,就是有一部分失灵了;厥,就失去了作用,该生长的就长不出来了,该开花的也开不了了,该发芽的也发不起来,都是因为冬天没有藏住。 前面春天一节中讲到:“此谓发陈。”这个“陈”从哪儿来?现在正好跟它接上了,“陈”就是冬天的“藏”。冬天藏住了,到了春天的时候,就能“发陈”。春天的这个“果”,仰赖的就是冬天种下的那个“因”。“此谓发陈”,就是冬天储备下的,在春天展现出来了。 我们春夏秋冬的生活,如果能根据《黄帝内经》中所教的方法来过,来养生,来善待自己,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好得很。但现在的很多人都很难做到这些。那我们只能说,你只要做到一点,就能收获一点。这里面有一个非常关键的地方,就是晚上早睡这个问题。 现在的城市人,晚上12点才是夜生活的开始,你让他十点钟上床睡觉,他会认为你有病,说十点钟怎么能睡呢?!殊不知,他这样做,就是在违背自然之道。晚上不睡觉的人,你只要看他的脸、看他的气色就能知道。因为夜里不睡觉是违背自然的,所以,他的脸色跟正常生活的人会不一样,这个,一看就能看出来。 大家要知道,晚上睡觉,一定不要超过12点!最好能在子时前睡下。因为到了子时,阴阳就开始交替了。阴阳一交替,初阳一上升,人就又会亢奋了,就很难睡着了。 一般熬夜的人,在11点到12点这个阶段,头会有点闷,会有点犯困。可一旦过了12点,马上就又精神了,精神头就好得很,干什么都带劲得很。搞写作的,搞创作的,都喜欢在12点以后工作,为什么?因为那时候初阳上升,人会变得亢奋。初阳一上升,大地本身转阴为阳,这个时候,人的活力就会起来了,就会变得比较亢奋了。 那阴阳转化的这个时候,如果你是在休息,睡着了,上升的阳气就可以给你的身体进行能源的补充了。你的元神的营养,就靠转化点的这个初阳来补充。这个初阳补进来了,你的元神就能足了,一整天的精神头才会很好。晚上11点前如果能睡下,即使只睡5个小时,在第二天早上四点钟就起来,你的精神也会好得很。我们过去的寺庙都是这样作息的,因为这一段时间是最佳睡眠时间。 但如果你熬夜,且熬过了12点,那在一两点这个时间,你是睡不着的。只有扛到三点钟以后,你才又会觉得困了,想睡了。为什么?因为这个时候,阴阳交替的时辰已经过了。然而,当你在凌晨三点钟躺下来睡,即使睡到下午五点钟,你还是会觉得昏昏沉沉,像是没有睡醒的样子,困得很。然后,一直混混沌沌到夜里12点,才又觉得精神了。 所以,睡觉如果不按时,违背于自然,那就是在透支自己的生命,在消耗自己的能源。那些在下半夜才开始工作、才开始搞创作的人,是很可怕的!他等于是在拿自己生命的本钱在工作。哪一天,他会突然崩溃的。 夏天不流汗后果很严重 上节课我们讲到春夏秋冬的注意事项,主要是要顺应自然的变化,来保护我们的身体。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如果没有顺应自然的变化,那会怎么样。 首先来看春天该生长的时候,如果没有让它很好地生长,那会怎么样。 “逆春气则少阳不生,肝气内变。”春天属于少阳。有这个少阳,才能补充我们体内的能源。 阴和阳这两个,在我们每个人的体内都存在着,而不是说,男的就是阳,女的就是阴。作为两性来说,男的虽然代表阳性,女的虽然代表阴性,但阳性当中有阴,阴性当中有阳。阴和阳这两个在我们体内是合起来成为一个整体的。而所谓的男为阳女为阴,只不过是阴阳的比例偏了一点、百分比多了一点而已。 而这个“逆春气则少阳不生”是说,如果我们在春天没有养好、没有生好,那我们的肝气就会不顺,肝就会受伤,就会不好了。反过来,肝如果有毛病了,就说明我们在春天该滋养的时候没有滋养好。在五脏里,肝属于阳。 “逆夏气则太阳不长,心气内洞。”在夏天,我们如果违背了自然之道,在该晒太阳的时候不去晒,体内污浊的东西没有得到很好的散发,那也就不能吸收能量了。因为身体在排污的时候,同时也是在纳宝。比如你夏天去登山,登得气喘吁吁的,发了一身汗。等到登完以后,你会发现自己的精气神很足。为什么?因为当你发汗的时候、排污的时候,毛孔是张开的。而毛孔张开的时候,会把大自然中精华的东西、体内所需要的东西都给吸进去。把大自然的精华吸进去了,我们才能成长起来。 但是,如果违背自然之道,在夏天该散发的时候没有去散发,而是一直在空调房里面呆着,那就什么也补不进去了。那样一来,就会“心气内洞”,心脏就会出问题了。 现在有心脏病的人很多,还说这是富贵病。凡得心脏病的人,生活条件都比较好。而现在的人生活条件都很好,所以,基本都会得。那病源在哪儿?就是夏天不到野外去晒太阳,不让自己好好排汗。汗排不出来,就把它封闭在体内了。 有些人夏天干脆就没有机会流汗。像上班的这些人,在家里面时,空调肯定是开着的。然后,开车上班时也是开着空调。到了单位,下车后直接进电梯。这个电梯跟车库,基本也都是相对恒温。到了办公室,还是开着空调。然后到餐馆去吃饭,也都是有空调的。所以,整个夏天,他就没有机会让身体出个汗,结果,体内的垃圾就排不出去、散发不出去。所以,你观察这些上班族的气色,没有几个是健康的。他们只能靠一些药物、靠打各种激素和蛋白让气色变得好一些。这些违背自然的人,到以后,心脏就会有问题,因为内里面空啊!“心气内洞”,洞就是空,就是心气不足吗。夏天的问题主要是这个。 圣人行道愚人背道 然后,是秋天。“逆秋气则太阴不收,肺气焦满。”秋天对应的是人体的肺部,到了这个季节,就要往回收了。往回收的时候,心要沉静,不能太过于激昂。大喜大悲都不利于养生,所以,要让心平和。但人到秋天的时候,由于外在的原因,以及身体内部的原因,心情会比较躁动和激昂,很难平和。但我们一定要通过很多方式,让自己心平气和。因为只有心平气和了,我们的气才能够收回来、储备起来。气收回来以后,肺气才能够清。肺气一清,就没有污浊的东西了。但此时你如果违背了自然之道,没有去收,那你的肺部就会“焦满”——焦,就是里面有污浊;满,就是胀满;焦满就是污浊胀满整个肺部。 那到了冬天,如果违背了收藏起来这个原则,没有藏住,那就会“肾气独沉”——肾就会有问题了。这个肾气如果没有成长,消沉了,低迷了,身体就会能源短缺了。 所以说:“夫四时阴阳者,万物之根本也。”夫是语气词了,四季的这个阴阳,都是什么呢?是万物之根本。所以,“圣人春夏养阳,秋冬养阴,以从其根,故与万物沉浮于生长之门。” 这个阴阳啊,一阴一阳为之道也,万物的生长,都在于阴阳当中。作为圣人来说,到春夏了,就知道该是让阳气增长了;到了秋冬,就知道阳气要回收,这个时候,就要收住阳气,让阴能够成长起来。 “逆其根。”就是违背了这个根本,“则伐其本、坏其真矣。”如果违背了这个根本,那就是把我们生命的元气和生机给剥夺了。 “故阴阳四时者,万物之终始也,死生之本也。”所以,这个四季和阴阳,是万物生长的根本。“逆之则灾害生。”如果违背它,就会损害我们的生长。“从之则苛疾不起。”如果顺从、顺应四季更变的法则,以此来维护我们的身体,那我们就不会生大病。苛,是重;疾,是病,苛疾,就是大病、很严重的病。 “是谓得道。”这个“道”,就是自然之道、生存之道。 “道者,圣人行之,愚者佩之。”佩,通“背”,就是违背。对于自然法则,圣人都是去顺从它、应用它;而愚人是怎么样呢?是背道而驰!比如说,晚上该睡觉的时候,他不但不睡,还说什么:生活从夜里才开始,睡什么觉嘛!这是典型的愚人之见。他不顺应自然,就是在自取灭亡,愚蠢的人都是这样的。 但是,圣人他不这样,他是“行之”——他奉行自然之道。所以,当你看到这些道理以后,说,哎呀,我回去以后也要这么做,那你就是在朝着圣人的方向走了。如果知道了这些道理还不肯去做,还去违背它,那就说明,你是个愚人。 “从阴阳则生,逆之则死。”我们如果顺从了阴阳之变,随它的变化而变化,那我们就能活得很好;反过来,如果我们违背它,那就死定了。 “从之则治。”如果我们顺应它,就不会生病,就会有一个好的身体。“逆之则乱。”如果你不顺应这个自然,违背于自然,那你的身体就会叛乱了。身体有五脏六腑,像肾啊、肝啊、心啊这些,它们就像是一个国家内部的很多民族一样,都是独立的。如果身体这个整体没有治理好,没有顺应自然之道,那这些独立的脏器就会经常造反了。这一造反起来,你就没办法了。所以,在它们还没造反的时候,你都要把它们安抚好。你如果能顺应着自然,它们就能生存的很好,就不会造反,就能相安无事;但如果你是逆着自然的,那它们就会生许多莫名其妙的病,直至灭亡。 “反顺为逆,是谓内格。”违背了自然规律,就是自己找死。内格,就是自己害自己,自己跟自己过不去,窝里斗。 “是故圣人不治已病治未病。”已经生病了,才去治,那只能是凡夫。作为圣人来说,都是在还没有生病的时候就去调养、就去注意了,这样一来,他就不会生病了。 “不治已乱治未乱。”这也是圣人的行为。如果天下已经大乱了,那你还能治个什么?!所以,作为圣人来说,都是不治已乱治未乱——在还没有乱的时候,就在想办法让它不乱了。 “此之谓也,夫病已成而后药之,乱已成而后治之,譬犹渴而穿井,斗而铸锥,不亦晚乎?”这句话是说,如果生病了才去吃药治疗,就像是口渴了才去挖井、打架时才去铸造武器一样,已经太晚了,来不及了。那如果不想生病,就要在还没生病的时候就遵从自然之道,按照《黄帝内经》中讲的四季调养的原则来对待自己,这样的话,你的身体就不会生病。如果提前不注意,到生病时才想起《黄帝内经》,才去按照里面的教导来做,那就来不及了。病已经生起来了,才去治,就不是那么好治的了。 这一篇中间还有一段,我把它省略掉了。我认为对我们现在的人来说,它不是那么重要,所以,就把它去掉了。这一篇主要是告诉我们,生活要有规律,要养成好的习惯,如果我们能够顺应自然之道来保护自己,那我们的身体就会好得很。 农民生活最合道 其实,我们人的一生也可以分为四季,并遵从四季的特点,去度过自己的四个阶段。当然,其中的核心点,还在于建立一个非常好的照顾自己的方法。那我们回过来再看春天。春天的时候,万物生机勃发,这种时候,我们就要去踏青、去郊游,让身体像万物一样启动。 不过,对现代人来说,最关键的还是睡的问题。要解决的,也是这个问题。把睡的这个问题解决好了,人的气色就会变了。现在的城市人,晚上很难做到早点去睡觉。即便有人想早点去睡,也会被邻居家的电视及其他各种声音吵得睡不成。所以,人类发展到今天,虽然什么都有了,但人活的却真的是很可怜!那你就算是知道了《黄帝内经》中讲的这些道理,知道在夏天的时候,应该到有树木的地方去吸收一下天地的精华,可你生活在城市当中,天天忙着上班,吃午饭的时候,顶多能休息一两个小时。当你急急忙忙地吃完午饭,困得很,想在哪儿迷瞪一会儿都不行,更别说去哪儿晒个太阳、吸收一下天地的精华了。能够这么做的机会呀,是很少的。 古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其实在现在的农民身上还能看到——农民的生活就是这样的吗。所以,古人的这种生活方式城市人很难达到,但农民很容易达到。农民都是这样,晚上早早就睡了,早上早早起来下地——天还没亮的时候,他们就都起来下地去了。然后,到中午了,他们歇一会儿后,就又扛着锄头到地里去了;山跟前的,就上山砍柴了。 所以,圣人告诉我们的理想生活状态啊,其实就是当农民。可大家现在都是城市人!而我一直为农民感到骄傲,我也一直生活在农民之中。我从小在农村长大,只有在佛学院那几年,才离开了农民。但我们还好,学校后面就是山,每天都能到山里面去走走。来陕西以后,我先是住在山里,成为了山民;后来搬到佛家庄这边,成为了村民。接下来,我又要搬回山里面,去当山民。所以,我很庆幸。既然理想的生活是当农民,所以,你们也要建立一个目标,争取做一个农民,不要再当城市人,城市人太可怜了。 你住在城市里,中午即便有时间,说出来晒个太阳,可你能到哪儿去晒?西高新这边还好,像唐延路这一片,还是可以走走的。或者在一些大的住宅区里面,还可以勉强去街心公园里走一下。但对大部分人来说,根本就没有那个条件。一出来都是人、水泥路和钢筋楼,所以,你即使出来,也无法吸收到你身体所需要的东西。对身体有用的东西都是在地里、在山里。所以,大家看到这一段以后,应该意识到今天的城市生活、城市人真是可怜! 那大家明白这些道理以后,如果还能顺应这些法则来生活,那就不用担心自己会生什么病。所以,这一段文字是非常好的,对我们每个人都非常好用的。大家看了这一段,就应该知道自己四季应该怎么过。尤其是夏天,即便不能天天到郊外去,也应在星期六、星期天想办法去一下。尤其在出大太阳的时候要赶紧出门,而不要一看见太阳就赶紧往家走。出去时,最好别抹防晒霜,晒黑一点怕什么?!黑本来就是健康的颜色嘛。像我,这半年都是在山里晒太阳,就觉得好得很。四季调神的最关键,就是要在夏天去爬山、去流汗,顺便吸纳天地的精华。夏天的时候,如果你每个星期天都能去晒、去爬山出汗,虽然可能会晒黑一点,但其他方面都会好得很。 上乘的养生不服药 《黄帝内经》大部分都是在讲气,而不是怎么治病。该书的关键,都是在告诉我们怎么进行内在的自养和自调,让我们内在的气顺应阴阳的变化,而不是告诉你一大堆的药方。整部《黄帝内经》中,才只有十几种药方而已,而且,只是在后面附带。也就是说,《黄帝内经》强调的是养生,而不是服药。到了服药了,那就是下乘了;上乘的,是不服药的。所以,中药也要少吃,是药三分毒嘛!药它为什么苦?因为有毒啊! 所以,学过《黄帝内经》,就要知道顺应自然,知道怎么来激发自己内在的气。激发完以后,还要懂得补气。怎么补呢?必须用五谷,也就是用食疗的方法——《黄帝内经》就是在讲食疗,而不做药疗。到了药疗,已经是末策了,只有到不得已的时候才用,因为药都是“毒”嘛。原则上,首先用食疗,药能不用就不用。 而食疗,就是告诉你吃什么——吃五谷杂粮。五谷主导的是气,是补我们人体最根本的东西。我们平常吃饭,最根本的是吃米、吃面,这些都属于五谷类,都叫主食,是真正补气的,补我们的内气。接下来,一般人还要吃肉、蔬菜、水果之类,这些都起一个辅助的作用。可现在有许多人不吃主食,这是错误的。他们不知道,我们的身体最需要补的是气,而能够补气的,只有五谷,也就是主食。吃东西有一个主和次,比如,你首先要吃饭,也就是吃主食;接下来,才吃一些菜,和主食来搭配。这个主跟次的比例一定要协调,不能喧宾夺主。不吃主食,就是喧宾夺主。如果你喧宾夺主、主次不分,那你的根本之气就补不起来,身体就会出问题了,关于这些,在《黄帝内径》的后面都有讲到。 那么,怎么吃呢?原来上课时,我也经常给大家讲这方面的内容,就是吃简单的食物。我们前面讲到,要顺应自然的变化,通过自然、季节、节气的变化来养气,来吸纳天地的精华、取得身体的平衡,这是上策,也是最上乘的养生。因为天地之气,才是我们的身体非常重要和需要的部分。在这个基础上,再恰当地补充食品。《黄帝内经》的特点就是不讲药疗,先是气调,然后是食补。最末,才是药补。药所占的比例,非常非常小。就像最后这一段中说的,圣人呢,他都是守道的,所以他不得病;而不是说,已经病了,才去吃药。 平常调养得好,人就不会生病。等到真的生病了,再给你吃药治病,那是不得已而为之啊!即便用药,也只能是暂时缓减一下。等到你可以休养下来了,药就不能再用了。你要彻底治好病,还必须是通过休整,让体内产生能量,再通过食物补充来的气,才能让身体真正复原。所以,生了病复原,还是得通过《黄帝内经》所讲的最上乘的养生之道。 琴棋书画都是在练气 那我们禅修时所做的一切,都是在激发体内纯真正气的提高和升华,像磨墨,在这个过程当中,身体很放松,就是在凝聚和激发我们的元神。拜佛也是,打坐也是。禅修的所有课程,最终都围绕着养我们的气。这个气,不是呼吸的气,而是我们体内的元神、纯真正气。我们必须通过一些方式,让体内的纯真正气慢慢集合。我们中国的琴棋书画,以及别的好多东西,都是在练气——让纯真正气慢慢集合,所以,我们中国的这些方式,最后都是融通的。 比如磨墨,我一直跟大家说,这是我们中国的一个精华!但可惜的是,现在的人都不磨墨了。你在磨墨的时候,就等于是把我们的元神在提起了。过去,写书法就是在练气功,所以,会把身体写得好得很。但现在,虽然还有许多人在写书法,但练气的这一块没有了,最关键的东西失传了。现在,老师教孩子写毛笔字时(包括美院都是这么教的),都要求把笔握得紧紧的,为了检验学生握笔紧不紧,老师还会从背后抓,如果抓动了,就说明你没握紧。误人子弟就是从这儿开始的,已经有好几代人就这么给误下来了。对于这个力学之道,他没有真正地去深入。 可我们中国人本来是多么的智慧!我们用的这个毛笔,它最下面的这一截儿是毛做成的,是柔软的,和西方人的钢笔很是不同。这个柔软的东西,它在纸上摩擦的时候,不能用蛮力。你手臂用的力越大,到了纸上时,消耗的就越多,都会给你松掉、化掉。所以,你握紧毛笔写字时,所有的力气都是在笔杆上,透不到底下有毛的这一截儿。因为毛笔的这个软,就跟太极一样,你越是硬、越是蛮,它越是给你化掉。毛笔它柔吗,柔能化刚,能把你刚的东西就给化掉。所以,紧握毛笔写字时,到了纸上就没有力气了。而中国的书法,讲究的是力透纸背。你用毛笔写下去以后,你的这个气啊,要直接透到纸的背后去,靠什么透过去?靠气,不是靠力!气从哪儿来?我们磨墨,就是在提气。明白了这个道理以后,磨墨的时候,我们就要把身体和手臂都放松,都不用力气。身体和手臂都放松以后,身体的这个气,就会通过手臂向毛笔延伸——毛笔是手的延伸,手是身体的延伸,身体是气的承载体——到最后,到毛笔落下去的时候,力气就能够透到纸上面去了。这个过程中,你的身体和手必须是松的,只需要什么?需要韧力、弹力,跟橡皮筋一样松松的一弹,让它蹦出去,这个时候,这个气啊,才能够通过柔软的的毛笔透下去。书法的力度,才能够出来。 如果你手上用力了、僵化了,那你的手臂,就会把身体所有的气给锁住了。即便是有点气,也仅仅是手上的这些,没有办法通到脚底。但当你放松了,提一口气起来的时候,看起来虽然是柔、绵的,但气会从里到外透过来。写书法,它就是个练气的过程;字写好了,身体的气也就练好了。 气提起来后,就是绵绵不绝的。像我写书法,站在那边写一天,也不觉得累。大家看素心铭一到三楼墙壁上的那些字,都是我站在梯子上直接写上去的。尤其是三楼,写了那么多,也只是两次就写完了。作为我来说,写书法是一种享受。写个字就很累的那些人,一看就不得法。你到书院门去看那些写字的老先生,都是靠腕力、臂力在写,这些人写完字,都累得很。对他们来说,写字变成了一个体力活。结果,练了一辈子书法,到头来都给写死了。 真正的中国书法之道,就是在给身体补气啊!它是一个修炼的方法,而不是体力活。琴棋书画,都是在修炼我们的身心,而不是说,是要我们干体力活!所以,做这些,都是越做精神越好;而不会说,越做越疲惫。弹琴也是,当你把身体的根本之气提起来后,弹的这个过程,本身就是在养气啊!古人弹琴,一弹可以三天三夜不睡觉,他是通过弹琴进入了禅定啊。他靠什么?就是因为这个气给提起来了,给培养起来了。所以,那个过程呢,他是享受的;他不但没有消耗,反而是在不断地补充着。 但现在,大道失传了,写书法都是在用臂力、腕力。所以,有时候看一些老头写字,觉得很可怜。写了一辈子,写进了一个死胡同。当然,这些都是题外话,一说就说多了。时间到了,我们下课吧。大家回去,应该把《黄帝内经》里的这一段再好好读读。 阿弥陀佛! 《登高》 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万里悲秋常作客,百年多病独登台。 艰难苦恨烦双鬓,潦倒新停浊酒杯。 ——据法清法师佛家庄禅修班2009年9开示整理 ------------------------------------------------------------------------------------------------------ 更多法清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