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 第十八讲:三心章,深心二 |
 
纯祥法师:选择本愿念佛集 第十八讲:三心章,深心二
净土法门念佛行持非常简单,就是称念“南无阿弥陀佛”,现在讲到安“心”的部分,就越来越深细、复杂。从追求往生的角度讲,不知道“心”的细致内容也可以。从佛发愿度众生的选择来讲,末法时期烦恼很重的众生,太复杂了不容易接受。我们现在是在行持框架的基础上往细处学习、往深处进展,学了几年,没必要老是重复简单的知识框架。以前讲念佛行,有名号可称可念,现在讲心就有点看不见,显得细致、繁琐。能够听得懂就仔细听,听不懂关系也不大。学习“三心”,肯定可以增进你对佛愿的了解,我们就接着讲“三心”里的第二种心:“深心”。 言深心者,即是深信之心也,亦有二种: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二种深信”就是“南无阿弥陀佛” “深心”决定的解释就是“深信的心”,“深信心”依善导大师“亦有二种”,就是分二个种类,二个种类互相包含。虽然后面还有很多解释,所有的解释里“二种深信”最核心。“二种深信”是相互对应的关系,一者决定深信对应“南无”,二者决定深信对应“阿弥陀佛”,信心实际上包含了整个“南无阿弥陀佛”。 名号是至心体,至心是真实心、清净心,是遍法界、无处不在。比如我们有心,以筋骨血肉为身体;至心以名号为体。至心把“南无”和“阿弥陀佛”二个全部都包容了,既有“南无”、又有“阿弥陀佛”,至心显现了名号,以名号为体。信乐心以至心为体,就是至心显现为“南无阿弥陀佛”,信心显现了至心,其实也包含了“南无阿弥陀佛”。
训读信心 《教行信证》用二十个字训读信心所有的内容,“真实诚满,极成用重,审验宣忠,欲愿爱乐,欢喜庆贺。”信心有“真”的性质、有“实”的性质、有“诚”的性质、有“满”的性质、有“极成”、有“用”、有“重”……,最主要就是有真实性。但真实有圆满不圆满,比如菩萨真实、但不圆满,佛就是已经圆满了,这是差别所在。“诚”是对着真实得圆满不圆满来说的,“信”就是信真的、实的、圆满的,所以信心中是信圆满的佛。不但圆满,信心作用,就是“极成用重”。从“审验宣忠”上还知道,信心具有审查的功能,审验之后表达忠诚。信心不是迷信,佛教的信心是允许怀疑、允许审查的,这跟其它的教派不一样。我们如果有问题可以尽量提出来,大家共同探讨、研究,佛法不怕怀疑,通过怀疑、审查,可以解除疑问,建立信心,这就是正见。觉得可信就生起了愿望,“欲愿爱乐”非常的欢喜,所以信心也可以是一种感情,不但有理智上、还有情感的净化,最后就是“欢喜庆贺”。 信心包含的内容非常多,在梵文佛经里,信心就包含很多意思。亲鸾大师没有读梵文就能够把开显信心这些内容,跟他体验有关。信心有审验的功能,用信心来照“南无”的时候,就是“一者决定深信自身”是照自己。至心以名号为体,信心以至心为体,强调信心不是你的什么心,这一点特别重要。只有从佛回向来的才叫信心,从佛那边来,信心有“真实诚满”的意思,真实圆满只有佛才有,信心是一个特殊的果实。 依止善导大师 善导大师的“二种深信”是根据《无量寿经》来解释的,“决定深信自身”决定就是审查到最后的结果,这个非常重要。我们到现在为止,就是不知道自己到底是谁,自己决定是什么?善导大师的结论是我们理解信心最主要的根据,如果不是善导大师解释,我们自己是不可能知道的。《观经》里的“一者至诚心,二者深心,三者回向发愿心”,“深心”到底是什么?佛说的意思是什么?你就是想破了头也是不会知道的,直接理解佛意非常困难,佛尽管说了,还是不理解,必须有善知识的解释,而且还是要非常特殊的善知识。通过一部佛经解释另一部佛经,就是通过《无量寿经》来解释《观无量寿经》,善导大师在解释完《观经》之后说,这就是楷定古今的,一字一句都不可以加减,跟佛经一样,这就是我们要依止善导大师的原因。 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 “决定深信自身”是对“自身”的一种界定,“身”也包含“心”。“罪恶”、“生死”、“凡夫”三个概念里,“自身”既不是指过去、也不是指未来,是指现在。当你念“南无”的时候,“南无”就是“自身”,自身现在就是罪恶、生死、凡夫,三个层次上给你贴的标签,结论就是无有出离的罪恶、生死、凡夫。 要具体的审定自己是有罪的、有恶的、是生死的、是凡夫,有一一对应的关系。“凡夫”对应的是“圣人”;“生死”跟“解脱”相对应,解脱就是了生死、出离了;“罪”对“福”、“恶”与“善”相对。要信自身是有罪的、有恶的,当然也就相信有福、有善。罪、恶、善、福是由谁说?《无量寿经》说五恶、五痛、五烧,《观经》有三福九品,要依佛经的标准审定。这句话虽然天天念,我们很难落实,不容易承认自己有罪、有恶。“一者决定深信自身”跟“彼佛”相对应,一个决定深信的是自身,一个决定深信的是彼佛,二个是对应的。“自身是南无”和“彼佛是阿弥陀佛”,自身你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三个标签,对应的佛就是四十八愿,四十八愿有愿摄受众生,彼佛四十八愿是因,摄受众生是果。“乘彼愿力”就是我们跟他的关系,这是第一个“罪恶”对应“福善”。 第二“生死”对应“解脱”,生死作为一个现象,我们容易相信,但是解脱不容易相信,相信有生死,但不相信有解脱,实际上就没有什么意义。如果决定相信自身是罪恶的,从某种意义上讲就有善恶、因果概念,相信有生死就要相信有解脱,这样相信生死才有意义。没有解脱的概念,大家都一样,没有什么比较,相信第二个就很困难。 第三“凡夫”对应“圣人”,圣人包括解脱者、包括一地到十地的菩萨、还包括圆满的佛。要相信自己是凡夫,也要相信有圣人,不相信有圣人,信自己是凡夫也就没有什么意义了。这几个标签要贴上还是不容易的,特别你要贴实了,非常不容易。关键就是结论:“自身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
因为佛愿的缘故,才能够看到这些,不念佛愿,你念佛的落点只是在自己这边。通过念佛就要有机的深信,机的深信实际上是通过法的镜子来照的。不然,有多大的罪也不会承认自己有罪,不会说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这一点在学习的过程中一再的强调。如果认为自己是个恶人,这是好现象,是佛力发用了。而不是说自己很有功德、很有修行、很有智慧。因为一般情况下,你的镜子是往自己这边照的,不是照佛的,即使念佛也马上返回到自己这边来,所以看到自己很烦恼、很难过,这很正常。因为以前你照的不是这个镜子,模模糊糊看得好像还不错,现在照的镜子很亮,照得你这么难看,是很正常的,这就是佛力在发生作用。 旷劫以来常没常轮转,无有出离之缘。 “二种深信”互相包容、并不分离,有一种就有二种;没有二种,连一种也没有的;有机的深信,定有法的深信。信心是“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罪恶生死凡夫其实就意味着苦,就是六道轮回,有苦自然的就需要结束它,然后就是能不能结束的问题。你都这么惨了,罪恶、生死、凡夫这三重标签比判死刑还要难过,三座大山压下来没法自处了,肯定就要翻身。但还要看自己,因为苦是由自己来感受,罪恶也是自己来造,自己身口意三毒五恶造罪,生死也是自己在生生死死。“旷劫以来常没”,就是“没”在罪恶生死凡夫里,这是从现在往前推,你现在就是罪恶生死凡夫。 过去和未来是连在一起的,并且关系密切,现在是一个结果。有些人承认一下现在不好还是可以的,想起这一辈子确实还是干了很多坏事,有惭愧心,依佛法的戒律标准,确实做得不咋样。但是要说我旷劫以来一点好事都没干,旷劫以来就是有自己以来,实际上这是一个报身概念,显然不是普通的境界,普通人不可能有这种信心,这都是因为佛的缘故。因为佛有报身、有愿、有旷劫,没有佛的一一对照,我们照不到自己旷劫以来常常的没在罪恶生死凡夫的境界里,常没常流转就是在罪恶、生死、凡夫的三界六道里面转来转去。前面一个判断打下去,这里又是一个判断,二棍子打下去,已经够呛了。就确定你现在就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常没常流转一直没有获得过解脱的机会,从来没有过出离之缘。
我们非常不容易承认,以前我怎么就这么差、这么倒霉?事实上以前有一点点出离的缘分,就不是今天的罪恶生死凡夫,一直到现在都没有能够出离,这个没有不是现在没有,是从此以前一直都没有出离过罪恶生死凡夫的境界。以前受多大的苦反正已经过去,也没有什么恐怖了,但是将来就麻烦了,还将要旷劫常没常流转,这以后怎么混呢?所以“南无”和“阿弥陀佛”显然是对接的,“南无”必须要堵死掉,深信“机”已经没有出路,“法”就自然的活了,大死才大活,前面的不死,后面的也活不了,马上就决定深信。 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 念佛就是念四十八愿,四十八愿实际上跟“罪恶生死凡夫”对应,就是要清掉你旷劫以来常没常流转的罪恶,把生死的三恶道给清了,要凡夫入不退转、究竟成佛。你现在遇到“南无阿弥陀佛”四十八愿的摄受,佛就是摄受这样的众生,你要对彼佛愿无疑无虑。“佛”、“愿”、“摄”、“受”,每个字都有落处,光明名号来摄取我们,接受就把你给摄进来,你要没有怀疑。如果信任的念头一有间断,心不相续、时信时不信,其实就是怀疑了。决定深信自身是罪恶生死凡夫,不能一会儿相信,一会儿又不相信。“生死”也一样,怀疑到底在生死中还是没有、有没有解脱、是凡人还是圣人、有没有圣人?因为检验点太多,就随时怀疑,所以随时都经不起考验。我们都不了解“旷劫以来”,很多人都不相信有前生后世,什么旷劫以来,别跟我说这个,那还说什么?如果真正相信佛法讲的因果,“常没常流转”是非常恐怖的,《地藏经》里讲的苦痛简直太恐怖了,如果把这个罪遭下去的话,那没法扯。况且我们是没有一点真正的好东西,你看这都是什么标签?落在我们这边的都是没有什么好的。“无疑无虑”就是包含了对 “二者深信”都不怀疑、没有顾虑,乘彼佛的发愿力一定得到往生,死了就生了,是扣在一起,这就是“南无阿弥陀佛”,就叫信心。 信心就是名号,表达就是“一者决定深信:自身现是罪恶生死凡夫,旷劫已来常没常流转,无有出离之缘。二者决定深信:彼阿弥陀佛,四十八愿,摄受众生,无疑无虑,乘彼愿力,定得往生。”“二种深信”非常总持,把这个记住,天天念二遍,就像照镜子一样,天天审判一下,我现在是罪恶生死凡夫,起念头的时候,你念南无阿弥陀佛是不是定得往生呢?我们的心不出这些范围以外,随时的都在真的、假的、善的、恶的、追求什么东西上,“二种深信”基本上全部都有,你随时决定在这上面,就不会偏离,这是信心最好的表达,就是信心的性质。以后问信心是什么?就是这二种,你具体有没有决定?哪里不决定?如果没有获得决定,就是在哪个上面没有决定深信,你信,但是不深,不深就不决定了。 能够依“二种深信”来判断你的问题,就能进步,如果不知道病症在哪里,老是学习也不知道自己到底停在哪个地方,那就木了,眼睛不好使,照“南无阿弥陀佛”镜子,佛的光明力触动不了你,触动不了就是有疑,有疑就是回避自己的弱点。念佛一发现自己的毛病和弱点,就马上打住,心马上就中断了,念佛往深里发现自己黑,就算了、不要想。发现自己的怀疑、顾虑,至少自己要显露出来,如果每次都是回避,就总是有疑。好比垃圾老是放在那里不打扫,不清掉就总是不净的,念佛不得力,对净土教来讲主要就是怀疑。如果烦恼和怀疑心比较大,这并不是坏事,比如妄想多、业障重,我们就很容易审验;像现在很痛苦,承认自己有罪就容易一点;现在生病了,就容易承认生死实在难过。如果很舒服、什么事都很顺利,再往这些标签上照,就不好使;或者周围的人都对你很宠着、什么毛病都包容,这叫顺境,佛法说顺境更难,逆境还好。念佛,逆境来了可能是佛的加持,真正的逆境是一种加持。 我们发懵在去求佛的时候,都是求身体健康、家庭和乐之类,本来应该求出离的。最后落在出离的“缘”特别重要,如果没有“缘”,永远都是常没常轮转。现在遇到了彼佛的“缘”,就要好好的用一下,这个“缘”是非常不容易、非常难得、百千万劫难遭遇的,要对这个缘确定。出离的“缘”跟其它的缘是交织在一起的,生活里有无量多的缘,现在遇到了佛“缘”,但是“缘”是有分的,照一个面也是缘,天天在一起也是缘,你与佛的缘分就要用深一点,在“缘”上就要结出果实出来。出离之缘并不是总有的,我们无始劫以来就没有遇到过这个机会,那么久都没有遇到过这个缘分,现在遇到了还不好好用,如果丢掉了就又是旷大劫、又是旷劫流转了。这不是其它的缘能比的,这个缘特别特别的重要! 我们现在最喜欢赚钱了,《无量寿经》里说,这叫做不急之务,我们都是共争不急之务。佛说赚钱是不急的,那世间其它的又有什么好急的呢?我们不要共争不急之务,往生很急,要先把这个急了,钱再来赚也不晚,所以就要分轻重缓急,先把这事立准了,六亲眷属也不用担心,那终究是要别离的。我们不就是这些缘嘛,什么金钱、名利地位、爱恨别离的,不就这些吗?你有了往生信心,再搞那些也不晚。南无阿弥陀佛! 录音:白莲花整理:如意审核:纯祥师
---------------------------------------------------------------------------------------------------------------- 更多纯祥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