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三论宗文集:三论宗弘传之泛谈(理净) |
 
三论宗文集:三论宗弘传之泛谈(理净) 三论宗弘传之泛谈 ——纪念中国佛教2000年 内容提要: 为了纪念中国佛教2000年,笔者写下这篇短文,以表达对这具有特殊历史意义时刻的纪念。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史上成立最早的一个宗派,也是印度大乘佛教两大哲学体系之一的中观学派的继承和发扬。无论对印度佛教、中国佛教还是世界佛教的发展都产生了极大影响。笔者从印度、中国、日本等全方面叙述了三论宗的发展及其弘传情况。不同与以往人们仅仅从中国佛教阶段内谈论而已。力求能给佛学爱好者一个全面的认识和了解。 作者简介: 本文作者理净,是中国佛学院的教师。1986年出家,1988年就读于南京栖霞山佛学院,1990年就读于中国佛学院本科班。1994年毕后进入中国佛学院研究生班依刘峰教授研究三论宗,1997年获中国佛学院佛学硕士学位。现任教于中国佛学院。 今年是中国佛教两千年纪念周年。两千年的历史在佛教的时空观而言只是刹那之间,可对于人类来说却不是一个短暂的过程。在这漫长的岁月中佛教同中国其它文化一道走过了坎坷不平的历史岁月。佛教作为一种外来文化要在一个有着深厚传统文化的中国土地上扎根生长,被另一种文化接受并不是一件很容易的事。佛教与中国的传统文化经过长期无数次的相互融合、相互排斥、相互搓商才逐渐的相融合在一起,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中国的社会发展、文化发展和其它方面的发展都起到了重要作用。在这2000年的喜庆之际,多少华夏佛子感到自豪和骄傲。为了表达对佛教这一特殊时刻的崇高敬意和美好祝愿,信笔写下此篇短文以表祝贺。 三论宗是印度中观学派在中国的传播和发展过程中形成的佛教宗派。在印度称为“中观”学派,主要以弘传龙树、提婆的中观思想而得名,传入中国以后,以《中论》、《百论》、《十二门论》三部论立名为三论宗。如果加上《大智度论》,就成了四论宗。三论宗的主要思想是阐述《般若经》的思想,因此也有说是“般若宗”,由于般若思想是讲“性空”之理论,所以也称为“性空宗”。 三论宗在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为最早创立的一个宗派,由于罗什的般若思想在中国弘传正值魏晋南北朝之“玄谈”盛行时期。佛教也无形中受到了玄学的影响。当时弘扬般若思想还有道安等六家七宗,甚至于僧肇等都受了当时玄学思想的很大影响。值到后期,吉藏大师大力弘扬大乘佛教思想,才形成了具有中国特色的三论宗思想体系,继承了印度的中观学派思想。也由于罗什及其弟子的大力弘扬,当时三论思想盛行一时。到南北朝中期以后,由于《成实》、《十地论》、《摄大乘论》等经典的日益流行,中国大地上出现了诸师并起的局面,三论学说此时被陷入低潮。至陈、隋之时,由于吉藏大师的博学多闻,把弘扬三论做为己任,著书立说、广开法筵,使三论学说得以复兴,大乘中观学派的思想得以继承和发扬。 到中唐以后,由于玄奘法师的声望,佛教思想转入“唯识”学说,再加上三论宗无人继承,唐末以后逐渐衰败,到明清时代基本失传。现今的三论经典是民国初年,由杨仁山居士从日本大藏经抄回中国的,然后印刻流通。但在讲说教义上仍然无人,近代虽有太虚大师、印顺法师等人讲授中观思想,但仍然无有弘扬三论宗的人才。唯有中国佛学院在刘常净先生呕心呖血的艰辛培养下,才培养出了一批三论宗的弘法人才,能够继续弘扬三论学说。 (一)、三论宗在印度的弘传大约可分为四个时期: 1、原始时期:为佛陀住世时期。主要指佛初成道为诸大菩萨演说大乘妙法,即“般若”思想,此是三世诸佛之共说法门。佛为“一大事因缘”出现于世,也可以说是为此“因缘”。因为佛之“知见”即是般若智慧。所以佛最初所说之法即是三论宗的“缘起性空”思想。 2、隐藏时期:为佛初灭后五百年间。这段时期佛教主要以小乘思想为主,大乘佛教几乎没有形迹。一些曾听佛说大乘法的尊者,因为佛之入灭而隐居山林,不闻世间之事。所以外道、小乘极其盛行,排斥大乘非佛说。使大乘佛教不得不暂时隐藏,等待时机成熟时重新复兴,上弘***,下承沉轮。 3、中兴时期:为佛灭后六百年间到公元三世纪末。主要有龙树、提婆二大士创立的中观学派断承和发扬了“般若”思想,可以说是继佛陀入灭之后对三论学统的第一次中兴。同时也是中观学派真正的创立时期。龙树菩萨将佛陀的“般若”思想以“中观”学的形式发扬光大。也是三论思想的初期形成时期。 4、传弘时期:为公元四世纪前后。主要有提婆的弟子将龙树的中观思想传向世界各国。由罗喉罗、青目、须利耶苏摩等向北传播,经新疆由罗什传入中国汉地。另一派由青目的弟子佛护等人向东传入中国的西藏。在印度密教此时已经非常盛行,大乘佛教开始向外传播。所以,称为传弘时期。 (二)、三论宗在中国的弘传大致可分为五个时期: 1、传译时期:为东晋(公元四0一至四四一年)时期。主要以罗什为主,有弟子僧肇、僧叡、昙影等人,主要以翻译经典为主。 2、渐隐时期:为南北朝南齐(公元四四一至四八0年)时期。自僧肇等人以后的一段时间,中观思想时隐时现,也无明显的师资传承。主要有河西道朗等人在关内讲说罗什的般若思想。 3、复兴时期:(弘传时期)为南北朝梁陈(公元四八一至五八0年)时期。此时有高丽(陈羯),僧朗大师在关中学习罗什的般若思想来建业讲学。南方此时正兴“成实论”,僧朗在钟山草堂寺讲说大乘中观思想,破斥成实为小乘思想,得到了梁武帝的崇信和支持,派十人从僧朗学习三论学说。唯僧诠得其法门,僧诠传弟子法朗、玄辨、慧勇、慧布。其中法朗最为杰出。 4、大成时期:为隋唐初(公元五八一至六二三年)时期。法朗门下弟子众多,而以吉藏最为杰出,继承其学说,对三论宗之著述有三百余部,为集三论之大成,将三论思想发扬光大,为三论宗之黄金时代。 5、衰败时期:唐末会昌法难(公元六二四至八四0年)之后。嘉祥吉藏数传以后,无人继承,义学无闻,三论一宗,逐渐衰灭。 (三)、三论宗在日本的弘传基本可分为三个时期: 1、初传时期:大约相当于初唐时期。由吉藏大师的弟子高丽慧灌大师于日本推古天皇三十三年(公元625年)传入日本,慧灌最初住于元兴寺。大化二年(公元646年),慧灌奉诏进入宫中宣讲三论。为日本三论宗之第一传。有弟子福亮继承三论法门,当时佛教界人物中没有不直接或间接受其影响的。门下有弟子智藏是福亮在俗之子,于天智天皇(约初唐时期)时入唐随吉藏大师学习三论,持统天皇时返回日本,住于法隆寺宣讲三论。为日本三论宗之第二传。智藏有弟子道慈于大宝元年(公元701年)入唐,从事于元康法师学习三论。于养老二年(公元718年)返回日本弘传三论思想。为日本三论宗之第三传。通常把慧灌、智藏、道慈称为日本三论宗的“三传”。 2、大兴时期:指日本奈良时期。奈良时代是日本佛教的高峰时期,有三论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俱舍宗、成实宗被称为“古京六宗”。三论宗此时也是在日本弘传最盛的时期。有智藏的弟子道慈、智光、礼光等人。他们之后相继出现了善议、安澄、勤操、灵睿、愿晓等一大批优秀人才,被称为是“释门之俊秀”。以智光为主一系被称为“元兴寺派”;以道慈为主一系被称为“大安寺派”。由此形成了三论宗在日本的鼎盛时期。 3、兼容时期:三论宗在日本自奈良以后转入衰败,虽然有圣宝、观理、珍海、玄睿等人的大力弘扬,于延喜五年(公元905年)在东大寺创建民“东南院”,作为弘通三论宗的大本营,但是还是没有振兴起来。从镰仓以后,虽仍然出现了东大寺的圣守、澄观等人致力于振兴三论,但因为法相、天台、华严的相继传入,使三论宗趣来趣走向衰亡。同时逐渐被禅宗,净土宗等宗派兼并融合。三论宗在日本也基本上不符存在。 (四)、三论宗近代之新运 三论宗自唐贞观以后,在中国几乎灭亡。今天中国之三论是清代扬仁山居士从日本传来。在南京创办了金陵刻经处,将吉藏大师佚失于日本的三论典籍,重新刻印流通。并且培养了一大批佛学专家和佛教教育者,由此三论之法派才能在中国复兴流传于今。当时从事于支那内学院整理研究的江西黎端甫研究最深,但因早年去逝,其遗著也随之散失。其后有有钱塘张尔田著有《八不十门义释》一卷,也是致力于三论研究的。民国十四年有湘江善因,主讲于武昌佛学院,曾著有《中论述义》四卷。近代佛学泰斗太虚大师亦致力于三论研究,著有《十二门论讲录》、《法性空慧学概论》等关于三论宗的主要著作,推动了中国近代佛教事业的发展。为三论思想的继承也奠定了基础。还有当代义学沙门印顺法师也是三论学的研究者,著有《中观今论》、《性空学探源》、《中观论讲记》等重要著作。由此才使三论法派流传不息,并且日益兴旺了达。为二十一世纪的佛教事业增添辉煌。 自中国佛学院灰复以来,对于三论宗的课程一致作为重点。在刘常净先生的精心培养下,中国佛学院造就了一批关于三论宗思想学术的研究生,从事于三论学的教学和研究工作。使三论法派能够继承和延续下去,更加完善中国佛教当前的发展局势。祝愿中国佛学院能够继续培养出更多三论学弘法人才,同时也希望全国各地的佛学院能重视于三论宗课程方面的教学。共同培养出一批更加杰出的三论宗弘法英才。 (五)三论宗在中国佛教史上的地位 任何一个学派的形成对当时和今后的历史发展都会产生很大的影响,这好象是一种自然规律。但由于各自的学术思想的侧重面不同,而对文化历史的发展影响轻重也有所不同。今三论宗是中国佛教思想的主要组成部分,对中国佛教历史的发展起了具大的推动作用。大致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三论宗的形成促使了中国佛教宗派的形成。因为三论宗是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中形成最早的一个宗派,正是由于三论宗的形成,促使了后来各家立宗兴派以发扬自己学术思想,从而形成了中国佛教宗派的兴起。将中国佛教推向了一个新的阶段,为佛教在中国的发展起了很大的促进作用。 2、推动了中国大乘佛教思想的形成。由于三论宗的思想是产生在当时小乘佛教盛行的时期,是在破斥了当时的小乘成实、俱舍等的基础上,发扬大乘佛教思想的。在三论思想完全未形成之前,中国佛教对大乘和小乘没有严格的界限区分,自从三论宗判释了大乘与小乘的分界线以后,小乘思想在中国佛教中逐渐失去了地位,最后逐渐完全灭绝,从而形成了中国大乘佛教的新局面。 3、发扬了大乘佛教的般若思想。三论宗的主要思想是以“般若”为主,般若思想是大乘佛教的重要理论基础。诸佛菩萨以般若智慧而断除一切烦恼,证得菩提。众生由于无明所障缺少般若智慧,所以轮为六道生死,不能解脱。而今三论宗认为“般若”是离四句绝百非、非空非有的中道实相。认为“般若”是佛教理论的最高思想境界。三论宗成为弘扬般若思想的主要宗派。因此,三论宗的形成将般若思想推向了佛教的最高思想理论殿堂。 4、三论宗的般若思想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发展。三论宗形成之时正是南北朝“玄学”盛行时期,佛教的“般若”思想对当时的传统文化“玄学”思想起了很大的影响。玄学之流认为“虚无”即是佛教般若思想的“空”,二者是平等一致的。由此可见,三论宗般若思想的发展大力推动了中国传统文化“玄学”的发展。 5、三论宗经论的翻译和注疏为中国佛教增添了辉煌。众所周知罗什所翻译的经论为中国佛教翻译史上创造了奇迹。罗什法师所翻译的经论辞句华丽、文体通俗,对当时流通的大部分经论都重新作了翻译。其主要以“般若”系为主,是中国佛教翻译史上的四大翻译家之一。吉藏大师又是一位善于著述、博学多闻的僧人,他的注疏有一百余卷,四十多部。吉藏大师的三论注疏记载了中国佛教史上的一些重要文献资料。是中国佛教历史上历代高僧中少有的事迹。 以上是从印度、中国、日本等多方面对三论宗在整个佛教发展过程中的略述和泛谈。三论宗是佛教宗派中的一个重要宗派,是印度“中观”学派的继承和发展。对印度、中国乃至世界佛教的发展都产生了具大影响。对大乘佛教的复兴和发展更加起到了具大的贡献。在这“千载一时,一时千载”的中国佛教2000年具有历史意义的时刻,为了纪念佛教史上这一具有重大意义的活动,笔者将此文敬呈于贵院《学报》刊载,能使学界、教界以及社会各界的人士对三论学术以更多的认识和了解。 1998、7、1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