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上)

 

  后汉迦叶摩腾竺法兰同译

  中华习教沙门超然  白话

  沙 门  来 华  白话证义

  经    序

  释迦牟尼世尊,最初成就觉悟之道的时候,曾经进行这样的思维观察:“只有远离欲望的束缚,安住于法界本来的寂静,才是最了不起的事情。安住在这个本来寂静的大禅定当中,就能够降服各种天魔外道的侵扰,成为圆满的佛陀。”然后,世尊来到鹿野苑当中,为五比丘讲说了四谛妙法。度化了憍陈如尊者等五人,使他们证得了阿罗汉的果位。

  从这以后,世尊的比丘弟子们越来越多,他们经常提出各种各样的疑问,请求佛陀给与解答,应该怎样,不应该怎样,等等。当听到世尊的教诲和要求以后,大家都纷纷心开悟解,于是双手合掌,恭敬地答应,并且都能够顺从世尊的教导。

  第一章  出家证果

  佛陀这样说过:“能够辞别父母双亲,而出家修行,从而认识了自己的心,回归了自己的本来面目,悟解了远离造作的无为法,这样的人就叫做沙门。能够时常奉行二百五十条比丘戒,身心举止就会逐渐清净,再观察修行苦、集、灭、道四谛法门,最终就能够证得阿罗汉果。

  所谓的阿罗汉,以他的功德,能够自在地飞行变化,寿命长远达到很多大劫,一举一动,都会感动天地鬼神。其次是阿那含,所谓阿那含,当他这一生的寿命结束以后,他的灵神(神识)就会上升到三界当中的第十九重天往上的五净居天(无烦恼天、无热天、善见天、善现天、色究竟天),并且在那里证得阿罗汉果。再其次为斯陀含,所谓斯陀含,他今生去世以后,将上升天界;天上的寿命结束以后,将再次回到人间,并在人间证得阿罗汉果。再次为须陀洹,所谓须陀洹,他经过七次人间和天上的生死来回,就会证得阿罗汉果。证得阿罗汉果以后,就断尽了一切贪爱,如同人的四肢被砍断了,无法再复原一样,阿罗汉永远也不会再生起贪爱了。”

  第二章  断欲绝求

  佛陀这样说过:“作为出家沙门,应当断掉贪欲,去除爱的习气。这样就会逐渐认识自己心的源头,自然通达深奥的佛理,最终将会开悟没有造作的无为妙法。从而在内心当中,没有什么好得到的;对于外境来说,也没有什么好贪求的。于是,他的心就连觉悟和修行也不会牵挂,所以,根本就不会有业的积累。他已经远离了妄念和造作,也不会陷入修行和证果的执着。当他超越了各种位次差别,而证悟了最崇高的自性的话,那就叫做真正的觉悟之道。”

  第三章  割爱去贪

  佛陀这样说过:“当一个人剃除了胡须和头发,成为一个沙门,接受了佛陀的教法以后,他应当散去世间的一切资产和钱财,通过托钵化缘来满足基本的生活需求。那就是每天中午吃一餐饭,晚上在大树下面休息一夜,其它的就不要再张罗了。让人变得愚痴并且迷惑的,就是爱和贪欲啊!”

  第四章  善恶并明

  佛陀这样说过:“众生的善行表现在十个方面,恶行也表现在十个方面。哪十个方面呢?所谓的身三、口四和意三。身三就是指杀害生命、偷盗财物和放纵YIN欲;口四就是指搬弄是非、脏话骂人、说假话和花言巧语;意三就是指嫉妒、忿恨和愚痴。这十个方面的表现,不符合圣人的解脱之道,所以叫做十种恶行。倘若不做这十种恶行,就叫做十种善行了。”

  第五章  转重令轻

  佛陀这样说过:“倘若有的人犯下了很多过失,却不知道自己悔改,不知道赶快悬崖勒马。等到罪报光临自身的时候,那就好像一条流水回到了汪洋大海,终于变得深不可测,而且广阔无边了。倘若有的人,虽然也有很多过失,却能够自己认识到,知道自己过去的不是,并且开始改恶行善,于是,他的罪业就逐渐消灭了。就如同生病的人,发出了一身大汗,那么,他的病就会逐渐痊愈了。”

  第六章  忍恶无嗔

  佛陀这样说过:“当那些恶人,听说你时常行善,故意来捣乱的话。你应当管住自己的身体,平息自己的心绪,没有必要忿恨和责骂他们。那些来行恶的人,就把恶行给他们自己带回去了。”

  第七章  恶还本身

  佛陀这样说过:“曾经有人,听说我坚守觉悟之道,奉行大慈大悲;所以,特意前来辱骂佛陀。当时,佛陀只是沉默,没有回应。

  当他骂完了以后,佛陀问他:“如果你去给别人送礼,对方不接受,礼品是不是应当属于你自己呢?”

  回答说:“属于。”

  佛陀说道:“今天你来骂我,我不接受;你自己将会把这个骂带回去,它所导致的灾祸也一同属于你自己了。就像回音应和于声音,影子伴随着身体一样,终究无法摆脱。所以,千万不要作恶事啊!”

  第八章  尘唾自污

  佛陀这样说过:“倘若有恶人来迫害已经入道的贤士,那就像仰起头来,向天上吐唾沫一样,唾沫是不可能吐到天上的,最终还是会落到自己身上。也如同顶着风,向别人扔灰尘一样,灰尘是不可能扔到别人身上的,最终还是会落回自己身上。贤士终究不会被诋毁,可是,迫害别人的业报灾祸必将毁灭他自己。”

  第九章  返本会道

  佛陀这样说过:“博学多闻,喜爱修道,这样的人,悟道将会变得非常困难;坚守志向,依教奉行,这样的人,他的道行非常广大。”

  第十章  喜施获福

  佛陀这样说过:“看到别人在布施修行,以欢喜心赞叹鼓励,得到的福报非常广大。有一位沙门问道:“这个福报有穷尽吗?”

  佛陀回答:“这就好比一个燃烧着的火炬,成百上千的人,都拿他们的火炬来分引火种;各自回去烧火做饭,照亮黑暗,这个火炬却依然如故。你所问的福报也是这样的,不会穷尽。”

  第十一章  施饭转胜

  佛陀这样说过:“用饭食供养一百个恶人,不如供养一个善人;供养一千个善人,不如供养一个持守五戒的人;供养一万个持守五戒的人,不如供养一位初果须陀洹;供养一百万初果须陀洹,不如供养一位二果斯陀含;供养一千万二果斯陀含,不如供养一位三果阿那含;供养一亿三果阿那含,不如供养一位四果阿罗汉;供养十亿四果阿罗汉,不如供养一位辟支佛;供养百亿辟支佛,不如供养一位三世诸佛;供养千亿三世诸佛,不如供养自己那位念而无念、住而无住、修而无修、证而无证的当下法身。”

  第十二章  举难劝修

  佛陀这样说过:“人有二十种难以做到的事情,分别是:自己贫穷,却能布施,这很困难;出身于富豪权贵的家庭,却能修学解脱道,这很困难;面对死亡,能够坦然舍弃生命,这很困难;能够有缘看到佛经,这很困难;能够出生在佛陀的时代,或者有佛法的时代,这很困难;能够坚强地忍耐住美色和欲望的诱惑,这很困难;见到自己喜欢的好东西,能够不贪求,这很困难;被别人侮辱了以后,能够不产生忿恨之心,这很困难;自己有权势的时候,能够不居高临下,这很困难;在为人处事当中,能够不用心机,这很困难;能够广学多闻,深入研习法义,这很困难;能够灭除自以为是的我慢之心,这很困难;能够不轻视初学者,这很困难;能够处处用平等心对待一切,这很困难;能够不议论别人的好坏是非,这很困难;能够有缘遇到真正的善知识,这很困难;能够在开悟见性以后,踏踏实实地修学解脱道,这很困难;能够随着教化因缘的成熟,而救度众生,这很困难;能够面对着一切境界,心中却如如不动,这很困难;能够善巧地理解,并且运用种种方便法门,这很困难。”

  第十三章  问道宿命

  有一位沙门曾经问佛:“通过什么样的因缘,才能够得到宿命通,并且通晓究竟之道呢?”

  佛陀回答:“以纯净心坚守自己的解脱志向,就自然会通晓究竟之道。就好像擦拭一块旧镜子一样,当把污垢去干净了,光明就显现了;如果能够断除欲望的污垢,而且没有贪求之心的话,就将得到宿命通。”

  第十四章  请问善大

  有一位沙门曾经问佛:“什么样叫做善,什么样叫做大善呢?”

  佛陀回答:“修行菩提道,坚守真心的人,叫做善;他的志向与菩提道完全融合的人,叫做大善。”

  第十五章  请问力明

  有一位沙门曾经问佛:“什么样叫做有力量,什么样叫做最光明呢?”

  佛陀回答:“能够忍辱,就叫做有力量。因为不怀恶心的缘故,所以安稳而有力。忍辱的人不会有恶行,所以一定会被大家所尊重。如果心中的一切污垢都灭尽了,清净而无瑕秽,那就叫做最光明。这样的话,从天地没有形成以前,直到今天,十方世界的一切所有,没有见不到的,没有不知道的,没有听不到的。已经成就了真正的一切智,这才叫做光明啊!”

  第十六章  舍爱得道

  佛陀这样说过:“人们的心中怀有爱和贪欲,所以不能够见道啊!这就好比澄静的水面,用手把它搅浑浊,大家都来观看,没有谁能够清楚地看到自己的倒影。人们因为爱和欲望交织在一起,心中就会混浊杂乱,所以就不能见到觉性(见道)了。你们大家作为沙门,应当舍弃爱和欲望。当爱和欲望的污垢除尽了以后,自然就可以见道了。”

  第十七章  明来暗谢

  佛陀这样说过:“所谓的见道啊,就好比拿着火把进入了暗室当中,里面的黑暗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一片光明。学佛修道的人,当见到了真性以后,无明就消失了,只剩下了一片智慧的光明。”

  第十八章  念等本空

  佛陀这样说过:“我的这个教法啊,它是念无念之念,行无行之行,言无言之言,修无修之修。明白的人啊,就在眼前;迷惑的人啊,远在天边。一切言语无法形容,一切事物不能束缚;真假只在毫厘之际,成败只在片刻之间。”

  第十九章  假真并观

  佛陀这样说过:“观察天地宇宙,知道它不长久;观察世界万物,知道也不长久;观察自己当下的灵明觉性,知道它就是真正的无上菩提。能够这样知道和认识,就会迅速得道了。”

  第二十章  推我本空

  佛陀这样说过:“应当观察自己的身体,由地水火风四大组成,各自都有它们的名字,而没有一个叫做我。既然哪里都没有我,说明我和身体都是如幻不实的啊!”

  第二十一章  声名丧本

  佛陀这样说过:“人们为了满足自己的情欲,而追求名声;往往到了声名远扬的时候,就快要去世了。只知道贪图世间的名声地位,而不知道学佛修道,最终将是白辛苦一场。就好比烧香的时候,虽然人们闻到了香气,可那已经是香的灰烬了。业力就如同烧毁香的火一样,总是尾随在人们身后。”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前五篇文章

超然法师:《四十二章经》白话(下)

华严文集:华严三祖法藏法师(觉深法师)

心律法师:父母不会一直在原地等你!

心律法师:佛家七宝话琥珀

心律法师:忙碌不应该成为生活的常态

 

后五篇文章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下)

超然法师:《金刚经》白话(上)

超然法师:《般若波罗密多心经》白话

超然法师:《佛遗教经》 白话

白话文: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 第十二章 贤善首菩萨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