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净界法师:为什么研究教理?(七) |
 
为什么研究教理?(七) 我们看总结:是故学儒者,必以六经四书为权衡,学佛者,必以三藏十二部为模楷。儒家的道法在六经《诗》、《书》、《礼》、《乐》、《易》、《春秋》这个六经当中,还有四书《论语》、《孟子》、《大学》、《中庸》当中,那么学佛者的道法在哪里呢?在整个大乘的三藏十二部经典里面。这个地方是说了一件事情,就是说这个教理的研究,这个莲池大师想要表达什么?就是方便有多门,但是归元无二路。你喜欢研究《楞严经》也没关系,你喜欢《法华经》也没关系,但是你最后的道理要跟大乘的中道思想要相合,这个不能有差错。你看世间的道法也是这样,儒家的思想它也是要根据六经四书,当然儒家的道法它是整个诸子百家,但是诸子百家里面影响我们中国人的思想最为重要的有三个宗派。 第一个是道家的思想,老庄的思想,他崇尚无为,无为而治。你看老庄怎么说,老庄说天道有常,不因尧存,不因桀亡,他说这个宇宙的真理它本来就存在,不是因为尧这个贤明的君王出世才存在,也不会因为夏桀这种暴君而消失,这个天道本来就存在的,你不用多事,你只要随顺因缘就好了,当然以大乘佛法来说有点偏空。你看老庄思想,庄子有一天他在湖边钓鱼,楚王就派了一个使者去找庄子,他说:庄子,我们大王希望你老人家来我们国家作我们的宰相,来辅导我们的楚君。这个庄子就说:哦,你是楚国来的,我听说你们国家有一个很大的乌龟的壳,是你们先代的祖师在这个山中找到的一个乌龟的壳,千年的乌龟壳,这个乌龟壳你们很宝贝的把它供在这个寺庙。那庄子就说:那请问你们这乌龟壳是用来干什么呢?这个使者说:我们这个乌龟壳平常不随便动的,但是有重要的事情,我们君王不能决定的时候是用来卜卦的。那庄子就说了:你看身为一只乌龟它是用来让人卜卦好呢?还是夹着尾巴在泥土里面打滚好呢?自由自在打滚好呢?那他说:那当然是自由自在在泥巴里面打滚好了,庄子说:我就准备做一只在泥巴里打滚的乌龟。 那么他的意思就是说,他说这个治理国家是多事,在老庄的思想,你只要崇尚自然就好了,不过这种思想当然从儒家积极的入世,齐家、治国、平天下是有一点懈怠了。但是诸位不要忘了,当你逆境的时候,这个思想是很重要。所以华人很厉害,自杀率最低,华人的世界是双向思考,我们不谈佛法,就讲世间道就好了。得意有儒家思想,齐家、治国、平天下对不对,失意有老庄,退一步海阔天空。华人的思考是双向的,西方的思考只会往前冲,他没有退后,在西方的文化没有退一步海阔天空,它是崇尚英雄,它对失败者没有一个道理来安他的心。所以在佛陀没有出世之前,没有空性的智慧之前,这个退一步海阔天空救了很多人。你看我们华人常说留得青山在,不怕没柴烧,太厉害了,遇到逆境的时候知道退一步,这个是老庄思想。所以世间的道法你用的恰当,它的确让你能够度过难关,当然你一辈子崇尚这个就有点消极了,老庄的思想是崇尚无为。 那么当然比较积极的是两块,在主动积极的齐家、治国、平天下的是儒家跟法家。不过这两个不太一样,儒家思想是从人性的善良的一面来发挥他的道理,他的道是从人性本善这一块来发挥,他认为人的本性是善良的,他认为一个人造恶是暂时的,只要你教育他,他就可以改变,所以他做了很多的制礼作乐,就是我们应该把他善良的一面启发起来,所以儒家思想是比较鼓励的,摄受门。法家是比较悲观的,他认为人性本恶,他认为人性修善是伪装的,一个人要让他不造恶只有一个方法,就是严刑峻法,就是把这个人抓去把他打一顿把他关起来,只有这个方法,严刑峻法。 但是从佛法的角度,两个都接受,所以我们对于内心是辄伏摄受都要,有时候要鼓励,有时候要辄伏。诸位你们知道,儒家是讲人性本善,法家讲人性本恶,你知道佛法认为人性是什么吗?人性本空,对。你说人性本善这个思想有问题,那邪恶的一面就不是你的部分了?那对立了。那你人性本善,那你的内心世界只有一少部分属于你了,那其它的呢?那些邪恶的部分那是谁的呢? 佛法是认为说人性是本来清净的,但是你迷的时候它就变成邪恶,全体不变,全体随缘,你悟的时候他就变成清净。那么它的因地的安立就比较全面,所以善恶都是属于你的这一部分,恶的部分你要跟他沟通,他的本性是清净的,他是因为受到长时间的外在环境的染污的误导,所以他变成邪恶的,你跟他沟通,你可以转识成智。所以佛法的内心世界的这个道它是离开对待的,中道是绝待圆融,它没有对立面的。你说人性是善是恶,都是对立面,功德就不能圆满。虽然功德不能圆满,这个世间道对我们也有一些启发作用。这个就是世间道,那么大乘佛法的道那就更厉害了,它站在清净心的角度来看人生,他认为善良的邪恶的都是你的一部分。邪恶的如果你经过好好地调伏、安住它可以转成善良的,这个就是不同的道法创造出不同的结果出来。 佛法修学概要——80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