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七喻品 3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七喻品 3

   这里有三个问题。

  问:有无为众生担业一事,请引经论详明其因。《地藏经》云:「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请示长老:为何亡者能得生者为其造福的功德?

  答:这第一个问题:「有无为众生担业一事,请引经论详明其因。」若是我明白一点说,你这个话我不懂,我不知道你是怎么说。或者这么讲:「有无」,这么念,为众生担业一事,是这么念:「有无」,有没有为众生担业这一件事?若这样念,怎么解释呢?就是那个人有罪,他应该受果报,但是他的业由别人来承担,他不受果报,这叫「为众生担业一事」,这么讲?这句话这么讲啊?我不知道有什么根据这样讲话,我不知道。若是说我们说观世音菩萨大慈大悲救苦救难,但是世间上的众生还在这儿受苦,也照样有众生到三恶道去受苦,那么菩萨为他担业吗?有这个事情吗?在道理上讲,也没有这回事。谁造罪,谁自己负责;你造福,也是你自己来承受你的果报,没有别人来承受你的果报的,没有这回事。有的时候有特别的情形呢,就是共业,我们大家共同地造一样有罪的事情,或者是共同地造一样有功德的事情,将来得果报的时候,就是共同地受果报,不是说我不做功德,你做功德,我将来会得果报,能享福,没有这回事。所以你要「请引经论详明其因」,我不能回答这个问题。但是我的思想里面、我学习的佛法里面,也没有这件事,没有说别人造业,我来负责的,没有这回事。

  《地藏经》上说:「若有男子女人,在生不修善因,多造众罪,命终之后,眷属小大为造福利,一切圣事,七分之中而乃获一,六分功德生者自利。」《地藏经》有这个话。请示长老:「一、为何亡者能得生者为其造福的功德?」这个《地藏经》我是读过,但是我的记忆力不好,我记不那么清楚,但是我……好像我的印象里面,是说用亡者自己的所有物,他自己的所有物去做功德。做了功德的时候,你这个人为他祝福,七分获一,是这样意思。那么「为何亡者能得生者为其造福的功德?」若是像我刚才讲的话呢,因为那个所有物,就是他的财是他所有。但是他死掉了,死掉了的时候,这个所有权不在他那里,可是与他有关系。你再加上你给他回向的力量,所以他能够得到一 分的功德,是这样意思。说是这件事,不是他的财,你用这一个财做功德来回向他,他也能得到一点功德,那就是你回向的力量。你回向的力量,他能得到一点,就是这么回事。而这件事呢,就是你的心力,你的心力也能够,他能得到。若是你不回向,他得不到,他得不到的。这样子你还有什么问题吗?

  问:经文中的数字一六七,是定数吗?

  答:这只是说一个大概,说个大概的,不是那么……。但是你如果相信这个《地藏经》是佛说的,那你这个数就是对了,就是这样子。

  问:若不是,则数字变化的原则为何?

  答:其中的原则,就是你的心力。你为他做功德的诚心,你为他回向的时候这个心力,由这个力量来决定这个数字,就是这个,原则上应该这么说。

  问:阿弥陀佛!请开示《金刚经》中云:「若当来世后五百岁,其有众生得闻是经,信解受持,是人即为第一希有。」请问师父:「若当来世后五百岁」,这「后五百岁」指何时?受持者为何希有?

  答:这个「后五百岁」有几种说法:一种是说这个佛灭度后,正法住五百岁,像法五百岁,那么就是二个五百岁;这后五百岁就是像法的五百岁。又有说呢,佛灭度后有五个五百岁。那么就是后五百岁,五个的最后那个五百岁,有这不同的解释。「受持者为何希有?」我看《金刚经》上那个「受持」的意思,受持的意思是很深。我们在其它的经论上说到受持的意思,受持是温习的意思。我读诵这部经以后,我再重新的温习,叫做受持。那这样讲这个受持就是浅白了一点;但《金刚经》上的受持,好像不是这个意思。「受持」是指你能够忆念、思惟第一义的意思,那就是深了。为什么「希有」?那个道理就是在这里,他能够忆念第一义,忆念这个无我相。「若心取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若取法相、若取非法相,即着我、人、众生、寿者。」你能不取相,心能与第一义相应,那就是希有,那就是应该是圣人了。「又云:如来灭后,后五百岁,这后五百岁又指何时?」就是这样,有这么多的解释。

  问:「色无我、无我所;受想行识无我、无我所。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不可得亦不可得」,含义为何?请长老解释。

  答:这个色受想行识没有我、我所,第一句是这个意思。我们先要明白什么叫做「我」?先要明白这个意思。然后你再观察色受想行识无我、无我所,应该这样子说。这个文应该是《大品般若经》里面有。

  什么叫做我?有两个解释:一个是离开了色受想行识之外,另外有一件事是我;但是这件事是不生不灭的,是常住不灭的,那么这个是我。色受想行识是无常的、是败坏的;我是常住不灭的,那么这叫做我。或者说色受想行识不是我,但是另外有一个我,色受想行识是我所;也可以解释这是我的住处,这个我在色受想行识里面住。我的本身是常住的,但色受想行识不是常住的,那么这是一种解释。

  第二种解释呢,「即色受想行识是我」。那么「即色受想行识是我」,就很难解释我是常住的,因为色受想行识是老病死的,所以那个我就可是有点……,就是不应该执着,它不常住的。当然也可能执着是有我,我不常住,也可能这么解释。那么这样讲就是两种我:「即色受想行识是我,离色受想行识是我」。现在说「色无我、无我所,受想行识也是无我、无我所」,就是离色受想行识是没有我,即色受想行识也是没有我,就是这样观察、思惟;这样观察、思惟,就是修无我观了。

  若如果说是色受想行识不是我,另外有个我,我不相信这件事。色受想行识,色、受、想、行、识,是我内身的我的体验,我都能体验出来有这件事,另外我怎么知道有个我呢?我不相信这个。那么你否认这个离色受想行识是我,那么这个就是无我,那么色受想行识还是有。那么现在说色不可得,受想行识不可得;那么就是观察色受想行识是因缘有,它是自性空的,自性空中色不可得;受也是因缘有的,它是自性空,受不可得;乃至识也是因缘有,它也是自相空的,它也是无所有。

  这样子修如是观,不可得也不可得。因为不可得是对可得说的,可得不可得,所以不可得也就……,对谁说不可得呢?不可得也不可得了。这样子观也就是我空和法空,修这两种观,是这样子思惟。这样长时期的修如是观的话,再加上一个奢摩他;加上奢摩他,就是定,还有如是观,就是慧。长时期的修行,这个戒、定、慧就辗转地进步,你就可以得圣道了,是这样意思。

  问:「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皆苦厄」,含义为何?

  答:观世音菩萨是成功了的人,他不是凡夫,他是得一切种智的佛,是这样。

  问:「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含义为何?

  答:这是《华严经》上的话。「若人欲了知,三世一切佛,应观法界性,一切唯心造。」这个「三世一切佛」,就是过去的佛、现在的佛、未来的佛,那么这都是圣者,或者说未来的佛就是凡夫。那么过去佛、现在佛是圣者,那么这些凡圣都在内,凡圣是怎么有的呢?「应观法界性」,都是心造的。那么就是一切法是因缘有的,因缘有的,就都是自性空的,但是也是假名有的,就是这样意思。「一切唯心造」,这件事刚才我曾经说过,就是天旱,没有云,不下雨,缺水,缺水是和我们的思想、行为有关系,不是别人造了恶叫我们受苦,不是这个意思。这样子呢,改变我们的思想、行为,那么一切的问题就都解决了。

  问:第四、今生不能相信佛教而信仰其它宗教的人,是否即不住种性补特伽罗?

  答:也不是的。他们也可能有种性;但是相信外道。

  问:非佛教徒临命终的时候,若在身旁为其称念佛菩萨名号,对其有帮助吗?

  答:若他能相信呢,对他有帮助;若他心里面完全不相信,是没有帮助的。但是临命终的时候,多数是恐怖,有可能会转变,有可能会相信,那就会得到好处。

  问:不喜欢听闻佛菩萨名号的临命终人,是否不宜在其身旁为其称念佛菩萨名号?

  答:若这样子呢,可以先和他沟通一下,他如果转变心情,愿意相信的话,还是可以这样做。

  问:此种人是否即不住种性补特伽罗?

  答:都不决定。

  问:我们劝人学佛时,是否应注意到其种性?

  答:我们没有能力知道他有没有种性,我们要知道这件事,这是佛菩萨才能知道的。

  问:五、释迦牟尼佛曾言,舍利弗所入三昧,目犍连不知名字,同样已得圣道,为何有此种差别?我们学佛要学到何种程度,才能入种种三昧?

  答:这是这样,同样已得圣道,还是有深浅,不是完全一样的。这件事是有一个因缘,是佛到龙宫去,佛到龙宫去的时候,很多的阿罗汉都在,唯独舍利弗尊者没有来。没有来,这个龙宫的龙王就想要请舍利弗尊者来,就向佛说这件事。说这件事,佛就命令目犍连去请舍利弗尊者来。那么目犍连就回到人间,是在灵鹫山,是在什么地方,舍利弗尊者在那里补衣服;衣服破了,在那补衣服。那么目犍连尊者就把佛的意思告诉了舍利弗尊者,请他来。舍利弗尊者说:我在这补衣服,你先回去,我一会儿再来。目犍连尊者说:你现在就来嘛,就把舍利弗尊者那个衣服,用手这一摸就好了,不用补了,就这一摸就好了。那么舍利弗尊者说:这样子,我把这个针插在地上,就请目犍连尊者说,你把这个针拿出来。目犍连尊者就拿这个针的时候,大地震动!还拿不动,这个针还插在那里。那么这时候目犍连尊者就回到龙宫来,到了龙宫的时候,舍利弗尊者已经坐在那里了。这时候目犍连尊者就问佛:佛说我神通第一,我今天好像不是第一?那么这样佛说:舍利弗尊者入定,你不知道名字!这个因缘就是这样子。譬如说这些大菩萨,初地、二地、三地、四地乃至到第八地、九地、十地,这个都是因为道力有深浅的关系。这个阿罗汉中,也有同样的差别。譬如有的是这个慧解脱阿罗汉,他没能得灭尽定。譬如说是在未到地定里面得阿罗汉,那就和在四禅里面得阿罗汉就不同。你只有初禅、二禅、三禅、四禅,没得灭尽定,那你的道力就不同。声闻人有这个问题,菩萨也同样有这个问题,只有成佛以后,大家都是平等的。所以同样得圣道,但是有差别。

  「我们学佛要到何种程度,才能入种种三昧?」要到第八地,能入很多的三昧。到佛的时候,究竟圆满。

  问:六、母亲生病,欲祈求母亲疾病痊愈,有何方法?

  答:念《摩诃般若波罗蜜经》。

  问:七、《金光明经》提及释迦牟尼佛前生,流水长者子救一万条鱼,为其称宝胜如来名号,说十二因缘法,结果这些鱼命终全部生忉利天,今人放生有此效果否?

  答:今人放生,不行!今人放生,多数是为自己的利益才放生,为自己长寿,我去买鱼去放生、买鸟去放生,不是大悲心,所以得的功德不一样。流水长者子实在他是释迦牟尼佛的前生,他是用大悲心做功德,有般若波罗蜜为方便,我们不能及、赶不上的。

  问:我是一个念佛会的领众菩萨优婆夷,若有人往生,我们有因缘的话,会带一些莲友前往助念或结缘。这些莲友大多是受戒、持斋,我是领众的。每次站中间,我们很至诚恳切地礼佛菩萨,然后用最恭敬的、恳切的,一句一句的清楚的念。本人用观想弥陀四十八愿功德力量,也观佛的庄严相好、放光接引。然后本人再面对亡者用合掌的念佛,每一句佛号都很清楚地在念。但是本人用心念告知亡者要放下亲情、财物、名利、地位,一直用念波,告知亡者:娑婆世界是极苦的、极短的,不要执着。但也用心地介绍跟观想极乐世界的殊胜庄严,与阿弥陀佛的慈悲愿力,能带业修行。最后圆满回向助念,有时三、四小时,结缘近二个小时,本人不离作意及观想。

  请问长老每次结缘或助念,回来很奇怪,就是全身精疲力尽,好像生病一样的,还要透过很久的打坐,才恢复体力。请问长老,要如何观想与作意,亡者得利,领队者不失利?

  答:「如何得利?」看你这样,你没有静坐功夫。你念佛的时候执着心太强了,所以你感觉疲劳。如果常常静坐,你的功夫有进步,就没有这么多的疲劳,疲劳就轻一点。不是说那个亡者有罪带到你身上来了,不是那个意思。就是我们本身执着心太重,就会有这种事情。

-----------------------------------------------------------------------------------------------------------------

更多妙境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4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5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七喻品 1 (2002

永海法师:佛陀会生气吗?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七喻品 2

 

后五篇文章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3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2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1 (200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种善根品 11

永海法师:众生意欲不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