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宽运法师:浅谈净业三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宽运法师:浅谈净业三福

 

  一般人都畏苦求乐,希望改变不好的际遇。释迦牟尼佛则强调欲改变现世命运,极速求得大福莫如跳出火宅,念佛求生西方极乐世界。

  在《观经》中,摩伽陀国频婆娑罗王妻子韦提希夫人,贵为皇后,却深恶逆子行为,深感世间是苦(得为国母是福,得逆子是苦,证验福中受苦),求佛带领出离娑婆,释尊于是展示诸佛国土给夫人选择,最终夫人选取了阿弥陀佛佛国,成就了佛说《观经》之因缘。佛对韦提希说:「欲生彼国者,当修三福,一者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二者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三者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如此三事名为净业。」

  第一福:孝养父母,尊敬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

  净业三福中之第一福「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慈心不杀,修十善业」,可得人天福报,亦是往生极乐世界的首要条件。念佛乃诸法之要,孝养为百行之先,孝心即是佛心,孝行即是佛行,欲成佛道,先须孝养父母。故赜禅师云:「孝之一字,众妙之门,佛语以孝为宗,佛经以孝为戒。言中不昧,口出戒光;直下分明顿开心地。夫孝者,有在家之孝,有出家之孝。在家孝者,父母爱之喜而不忘,父母恶之劳而不怨,承顺颜色以尽养生。出家孝者,割爱辞亲,餐微契本,深入无为之理,上酬罔极之恩,趣解脱之要途,报慈亲之快捷方式,非但未来获益,亦于现世成功。」按照赜禅师之标准,出家既已割爱辞亲,不能尽在家之孝,作晨昏侍奉,便务必立志求解脱之道,发奋无上菩提,劝二亲修出世之因,方能报父母之恩。至于在家之孝,禅师认为:为人子女者非供给二亲衣食住便是孝,重要宠不生骄,劳不生怨,承顺颜色方为孝。但现代在家人肯供养父母已算难得,为父母劳而不怨是少之又少,相反不少父母为子女劳累一生最后却反遭其怨,至于能体顺亲心,孝顺承欢者更是凤毛麟角。除赜禅师外,禅宗慧能大师在《六祖坛经》中亦登高倡导说:「恩则孝养父母,义则上下相怜」。至于释尊,往来这世界八千多次,世世宣扬孝道,孝行圆满才成正觉。佛在经中说:「若有人欲请梵天王、帝释、一切天神、阿阇梨、诸贤圣及佛在家供养,则先要供养父母。」佛因地修行时,不但自己行孝,更令众生行孝。

  《杂宝经》中载,波罗奈国有一贫人,只生一子,此子家穷,又多儿媳,更值饥荒,子将父母生埋地中,养活儿子。邻人问他父母何在时,他答父母年老会死,提早将他们埋葬,以父母之食养活儿子,使得长大。大家听闻后,觉得甚有道理,于是展转仿效他的做法,此歪风遍布波罗奈国。与此同时,又有一长者,亦生一子,子闻此不正之法,甚为反对,终日盘旋如何能祛除此非法。最后想出一法,掘地做了一所好屋,请父入住,更以好饮食供养。子心想,谁能助我扬传此孝风呢?那时,天神现身,对他说:「我来助你!」于是天神来到国王面前,问王四事,若能解释则永为拥护,若不解者,七日之后,当破王头令作七分。天神问一者何物是第一财,二者何物最为乐,三者何物味中胜。四者何物寿最长。国王百思不得其解,于是出王牓于门上,若能解得者,当满所愿作为犒赏。长者子取了王牓,来到王前,说:「信为第一财,正法最为乐,实语第一味,智慧命第一。」天神见了,心大欢喜,王亦大欢喜,王问长者子:「谁教你此语?」子答:「是我父教我。」王再问:「你父何在?」长者子言:「愿大王恕罪,我违犯国法,把老父养活于地中。愿大王听臣说,父母恩重,犹如天地,怀抱十月,推干去湿,乳哺养大,教授人事,此身成立,皆由父母,得见日月,生活所作,父母之力,假使左肩担父,右肩担母,行至百年复种种供养,犹不能报父母之恩,故不忍活埋二亲,宁愿甘违国法。」国王听后,十分感动,问:「你有甚么请求?」子答:「我无所求,唯愿大王去此恶法。」国王听其言,即颁下诏书,若有不孝父母者,当重治其罪。

  这位长者子便是释尊之前身,为国除去恶法,成就孝顺之法,以此因缘自致成佛。释尊更于经中对诸比丘赞叹孝顺之法。

  佛般涅盘前说《四十二章经》言:「饭凡人百,不如饭一善人。饭善人千,不如饭持五戒者一人。饭持五戒者万人,不如饭一须陀洹。饭须陀洹百万人,不如饭一斯陀含。饭斯陀含千万人,不如饭一阿那含。饭阿那含一亿人,不如饭一阿罗汉。饭阿罗汉十亿人,不如饭辟支佛一人。饭辟支佛百亿人,不如以三尊之教度其一世二亲。教亲千亿人,不如饭一佛举愿求佛,举愿求佛欲济众生也。饭善人福最大深重,凡人事天地鬼神,不如孝其亲矣,二亲最神也。」佛陀以饭一百人之功德为起点,把孝养父母以几何级数推高至仅次于供佛求愿度众之位置,足见佛对孝行之推崇!

  三福中孝养父母、奉事师长是敬上行,慈心不杀之慈是下行,修十善业是其止行。十善业分为身三口四意三。身三业是不杀不盗不邪YIN,口四业是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意三业是不贪不恼害不邪见。身除三邪,口离四过,意断三恶是名十善业。

  第二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

  第二福「受持三归,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在家戒,亦即是沙弥十戒。

  三归是归依佛、法、僧三宝。按《六祖坛经》云:「三归是归依觉,两足尊;归依正,离欲尊;归依净,众中尊。从今日去,称觉为师,更不归依邪魔外道,以自性三宝常自证明,劝善知识归依自性三宝。佛者觉也,法者正也,僧者净也。自心归依觉,邪迷不生,少欲知足,能离财色,名两足尊;自心归依正,念念无邪见,以无邪见故,即无人我贡高贪爱执着,名离欲尊;自心归依净,一切尘劳爱欲境界,自性皆不染着,名众中尊。」

  简单说,慧能大师教导我们三归依是归依觉、正、净自性三宝。归是回归,依是依止。归依佛,究竟佛在何处?若不见佛,凭何所归?归依佛之真正意义不是归依他佛,是归依自性佛。何谓归依自性佛?众生皆具如来佛性,只要我们内调心性,外敬他人,是自归依。我们要除却自性中之不善心、嫉妒心、谄曲心、吾我心、诳妄心、轻人心、慢他心、邪见心、贡高心及一切不善之行。常自见己过,不说他人好恶,是自性归依。一体三身是自性佛。何谓三身?三身是法身、报身、化身。世人常迷自心,不见内性,外觅三身如来,不见自身中有清净法身佛、圆满报身佛、千百亿化身佛等三身佛。

  何谓清净法身佛?人的本性本来清净,一切法都是从自性生,我们若思量一切恶事,即生恶行,思量一切善事,即生善行。尤如天朗气清,日月皓明,但偶然浮云飘过,覆盖日月,会令上明下暗,景象模糊。忽然又风吹云散,上下又回复光明,万象皆现。人性亦经常如此浮游不定,正如我们本来具有如日般智,如月般慧,但遇上外缘,妄念生起,覆盖自性,如日月般智慧便被经过之浮云遮盖,迷妄不明。此时若遇善知识为说真正法,迷妄自除,内外明彻,于自性中万法皆现,此名为见性之人,名清净法身佛。

  何谓圆满报身?譬如有一暗室,经过了千年黑暗,突然有一灯燃亮,千年暗室立时通明;痴人亦是一样,得遇善知识开示,埋藏已久之智慧立时被释放,念念圆明,自见本性。自性起一念恶,能灭万劫善因,自性起一念善,能尽恒沙恶。善恶虽然不同,但本性无二,无二之性,名为实性。于实性中,不染善恶,名为圆满报身佛。

  何谓千百亿万化身?思维万法,性本如空,一念思量,名为变化。思量恶事,化为地狱,思量善事,化为天堂,毒害化为龙蛇,慈悲化为菩萨,智慧化为上界,愚痴化为下方。自性变化甚多,迷人不能省觉,念念起恶,常行恶道,回一念善,智慧即生,是名自性化身佛。

  众生本具法身,念念自性自见,即是报身佛,从报身思量,即是化身佛,自悟自修自性功德,才是真正归依三宝。皮肉是色身,色身是舍宅,不言归依,但悟自性三身,即识自性佛。慧能大师更以偈劝人曰:「迷人修福不修道,只言修福便是道,布施供养福无边,心中三恶元来造,拟将修福欲灭罪,后世得福罪还在,但向心中除罪缘,各自性中真忏悔,忽悟大乘真忏悔,除邪行正即无罪,学道常于自性观,即与诸佛同一类。」

  万法一切唯心所造,要转凡成圣,转识成智,惟向心地下功夫。

  再说「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出家戒。

  何谓具足众戒呢?据《观无量寿佛经疏》讲戒有多种,有三归戒、五戒、八戒、十善戒、二百二十戒、五百戒、沙弥戒、菩萨三聚戒、十无尽戒等。又一一戒品中,亦有少分戒、多分戒、全分戒。不犯四重名为具足众戒。不犯威仪是离一切杀盗YIN饮酒等过,身口意业,行住坐卧,都要护持戒律,犯戒即要悔过,是为「不犯威仪」。

  第三福:发菩提心,深信因果,读诵大乘,劝进行者

  菩提,是佛果圆满之名;心者,即是众生能求之心,名为「发菩提心」。发菩提心是先修自利后明利他,从自利中发菩提心是起愿,愿我身身同虚空,心齐法界,尽众生性。我以身业,恭敬供养礼拜;我以口业赞叹说法,皆受我化,令闻法者尽皆得道;我以意业入定观察,分身法界,应机而度,无一不尽。我发此愿,身无疲倦,心无厌足。是名发菩提心。

  「深信因果」是修信,要深明世间苦乐之因缘,若作苦因,即感苦果,若作乐因,即感乐果。众生畏果,苦果现前才后悔;菩萨畏因,惟种菩提不种因。要解脱苦恼,先要断爱缘,无爱便无取,无取亦无有,无有亦无生老病死忧悲愁苦,十二因缘就如连环扣般互相牵缠,此有故彼有,此生故彼生。

  「读诵大乘」是修解,要明白经教,经教如明镜,读诵能开发智慧,若智慧眼开,即能厌苦欣乐,达涅盘境界。法达法师七岁出家,诵《法华经》三千部,自以为很了不起,礼拜慧能大师时头不着地,行了个傲慢礼。六祖呵斥说:「礼不投地,何如不礼。」知他心中必有一物,遂问他蕴习何事?法达答:「念法华经已及三千部。」六祖答:「若念至万部,解得经意,不以为胜,才不负此事业。礼本折幔幢,你恃念三千部法华之功而生我慢,致礼而头不至地,是有我,有我罪即生,亡功福无比。你虽勤诵无休息,劳劳执念以为功课,何异犁牛爱尾。」法达疑惑,遂问祖曰:「然则但得解义,不劳诵经耶?」祖开示说:「经有何过,岂障汝念,只为迷悟在人,损益由己,口诵心行,即是转经,口诵心不行,即是被经转」。祖再说偈言:「心迷法华转,心悟转法华,诵经久不明,与义作雠家。」大意是诵经要明解经中义,然后身体力行,方能受益,若空诵循声,则喊破喉咙也枉然。就此公案,《六祖大师法宝坛经》为佛门留下「经诵三千部,曹溪一句亡,未明出世旨,宁歇累生狂。」之警世佳句。

  「劝进行者」是修利他。明白世间是苦,苦法如毒,恶法如刀,流转三有,损害众生。故应劝众生勇退恶法,同趋善道,当知善如明镜,法如甘露,镜照正道才能归真,欲使含灵受润,甘露法雨应无停息。因为此缘因,故要劝大众同发利他之大乘心。

  佛告韦提希夫人,此三种业是过去、未来、现在三世诸佛净业正因,亦是佛陀教导我们改变凡夫命运,转为圣佛之基本法。

  《楞严经》中,佛告阿难:「一切世间生死相续,生从顺习,死从变流,临命终时,未舍暖触,一生善恶,俱时顿现。纯想即飞,必生天上,若飞心中,兼福兼慧及与净愿,自然心开,见十方佛。一切净土,随愿往生。情少想多,轻举非远,即为飞仙;情想均等,不飞不坠,生于人间;想明斯聪,情幽斯钝。情多想少,流入横生,重为毛群,轻为羽族,七情三想,沈下水轮,生于火际,受气猛火,身为饿鬼,常被焚烧,水能害已,无食无饮,经百千劫,九情一想,下洞火轮,轻生有间,重生无间,二种地狱,纯情即沈入阿鼻狱,若沈心中,有谤大乘,毁佛禁戒,诳妄说法,虚贪信施,滥膺恭敬,五逆十重,更生十方阿鼻地狱。」

  世人每天为生活,为儿女,为眷属做准备,准备这准备那,忙得不可开交,但却从不为自己身后做准备,认为死者如灯灭,一切归虚无。这是大错特错,人死以后,可以投生六处地方,即天、人、阿修罗、地狱、饿鬼、畜生。死后转向那一道,要视乎一生所作及临终之情想。倘不幸堕到地狱饿鬼道,受苦时间是非常之长。世尊曾手握泥土开示徒众,轮回于四生六道之中,得人身者如手中之土,失人身者如阎浮之土。因为众生为善之时间少,而为恶之时多,是故得人身时少,而失人身时多。

  深信佛陀教法,老实念佛,勤修净业三福往生西方极乐世界,才是转变命运之最上上乘法。

----------------------------------------------------------------------------------------------------------------

更多宽运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宽运法师:修行道上的难与易

宽运法师:八关斋戒精进佛七开示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3

宽运法师:何谓布施

宽运法师:万佛忏五观堂开示

 

后五篇文章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2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灯炷深奥品 1 (19

妙境法师:摩诃般若波罗蜜经讲记 经耳闻持品 9

宽运法师:何谓「三不坚」「三心」「三福」

宽运法师:心不附物 是真修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