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观”的正行 |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第九次课程 第十八讲之 “观”的正行 主讲人: 上明下贤法师 主办:北大禅学社 时间:2009年5月24日晚 地点:北京大学二教407室 “观”的正行 在观的正行方面: 开始部分,唯识和中观一起运用; 第二部分,一切现相唯自心,因外境是以心为主与心同时生,故唯归于自心。 唯识宗“一切唯心造”这话非常有用。“一切唯心造”是什么意思呢?就是因为一切外境由心所造,所以把外境收归自心。外境的问题都在心上找原因,就把关注重心全转到心上来了。因为一切现象都由自心,所以外境是以心为主、与心同时生起的,所有好、坏、喜、怒都归于自心。 第三部分,心无反复无体性,回观外境,如人放眼望晴空,境化为空,无杂无翳。 心在这时没什么反复,所有外境就像善取空性一样,全都收归自心了。这时外境既然收归自心了,外境还有没有呢?外境还有。你看外境时,就会发现,以前看,有丰富的五彩人生,人生的境界全都有;但现在看,外境全都是晴空万里,没有丝毫云彩,没有任何一个事物,所有外境都变成无云晴空了,所有的境界都化成了无云晴空。为什么在中观的经论中,常常譬喻说万里无云、无云晴空?那是要你把外境转化为这样一个境界:没有杂染、也没有虚幻的影子,所有好坏的东西都没有了。 第四部分,看外境如看空中鸟迹,无法表诠,同时心住。 看外境时,就像看空中的鸟迹,你无法说明外境是什么,但同时你知道,所看到的外境就是自心。 第五部分,胜义非意境,如摄能、所二取归于善取一般,有丝毫对境未归一心,不得佛果。 无论外境多广大,这时都已与自心同步了。怎么同步呢?“胜义非意境”,胜义境界不是意识所对的外境。就像把能取和所取都收摄起来归于善取空性,任何丝毫的对境全都归于内心了。 第六部分,有色生色中,无他相时入定。 若觉得外境有色相,有庸俗外境存在,那我们就是五浊恶世的一个众生;若这时没有他相,所有外境已不是他相,所有外境已是心相,我们就入定了。所以这里有一个转依的过程:当你的心真的就是所有的外境时,你就入定;当你的心跟外境没有关系时,你就是在定外,就是一个五浊众生。 第七个部分,境不在外,心不在内。 这时我们会亲眼看到,所有外境都不在心外;我们能亲自体验到,所有心都不在身体里,所以叫“境不在外,心不在内”。 第八个部分,以诚敬及信心,努力。 以诚敬之心和信心,按以上原则努力修行下去。 第九个部分,精进。 我们需要精进努力。 这里说明:佛法中一直都在说明的“一切唯心造”这一道理,是可以进行验证的。这是至关重要的一步:它不是一个空理论,不是安慰你情绪的,它是要你实实在在做一个没有外境的人,是要让你让外境不要变到你心外面去了。 若问:“‘一切唯心造’,那有点麻烦啊!我去了趟印度,如果‘一切唯心造’,印度是我心造的,那我回来了,我的心回来了,但印度没回来啊?” 真体验到“一切唯心造”时,印度这个境界真不在心外,而我们的心还不在身内。 这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转依。 表面看来,我们也许会觉得这个转依很难,但事实上,只要你有决心进行实修,很简单,它不难。很多人说“六月修要得解脱”,大不了你花六个月时间!就像上次所说,有禅师说:“如果是抱定一个话头,就像一片瓦子投入深潭,你如果七天不悟,截老僧头去。”只要能放下外缘,把这个道理摸索清楚,结果就只有那一个!
---------------------------------------------------------------------------------------------------------------- 更多明贤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