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净界法师;菩提心的十种譬喻(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菩提心的十种譬喻(一)
 
                                       净界法师

    我们看最后的菩提心的十种譬喻。我们分成因跟果,先看第一个譬如大地,譬如大地是个总说。

  譬如大地——能生长万物。菩提心亦如是,于一切佛法能生长摄持故。

  大地有两种功德,从自利的角度它能够生长万物,古时候是农业社会,所以他们的经济来源都靠这种农作物,那么农作物当然是要有肥沃的土地,所以你发了菩提心表示你的内心开始在增长功德了,这第一个,因为你就很可能会去遇到因缘,你就会容易去做,因为你有这个思考模式,你就很可能会有这个行为,这第一个,从自利的角度,生长万物。

    第二个从利他的角度,你能够呵护众生,你就容易生起大悲。因为你知道你跟众生的关系密切,你跟众生是有关系的,互相成就的。所以菩提心你发了以后呢,就能够使令你所修的一切的佛法的功德得到摄持,这个摄持,佛法讲就是它会不断地辗转增胜,你就有可能今天比昨天进步,明天比今天进步,就是因为你的心态已经准备好了,所以你不断的在进步当中,这第一个,这是一个总说。这以下我们别示,别示当中二到七是因地,后面的八、九、十是果地,先看二到七。

  譬如大藏,取物无尽。菩提心亦如是,修行布施波罗蜜多,周济有情亦无尽故。

  譬如宝矿,出生种种珍宝;菩提心亦如是,修持净戒波罗蜜多,出生种种功德故。

  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忍辱波罗蜜多,虽遭遇违逆众缘,皆能忍受,心不动故。

  譬如金刚,坚不可坏;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精进波罗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坏故。

  譬如山王,物无能动;菩提心亦如是,修习静虑波罗蜜多,于诸境界,心不散乱故。

  譬如药王,能治诸病;菩提心亦如是,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能对治烦恼所知二种障故。

  这个地方讲到菩提心对六波罗蜜的加持,先看它对布施的加持,就是说我们如果没有发菩提心,心中没有任何的引导,反正人家布施我也布施,但这样的布施叫善业,但是你内心当中为了求生净土为了成佛而布施那就不是布施了,那就叫做大藏,一个广大的宝藏,你就能够从这个宝藏里面取之无尽,用之不绝,因为你就能够周济有情故,你的心量广大了,虽然你做得很少,但是你布施的时候你的心量是广大的,所以你以后得果报就比一般人来得殊胜庄严,这是第一个。

  第三个从持戒的角度,譬如宝矿,就像金银宝矿,出生种种珍宝,这个宝矿经过不断地提炼,它就出现黄金了。菩提心亦如是,那么你因为这个菩提心的摄持持戒就出生种种的功德庄严,因为你有愿力来引导,所以你就有这个戒体,你持戒有菩提心的摄持叫作一种广大的功德,广大性、决定性跟方向性,这块我们时间的关系,后面有一地方专门讲持戒的,我们再来谈这个主题,就是持戒跟菩提心的结合,在修行篇再来谈。

  第四个譬如大海,能容受一切;菩提心亦如是,修习忍辱波罗蜜多,虽遭遇违逆众缘,皆能忍受,心不动故。这个忍辱跟精进这两块太重要了,尤其是忍辱,我们一般人要成就功德不难,但是你要成就大功德就不容易了。我们过去生做了很多善业,但可也造了很多的罪业,所以你修行的时候你一定要承受逆境的刺激,没有一个人可以避免,你的抗压性,你去承受的压力的能力要强。我过去在参加斋戒学会的时候,我永远记得忏公师父有一次在斋堂开示,他说:我们一个修行者刚开始要知道怎么去拜佛、念佛、持咒,那么接下来干什么呢?老人家就对我看一眼,他说;就是要忍辱,忍辱以积大德。那个时候我听了就非常震撼,修行你要成就大功德,你那个对逆境的包容性要够。你不要说老娘不干了,那你就完了,慧律法师常讲这句话老娘不干了来勉励我们要修忍辱,所以说我们人生会有很多考验,你要像大海一样,大海不择细流,故成其深,你要能够包容一切。

  第五个譬如金刚坚不可坏;菩提心亦如是,修习精进波罗蜜多,勇猛牢固,他不能坏故。忍辱跟精进它不是法门,它是调心的方便,但是它非常重要。一个人能够在逆境的时候安忍不动,在顺境的时候保持进步,你不管你用什么方法,让你永远保持进步,太重要了。所以你发的愿不能发得太小,要发得大。因为修行它是点点滴滴,你要有一种愿力,有一个愿景,你才能够不断地保持进步。

  第六譬如山王,这个山王就是一个很大的山,它如如不动,所以物无能动,一切的物不能动转这个山王,你一个有菩提心的人在修习念佛的时候这个修这个止,你心不容易散乱,所以这个佛号它要从妄想走出来它前面还真有一个目标才走得出来,一个愿景来引导它。

  第七譬如药王,药王是指智慧,它能够治一切的病,那么菩提心亦如是,修习般若波罗蜜多能对治烦恼所知二障故,调伏烦恼障跟所知障。

    这个止观我们讲一下,这个六跟七,止观它开始在破妄显真,那心地法门,前面的布施、持戒、忍辱其实它只是前方便,忏悔业障、积集资粮。正修,其实你真实的心地法门,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就在止观的地方修。但止观有个问题,容易有魔障,这《楞严经》讲到五十一阴魔。这个地方一定要注意,我要讲一下。

    我们过去生结了很多善缘,但也结了很多恶缘,如果不幸的是这个恶缘跑到鬼神道去了,就糟糕了,它就很容易干扰你,那么这个时候你的心理素质就很重要,《楞严经》讲一个很重要的观念内魔不生,外魔不起,你心里面不要受它的干扰,不要去攀缘它,它绝对不可能伤害你的。《楞严经》说的很清楚,你走在佛道,它走在鬼神道,这两个本来就没有交集,它顶多现出一个影像,然后你自己取着这个影像,你自己伤害自己,就是说它现出一个影像,是你自己要攀缘的,你自己要接受的,自心取自心,不是说它有本事跑到你的心中伤害你,不是这个意思,它是误导你。它现一个影像让你快乐,现一个影像让你恐怖,然后你恐怖快乐的心态你自己破坏你的止观,那么这个时候你要能够安稳不动,你的目标就很重要了。除了你的调伏爱取的力量,你对未来的目标就很重要了。所以《楞严经》讲没有目标的人在修止观很容易被这些感应神通误导最后走入歧路。

  有人做一个统计说这个计程车司机发生车祸大部分在什么时候,诸位知道吗?没有乘客的时候,因为没有乘客他没有目标,没有目标就到处转,结果他就很容易发生车祸了。他有乘客他心中锁定一个目标,他特别精神,他不容易发生车祸。念佛也是这样子,修止观也是这样子,很多人修行的过程当中,中间就开始被误导了,因为你一开始的时候你的心理建设就做得不好,心理素质建设不好,安住力、调伏力、引导力都不够,所以我们为什么像山王如如不动,像药王能够调适一切的障碍就是跟菩提心有关系。

佛法修学概要——68

------------------------------------------------------------------------------------------------------

更多净界法师佛学内容推荐

------------------------------------------------------------------------------------------------------

 
 
 
前五篇文章

净界法师:菩提心的十种譬喻(二)

悟光法师:绝对之价值

悟光法师:永远之一瞬

悟光法师:一真法句浅析

明贤法师:入中论讲记 《入中论》第六次课程 第十一讲之

 

后五篇文章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自由之创造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佛陀之圣体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密教精神之表达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言语之表达

悟光法师:密教思想与生活 事相之表达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