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二集 |
 
慈法法师:圆觉经讲记(圆觉要义) 第十二集
于无了知,不辨真实。彼诸众生闻是法门 这叫法门,为我们开的通天之路啊! 信解受持,不生惊畏,是则名为随顺觉性。善男子!汝等当知!如是众生已曾供养百千万亿恒河沙诸佛及大菩萨,植种德本 能随顺这样法门的人,不生怖畏的人,不是麻木不仁。你说我不生怖畏,麻木不仁,你没有听说是什么样的因缘,那叫阐提,就是善根不生啊!末法时代,阐提还是比较多的,啥阐提呢?闻若未闻,见若未见,麻木不仁。阐提就是善根不生啊。那这样的人他也是不惊不怖的,他惊怖不起来,再殊胜的教化他惊怖不起来,再好的法,对他也不相干。因为啥呢?昙鸾法师举个例子说,大雨广下,不润顽石。此人心坚意固,天衣无缝,骄慢、懈怠罢了。 佛说是人,名为成就一切种智 这样的人成就一切种智,决定不虚啊!大家可以对比这几种觉性:一种是凡夫随顺觉性,一种是菩萨未入地者随顺觉性,一种是菩萨已入地者随顺觉性,一种是诸佛如来随顺觉性。他从这四个方面来阐述随顺觉性的相貌,使我们有个决择,有个取舍。那当然,释迦牟尼佛还是希望我们入如来的随顺觉性,成就一切种智。 一切种智就是佛智,一切种智是佛亲证的。在《圆觉经》上讲的是一切众生本证、成就!在其它经典上很难这样讲,这真是不可思议的教化啊!但指本源啊!直指真实,直指人心,直指最上乘,直指向上一路,直指出生死之路,不宣化其它的因缘,所以说,舍诸方便但说真实无上教诲。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 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 无取亦无证,无菩萨众生。 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众生为解碍,菩萨未离觉。 入地永寂灭,不住一切相。 大觉悉圆满,名为遍随顺。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 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 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尔时,世尊欲重宣此义而说偈言:清净慧当知,圆满菩提性,无取亦无证, 无取无证,在《圆觉经》上讲得是最多的。 无菩萨众生,觉与未觉时,渐次有差别 因为觉与未觉时,还是有差别的。这个差别就是觉与未觉这两种差别,毕竟还是无差别的。所以说,说差别是接度差别,使众生归入无差别真实。 众生未解碍,菩萨未离觉 过去的大德有这样的说法,说我们学《圆觉经》要有两种辨识的因缘,辨识不清楚很难学《圆觉经》。要把灵性与佛性分开,要不然,我们不能学佛!不能知道什么叫佛性。佛性是无来无去,无生无灭,广大光明,究竟安稳,尽于虚空,遍于法界,光明普摄的。灵性不是,灵性是靠六根、六尘引发出来的色、受、想、行、识,它出不了这个范围,不管是净缘、浊缘,它出不了这个因缘,包括觉性亦是,觉受想行识。念觉知,这都不是如来的这种所谓佛性真实。这个地方要区分一下,区分不了,很难学佛。 很多人在这个灵性上还是跳不出来,害怕自己断灭了,害怕自己不能往生了,自己会生恐怖,那要是知道佛性是真实的,没有人能恐怖的,远离一切怖畏,得以自在。认为自己还有个灵性,多堕中有,种种怖畏还常随其身,常害怕!有的人修法修得很胆小,还是爱本,爱本就是爱命!还是害怕,这样无畏不会现前,强作无畏也是打肿脸充胖子。这个地方要看清楚,看清楚就有方便了。所以说灵性与佛性还是有差别的。 这个差别,辨识一下就比较好用一些,这是过去的古德们作的一个提示。因为现在的学佛人混淆这个东西,灵性、佛性混淆,把佛教当鬼神教,认为灵性不灭,搞鬼神教,鬼神教多是讲真我、假我之说,讲真我就是所谓有个灵性我,还是挺苦的,不知道佛性是一切众生本具、本有的,不是哪个人能占有的。 众生为什么要有我呢?有个大我呢?想要占有一切法。在印度有本际外道,说大我、真我,最后就象上帝一样,指手画脚,象救世主出世一样,要救别人,要度别人,成为狂妄之人,堕魔眷属。 现在许多人打着佛教的旗号,一再玩这样的游戏,这是骄慢我,拿这个“我”认为是佛法,那不是佛法。佛性是平等的,法性决定是无差别的,决定是不会伤害任何因缘的,决定是利益的回施,决定没有爱憎,决定是因愿而住世教化,实施贪嗔痴慢疑,运用种种教化都是因为众生所需。这地方的差别,反复地要去推敲它。 众生未解碍,众生被这个净解所障碍,认为劳虑是没有意义的,反而被这个净解障碍住了,堕入所谓的断灭见,或者堕入顽空,或者堕入所谓的清净心。我经常听见有人说:“我们念佛要以清净心念佛。”我就说:“大德,什么叫清净心?我想学习一下。” 大家一般都说:什么也不想——那是顽石还是朽木一块呢?!这是形成障碍了!什么也不想,那障碍太多了,所以说这叫被净解所碍。现在许多人拿这个东西来教育别人,叫别人要念佛,念佛干什么呢?什么也不想!跟天亲菩萨、跟过去这些大德、跟经典讲的都不一样,跟《圆觉经》讲的更不一样了。虽然也可以作为一个入手方便,但这的确不是究竟教,这只是一种方便的提携罢了。但许多人在这个地方就用这种因缘来诽谤了义教。我们说你好好念佛,爱来了,憎来了,不沾不染,此为清净处。 菩萨未离觉,觉、受、想、行、识。所以佛在《首楞严经》上说我法非念觉知,非修非证,就是说的这个地方了。菩萨也不能离觉,离开觉,那不名菩萨了。菩萨要自觉觉他呀,觉行圆满之时,觉亦不可得。觉未觉者,是为觉行圆满。象鱼游在大海中,亦不知大海相貌的。我们真生活在大海里也不知大海面貌,过去身在庐山不识庐山真面目。菩萨还没有离觉,他还不能真知觉,所以觉行未圆满。 入地永寂灭 入地虽然得寂灭相,但是没有亲证究竟功德,所以离佛还隔一层纱。 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名为徧随顺 徧随顺是诸佛大觉海,大寂灭海,所以“不住一切相,大觉悉圆满。” 末世诸众生,心不生虚妄,佛说如是人,现世即菩萨 若我们能依这样的行为来运用自己的生命,即生即是菩萨,没有什么好说的,所以叫即生成就,即生成就本来离我们不远,即生的轮回随着我们!那即生成就也随着我们!只是看我们的运作取舍罢了。你说没有取舍呢?是,在贪、嗔、痴,自己的爱憎上没有取舍?但是在佛法上、向往上,最初发起还要立个愿,还要有取舍的。 最初因缘,还要有取舍的。已发不碍再发,是无取无舍,就说立个誓愿以后,立誓愿就是取舍啊!立成佛之愿,立摄护一切众生之愿,立同成佛道之愿,立了以后,在立的时间就是标心,标心就是取什么?取无上佛道!下化一切有缘,这叫取,舍一切众生的贪嗔痴慢疑,这样一取一舍以后再不取舍,是为一念永念,这叫誓愿。 供养恒沙佛,功德已圆满。虽有多方便,皆名随顺智 这样会产生很多的方便,若说种子智或一切智现前,就会证得种相,入根本之地,发明道种智,种种差别智就会现前,行菩萨六度万行,归入一切种子智,入无上乘道业。这是三种智,三种智也就是所谓地佛道、菩萨道、声闻道;一个是总相,一个是别相,一个是究竟相;过去叫实觉、本觉、究竟觉。怎么说都可以,都是教化。 (上卷完) 大家把自己的头脑放得越干净越好。大家在一起读诵经典这个因缘是很殊胜的。要是凡夫众生不习善法,必习恶法,不习善恶二法,必堕无记,堕于三途六道,不能发起正因。现在大家在一起研习无上乘教诲,那的确是大福德,是不可思议的因缘。 《圆觉经》我们要是过去世遭遇,这一生能听闻,那会发生欢喜与运用,这种熟悉的重复,它会有不可思议的启发与相应,那我们这一生能遇《圆觉经》,生死是必定能得出离。 我感觉《圆觉经》这种教化就象佛在《圆觉经》上半卷所讲的一样,诸佛如来出兴于世,实施这种圆满的教化——根性若利若钝,若大若小,咸得成就佛道,这是决定无疑的。这样的教诲才叫了义教,才叫圆教,也叫顿教,也叫不可思议的教诲。 我们对《圆觉经》的学习一定要珍惜,天地在助我们,天气不热,还稍微有些凉意,在这个热恼世界给我们带来一丝凉爽,佛法是清凉地、是安稳地、光明地,能消除众生的愚蒙、热恼、昏暗,消除众生的不安稳、无常,使我们得到一个安稳地、光明地、清净地,也叫自在解脱地,所以大家学佛要生殊胜难遇想。 我们每天都唱《开经偈》,过去我闻到《开经偈》常常会掉泪的,这倒不说明个什么,感觉到的的确确每个言辞都是诚实之语,尽于无量俱胝劫难得难闻,要是今日得闻不能相应,不能解如来的真实教诲,可惜!还是希望大家把这个因缘作一个慎重地、难遇地殊胜因缘吧! 上卷的下半部分释迦佛为我们开示四种随顺觉性:一是凡夫随顺觉性,二是菩萨未入地随顺觉性,三是菩萨入地随顺觉性,四是如来随顺觉性。以四种随顺觉性来说,以如来随顺觉性最为圆满、究竟、不可思议,使一切众生顿入如来大寂灭海,得以自在解脱,无牵无挂,远离怖畏,远离生死忧难。 从四种觉性来说能入凡夫随顺觉性,也可以得自了汉子,也可以破除所谓地劳虑,所谓的事障,事障得除方能得法界净这种解,这个解也就是可以破除事障,也可以消除我们生死的压迫,得一个安静处。虽如是,非佛正教,非佛了义之教,只是方便的提携,所以要发起这种增上的利益,就会出现未入地菩萨随顺觉性。 如是随顺觉性使我们有觉有照,使我们得以所谓地法用自在,可作意,如是作意,能入菩萨之地,自觉觉他,自利利他,虽不是究竟之利,虽不是究竟利他,但也可以发起相似之利,利他,相似法忍,相似的一相一形,虽是相似,那凡夫随顺觉性已经不可及了,这样会出现六度万行的相似之行,或者说这种利益。虽如是,亦非真正的觉性,真实所在! 下面有入地菩萨随顺觉性,入地菩萨得自在,知一切法皆是方便说,皆如筏喻,如标月指,非是真实处,所以消除法执,乃至空执。 前二个,有一个是所谓的人我,人执已破,得法执,如菩萨有觉有照,可以使人破除所谓法执;法执一破,还要空执,这个空执叫根本无明,也叫无始无明。 一些大德这么判,我亦随顺说。我感到这个说法,比较条理一些。这样的因缘,入地菩萨可破除空执,空执一破,法执、我执皆破,可以入如来随顺觉性。 这个觉性呢,虽然不得究竟,但是已经发起相似利益,所以说等觉、妙觉如是教化,或者说入地菩萨如是教化。初地菩萨可以生大欢喜,因为彻见佛性故,知佛性无始以来无生无灭,无作无起,光明彻照于法界,在这个地方彻见,会顿生大欢喜,远离一切怖畏,一切觉照都不可得,一切觉照归于寂灭,在这个地方,得究竟安稳,那这个觉性已经彻见佛性了。 下面如来随顺觉性,是究竟地随顺、运用、圆满这个佛性,那叫圆满觉性,唯佛亲证啊!叫如来随顺觉性。 对四种觉性的随顺,的确若没有如来深刻细微的发明,我们众生不能觉晓。凡夫随顺觉性尚不能知晓,况且如来随顺觉性呢?!如是秘密藏,非佛出世,我们真是如聋如盲啊,不能见闻。 所以诸佛的这种大恩大德的确是使我们未证而得,稀有啊!是恩惠啊!这个地方要生感恩想,人就会得法益;没有感恩想,就会麻木不仁! 七、威德自在菩萨启教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右绕三匝,长跪叉手,而白佛言: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令诸菩萨觉心光明,承佛圆音,不因修习而得善利。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一切菩萨庄严佛国及成菩提,非一方便,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并修行人总有几种,令此会菩萨,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速得开悟,游戏如来大寂灭海。作是语已,五体投地,如是三请,终而复始。 于是威德自在菩萨 欲得威德,欲得自在,若不知恩者,无由发明,所以威德自在菩萨是知恩之人。我们看是怎么知的恩? 在大众中,即从座起,顶礼佛足,长跪叉手而白佛言 ……难以发明啊,菩萨不能彻知彻见,不能彻证。所以说是如来 大悲世尊!广为我等分别如是随顺觉性 就是前面所讲四种随顺觉性——凡夫随顺觉性、未入地菩萨随顺觉性、入地菩萨随顺觉性、如来随顺觉性。这四种随顺觉性都是随顺觉性,以随顺觉性故,发起不可思议的利益,不可思议的解脱。不管是证得声闻,虽然还有法缚,但已得事障的超越,就是“我”的这种破除。 我执一破,虽然还有法执,但这已经超出生死轮回,入圣道不可思议教化!过去叫内凡。(编注:“内凡”别教:以“菩萨璎珞本业经”所说五十二位为其位次。然将五十二位归纳成“信、住、行、向、地、等(觉)、妙(觉)”等七科,又将七科总结为凡、圣两大项。即于五十二位中,以十信为外凡位(止伏三惑中“界内”之见惑、思惑;界,指欲、色、无色等三界),而以十住、十行、十回向为“内凡”位(以至止伏“界外”无明惑),以初地以后为“圣”位。又圣位中,以十地与等觉为圣位“因”,以妙觉为“果”。)因为这个地方含很多贤善之教,虽然不能称究竟法益,但已入法益少份,已入菩提份,真是不可思议的教诲。那有觉有照就能使得法味无穷!也可以破除人、法二执,得自在,但根本无明还没有破除,所谓地无始的无明的破除,还有一分障,所以到入地菩萨的觉性,佛的随顺觉性,如是四种分别,唯佛亲证。 令诸菩萨觉心光明 若我们在这个地方以无挂碍心,也不依凡夫的随顺觉性为自己的心性,也不依未入地、入地、佛的随顺觉性为自己的心性,广大光明,处处无碍,那这样,菩萨的觉心是光明,这样的广大随顺,这四法皆含,四法不拒,所以称为如来随顺觉性。 承佛圆音 如是圆音是万德之音、光明之音、威德之音、成就之音、不思议之音,非我们凡夫的这种虚假的音响,是真实正音、真言之音、陀罗尼之音。 不因修习而得善利 善哉!这真是威德自在菩萨所能宣化,所能赞叹!这样的赞叹言辞是甚为稀有的!不以修持而得善利,这叫惠利,这叫佛力之教,加持之教,给予之教,灌顶之教,不入灌顶位不能明此教,不能明此法,不能阐述此利,不能真实行赞叹。 承佛圆音,我们众生的声音不圆满,我经常到一些地方,大家都说,法师你能不能讲慢一点,我们听不懂,我惭愧,我们真是业障所缠缚凡夫啊,不能说普通话,地方语遮大家这种学法、听法的因缘,现在说法都很难,许多人到藏地求法,由于语言障碍,不能彻底地接受对方的施教。这都不是圆音。 因为如来说法,众生各个随类而解,随类而闻,随类而得,决定无疑的,都能解的,象我们念的总持陀罗尼,若真是法明,一切听闻者咸得饶益,它叫真言故,圆音成就。真是我们现在末法时代,众生业障具足得很。不因修习而得善利,我们要审视这个地方的。 龙树菩萨给我们阐述二种法门:一个是自力修持法门,一个是他力回施法门;一个是易行道,一个是难行道。在末世的人,许许多多的因缘都知道自力修持这个因缘,不知道佛力回施。在密教的传播,现在还有少份的因缘,大家还知道灌顶、加持之说。在我们汉地基本上一听,这都是迷信!都认为迷信。 象我在其他地方说,因为佛的威神加被,我们才能说出来一些佛教的相似之语,别人说我们是封建迷信!还都是大居士!现在就是末法时代,的确是学一言片语,不知道佛法的广大圆满教诲,不知道有八万四千法,或者无量法益!自己认为自己听了一点就是真实的、圆满的,别人说的都是邪知邪见。 佛的法门是无量无边的。末法时代若不提倡佛力,我们是穷汉子,福慧不具足,很难修持的。末法时代真正正修行之人极少、极少的!能歇心,能坐下来歇心的人都很少!能作个平常人都极少!不相信你试一试,你坐一坐,坐一天,看看能不能行,能不能静下来?这不是言说的东西,没有确实的行为,根本不能发生,末法时代都是热恼众生,包括修法者,到处奔波,心地热恼,烦恼炽盛,是非分明! 世尊!譬如大城,外有四门,随方来者,非止一路, 本来修法是归元无二路,方便的确是有多门,这是比喻。 一切菩萨庄严佛国 菩萨皆因依法修法、依法护法、依法行法、依法住持的因缘,能使人得见这种佛国庄严! 及成菩提,非一方便 无量菩萨摩诃萨,皆因无量的方便,归入一乘觉道! 唯愿世尊广为我等宣说一切方便渐次 因为方便是无量无边的,真实只有一个,佛性只有一个,那差别性也是无量无边的。 并修行人总有几种? 使我们大家有一个对照,啥叫修行人?现在人说这个是修行人,那个是修行人,说这个人精进啊,那个怎么样怎么样,这都是佛法少份,或者是一种外相貌,内涵上的我们要发明,怎么办呢?要依经教,是经教要依圣言量。量者,可以测出非量,比量,可以知现量,要正量。若不知四量,末法时代修法无由的。(四量:现量、比量、非量、圣言量) 现在人认为自己修佛法了,结果不得利益,他说佛法不行啊,他不知道他是非量行的,不知道如来的正量与圣量。有人在比量中,就是少份相似之中,认为自己得到佛法了,所以未证言证,出现过失。要知圣量,所以说要有圣言量才能真正的测度圣量,运用圣量。 我们末法时代学佛一定要依圣言量,依圣量才能跟我们现量有个对比,才知道我们的确是非量!发起所谓地现量的、正量的修持,于圣量渐次地靠拢,或者是归向,或者是成就。要不然,在非量中打转,还诽谤佛法。许多人诽谤别人也是这样产生,以自己少份因缘去诽谤别人。我们也不能用圣量去诽谤别人。你没有必要,因为什么呢?你诽谤别人的时候,就是拿手电照别人,自己不得利益!反而因为别人的过失与烦恼生过失生烦恼,堕入轮回业流。因为别人罪恶自己堕落,这真是可怜啊!末法时代此因尤为炽盛,就是以别人的过失成为自己堕落的正因!现在人的眼睛都象手电筒一样,两眼灼灼看别人的过失,因别人的烦恼自己生烦恼,就是被境转啊!因别人的过失而生过失,生诽谤,堕落。 所以末法时代的人息斗争,远离斗争,心平气和就会得善利!迅速地得善利!现在人以斗争为本事,以战胜别人为佛法,象修罗一样。现在知道这些因缘依圆觉性来看都是不可得的,梦幻的,都是实相真如,都是法性,都是光明!那空中幻华是无根的,不可取的。 令此会菩萨 即我们大家,学佛之人,现前大众。 及末世众生求大乘者 求大乘者,大乘不向往,无以发起利益,所以立誓标心、立愿标心才能发生功用,要不然就没有归所的,没有所向,流离失所啊!所以立向标心是学习佛法的第一步方便。下面佛劝我们立愿。 速得开悟 这是佛的加持,令我们开悟。这种佛力的灌顶与回施,不象我们想象的东西。佛在世的时候,说“善来比丘”就证阿罗汉果,俱足戒体。释迦佛在世的时候,一说法无量的菩萨顿入十地、八地,入欢喜地的菩萨,顿入证四果的、初果、二果、三果的比比皆是!一听就成,的确是不假修持而得善利,现在的人根本不相信,真是可怜啊! 我经常听到有人这么诽谤,怎么诽谤?你不修行怎么能成呢?他不知道佛的给予,一样是说无上的善利,就象王位一样,太子居太子位之时,王可以把王位让与太子,这个让位就是给予,不是篡党夺权,也不是修来的。你生王家,必定得王位。那你要是太子,什么是太子?要发大乘心,发大乘心就入太子位;你不发这个心,不求无上道,你就不愿做太子。不愿做太子,你就不能压群臣,所以发无上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者,随顺佛教者就是法王子,就能接法王位。你说法王还会让位啊?不是,法本来无让位因缘,释迦佛要示现灭度,弥勒佛要降世,示现让位,顺应世间故,顺应俗谛故,这八相成道是顺应示现。
---------------------------------------------------------------------------------------------------------------- 更多慈法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