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五章 五根、五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五章 五根、五力

 

   一                杂  六六九(六五七)

  世尊告诸比丘:有五根。何等为五?谓信根、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信根者,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根者,当知是四正勤。念根者,当知是四念处。定根者,当知是四禅。慧根者,当知是四圣谛。

    【法义分享】

◎五根就如同「树根」,能深入地中吸取养份,一方面又能使树干坚固不动。如此就能产生五种力量,使枝叶茂盛,进而开花结果。修行方面也是一样,需要五根深入地下,吸收营养又使地基稳固。如此就能自然成长而开花证果。

◎「信根」就是信心坚固,成就四不坏净。而信心的建立,初步来自于听闻正法、如理思维,加上如实观察而生起信心。但最后必是透过真修实证而确定,同时成就四无畏。

   二                杂  六五九(六四七)

  何等为信根?若比丘于如来所起净信心,根本坚固,余沙门、婆罗门、诸天、魔、梵、沙门、婆罗门,及余世间,无能沮坏其心者,是名信根。

  何等为精进根?已生恶不善法令断,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恶不善法不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未生善法令起,生欲、方便、摄心、增进;已生善法住不忘,修习增广,生欲、方便、摄心、增进,是名精进根。

  何等为念根?若比丘内身身观住,慇懃方便,正念正智,调伏世间贪忧;外身、内外身,受、心、法法观念住亦如是说,是名念根。

  何等为定根?若比丘离欲恶不善法,有觉有观,离生喜乐,……乃至第四禅具足住,是名定根。

  何等为慧根?若比丘苦圣谛如实知,苦集圣谛、苦灭圣谛、苦灭道迹圣谛如实知,是名慧根。

   三                杂  六六四(六五二)

  世尊告诸比丘:若比丘于此五根若利、若满足,得阿罗汉;若软、若劣,得阿那含;若软、若劣,得斯陀含;若软、若劣,得须陀洹。满足者成满足事,不满足者成不满足事,于此五根不空无果。若于此五根一切无者,我说彼为外道凡夫之数。

    【法义分享】

◎地基打得越深入而稳固,就能盖越高的大楼。

   四                杂  六六八(六五六)

  若圣弟子成就慧根者,能修信根,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是名信根成就;信根成就,即是慧根。如信根,如是精进根、念根、定根、慧根亦如是说。是故就此五根,慧根为其首,以摄持故。譬如堂阁,栋为其首,众材所依,以摄持故。如是五根,慧为其首,以摄持故。

    【法义分享】

◎「依离、依无欲、依灭、向于舍」这是是否走在出世间法解脱道上的重要检验标准。如果想透过「修行」而得到更多的名闻利养,那都是属于世间法的修行。「为学日增;为道日损」无学位的阿罗汉是「空无所得」,包括最难舍的「自我」也都舍掉了。也唯有「自我」死亡,才能到达不生不死的彼岸。唯有能放下一切,才能得到「无限」。(只要有抓取、有所得,必属有限。)

   五                杂  六六九(六五七)

  若圣弟子成就信根者,作如是学:圣弟子无始生死,无明所着,爱所系,众生长夜生死,往来流驰,不知本际,有因故有生死,因永尽者,则无生死……

   六                杂  六七九(六六七)

  何等为觉力?于善、不善法如实知,有罪、无罪,习近、不习近,卑法、胜法,黑法、白法,有分别法、无分别法,缘起法、非缘起法如实知,是名觉力。何等为精进力?谓四正勤,如前广说。何等为无罪力?谓无罪身、口、意,是名无罪力。何等为摄力?谓四摄事--惠施、爱语、行利、同利。

    【法义分享】

◎真正的觉醒-要证悟到「无分别法」与「非缘起法」。超越二元对立的世界,才能溶入一体绝对的世界。

   七                杂  六八○(六六八)

  世尊告诸比丘:若最胜施者,谓法施。最胜爱语者,谓善男子乐闻,应时说法。行利最胜者,谓不信者能令入信,建立于信;立戒者以净戒;悭者以施;恶智者以正智令入建立。同利最胜者,谓阿罗汉以阿罗汉、阿那含以阿那含、斯陀含以斯陀含、须陀洹以须陀洹、净戒者以净戒而授于彼。

   八                杂  六八二(六七○)

  世尊告诸比丘:有四力。何等为四?谓觉力、精进力、无罪力、摄力,如上说。若比丘成就此四力者,得离五恐怖。何等为五?谓不活恐怖、恶名恐怖、众中恐怖、死恐怖、恶趣恐怖,是名五恐怖。

    【法义分享】

◎众生常被五种恐怖逼压得好苦、好苦。不敢去面对的众生就一直逃啊!避啊!或转移注意力到名利欲望的追逐,或透过种种的忙碌来忘掉自己、掩饰内心的不安,或找种种刺激来麻醉自己。但不管怎幺厉害、怎幺逃,绝对逃不出「死神」的手掌。

◎唯有不再逃跑了,愿停下来,张开慧眼去如实深观,才能解决一切的问题。当你真的觉醒过来,了悟宇宙人生实相、远离颠倒梦想之际,死神消失了。(「我慢」若存在,死神就跟在后面;若「我慢」消失了,死神也消失了。)

   九               杂  六八五(六七三)

  世尊告诸比丘:有五力。何等为五?信力、精进力、念力、定力、慧力。

   十               杂  六八七(六七五)

  世尊告诸比丘:彼信力,当知是四不坏净。精进力者,当知是四正勤。念力者,当知是四念处。定力者,当知是四禅。慧力者,当知是四圣谛。

---------------------------------------------------------------------------------------------------------------

更多空海法师佛学内容

---------------------------------------------------------------------------------------------------------------

 
 
 
前五篇文章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五章 五根、五

维摩诘经思想研究:《维摩诘经》要义概述(理净法师)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六章 善用七觉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六章 善用七觉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七章 修习禅定

 

后五篇文章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四章 修四念处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四章 修四念处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解说讲稿 第廿三章 出入息念

空海法师:阿含解脱道次第 原书教材 第廿三章 出入息念

维摩诘经思想研究:《维摩诘经》中的成语(朱瑞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