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当代佛教学者:姚卫群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当代佛教学者:姚卫群

  一、基本信息

  出生年月:1954-4

  出生地:江苏省徐州市

  性别:男

  民族:汉

  最后学位:哲学博士

  当前职称:教授

  指导研究生资格:博士生导师

  电话:62751670(办)

  电子信箱:yaowq@phil.pku.edu.cn

  二、简历

  1967.9─1970.7 北京八十中学学生

  1973.9─1977.2 北京第二外国语学院英语系英语专业学生

  1978.10─1981.10 北京大学南亚研究所印度哲学专业硕士研究生

  1981.11─1983.4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师

  1983.4─1991.8 北京大学哲学系讲师

  1984.10─1985.10 荷兰莱顿大学印度学学院研究学者

  1991.9─1995.1 北京大学哲学系中国哲学(佛教)专业在职博士研究生

  1991.8─1997.8 北京大学哲学系副教授

  1996.3─1996.6 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佛教学研究室外国人研究员

  1997.8─现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

  1998.4─现在 中国社会科学院佛教研究中心特邀研究员

  2000.9─现在 中国人民大学佛教与宗教学理论研究所兼职研究员

  1999.12─现在 北京大学哲学系博士生导师

  三、授课

  2000年以前

  1.印度佛教(本科必修)

  2.中国佛教(本科必修)

  3.东方哲学概论(部分,本科必修)

  4.印度哲学(本科选修)

  5.印度古代哲学著作选读(研究生必修)

  6.印度近现代哲学著作选读(研究生必修)

  2000年以后

  1.佛教文献选读(研究生与本科生选修)

  2.印度哲学专题(研究生必修)

  3.东方哲学概论(部分,本科必修)

  4.印度古代哲学著作选读(研究生必修)

  四、获奖

  1《印度哲学》一书获北京市高校第三届哲学社会科学中青年优秀成果奖 1994-12-1

  2《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一书获北京市第五届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一等奖 1999-1-1

  3获国务院颁发的一九九九年度政府特殊津贴 2000-6-16

  五、学术交流

  出国出境讲学进修:

  1. 1984.10 荷兰莱顿大学印度学学院 (研究学者一年)

  2. 1985.4奥地利维也纳大学印度学学院(短期访问演讲)

  3. 1985.5英国伦敦大学东方与非洲研究院(短期访问演讲)

  4. 1985.5英国剑桥大学南亚研究中心(短期访问演讲)

  5. 1985.5英国牛津大学东方学院(短期访问演讲)

  6. 1996.3 日本东京大学文学部印度哲学佛教学研究室 (外国人研究员三个月)

  六、主要著作:

  专著

  1992《印度哲学》(2500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2年出版。

  1992《印度宗教哲学百问》(140000字),今日中国出版社1992年出版。

  1996《佛教般若思想发展源流》(3000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6年出版。

  2001《佛教的般若思想及其在中国的发展》,载《中国佛教学术论典》之四,佛光山文教基金会,2001年1月(300000字)。

  参著(编)

  1990《东方思想宝库》(部分,80000字),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1990年出版,主编姚鹏等。

  1990《世界哲学家辞典》(部分,8000字),重庆出版社1990年出版,主编刘蔚华。

  1993《东方文化词典》(部分,75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3年出版,主编居三元等。

  1994《东方思想宝库》(部分,62500字),吉林人民出版社1994年出版,主编卞崇道等。

  1996《东方文化大观》(部分,58000字)安徽人民出版社1996年出版,主编楼宇烈

  1997《东方哲学概论》(部分59000字)北京大学出版社1997年出版(四人合著),主编楼宇烈

  论文

  1983 "试论《胜宗十句义论》的哲学思想及其历史地位"(17800字), 《南亚研究》 1983年第4辑。(p59-69、78)

  1986 "印度古代哲学的因果观"(10000字), 《南亚研究》1986年第1辑。(p64-71)

  1986 "印度古代哲学发展的特点"(8000字), 《南亚研究季刊》1986年第3期。(47-51)

  1987"古代印度哲学流派的社会伦理思想"(11100字), 《东方哲学研究》 1987-1988年合刊。(p9-15)

  1988 "古印度哲学流派中的积聚说"(9500字), 《南亚研究季刊》1988年第1期。(p68-73)

  1988 "古印度哲学流派中的转变说"(9000字), 《北京大学学报》1988年第5期。(p111-116)

  1988 "印度古代哲学中的直觉认识方法"(10000字), 《印度宗教与中国佛教》 论文集,社科出版社,1988年。(p49-60)

  1989 "印度古代哲学中的辩证思维初探"(10000字), 《南亚研究》1989年第4辑。(p67-73)

  1989 "佛教思想与当今世界的若干问题"(4100字), 《国际政治研究》1989年 第4期。(p56-58)

  1989 "印度古代哲学中的量论"(12700字), 《东方文化集刊》,商务印书馆,1989年。(p30-45)

  1990 "古代印度哲学的几个重要特点"(8600字), 《北京大学学报》1990年第1期。(p82-86)

  1990 "印度近代哲学的发展及其主要特点"(14100字), 《南亚研究》1990年第4期。(p29-37)

  1990"古代印度人的思维方法初探"(10000字), 《南亚研究季刊》1990年第4期。(p51-57)

  1991 "古印度宗教与哲学中的'我论'" (9000字), 《世界宗教研究》1991年第2期。(p27-33)

  1991 "钵颠阇利和《瑜伽经》"(12500字), 《南亚研究》1991年第4期。(p38-46)

  1991 "印度古代哲学关于世界形成理论的基本模式"(8000字), 《南亚研究季刊》1991年第4期。(p67-72)

  1992 "吠檀多派哲学的梵我关系理论"(11000字)《南亚研究》1992年第3期(p37-43)

  29.论文: "印度古代的逻辑理论"(10000字), 《南亚研究》1993年第2期。(p58-65)

  1993 "不二一元论"(8900字)《哲学大辞书》第一册,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3年(p467-472)

  1994 "佛教哲学的否定型认识及其与婆罗门教哲学的渊源关系", 《南亚研究》1994年第1期。(p45-51)

  1994 "《坛经》与般若思想"(7400字),《中华文化论坛》1994年第4期。(p35-39)

  1994 "中印伦理思想比较"(9800字),《亚太研究》1994年第5期。(p61-66)

  1994 "初期佛教基本教义中的'空'观念"(7600字), 《南亚研究季刊》1994年第4期。(p53-57)

  1995 "六派哲学"(21800字)《哲学大辞书》第二册,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5年(p738-750)

  1995 "六师外道"(9500字)《哲学大辞书》第二册,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5年(p753-759)

  1995 "四吠陀"(8900字)《哲学大辞书》第二册,台湾辅仁大学出版社,1995年(p1171-1176)

  1995 "三论宗创立者吉藏与般若中观思想"(6400字), 《中华文化论坛》 1995年第4期。(p109-112)

  1996 "佛教的'无分别'观?quot;(19500字),《东方哲学与文化》第1辑, 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1996年出版。(p285-308)

  1996 "华严宗与般若中观思想"(6400字), 《中华文化论坛》1996年第4期。(p74-78)

  1996 "从'常'与'无常'观念看婆罗门教与佛教的基本教理差异"(9800字), 《南亚研究》1996年第3.4期。(p53-59)

  1997 "婆罗门教与佛教轮回观念比较"(9500字)载月《月亮国的智慧》,沈阳出版社,1997年(p178-191)

  1997 "印度胜论派哲学的范畴论及其演变和发展"(8000字), 《东方文化集刊》总第2期,商务印书馆,1997年。(p21-31)

  1997 "佛教的'涅槃'与婆罗门教的'解脱' "(9600字)《南亚研究季刊》1997年第2期(p54-60)

  1997 "对现代中国宗教问题的若干思考"(6200字)《第三届中美哲学与宗教学研讨会论文集》,中央编译出版社,1997年(p177-185)

  1997 "慧远的"神"与印度佛教中的"我" "(6000字),《中华文化论坛》1997年第4期(p51-54)

  1997 "佛教的人生现象观念"(10000字),《南亚研究》1997年第2期(p47-53)

  1998 "当代日本的印度哲学佛教学研究"(7200字),《当代亚太》1998年第1期(p51-55)

  1998 "佛教的'涅槃'与"世间"关系观念"(5200字),《宗教学研究》1998年第2期(p98-101)

  1998 "佛教学术研究的现代化"(4500字),《佛学研究》1998年年刊,总第7期,中国佛教文化研究所(p381-383)

  1999 "禅宗'佛法在世间'思想的理论渊源"(6500字),《中华文化论坛》1999年第1期(p98-102)

  1999 "佛教的伦理思想与现代社会"(10600字),《北京大学学报》1999年第3期(p85-92)

  1999 "佛教的'二谛'理论及其历史意义"(10500字),《宗教学研究》1999年第1期(p71-77)

  1999 "佛教早期的'中道'思想"(10500字),《南亚研究》1999年第2期(p49-55)

  1999 "关于玄奘所译的《胜宗十句义论》的年代"(4600字),《第二届铜川玄奘国际学术研讨会文集》(《玄奘研究》),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1999年第11月(p297-303)

  2000 "汉文大藏经中两部'外道'文献及其学术价值"(5000字),《中华文化论坛》2000年第1期(p119-122)

  2000 "从《百论》中佛教对'外道'的批驳看中观派的理论特色"(11000字),《宗教学研究》2000年第1期(p44-51)

  2000 "日本的印度佛教学研究对中国的影响"(11500字),《中日近现代佛教的交流与比较研究》(论文集),宗教文化出版社,2000年6月(p15-29)

  2000 "钵颠阇利"(15600字),《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印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p70-89)

  2000 "乔答摩"(17200字),《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印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p231-252)

  2000 "慧月"(18000字),《东方著名哲学家评传》(印度卷),山东人民出版社,2000年1月(p253-279)

  2000 "古代汉文资料对佛教外印度哲学研究的意义"(4600字),《汉学研究国际会议论文集》(《文化的馈赠》哲学卷),北京大学出版社,2000年8月(p268-271)

  2000 "印度古代哲学关于人与世界关系的基本观念"(10000字)《南亚研究》2000年第2期(p52-58)

  2001 "佛教'空'的观念及其在当代社会中的影响"(10000字),台湾《普门学报》2001年第2期(p313-326)

  2001 "佛教的学术研究和大学教育"(7500字),台湾《普门学报》2001年第4期(p327-337)

  译文

  1986 "印度六派哲学概论"(英译汉10000字), 《南亚东南亚资料》,1986年第3辑。(p118-135)

  1988"瑜伽经"(梵译汉9100字), 《南亚东南亚资料》1988年第1辑。(p201-215)

  1989"数论颂"(梵译汉5000字), 《南亚东南亚资料》1989年第1辑。(p164-171)

  1997 "胜论经"(梵译汉13000字), 《东方文化集刊》总第2期,商务印书馆,1997年。(p31-50)

  其他

  1990 "第四届佛教与世界和平国际研讨会"(2300字),《世界宗教资料》1990年第1期。(p45、62)

  1990 "《印度哲学史》评介" (3600字), 《南亚研究》1990年第2期。(p84-86)

  1993 "《印度现代哲学》评介"(3500字), 《南亚研究》1993年第3期。(p79-81)

 
 
 
前五篇文章

当代佛教学者:魏道儒

当代佛教学者:徐文明

当代佛教学者:张新鹰

当代佛教学者:邢东风

当代佛教学者:孙昌武

 

后五篇文章

当代佛教学者:王雷泉

禅宗祖师传:六祖慧能大师

禅宗祖师传:五祖弘忍大师

禅宗祖师传:四祖道信大师

禅宗祖师传:三祖僧璨大师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