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洛桑嘉措:修心七义教授 第十讲 |
 
洛桑嘉措:修心七义教授 第十讲
修心七义教授 第十讲 一九九五年十月二十五日 气量勿狭隘 忿是瞋心的支分,比如有人说你不好,或者看到他人行为不善,然后心中起忿怒心。我们在修心过程,会有很多同我们唱反调的,不是修心的,忙着世间法的。我们会想这些人不好,做坏事,不好好学佛,会对他们生气、不欢喜,这是气量狭隘。 以我来说,不是要主持校务,是想住持教法,有心保护教法,看到有些人,虽然了解佛法,但说的佛法不对,心里不太高兴,不忍心让他损法,就会生瞋怒之心,这也是气量狭隘。真正来说应该对他观想,观他的功。我想众生根基不同,有些真的为住持教法,有些在破坏教法,所以也不用太执着,看不惯他们而起瞋心,也没有用处。如果认识破坏教法的人,可以向他解释,若无法劝他,也不要生气,对他没有好处,对自己也没有好处。其实一位真正的修行者,看到他人做恶事,或者行为不善的,也会对他生瞋心,不喜欢心。 思惟自己生气,没有好处只有害处。世间上众生种类繁多,而且不一定是他错,可能自己看错;而且对他们生气,或骂他们都是不对的,对他人恶口生瞋心,对自己无益。所以当我们劝人时,先思惟说这些话,是否对他有益处,倘无益处不要说,引起自己生气受痛苦。有时心想劝他可能会听,结果是适得其反。这时应想:我劝他不听反而生气,已尽我的能力,我为利他,这不是我的过错。安慰自己,不可对他生气。实际上有时真的有利他的意乐,劝他反受其骂,那时可能生烦恼,起愤怒心,也许是自己说的不善巧。 父母希望儿女成为有用的人,栽培他,要什么给什么,但是不如所愿,让自己失望,一定很生气。这时要想自己已尽最大能力,不是自己的过错。因为自己没有神通,无法知道怎样才好,不要太执着吧。例如世间许多事情,当你满怀希望教人做,甚至付出很大的代价,他全部放弃,辜负你的期望,所以你讨厌他,起了忿恨心。一个陌生人,找你麻烦,甚至打架,你不会很恨他;假使一位受你恩惠的朋友,无理取闹,找你打架,你一定会痛恨不已。这时忿怒的话,修心一定会退失。 世间上类似这种事情,发生了太多。如果发生在自己身上,应该思惟:我付出所有能力,帮助他,而今他找我麻烦,错不在我,如果我对他生气,不是前功尽弃吗?我只有忍辱就对了。进一步想,可能我前生对他忘恩负义,才会得到这种果报,这个因是自己种的,我要承受,要忍辱,而且是得到最好的修忍辱对象。经上说忍辱是最难实行的;如能实行,就是种下一个成佛的因,亦即解脱殊胜因。 对普通不相干的陌生人,修忍辱比较容易;但是对挚友亲人,当他们损害你时,要修忍辱就很难了。对非亲或陌生人修忍辱,好象没有战争时的演习一样,演习时没有遇到敌人,胆子壮得很,等到真正作战时,就不是那末回事。一般人看起来都能把忍辱修得很好,但是遇到伤害你的境时,你就毫无办法,什么叫忍辱也不知道了。有段故事,有个人正在打坐修忍辱,另外一个人看到就说:「你在干吗?」他说:「我在修忍辱!」「你在修忍辱,那末你就吃大便。」打坐的人立刻很生气的回答:「你自己吃。」那人说:「哈哈!你真的在修忍辱呀!」所以,马上知道是不是真的在修忍辱。我们真的遇到伤害时,如果无法修忍辱,那就是忍辱的力量不够。 要对伤害自己的人修忍辱,伤害的人有两种:一种是曾经很亲近的人。一种是陌生人。像这种情况,要小心翼翼对治,先祈愿希望对境时,能够修忍辱,不被瞋心所干扰;有时常思惟,如果他人对我这样,能不能忍受。有位西藏人说,共产党不管怎样虐待,他可以忍辱,但是西藏人打他,他就受不了,不会放过他。有位朋友怀念在西藏的一些人,他要回去,我劝阻了他。我常劝朋友,以前的事已经过去,不要再提了。自己认识的人,自己的亲人,你的忍辱无法提起,而且瞋心也无法压住。所以修心,就是要对治我们遇到境所生起的烦恼。因此特别是在对治这种境时,要谨慎小心,就是违缘转成菩提道,这时就必须做到,同样取舍也是一样。对于其他境修心,也要去体行,在遇到缘之前,没有心里准备,就没有能力去对治,而怀忿恨在心,就无法修心了。所以气量勿狭隘是很重要的。 勿作喜新念 有些好象是装着,今天好好修持,明天又好象没有修持。好比我们布施给乞丐食物,当你给他时,他对你很好,不布施就不理你了。自己朋友中,平时很合得来,要好的时候,自己什么东西都可以给他,但遇到小小违缘,或是做错什么事,就恨他、讨厌他,同他分开。我们面对亲人、仇人,都要同样看待,遇到违缘也不要改变。譬如有些人修心时,表现很认真,但是一下突然改变,外表也消失了,然后也不修心,行为变坏了,一下子变成另一个面貌。要保持良好行为,不可以渐渐改变态度。不管是快乐或痛苦,或是面对亲人、仇人,我们的态度要平衡。 勿贪着报取 譬如有人供养一样东西,向他道谢,过了几天,还是再提起说声谢谢,不管什么时候都提这件事,这样做会变成很奇怪。好象说:「你给的东西很好,还要一个。」别人不管给你什么东西,当然要向他道谢,但不是常常提这件事,心存感激就可以,外表不一定要现相。以前有个人,送垫子给人家。有一天那个人对他说:「你给我垫子之后,我的寒病都好了。所以常常想你给我的垫子,实在很好。」他似乎看出对方再需要一样东西,他就买了外套送他。那个人穿了外套,又找他说:「非常好用,我穿了以后,都不冷了。」送东西的人没有办法,只好对他说:「你最好不要来这里。」虽然收了东西,意乐很好,但是对方很烦。即使别人供养一些东西,要想是我好好修学佛法,才能得到。所以应认为佛法真的很好,应该常常想给我这个缘,所以对佛法生信心,不管什么时候,有没有人供养,我一定要修持佛法;即使有人供养,我要把它用在佛法上。当自己在修心时,别人会供养,那时可能想:我很有修持,已经这么多人供养,希望能得更多的供养,希望得到护法神的加持,也同样得到那伽的帮忙等。不可以靠修学佛法,想得到的供养。以前有位出家众,到拉萨去见一位仁波切,听他讲经,那时自己很穷。当时西藏很有名的贵族,像国王一样,住的房子像王宫。有一个人拿了一些糌巴,以及酥油送给他,说是那个贵族供养,他收到很高兴,他同国王一样,这东西等于是国王给的,起了我慢心。其实拿东西供养他是仁波切,是他化身的。当仁波切讲经时,他对大众说:有人收到一些糌巴酥油时,他想是国王给他的,他不知道是自己上师给的。后来他马上知道是说他,就站起来礼拜。 所以有时上师及佛菩萨,会化现一个在家人送东西供养。因此只要好好修持,都可能得到供养,三宝也会加持。所以有时得到别人供养的时候,这是因为自己有好好修持,才有这种果报,这时更要发心好好修持。 五浊厚重时,转成菩提道 在这五浊恶世时,自已遇到违缘转成菩提道,这是非常殊胜的。五浊是众生浊、劫浊、命浊、见浊、烦恼浊,世尊在世时就称为五浊恶世,寿命差不多一百岁,现在我们的寿命在七八十岁当中,我们无法修持,福报慢慢减少,所以我们变成命浊;要知道我们寿命是很短的,因此学佛要下更大的力量,以前的人烦恼比较细,没有粗烦恼,主要的是瞋心没有那末重;现代人烦恼粗重,瞋心也大。以前的人吃的自然界的东西,现代人还要吃些化学药品,不然无法生存。所以我们在享受浊,就是说我们所用的东西,也变成浊,所有东西都变成这样,因此贪心瞋心都很粗。国与国之间,人民与人民之间,都存在着瞋恨心,要找一对长久相处的很难,亲戚也一样彼此不讲话,因为瞋心太强。痴心也重,讲经听不懂,坏事不用说都了解,这些是烦恼浊。以见浊来说,以前国与国之间见解不同,宗教上没有多大差异,现在宗教上也奇奇怪怪的见解,同一国家中也一样。人与人不合,就是见解不同,社会上就有很多争吵。经上说出家众争论的是见解不同,一般人所争论的是生活的问题,社会动乱之源。 因为我们现在寿命浊、烦恼浊、见浊,所以众生的善根都差。现代人为了一点小事,气在心中,永远不会忘记;别人请求帮忙做些事,不肯答应;受了别人伤害,一定报复;劝人好话不会接受,坏话喜欢听。所以现在是时浊,是不好的时代。以农作物来讲,以前不用很大功夫,可以收获很好,以我看到的玉米有手臂一节长,现在差得太多了。费很大力量,才能得到好收成。虽然说世界都在进步,吃的东西要化费很大的力量,所以叫时浊。现在是去除快乐的时间。 我们要在五浊厚重时代,转成菩提道是很重要的。以这个时代修心是很困难的,如果下定决定去修的话,所积聚的功德来比较,以前人一生当中所修的功德,同现在一天所修的功德,现在的比较大。世尊在世时,比丘受比丘戒一生的功德,远比现在一日受比丘戒功德小。因为这时代比丘少,现在五浊恶世,有很多违缘,要受比丘戒也很困难,佛菩萨欢喜,所积功德比较大。现在世界上,说邪法比说正法的人多,说正法当中也有很多差别,所以在这时代能好好修心,佛菩萨特别欢喜。在困难的时代,而能做到,才是难能可贵。就像在非常渴的时候,得到一杯甘露。我在西藏时,在一个山洞中读经,差不多四十五天,平常煮山上的一种草像茶叶,吃起来没有什么味道。心想这四十五天好象没有吃到什么,后来到寺庙请格西买酥油,一种特别的酥油,是一般倒茶时,上面有一层油,只有格西能得到,他们会把自已碗中的一层油累积起来,便宜卖给别人。我去格西那儿买酥油时,他教我先坐一下。因为老和尚有最好的糌巴,后来他把糌巴放在碗里,还有较硬的乳酪。那是因为最好的糌巴,最好的茶,最好的酥油,上面还有一块乳酪,至今记忆犹新。 因为有困难,所以影响很深刻。在这个时代中,修学佛法的人,真的努力修心的很少,我们如果努力修持,佛菩萨一定欢喜,这也是前世积聚资粮祈愿而来的,在这稀有难得时,我们能去实行,功德是无量的。我们处在五浊恶世,能够修心有不共的功德,这时适当的修心,是非常之好,你们回去好好的修,会尝到修心的味道。没有尝到这种味道的人,犹如大地的麈沙,真的可以体会修心的,就像手上的沙。你们回去可能在很拥挤的地方,那时思惟:这样人潮拥挤,忙忙碌碌,他们在追求什么?为了今生的快乐。有的看似聪明,任何时地不择手段,权谋诈取都在骗人;有的愚蠢,受人以鼻;有的装模作样,似是很有学问;有的想荣华富贵,有的想安定生活。他们穿著不同,肤色不同,但是目标是一致的,寻找各个所需的今生快乐。然而付出很多代价,他们真的得到真正的快乐吗?可能在台湾没有,在美国也找不到。尽管衣锦荣归,荣华富贵,犹无浮云,还是不能得到真正的快乐。 在这五浊厚重时,我们为了未来究竟乐,为利有情愿成佛。生了这个念头,然后努力修持,目标同一般人差得太遥远了。我们现在有皈依救护处,充满着无限的希望。我们用种种理由思惟,修学佛法的殊胜利益,了知轮回的过患;如同在山上往下看,可以猜测许多人的目标,是为什么?为得到快乐,但最终为的都是生死轮转的事。这种思惟是很重要的。 以前我在山洞读经,下面有平原。有个特别暇日,在这草原上有很多出家众,野餐烧饭。我有时一清早出洞,坐在石头上背经,看下面煮茶,茶上的油清楚可见;心想我有这里的茶不好喝,受那末多苦,还不如下山跟他们一起。有时又想对治这颗心,但是仍然想他们吃的东西。我常想是不是该下山,回到寺庙去,以我来说多做一点事,可以多赚一点钱很容易,就可以到处吃玩。有一次差一点放下经典下山去。如果真的这样做,今天就不会在这儿同你们讲经了。 老师时常教诲我,有一次我同老师说:「你看他们在那里多快乐。」他回答:「你真的认为他们快乐吗?」我答复是的。他说:「那些人不好好持需要的戒,而且是违犯寺规跑出来郊游,他们吃在家人的供养,一天天的坏下去。现在这些成就的老和尚,没有一位是年青时玩出来的,我们所喝的茶虽然不很好,但我们学习经典,天天增长智慧。」他又说西藏有种动物,他夏天吃草,住得很好很快乐,但是它是畜生,它能做什么?那时上师说了修心七义的一句偈,我已经忘了。因为上师的教诲,所以留在山上读经典。后来我想他们化在家的供养,不好好修持,还不如野兽,它们不会化在家人的供养,它们只过它们的生活,而不会造很多恶业;而那些出家众正在造恶业,所以再看到他们也不会想参加。 由自胜解力 摧苦及恶名 求治我执教 今死亦无憾 上面所说的法,起了一种希求心,自己有胜解的力量,不管自己有多大的苦难,或是恶名,都不在乎,只想求对治我执的教授;因为一切的过患与痛苦,它的根源就是我执。已经知道了根源,要尽量去对治,修心全部为了对治我执;如果依照教授去实行,就能生起清净心,即使现在死也无遗憾了。 如果真的好好修持,后世一定比今世好,而且有把握不堕三恶道,所以也就不会后悔了。 修心七义是由切卡瓦大师对大众教授的,最主要的传承是由金洲大师传下来;首先传时不是全部传,是一句一句慢慢传下来的,传到阿底峡尊者。阿底峡尊者传仲登巴上师,仲登巴传博多瓦、仅峨瓦、博勤瓦等三位大师,博多瓦传朗日塘巴,传夏热巴,传切卡瓦,切卡瓦讲授修心七义是对大众。格西切卡瓦生下来时,脚底有轮相,自幼聪明,他的家庭背境是红教,他想要成佛一定需要比这个更多。于是他到各地去寻访求法,他遇许多出家众在辩论,问他们学什么,有位告诉他学一些宗义,他想学习宗义就可以成佛。可是他又想宗义还不够,他听到修心八颂:「尽其损恼我取受,愿将利乐奉献他。」他觉得非常好,他想到卫藏跟朗日塘巴上师学,到了卫藏知道朗日塘巴上师圆寂,他想找他大弟子学。后来知道是夏热巴及另外一位,他们两位代替朗日塘巴上师管理寺庙,他听到两位有许多争执,他想有争执总是不好的。后来才知道他们的争执,原来是各自谦虚,为让对方当主持这件事。世间人通常是你不行我来,抢着要当。后来他到格西夏热瓦那里;夏热瓦正在对大众讲经,但他没有听到修心教授,他并不满足,他想可能还有其余的。有一天正好休息时间碰到夏热瓦,他就把自己衣服铺在地上,请格西夏热瓦坐。夏热瓦问他需要什么?他说有些问题想请教他,类似讨论一些问题。夏热瓦说:「你不用跟我讨论什么,我在讲经时都已讲过。」切卡瓦问:「我们修行是不是一定要这两句修呢?是依据那部经典。」夏热瓦说:「你要成佛一定要依这两句的意义修。你可能对龙树菩萨有信心吧?」他答有信心。后来夏热瓦提起宝鬘论的偈颂:「愿彼所作恶,于我果报熟;是我所行善,于彼果报熟。」切卡瓦说:「请你给我一个教授。」后来夏热瓦给他一个修心八颂传承。 切卡瓦修行了很久,他想我应该把修心七义向大众讲授,于是就向大众公开。世人烦恼越来越重,世尊在世时,转四谛*轮度脱五比丘,也有很多人证初果二果以及阿罗汉果。可是我们依四谛*轮,解释再解释,也根本没有办法解脱;在阿底峡尊者造道炬论后,许多印度及西藏修行者,得到解脱,那时道炬论最有用的一种法;过了一段时期,道炬论又不管用了,那时就用菩提道次第广论,修行也得到解脱。现在我们广论从头到尾都读了,但还是无法调伏自己的心。可能会想广论还是不够,还有其他的,就是浓缩广论在修心七义中比较好,最后连这个也没有办法,可能要找科学家了。因为佛法最殊胜的教授都用不上,因为我们的心太难调伏,太顽固了,所以我们要靠修心七义,慢慢地把广论修持用在上面,道炬论都可以用在上面。 以上是切卡瓦的简略,切卡是坟墓的意义,他在那里修行,所以称他切卡瓦,他的名字是依希多杰,他很聪明,学任何法一日中都可以了解,藏文经典可以背三四十卷。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