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4 |
 
傅味琴: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 124
《菩提道次第摄修求加持颂》讲记(124) 傅味琴讲于1994.11.5日隆昌寺僧伽培训班 没有正观的智慧面对一切颠倒的境界, 所以心定不住 提要: ·没有正观的智慧面对一切颠倒的境界,所以心定不住 ·生活中要有觉照能力,修禅定要不跟妄想跑 ·于正义能如理起寻思,观真观俗,心无颠倒 ·依戒依法就叫正 ·戒杀修慈悲,既不杀也不恼害众生 没有正观的智慧面对一切颠倒的境界,所以心定不住 昨天讲“心趋倒境动摇能作止”,这是讲止的定义。应该在止的基础上修观。如果没有止的力量,你修观就会受心里动摇的干扰,为什么心定不住啊?因为在打妄想起烦恼。我们并不是等法全部听完,水平高了才修定,一般都是戒定慧同时修。我们今天还没有能力一修定就不打妄想,也没有正观的智慧能面对一切颠倒的境界,所以这些妄想颠倒的干扰必须要止,要心里明白而不跟它走。 生活中要有觉照能力,修禅定要不跟妄想跑 我们修的禅定是又有止又有观,即使修观也不离开止,尤其是数息观,比较容易发生止的作用。关于止,我们常说禅定中不要打妄想,要提起觉照,妄想一起来,马上就停止,不要跟它跑。除了禅定的时候静中修,在生活中我们也要配合好。如果生活中,我们没有觉照能力,一遇到颠倒的境,我们就起心动念心颠倒,那样我们修禅定也修不好。 且于正义如理起寻思 由是引发止观双运道 ~此二句定慧二度 此加持定,正义谓依因明论,寻思谓观真观俗 ——能海上师说 ~因明:明此因义故曰因明 先止,次观,有止有观,而后止观双运,止观通显密,菩提道次第中说止观处甚多。——能海上师说 ~由止起观,由观起妙止,妙止起妙观,妙止妙观起止观双运。 ~对一切正义能如理寻思(如法之理,如戒之义)此乃观,观的定义即般若 于正义能如理起寻思,观真观俗,心无颠倒 今天我们讲第二句“且于正义如理起寻思”。这个讲的是修观的定义,对观的解说是对一切正义能如理起寻思,“正义谓依因明论,寻思谓观真观俗。”佛教有五明,内明是讲的佛法。学了因明就对佛法说理的模式更容易明白,所以修菩萨法的人,有了一定的基础,可以修一点因明。五明里我特别要指出的是声明,声明不光是理论,我们将来还要修念诵的声波,发音跟身体的关系,能以音声来打通我们内部的中脉。如果我们对这些不研究,能力就差了,唸经也唸不长,讲经要么声音太小,要么讲久了要疲劳。工巧明指的是画佛像、造庙的技巧。听说有人解说成会做生意,这不知道错到哪里去了。出家佛弟子最根本的一条是不能做生意,哪怕居士在外面做生意也仅仅是一个工作,不能说做生意就是工巧明。如果你能学习佛法对世间的看法,符合正法的意义,能依戒依法,符合逻辑,你自然就会按照法义去做,所以说正义就是“如法之理如戒之义”。 依戒依法就叫正 我们佛弟子一切都要依戒依法,凡是符合戒的就叫正,符合法的就叫正法。我们做居士的不能看比丘戒,不过比丘的根本戒跟居士戒相同,所以杀、盗、YIN、妄、酒一定要完全戒掉。 戒杀修慈悲,既不杀也不恼害众生 戒可以收起来讲,可以广开来讲。比如杀戒,从文字上看是不杀害生命,从广义上说,不杀戒又叫不恼害众生,除了不害众生,还要不恼众生,也就是说对众生要大慈大悲,不要用烦恼去对付众生,也不要勾起众生的烦恼,弄得自己也苦,别人也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