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萨道 2 修习殊胜菩提心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萨道 2 修习殊胜菩提心

 

  (一)修菩提心是根本

  入菩萨行论的「菩提」是大菩提,为了利益一切有情众生,让他们得到最究竟安乐。因此是希求他利所发的菩提心,来成办大菩提。如果我们能够真正生起无上菩提心,从那天开始,我们是永远快乐的,所以三世诸佛异口同声地说:唯有菩提心オ能令我们真正得到安乐的。事实如此。我们内心功德有多种,没有比菩提心更善良、更有功德的心。入行论说:骑着菩提心马,可以到达到任何快乐城市,更接近要到达的目标。真实如此,有了菩提心,做任何事不会觉得疲倦,而且会越来越快乐,这就是菩提心给我们带来的功德,所以菩提心是我们最主要的修持根本,如果能够生起是多麽的殊胜。

  修持菩提心的补特伽罗行为,首先应生起菩提心,行六度万行,所带来的果实是圆满的佛乘。行为在入菩萨行论说如何观修菩提心的内涵,及生起菩提心修学的道理。

  「法身善逝佛子伴,」善逝就是佛的法身,由修法而得。佛子就是菩萨,这句就是说明三宝语功德。「善逝」依释量论所说的「因断具三德,是为善逝性。」来解释。(三德。一、善所断:已得永断众苦因。二、善因为先:见无我及修习加行而得。三、不复退还生死:永断我见种子。)现在我们虽是凡夫,被业及烦恼紧紧地缠住,但只要内心能瞬间生起菩提心的影子,从那时候起我们的内心就有快乐的阳光。更何况生起菩提心,将会给我们无比的心力及勇气,有了这种勇气,我们愿意尽自己的力量承担一切众生的痛苦,凭着这种无比的心力,能使逆缘转为道用,因为有菩提心的缘故。有了这颗心,即使是凡夫地,生生世世往快乐的路走上去,因为有菩提心,能使我们一直活的很快乐,很有意义而且善良。成佛的过程中,唯有菩提心让我们积聚资粮,因为菩提心能让我们净除一切罪障。

  「及诸应敬我悉礼;」诸大善知识及戒清净的大阿舍黎、贤善的有学者,我皆礼敬。「今当依教略宣说。」非我寂天杜撰的,是依据经论教典的重点,略为说明。「此论未宣昔所无。」有时求法者有种心态,对未听过的法就很感兴趣,如果以前听过的,重听就感觉厌烦。我个人的经验,已读过的经典,不想再读,未读过就生起好奇心想读。一般新的知识,我们都有好奇心想去了知。寂天在此说:本论的内容都是以前说过,没有说过不会说。我对於用词也不是很善巧,「诗韵吾亦不善巧。」虽是说过,但也不是以美妙的词句来吸引人们去读,我只是把实际内容说出来。如果学法,只是求得更多知识,读读看词语好不好,这部论典对你没有帮助,「是故未敢言利他。」因此,这部论只为增长我内心功德而写,「为修此心撰此论」。他的隐义内容,希望读此论的人,不要如同求一般知识,只是好奇心想去了解是什麽内容,也不应该以词面意去读这部论。

  我们修学菩提心过程中,一次又一次的反覆修学,才能获得菩提心,不可认为已看过此论就放弃。那麽每天都吃饭,吃过了又吃,如果看过了就放弃,那麽吃过不应再吃,为何三餐都要吃。无始以来的爱我执就是那麽坚固,何以不反覆阅读经典,反覆的思惟来消灭它呢?为什麽不允许一读再读?对身体的需要可以反覆不断做同一事情,为什麽心理上的需要就不能做到呢?我们每天一早就祈求诸佛菩萨让我生起菩提心,让我生起空正见,这种方式是无法生起菩提心及空正见。祈求不是问题,问题是生起菩提心,先要了解生起菩提心的障碍是爱我执,是未调伏的心态,应如何调伏,是见到爱我执的过患,了知事实状况之後去调伏,不是外人施以压力可以调伏的,这是无法办到的;外来的力量,不可能改变内心的想法,内在的改变,唯有相信事实之後,才能改变内在的想法。菩提心的生起,经由反覆听闻、思惟,去改变自己的内心。寂天菩萨说写此论的目的,除了利益有情之外,他个人也要学习菩提心。

  无论自及他、天人阿修罗等六道众生,上至国王下至乞丐,都一致的想离苦得乐。可是人与畜生不同,人有智慧,人凭着身体及智慧,可以计划未来的快乐,消除未来的痛苦,但是畜生无法做到,牠们的智慧只能解决暂时的痛苦,如饥饿时,能饱吃一餐,求得暂时的安乐。珍贵有智慧的人身,不容易获得,既然得到,就应该好好的利用他。如入行论云:「暇满人身极难得,既得能办人生利,倘若今生利未办,後世怎得此圆满?」

  乍看之下,世界上有六十多亿人口,怎麽说人身难得;可是人类与动物比起来,就知道人的数目少之又少了;在人类中多数人只求填饱肚子就好了,真正能做有意义事,而对人生能认知的人,那就更少了。所以说人身难得,应该珍惜,思考生命的意义在那里?现在是最好的时候,应该善加应用我们的智慧呀!如果能善用智慧,可以帮忙很多人;如果我们的智慧观察力,被烦恼力控制的话,可能伤害很多人。世界上有很多的生命遭到伤害,真正制造伤害的是人类。如虎、豹等虽然长相恐怖,但是牠们无法伤害上千万人呀!能伤害上千万人,破坏大自然环境的,只有人类。人类的牙齿不像虎豹那样恐怖,也无指爪,长相虽然的很美丽,可是内心的恶毒,与虎豹相比就太丑陋了。因为智慧被烦恼控制,伤害无数人。虎豹只是饥饿时无奈的去伤害其他动物,如果吃饱了,牠们也不会刻意去伤害其他动物。可是人类并不是,已经拥有一切,因为贪得无厌,想要获得更多的一切,不择手段的伤害他人。所以真正伤害他人的,是随着烦恼控制的智慧,滥用了智慧,因此光有人身,并不稀奇。有了人身,应该利用智慧,断除一切痛苦,断除造成自己伤害,断除造成他人伤害,断除造成究竟伤害的烦恼才对呀!这样的人身才是真正有价值的。

  (二)菩提心成一切利

  我们的日常生活中,烦恼每分钟都很自然的现行,而真正的善心不是那麽容易生起,需要刻意才能生起。由此可知,我们善心的力量是那麽薄弱,自然现起的烦恼是多麽频繁,「然如乌云暗夜中,刹那闪电极明亮,如是因佛威德力,世人暂萌修福意。」恶心就像乌云密布的黑夜,善心如同刹那闪电一亮即消失,这刹那生起的善心是因佛的教导而现。不管在家出家不应该放逸满足才对,要好好的观察起心动念,正知和正念是非常重要的,这样得人身才有意义呀!

  我们的贪瞋妄念,是非常自然的现行,不止今世有贪瞋,是无始以来习气所带来的。以学佛经验来说,十五年前可能听到一种法门,你想培养善心,可能觉得很困难,可是过了十五年之後,当初觉得很困难的,现在一想即能生起;因为反覆的修学,不断的培养善心,目前虽然恶念自然产生,而善心需要刻意,但是只要努力精进,不断地串习善心,去除恶念,生起善心就会变成自然。

  「佛於多劫深思惟,见此觉心最饶益。」罪障虽然能够以四力忏悔净除,可是四力忏悔,就像处在黑暗夜中的一盏油灯而已,能驱除的黑暗的力量,只有油灯光亮所能及。因为爱我执非常强烈,以及有个基础坚固的真实执着,在这两种心存在的情况下,就如同大地被黑夜笼罩,唯有如同太阳的菩提心,一现立刻驱除所有黑暗,显现光明。如果有了菩提心的功德,瞬间能净除一切的罪障,积聚无量资粮。因此佛陀一再劝导众生,多多的修习菩提心,只有菩提心才能成办一切。「无量众生依於此,顺利能获最胜乐。」无量众生依菩提心能获最大的利益。

  我们想要去除自己的苦苦、坏苦、行苦以及众生的一切痛苦,应该好好的修学菩提心;不只如此,想要享受世间的安乐,也不应该舍离修学菩提心。生起菩提心之後,虽是凡夫血肉之躯,也能得人天尊敬。例如好的冶金材料,可以打造种种庄严具。其他善行如同芭蕉一样,不坚固、结实即枯。如为了後世增上生而累积善业,当後世获得增上生,这善行的果实就结束了,无法持续,因为目的是为获得增上生而行善行,当然果实已现了,就此结束。可是菩提心是「乃至有虚空,以及众生住,愿吾住世间,尽除众生苦。」乃至虚空众生未尽之前,愿我住世间,尽除一切众生的痛苦。这种心力累集善业,乃至虚空未尽之前,这种善行是不会有止尽的,因为所缘不同,意乐不同,心力不同的缘故,所以菩提心所带来的功德果实是永恒的。

  (三)改善内心才安乐

  在这个世界上所有的人类,自然都想不要痛苦,想要得到快乐;但痛苦和快乐可分为许多种,当然最主要的,是经由五根识所生的痛苦及快乐。因此自从人类世界形成至今,由基本的农业或工业,使根识获得快乐及满足。在近世纪内科学非常发达,外在的物质不断的发展,生活获得改善。二十一世纪的今天,有些国家在科技上、物质上非常的发达,可是发现了问题,外在的物质享受,并不能使内心获得满足,反而因物质丰富,造成内心更多的忧虑。因此外在的物质虽然丰富,无法使内心获得快乐,不能满足内在的所需。当然有些地方,在衣食匮乏的情况下,给了衣食也能获得暂时的满足,可是当他身上得到基本所需时,内在的妄念仍然产生,如我慢贪瞋等,这些烦恼是无法由外在物质灭除的,即使有再多的财富,可是妄念仍然存在,身体不管如何强壮,内在的烦恼并未消失。纵使身边有多少亲朋好友围绕着,外在的顺缘非常圆满,虽有丰衣足食,可是内在痛苦仍然存在。

  痛苦和快乐,有些是外在的,有些是内在的,内外二者性质不同。这些快乐与痛苦的根源,仔细分析看那种力量强大,如果内心是快乐,即使外在的顺缘,如居住环境,并不十分美好,由於内心快乐满足,纵使身体所处的环境较差,仍旧觉得快乐,不会觉得痛苦。相反地,如果内心随着我慢等烦恼而转,让你非常忧虑不安,即使外在的顺缘多麽美好,因为内心不安,是无法获得快乐。从这实际情况,二者作为比较,就能了知内在的力量,远超过外在的力量。因此在现世纪中,多数对外在物质的要求,不断的提昇,不再注意经营内在的提昇,要得到真正的快乐,实在太困难了。外在的物质是不可能让我们得到安乐的,这一点一定要了知。如同现代发明许多机具,其目的是为了达到生活改善的目标,由於善良的用途,而创造这些机具,但是很可惜的,不去善巧利用,却以烦恼的智慧制造杀人的工具;原本是为社会带来福利,相反的给人类带来祸害,这些原因从何而来的呢?就是内心未调伏。无论我们取名为有无宗教信仰,或有无修法,很现实的一点,内心是要获得改变,如果内心不能改变,痛苦是永远持续的,举世也永无安宁之日。

  要全人类成为我们的亲朋好友,是不可能的;但是可由个人思考的改变,把一切众生看成亲友,使每个人欢喜,这是个人思想的改变。妄求他人成为我们的亲友,不如改变自己的心态,改变自己的想法,看待每个人成为我们的朋友,这样想法对自己是绝对有帮助的,所以内在的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以现实例子来说,因为想法的不正确,即使是年轻力壮,也会有一大堆怨言;以老人来说,不会想,不懂得想,就抱怨来日无多等;如果年轻有思想的人,想我还有时间,还有机会,鼓起勇气,提起心力,面对问题,有勇气担当将来该做何事,积极进取,从表情上看出,有非常正面的情绪。如果老年人会想,我是经验丰富的老人,有何问题可以问我,他的表情是充满了自信。

  事实上世间的事情,没有百分之百好的,也没有百分之百坏的,所有的事情都要以二种角度看待,好的角度及坏的角度;但是最主要是我们的想法,保持正面的角度,把每件事情能往好的方面想,所带的好处是自己快乐;如果不懂的想,心中持着负面的态度,看待每件事情,所得都是负面的答案,对自己并无好处,最後怨天尤人;所以从思想上改变,是非常重要的。例如生病时由於疾病的折磨,身体上已经够痛苦,心中却想他人为何不生病,而我为何遭此苦,真倒楣。如果你的内心产生这种想法,原本只是身体的痛苦,因为想法不正确,又增加了心灵的痛苦,岂不是苦上加苦。倒不如想经上说:一切的痛苦都是前世的不善业所感的果报,今天正是还债的时候。如果能以这种心态去接受,心中就会想到理所当然,应该去承担的事。这时身体虽有病苦,可是内心就不会有痛苦,因为你已经接受了事实,对自己是件好事。如果能仔细的思惟,如同修心论典所说:愿我快乐时,把这一切快乐的果实给一切众生,愿我痛苦时,化为一切有情的痛苦,由我来承受吧!如果有这种心力,目前虽遭遇不吉祥或痛苦折磨时,因为你内心觉得很有意义,代替了众生受苦;内心的这种心力,早就远离了病苦,这样才是真正懂得思惟的善士。

  刚才说到把三界有情视为亲友时,并不是没有理由,而硬说这是我的亲友,如果没有理由强迫自己生起这种概念,这是不必要的,不是菩萨们观修的方法。把三界有情视为自己亲友的理由,以佛弟子来说,未来道谛的功德是依他人而得,思惟爱我执的过患,爱他心的功德。如是思惟,力量才会强大,因而菩萨们有充足够的理由,把三界有情视为亲友。

 
 
 
前五篇文章

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萨道 3 菩提心生起次第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赠今心女士

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萨道 4 菩提心生起令不退

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萨道 5 菩提心生起令增长

法海集二 第四:常行菩萨道 6 止观双运道

 

后五篇文章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自警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山居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山水画题句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赠军人

鸡足山随缘诗话生活禅:拾菌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