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狮吼音·开示集:观音菩萨修持法门 连载六 |
 
狮吼音·开示集:观音菩萨修持法门 连载六
《观音菩萨修持法门》教授连载六 大家晚安。接续昨天的课程,昨天谈到皈依境的观想。接下来解释发心的观想。 观想皈依境的时候,要观想自己为主的无量众生在皈依境的前方。发心时的观想也是一样,不需要换另外的观想,还是以自己为主的所有众生为所缘境,来观修发心。 结合菩提心与修心的方法与口诀很多,其中最著名的就是自他平等交换与七重因果这两种口诀。其中七重因果口诀,有一般的七重因果口诀,还有特别的止贡噶举派吉天宋恭大师所传的七重因果口诀。这两者有一些不同。我现在不记得七重因果的次序,但是,我会解释它的意义。 这里主要讲的是止贡噶举派的七重因果口诀。一般的七重因果口诀,会先从“知母”开始,但止贡派的方法不同,是先从“我与我的执着”开始。 可能在座的有些母亲会觉得我怎么没有说明“知母”这部分呢?因为对我来说,“母亲最重要”的这个观念,是一个理所当然的观念了,因此不需要再有文字上解说,而且平时我也说的很多了。因此如果从其它角度来深入探讨的话,会对“知母──知道一切众生皆曾为我们母亲”的这个观念,有更深一层的理解与相信。 谈到“我与我的执着”。很多佛弟子会认为,我与我的执着是应该舍弃的部分,因为轮回的根本就是我执。从相对角度而言的确是如此,因为有一个对治法──智慧时,就有一个被对治的颠倒、错误的意识──我与我的执着。但是,从世俗、一般的情况而言,我与我的执着,是每个人都会有的想法。因此可以说,它(我与我的执着)同时具有恶(相对上应断)与善(世俗上本有)两个部分。 有我的执着,每个众生天生就有。例如害怕的时候,通常不会想别的,只会感觉好像身体当中有这么一个我在害怕。西方也说:为什么有我呢?因为我在思考(我思故我在)。这是很久以前就有的理论,也不需要我再多强调了。总之,我执是善与恶的基础与根本。 我执是一个很奇怪的东西,在这个“东西”、“执着有我”的基础之上,又会生起“我的”的执着。例如,这是我的东西。因为自己认为有一个我,所以会说:“周围的东西也是我的”,就好像这个我在宣布一样。当“我的”的执着愈来愈多,对己有利的就成为了“我的亲人”,而生出贪爱;对伤害我们的人,便生起厌恶。自然而然由于我的执着增多,当外境有了变化后,自心也会受影响:当遇到善的、悦意的外境时,透过“我的”执着的转化,心中就生起欢喜,同样,遇到伤害就厌恶。这一切都是由“我的”执着而产生的。 所以,其实我们每一个人对“显相世界”都有着不同的观点。就像看一场电影,我们各自找到自己喜欢的位置。当电影播放的时候,我们执着那是“我的”,但这并不是说显相是“我的”,因为我们不会说:“一切显相都是我的”或“我看到的某某人是我的”,这里所谈的还更细微些。总之,我们在心中先找到一个位置,持有某种观点,然后自心自然地会执着于显相的某个部分。因此,当这个显相改变时,这个“我”也会受到影响。 举例来说,首先,我们执着一个正在播放影像的电视机,同时也执着当中播放的影像。同样地,如果我们没有对电视机的执着,自然也就不会有对其中播放影相的执着。就好像对电视机与对其中影像执着一样,我们对于显相也有着各自的执着与观点。我们执着于眼睛看到的景象,认为:“我看到景象”。因此这个我与景象就结合在一起,可以说是“我”执着了景象。这好像是孩子般的想法,听起来有点怪。(众笑)。因此,无论外在是痛苦、快乐的景象,由于“自我”执着是我的眼睛所看到的景象,所以会觉得跟自己有关系,例如利益或伤害等关系。我觉得,也由于具有这种执着,我们才会对有恩的人生起报恩与感恩的心。 总之,有了我与我的执着,就会产生利害、好恶的分别念,而慈悲心等念头也是因为我与我的执着而产生的。由于我们都活在各自所执着的现象世界当中,互相之间就会建立利与害的关系,其中,我们应该要多培养的是互助互利的关系与思想。这里并不是说不准有伤害的念头,只是因为伤害只会带来痛苦,毫无利益可言,所以没有必要有伤害的念头。修行是为了得到快乐,因此不需要那些负面、伤害的念头。 有了正面的,互助的思想,人与人直接或间接就会产生利益,因为互助,互相就有恩情,这是一种紧密的善缘。有了这样的思惟之后,生起慈悲心,对于一切和我有缘、有恩的众生会生起欢喜、悦意的心,这是首先要生起的感觉。之后就要发愿: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发心修持观音菩萨仪轨,成就观音的功德。总之,只要还有一个悦意的众生未脱离轮回大海之际,我就要尽力修持观音菩萨的法门。我们要如是生起无造作的愿、行菩提心。 这样思惟之后,会得到一种深刻的了解与感受。接下来就要在刚刚观想的皈依境面前,以三宝为证而发心说:为了帮助众生离苦得乐,我绝不舍离菩提心。并且念诵发心文:“以我布施等功德,为利众生愿成佛。” 我们的发心一定要稳定与持久。(这里说个故事)一般来说,外国人很喜欢到湖边游泳,渡假。有一天,一个外国人发心想要游泳横越一个小湖。准备好蛙镜、泳衣之后他就出发了。游到湖中心时,他往前一看,心想:“还这么远,可能游不到了。”竟然掉头就往回游。以旁观者来看,其实他已经游到湖中心了,继续向前游跟往回游没有任何差别,但是他却选择了回头。同样,我们已经努力修行到一定的程度了,如果半途而废,这是不好的。所以,发心要长远与坚固,这是很重要的。 (待续......)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