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南传经典:三宝经(宝经Ratana Sutta) |
 
南传经典:三宝经(宝经Ratana Sutta)
三宝经[1] (宝经Ratana Sutta)注释 ([宝经]-[小诵经]-[小部]-[南传大藏经])译者不详,法增比丘1999年润饰及2005年注释) 天空或地上,众生[2]来聚集,愿众生安乐,汝等应谛听,如来[3]所说法,(千万劫难遇)。 天地诸神祗,汝等应谛听,人民日与夜,献奉诸供品[4],应慈爱彼等,精进施佑护。 于此处他界,或于诸天上[5] ,无论何种宝[6],难与如来等,唯于佛陀[7]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释迦[8]之圣者,亲证般涅槃[9],解脱于贪欲,无生[10]最尊上,别无有他法,可与其比伦,实尔达摩[11]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佛陀所赞叹,修定念相继,净念无间断[12],(可证殊胜果),实尔达摩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四双八辈[13]者,贤者所称赞,佛陀之弟子,施彼得大果[14],唯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乔达摩[15]教中,离贪比丘众,坚心勤修持,进趋不死城,享受涅槃乐,于诸僧伽[16]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如石柱[17]立地,不为四风撼,佛子见圣谛,真信亦如是,唯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了解圣谛人,极崇八正道[18],世尊之教法,具最上智慧,彼诸难调服,亦不受八生[19],于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慧眼证道者,远离于三法[20],谓身见[21]怀疑[22],戒取诸邪仪[23],解脱四恶趣[24],不作六逆罪[25],于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由诸身口意,彼所作恶业,悉皆不覆藏,智慧见道者,若造新恶业,实为难思议,于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犹如丛林顶,初夏花盛开[26],佛陀微妙法,指引涅槃路,教证臻至善,唯于佛陀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无比至善者,真知[27]善施舍,圆满戒定慧[28],广演四真谛[29],唯于佛陀中[30],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不顾于过去[31],不欣于将来[32],永断于生死,贪欲不再生,命尽如油灯,油耗而寂灭[33],于诸僧伽中,具足如斯宝,由此真谛故,愿一切安乐。 (佛说此经己,尔时萨迦天王等闻法欢喜,顶礼三宝,愿一切众生,信受奉行,得大安乐,即于佛前,以偈而赞三宝曰)[34]: 天空或地上,来集此神祗,我等应敬礼,圆满佛陀尊,人天所崇敬,愿一切安乐。 天空或地上,来集此神祗,我等应敬礼,圆满达摩尊,人天所崇敬,愿一切安乐。 天空或地上,来集此神祗,我等应敬礼,圆满僧伽尊,人天所崇敬,愿一切安乐。 注:( )括号内之文句原文没有。 注释: 1.[三宝经]也叫[宝经]。关于此经的来源,各注释书所说的是因为吠舍离(Vesali)城先发生饥荒,而后鬼怪和虫灾为患,造成许多人死亡。居民惶恐不安,在不知所措时,有人提议邀请佛陀从王舍城来此解难,离车国(Licchavi)的皇族立即派人去王舍城邀请佛陀,佛陀接受了邀请,与众多比丘到时,吠舍离城即下了一场大雨,把饥荒饿死的死尸都冲走了,空气也清新了,佛陀于是开示此经,并命阿难陀在吠舍离城四处诵念此经,并以佛钵遍洒诵经水,鬼怪受不了,都逃离吠舍离城,此城居民才恢复安宁。 2.众生包括三界里欲界的六道众生,色界及无色界的十六种众生。这些众生包括一切的胎、卵、湿、化的四生。 3.如来,Tathagata,‘如’指如实知一切相,如实断烦恼,如实说正觉法;‘来’是成就解脱。乘如实道而成就正等正觉。 4.人们都在日夜祭祀天神,为了祭奉甚至造了众多杀业。他们不论顺境或逆境,都在向各种神明祷告,祈求平安吉祥,但几乎没人会想,这些天神也是贪瞋痴跟人一样严重的众生,他们一样会死,佛未涅槃前,有善根的众天神尚且向佛求教,因为他们知道佛的伟大,是大智大觉者。天神死时会有五衰耗之相∶头上花萎,衣裳垢秽,身体臭秽,腋下汗出,不乐本座(众天女厌离)。 5.天上是指从四天王天(Catumaharaja)以上至色究竟天(Akanittha)的二十四层天。其中有欲界六天∶即四天王天,仞利天,夜摩天,兜率天,化乐天,他化乐天;色界十八天∶即梵身天,梵辅天,大梵天,少光天,无量光天,光音天,少净天,无量净天,遍净天,少福天,福生天,广果天,和五阿那含天(无烦天,无热天,善现天,善见天,色究竟天)及无想天。 6.宝是Ratana的义译,Ra指吸引,ta指引导,渡过。意为依三宝而得渡过轮回之生死苦海。 7.佛陀是自己觉悟生死轮回之真相并摆脱轮回之苦和渡过轮回苦海的大圣者,他能宣示四圣谛及教导八圣道修行法的无上正等正觉者,他也是值得受人类及天神供养的应供者,他已调服及断除所有大小微细的烦恼,故此他无有任何世间的系缚。因此他有十个名号∶如来,应供,正等觉,明行足,善逝,世间解,无上士调御丈夫,天人师,佛,世尊。 8.释迦是指释迦族,圣者是指释迦牟尼佛(Sakyamuni Buddha),牟尼意为寂静,即释迦族的寂静者。 9.涅槃,Nibbana的音译,意为寂灭,指一切烦恼的熄灭,包括求生的欲望。请看下面的详细解释。 10.无生,阿罗汉,辟支佛与佛皆证无生,不再在三界里受生。生是指四生∶胎生、卵生、湿生、及化生。往生去西方极乐世界仍未脱离轮回。 11.‘达摩’是指‘法’,巴利文Dhamma。泛指佛觉悟之法;有三法印、四圣谛、八正道、十二缘起法等。 12.‘净念无间断’是指定的境界,心中无有想念,只有正念。 13.四双八辈即是∶向须陀洹道及须陀洹果,向斯陀含道及斯陀含果,向阿那含道及阿那含果,向阿罗汉道及阿罗汉果。请看下面的详细解释。 14.布施是六度或六波罗蜜之一(布施、忍辱、持戒、精进、禅定、智慧),也是十度之一(布施、忍辱、持戒、精进、出离、真实、决意、慈、舍、智慧),大果是指阿罗汉果。布施也是六随念之一(念佛、念法、念僧、念戒、念施、念天),本经所涉及的就是六随念,它们是修行人们生于天界的主要原因,并能趣向涅槃。 15.乔达摩是Gotama是释迦牟尼佛的俗姓,佛俗姓名为悉达多乔达摩Siddhartha Gotama。 16.僧伽,巴利文Sangha,指四双八辈修行者,这可能包括出家的五众∶即比丘、比丘尼、沙弥、沙弥尼、及式叉摩那(Sikkhamana);和在家的五戒优婆塞(Upasaka)、优婆夷(Upasika);及八戒白衣男、白衣女。 17.‘石柱’是仞利天(三十三天)的天王帝释的主要柱子一般高而坚固。注释书所说的是竖立于城内或城外的高大八角木柱或砖柱;柱基极深;不易动摇;用以保佑城市。 18.四圣谛里道谛的八正道∶即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及正定。 19.证初果(Sotapana,须陀洹果)的圣者,只会回来人天道受生七次就涅槃,所以说不受八生。 20.这三法是十结(Samyojanas)的前三结∶即是怀疑、戒禁取、和身见。 21.身见是五下分结的主要煩恼,即执取於身为我或我所有的邪见。 22.怀疑也是五下分结的一个煩恼,即对三宝,业报,后世,修道採取怀疑的态度,它也是邪见之一。 23.戒取诸邪仪即戒禁取,即对修道执取某种形式或宗教仪式的邪见。 24.四恶趣是地狱、饿鬼、畜生、及阿修罗(Asura)。 25.六逆罪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出佛身血、破和合僧团、邪信。 26.这是比喻佛法如森林里丛林顶盛开的花。 27.佛陀是真正知道诸法实相的无上正等正觉者。 28.戒定慧学,即是三学;戒学、定学、及慧学。 29.四真谛,即四圣谛;苦谛、集谛、灭谛、及道谛。 30.黄谨良所译的[小部]译作“如是法宝,是最上宝。” 31.执着于过去有一个我的心已经熄灭。 32.执着于未来有一个我的心不再生起。 33.觉者的心犹如一盏油尽灯灭的枯灯,再也点燃不起来。所有履行八正道者都会证涅槃。佛陀说完此句,手指着一盏供给某某天神的油灯,那油灯即刻熄灭。 34.佛陀宣说完此经,仞利天王帝释(Sakka,萨迦天王)就法喜充满,因此就说了这最后三偈,赞颂佛宝,法宝,及僧宝。注释书说明佛陀命阿难陀在吠舍离城一连七天宣说此经。 法增比丘注于马来西亚吡叻州高乌镇祥云山崇圣寺寮房, 佛历二五四九年九月十八日。愿众生安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