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圣严法师:菩萨戒指要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四、十善与五戒都是佛法的正道 |
 
圣严法师:菩萨戒指要 十善业道是菩萨戒的共轨 四、十善与五戒都是佛法的正道
四、十善与五戒都是佛法的正道 十善既为世间一般人都该遵守的常法,如果已是一个佛教徒的三宝弟子,不论在家出家,都应至少要以遵守十善戒为起码的条件,而此十善法有其它印度各宗教伦理基础的共同特色。 不过,从耆那教等五大誓戒(注一),发展成十善戒的同时,不能忽略了在家佛教徒必须遵守的五戒,那就是不杀生、不偷盗、不邪YIN、不妄语、不饮酒。佛教五戒的特色是第五不饮酒,此五戒在南传巴利文《法句经》称为五恶;南传的《如是语经》则将三皈五恶连用(注二);南传的《天宫事经》,将离杀、妄、盗、邪行、饮酒,称为五学处;南传的《譬喻经》说把握三皈,守持五戒,于佛心起信乐,而得灭苦(注三)。五戒有种种名称,但在这些古经典中,尚未发现十善之名,唯于南传《法句经》及《如是语经》,均已说到必须制御身口意三业,因为造作身口意的三恶行,便堕奈落(地狱),三妙行即能生于天界(注四)。 不过,由于五戒的身口二业,必须有意识的配合,方能成为从因到果的业道事实;所以若有五戒的身口二业,必有意识为其主导。因此而形成身口意的三恶行及三妙行,乃是必然的趋势。此所谓的三恶行及三妙行,发展成为十善法时,便是指的身三、口四、意三;造恶为三恶行,修善为三妙行。五戒十善是出家在家共同的伦理轨范,只是在家人仅受五戒十善,故说离邪YIN,而出家者增受出家戒,故须遵守梵行。 十善法的出现,除了跟五戒有密切的关系之外,与八正道也有关联,如果仅修人天善法求人天乐果,持十善戒就够了,若想获得涅槃果位,十善法便得与八正道并用,例如《杂阿含经》卷二八第七五一经,将八正道的修行,称为「起正事者,则乐正法」(注五),正事即是八正道,正法也是律仪戒。《杂阿含经》卷二八的第七九○经说:「何等为正?谓人、天、涅槃。何等为正道?谓正见乃至正定。」(注六)此经的「正」,是修人、天、涅槃法;怎么修?是修正见、正志、正语、正业、正命、正方便、正念、正定等的八正道。可是到了连接着的《杂阿含经》卷二九的第七九一经,便将八正道改成了十善法:「何等为正?谓人、天、涅槃。何等为正道?谓不杀、不盗、不邪YIN、不妄语、不两舌、不恶口、不绮语、无贪、无恚、正见。」(注七) 由此可知,从五戒出十善,十善是世间出世间的五乘共法,八正道是解脱法。 行十善而有智慧,亦是解脱法,若无智慧,不离我执,十善仍是世间善法,故对世间一般人而言,行十善是能够生于人间及天界的善业,若对声闻乘的修行者而言,便是解脱法,故亦可将十善与八正道,同名谓正事及正道。 五戒是十善的根本,十善又是八正道的根本。因在五戒的前四戒,是身三业口一业,十善则身三业照旧,而将口业的妄语细分为四,再加意业的三项,共计成为十业道。除了饮酒是五戒的特色,未被列入通常的十善,其余的内容,便是五戒的延伸,由于饮酒本身不是恶业(注八),只是饮酒之后可能造作身三口四的七业,所以在五戒要禁止饮酒,十善则未必列入离饮酒。尤其十善既是世间共同的伦理轨范,佛教虽戒饮酒,是为防止犯罪,一般的宗教未曾戒酒,故未将戒酒列入十善。以致在佛经中要求在家的优婆塞、优婆夷,须受三皈五戒,同时遵行十善。因此,经中要说五戒是三皈弟子必须受持的生活轨范,十善则是世间出世间乃至无上正等菩提的正道。故在《玉耶经》(注九)及《玉耶女经》(注一○)都将五戒与十善配合起来讲的。 依据南传的《清净道论》第一〈说戒品〉,也将五戒与十善戒乃至八戒,连合起来讲的,那是对于信仰三宝的在家男女,所规定的实践轨范: 「优婆塞、优婆夷的常戒五学处,若可能时增为十学处,依布萨支,为八学处,此为在家戒。」(注一一) 此引文中的五学处、十学处、八学处,即是五戒、十戒、八戒,而其十戒的内容,根据该书的注释,引用《无碍解脱道》中所说,五戒与十善是合并排列的,虽举五戒之名,其实是介绍了十戒。其所谓的五戒,是戒十不善法,对于十不善法的每一条,都有五戒,其五戒的名目是舍断戒、离戒、思戒、律仪戒、不犯戒(注一二)。此五戒是为了实践十善,与三皈五戒的五戒,又另有胜义。 批注 耆那教的五大誓是:不杀生、不妄语、不偷盗、不邪YIN、不执着。参考拙著《比较宗教学》第六章第一节,一九六九年三月台湾中华书局出版。参考土桥秀高《戒律の研究》一三二页。同上注。同上注。《大正藏》二.一九八页下。《大正藏》二.二○五页上。《大正藏》二.二○五页上。《成实论》卷八〈十不善品〉有云:「饮酒非是实罪,亦不为恼他,设令他恼,亦非但酒也。」(《大正藏》三二.三○五页下)《大正藏》二.八六七页上。 《大正藏》二.八六五页下云:「受十戒三自归命,归佛、归法、归比丘僧。一不杀生,二不偷盗,三不YIN佚,四不妄语,五不饮酒,六不恶口,七不绮语,八不嫉妬,九不瞋恚,十者信善得善。是名十戒,此优婆夷所行。」此经的十善戒,前五项与五戒全同,与一般的十善戒略有出入。觉音论师造,叶均译,中国佛教协会发行《清净道论》,一六页。《清净道论》四○页。
---------------------------------------------------------------------------------------------------------------- 更多圣严法师佛学内容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