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福德日记:8月28日─「念恩」与「观功」(上)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福德日记:8月28日─「念恩」与「观功」(上)

 

  「念恩」这一词,多出现在大乘经典,原因不难推知,因为修持菩提心的行者必须深刻了解:自己与其他一切众生具有密切的关系(事实上,所有众生是一体的)。大乘教法里,也从许多角度来探讨彼此之关系。如果是从所谓的「利益」、「恩惠」来分析,没有一个人生下来是不受他人恩惠的(准确地说,是在母胎时就直接受母亲照顾)。这些恩情在《大方便佛报恩经》里有较详细的说明。

  一旦学佛后,行者受师长教诲,受佛、菩萨恩泽,所以有「报师恩」、「报佛恩」的行为。若是修习菩提心,就会依循「知(母)恩→念恩→报恩」的学习次第,使行者生起救护众生的责任。以上简约说明「念恩」的修行内容。

  再举一例──「观察功德」。这个修行德目,是所有佛教徒最初的功课。我们必须观察、思惟佛的功德,原因是为了起信与皈依。我们都知道如来有「十号」,这十个名称,是从不同特质来说的(实际上,佛的名号还不止这些),方便佛弟子思惟、观察。

  菩萨为了帮助众生,也会昭示自己的功德,例如观世音菩萨、文殊菩萨。思惟、观察菩萨功德,也是使修行者有信心,以寻求菩萨解除痛苦、烦恼,或清除菩提道的障碍。另外,大乘经典也会赞扬、描绘他方佛国土种种功德,这除了引信之外,还有让菩萨观察、参考的教学作用,以便将来建立自己的净土。

  佛教非常强调闻、思、修的学习方式。其中,观察、思惟、分别是为了得到智慧,而不是人云亦云。

 
 
 
前五篇文章

福德日记:8月29日─「念恩」与「观功」(下)

福德日记:8月30日─认识中华印经协会

福德日记:8月31日─生命电视台的社会责任

福德日记:9月1日─持皈依戒的利益─经典篇

福德日记:9月2日─持皈依戒的利益─论著篇

 

后五篇文章

福德日记:8月27日─善用对治法门(下)

福德日记:8月26日─善用对治法门(上)

福德日记:8月25日─抛弃爱惜自我的心

福德日记:8月24日─要累积多少功德才够?

福德日记:8月23日─过着自觉的生活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