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译者自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译者自序

  《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译事将竣,有友知而对余言:“如此巨帙(约八十万言),费时良久,若以长时,译出经论,对于修学而言,岂能作饶益耶?”言下之意,以为《师师相承传》,非修学所需也。以言者无恶感,译者亦未与争辩,至今思之,未及时纠正其误,引以为憾!夫修学之源,非师而何?所谓师德楷模者,内道佛子,一生修学,即上宗释迦,下依师承之言教德行,以为楷模,而作仿效,亦即朝夕在仿效释迦,乃至在仿效宗喀巴大师,及三恩本师,修与学者,不过如是耳。经论固重,然就时机,能深入经论者特鲜,而阅读师德事记,即能通晓者甚多(以此译笔未考文雅,故作粗浅,亦本普众之意)。故就时机而言,《师师相承传》较经论尤为益也。何况师德,亦即经论教证之所体现,追踪师风,即不失经论之体相。《密续》中说:“上师即佛陀,上师即正法,上师即僧伽,师为三宝聚,故应礼敬师。”又说:“供十方三世一切佛,不及供师一毛孔功德之大。”在《菩提道次第》中,宗喀巴大师已说,师为一切功德之源。《事师五十颂》亦如是说。以故学菩提道者,不悉菩提道师承,岂应理耶?匪特当悉菩提道传承师德,于此《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当视同经论,借作修学。此乃法源德本之著述,非一般高僧传可以同日而语。内道学人,若经谛思,当不以余言为谬也。

  《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之作者,为大班智达云增(此师为第八世达赖喇嘛绛伯嘉措之上师,藏中圣教领导人物,如达赖、班禅之上师,均称云增)耶喜绛称,清乾隆时人,精通五明,德备三学,藏中二大班智达,一为萨迦班智达,一即此师耶喜绛称。藏中著名作家中,布顿与此师,为全藏人士媲美推重,盖以此师著述精湛,立论正确也。此师著作,颇为宏富,平生论著,共有三十二大部(《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即此中之一部),在其第三十二部论著竣事时,师尚欲续作两部,继有所感而言曰:“吾不能与宗喀巴大师相争媲美也。”(以宗喀巴大师平生所作论著,为三十四大部)遂搁笔不再著作。第八世达赖喇嘛绛伯嘉措赞此《师师相承传》为空前论著。所谓空前者,以此前关于菩提道师承,从释迦起,直至当时师承,师师相承、无谬无余、系统完整之著作,实无有也(即以内地而言,亦无有也)。以故此著译出,不仅为修菩提道者所当学,尤为内地一般人士,对于大小兼赅、 显密圆融之菩提道师承,从释迦起而迄今,能获一一洞悉之助益也。

  唯此《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限于作者存在时间,以此师承,仅至清乾隆当时承传菩提道大师普朴觉?昂旺绛巴仁波切而截止。此后继承诸师,直至余所得法传之三恩本师等之德行事记,尚付缺如。然藏中极重师承,就余所知,乾隆以后之师承,已有著述。只近传绛巴伦珠仁波切(颇公之师),及颇邦喀仁波切(即颇公),与三恩本师堪钦?昂旺朗嘉仁波切三师之德行事记,须探索整理而完成之。但祈上师三宝护法加被,赐我时机,我当探索乾隆以后师承,直至恩师事迹,继续编译于此原译之后。至于将来师承,时属未来,事关德本,应有上师三宝护法加被,后来居上,揣当有继,亦能续作,而使师承绵绵无尽;圣教光辉,亦当朗朗而无尽也。

  译者优婆塞·绛巴妥默?郭和卿谨

 

 
 
 
前五篇文章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菩提道次第师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广行派师承简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深观派师承简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第二段师承简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第三段师承简

 

后五篇文章

云增·耶喜绛称大师:菩提道次第师师相承传 出版说明

净界法师:同一句佛号,在不同的心态所表现出来的功德是不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八章 神圣的回归 第三节 此中有真意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八章 神圣的回归 第三节 此中有真意

般若锋兮金刚焰 第八章 神圣的回归 第二节 五智五佛与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