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印光大师:大藏经入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印光大师:大藏经入门

 

  长阿含经 22 卷

  佛陀耶舍、竺佛念共译

  大正大藏经  No.1

  本经是佛教经典中最古老的一部经,其中包含释迦牟尼佛所说的很多经,由于在古经典中文字比较长,所以称为长阿含经。

  汉译中,尚有中阿含经 (参照No.2)、增一阿含经、杂阿含经等三类,全部称为「四阿含」。南方诸国所传巴利语圣典分类为长部、中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共有五部。

  本经共二十二卷,内容分为四部份,共收有三十部经。

  第一部分有四部经(卷第一至卷第五),叙述佛之功绩,从过去七佛的事迹开始。

  第二部分有十五部经(卷第六至卷第十二),叙述佛教修行及教义的细目。

  第三部分有十部经(卷第十三至第十七),提出及批判当时佛教以外的很多宗教教义与哲学思想,归纳为当代所盛行的六十二见。

  最后第四部分内容与前三部分完全不同,为“世纪经”(卷第十八至卷第二十二),详述各个世界起源与情形,包括人类世界及轮回转生之事项。中阿含经60 卷

  矍昙僧伽提婆译

  大正大藏经 No.26

  原始佛教经典之一,相当于佛教南传巴利语圣典之中部,汉译中共收有二百二十二部经,因为这些经的分量是中度的长,故称为中阿含。

  可是,在巴利语圣典中所包括一百五十二部经中,事实上几乎皆是中度的长,而在汉译中有各式的长度,有些比较短,有些比较长。

  经的内容是多方面的,叙述释尊及弟子们的语言、行为,并含有原始根本佛教的教义如四谛、十二因缘等,也有很多譬喻。本经分类为十八品,即十八章。    汉译中阿含经有长阿含(No.1)、增一阿含(大正大藏经No.125)、杂阿含(大正大藏经No.99)加上本经,合称为四阿含。

  另一方面,在巴利文圣典中,除有中部以外,尚有长部、相应部、增支部、小部四部,共为五部。

  汉译之“四阿含”与巴利语之五部内容未必一致,因而两者有所差异。大乘本生心地观经8 卷

  般若译

  大正大藏经 No.159

  《本生心地观经》略称《心地观经》,主要叙述如何修持达至成佛,为了此一目标,必须放弃俗世生活,出家住于清静处所。而最重要的是,从万事万物根源之心,消除所有烦恼之火焰。

  说心地者,是隐喻性之名词,比喻人心如大地,无论清净或污浊,以心地为根源,能生出所有种种生物。

  全经共十三章,特别在第二章“报恩品”中叙述对父母、众生、国王、三宝(佛、法、僧)之四恩。大致说,本经是对出家修行者说;因此,在日本常为大众所读诵。佛所行赞5 卷

  昙无识译

  大正大藏经 No.192

  于公元一世纪时,印度伟大佛教诗人马鸣(No.93)叙述释尊一生传记。现存原本梵文中。记叙从释尊之诞生、成长、人生之烦恼,乃至访问两位仙人,降伏恶魔等事迹。汉译中,更叙述到释尊后期之生活,本行赞是一本完整的传记。但是,后半部分不是于中国版本加上的,只是原来梵本到了后代散失的一部分。

  本佛陀传记是佛教文学代表著作,汉译中以诗的形式表示。唯若单纯以文学眼光而言,这部著作仍有缺失。杂宝藏经10 卷

  吉迦夜、昙曜共译

  大正大藏经  No.203

  本经集录了一百二十一个故事,叙述释迦牟尼佛及其弟子之时代,直至公元二世纪迦腻色迦王朝完结为止。

  很多故事中,第九卷中有弥兰王顺从那迦那比丘教化而皈依佛教。最有名的是第七卷,迦腻色迦王与马鸣菩萨成为亲善交往故事。

  书中加入很多其他故事,原以为是根据历史之事实,但从内容显示,如迦腻色迦王之出现等,则清楚地说明了这些经典编纂是发生在公元二世纪以后的事。法句譬喻经4 卷

  法炬、法立共译

  大正大藏经  No.211

  本经以汉译《法句经》为兰本。选出二百五十首偈颂,加上原有五百首,共成为七百五十首偈,一一加以注译。故说三分之二是采用《法句经》而成为《法句譬喻经》。一一偈中,说明故事的来历。而每一品都沿用《法句经》的品名。

  巴利语之《法句经》,共收集四百二十二首偈,并将每一因缘故事的譬喻偈颂加以注解。小品般若波罗蜜经10 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227

  本经属于总称“般若经典”之一种,因仅有十卷,故称为《小品般若经》。而同为鸠摩罗什所译之二十七卷《般若波罗蜜经》则称为《大品般若经》。

  在日本,由于受到玄奘所译之六百卷《大般若经》鸠摩罗什所译之二十七卷《大品般若经》之影响,本经之研究曾被忽略了。

  本经大体上是采用般若“空”之思想,以绝对纯粹形式表现为其最大特微。

  本经内容含有《大般若经》之一部分思想,同本异译有《道行般若经》、《大明度经》、《摩诃般若钞经》、《佛母出生三法藏般若波罗蜜多经》等。金刚经若波罗蜜经1 卷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235

  除了“般若经典”中之《般若心经》(NO.11),本经是最为大众广所读诵的,特别被禅宗视为非常重要之圣典。

  本经略称为《金刚经》,经中祥述世间一切万法存在的现象,任何事物,无有例外,皆无实体,所谓无我不实。

  “金刚”作为经题,并非是指金刚赞石或金刚杵之一种武器,而是比喻本经之深义是坚固的、耐久的,表示最上或最胜之意。更进一步说,“般若”就是佛陀究竟圆满之智慧。大乐金刚不空真实三么耶经1 卷

  不空译

  大正大藏经 No.243

  本经略名为《理趣经》,又名《般若理趣经》,在日本为密教中最深奥之教法,被真言宗视为最重要之圣典,常为大众所习诵。

  全经共分十七章,是密教之法身大日如来为金刚萨埵所宣说,如何从具体日常生活中去实现密教之精髓,所谓即身成佛之究竟果位。仁王般若波罗蜜经2 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245

  本经叙述佛陀教导十六国王,如何以般若波罗蜜,即佛的智慧实践护国安帮最重要的因素。

  由于其内容,在日本特别被重视为护国之经典。从公元六六零年以来,为读诵本经而成立了“仁王会”,一直流行迄今。

  再者,本经与《法华经》(No.12),金光明经  (No.33)合称为“护国三部经”。

  经中说:当国家混乱,灾祸生起,敌国来侵时,若能读诵本经,则能灾祸消除,五谷丰收,人民富乐。因于平常日用中有实效,故常为日本皇室、幕府所采用。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 卷

  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251

  本经略名《般若心经》,为众所周知之经典。经文只有二百六十二字,非常简短;但内容却是庞大众多《般若经》之缩景,叙述般若“空”之思想,简洁而扼要。

  所谓“心”的意义,即是般若思想之精髓。

  由于是玄奘之名译,从古以来,成为日本人所读诵的经典,亦为日本大部分佛教宗派所依据的典籍,因而成为各宗共同之法要,亦为大众所读诵、书写最常用之经典。

  本经内容深邃,文字辞汇包含大部分佛教重要教义,所以是适当的佛教入门典籍。妙法莲华经8 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262

  在西方,通称为《法华经》,是大乘佛教经典中最重要之一部经。在日本,自从圣德太子将本经注解写成《法华义经》  (No.108) 并收录在“三经义疏”内以来,成为历史上最珍贵之经典。

  经中收录有很多诗偈、故事,是最有价值的文学作品。在思想上,更由于内容蕴含卓越的哲学思想、在佛教史上拥有不朽的声名,特别是由于整个经义中渗透著一乘思想,对日本佛教有著非常重大的影响。

  全经分二十八章,其中特别重要的为第十六章“如来寿量品”,赞扬“久远实成之释迦矣尼佛”,持有永恒的生命。很多譬喻故事中,如三车火宅、长者穷子、三草二木、化城喻品,皆是非常有名的故事,全部流露出一乘思想,并给于日本佛教不可估计的莫大影响!

  顺便说到本经第二十五章“观世音菩萨普门品”,主要叙述观世音菩萨功德,这一品后来成为独立一部经,常为人们当作《观音经》读诵。

  另外,在经题上增加“南无”二字,有皈依之意义。日莲宗是以唱诵《南无妙法莲华经》圣句为功课,这是广为人知的目莲宗之特色。无景义经1 卷

  昙摩伽陀耶舍译

  大正大藏经 No.276

  《无量义经》是“法华三部经”之一,《妙法莲华经》(No.12)之序中,有本经之名,其内容之构成是依据《妙法莲华经》之精髓。

  说无量义者,因人间的烦恼无量,故佛说法无量,其教义理亦是无量。观普贤菩萨行法经1 卷

  昙无密多译

  大正大藏经 No.277

  本经是“法华三部经”之一,为《妙法莲华经》(No.12)最后一章之“普贤菩萨劝发品”,是《法华经》之结经,即是最后完结部分。

  其内容是释尊入灭前三个月,召集弟子们在毗舍离大林精舍,说普贤菩萨修行方法,以六根观察忏悔灭罪之方法。大方广佛华严经60 卷

  佛陀跋陀罗译

  大正大藏经 No.278

  本经是释迦牟尼佛在于菩提树下证悟后,最初所说之言教 。

  主张全宇宙是毗庐遮那佛之感召力,展开最详尽之缘起论。所说之定义为,宇宙间是一即一切,一切即一,如此而展现了世间观。

  除此六十卷本以外,尚有新译之八十卷本,及汉译四十卷本,内文含括只有一章“入法界品”。

  附带说到,“入法界品”中,因有善财童子参访五十三位善知识之故事,引申出从东京到京都东海道有五十三个阶段云。

  在日本,东大寺尊崇华严宗,并以本经为根本圣典。胜鬘师子吼一乘大方便方广经1卷

  求那跋陀罗译

  大正大藏经 No.353

  本经略称为《胜鬘经》,用此名者,是释尊以威神力给印度舍卫国波斯匿王之女胜鬘夫人所说之经。

  经之内容说一乘真实之理,以及佛陀法身。本经以女性为主角,故不同于其他经。本经中释尊担保女性可以成佛,为女人成佛之根据圣典。

  圣德太子在本经讲议中,叙述日本历史中最初女性天皇有推古天皇,更进一步,将此注释书《胜鬘义琉》(No.106)收入“三经义疏”之内,可见本经在日本之重要性。无量寿经2卷

  唐僧铠译

  大正大藏经 No.360

  本经是净土教中所流行的三种根本圣典之一,亦名为《大无量寿经》、《大经》或称《双卷经》。

  本经内容叙述法藏比丘于世自在王佛历世修行时,为救拔众生苦恼,兴起“四十八愿”;圆满完成此“四十八愿”后,建立起清净庄严之西方极乐净土,法藏此丘即成佛名阿弥陀。经中说:若有众生深信阿弥陀佛之誓愿,只要执持此佛名号,其人即得往生极乐而能究竟成佛。

  “三部经”中,此经文字最长,净土教各宗派常取出其中一部份作读诵之用。

  譬如法藏比丘赞扬世自王佛诗句之“赞佛偈”、“四十八愿”中所集成“重誓偈”、皆是取材于本经。观无量寿佛经1卷

  畺良耶舍译

  大正大藏经 No.365

  《观无量寿经》简称为《观经》,是净土教各宗派根本圣典“三部经”之一。

  本经是佛教故事中最有名的,叙述阿阇世王及其母亲故事。

  为子之阿阇世王以非法之苦磨难其母韦提希,她因而远向释迦牟尼佛求救。释尊特意为韦提希显示出十方无数净土,韦提希选择西方极乐净土,但必须修“十六观”,本经即详述十六种观察法。

  经名“无量寿佛”,汉译为阿弥陀佛,又另译为“无量光佛”。阿弥陀经1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366

  本经是净土教根本圣典“三部经”中最短,到现在于佛事中常为大众所读诵。

  开始时,描述西方弥陀极乐世界净土依、正二报庄严,然后继续解说必须如何修持方能往生西方净土。其次,有东、西、南、北、上、下六方诸佛赞叹阿弥陀佛不可思议功德。结论时,以信佛、持名、发愿方能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大般涅槃经40卷

  昙无谶译

  大正大藏经 No.374本经是释尊将入灭前所说之一部经。“涅槃”之原义是“消灭烦恼火焰,达到觉悟状态。”是实上,释尊自三十五岁成道后就已“入涅槃”;然而,尚以肉体之身存在,故烦恼不可能完全消除。即是说,释尊之入灭,以他当时“完全寂灭烦恼之焰,达至极端的平净状态”,方称为“大般涅槃”。后代人将入涅槃、入灭认作为死之意思。

  无论如何,经中是释尊入灭前所说教义,及人灭前后之事件,皆是历史上非常重要的资料。佛垂般涅槃略说教诫经1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389

  一般称本经为《遗教经》,释尊于娑罗双树间快要入灭时,集合众弟子们,作最后教说。

  即劝诫弟子们,当佛灭度后,要实践戒律、禅定、智慧之“三学”而迈进证悟之道。更进一步说明佛教其根本思想。佛陀结经时说这是他最后的遗教。

  在日本,佛陀最后教诫非常普及,特别受到禅宗之重视。地藏菩萨本愿经2卷实叉难陀译

  大正大藏经 No.412

  释尊入灭以后,称为无佛时代,过此以后弥勒菩萨出现于世而成佛,于此无佛在世时期,能救度众生的是地藏菩萨。

  本经指出,菩萨于久远前生为利益众生而建立广大誓愿,同时强调本经具有不可思意功德。即是说若能读诵或听闻本经一句、一偈,即能消灭任何罪业。般舟三昧经3卷

  支娄迦谶译

  大正大藏经 No.418

  所谓“般舟三昧”即是“诸佛现前三昧”,或说为“佛立三昧”。修行者集中心力观想,诸佛即能出现于眼前,本经即是叙述此中三昧。例如观想西方极乐世界之净土,即能发现阿弥陀佛出现于眼前。

  本经是大乘佛教中最古老的一部经,也是最早提及阿弥陀佛的经典,故是净土经典之先驱。

  在日本,此三昧又名“常行三昧”,于经行中能使精神获得统一之缘故。药师琉璃光如来本愿功德经1卷

  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450

  本经强调药师如来的功德,主要是劝导众生信仰此佛,即能往生东方琉璃世界,同时,亦不否定往生西方极乐净土及天界。

  总而言之,本经概括一切赋与现世利益之法门,又包括往生净土思想。

  药师如来未成道以前,建立十二大愿,为众生消除疾病痛苦并治愈身体上之障害,然后引导众生趋向觉悟之道。故自古以来,药师如来普遍成为日本大众所崇敬的对象,而其信仰依据是以本经为主。弥勒下生成佛经1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454

  佛教之教主释迦牟尼佛入灭后,进入所谓无佛时代。相信于五十六亿七千万年以后,有一弥勒菩萨示显人间,下生于此地球上。这位菩萨现在于兜率陀天为天人说法。本经详述弥勒菩萨于龙华树下开悟成佛之情形。本经属于总称为“弥勒六部经”之一。文殊师利问经

  2卷

  僧伽婆罗译

  大正大藏经 No.468

  本经称为《文殊问经》者,主要是释尊答覆文殊师利菩萨,问及关于守持菩萨戒律之事项,经中以问答方式形成。

  本经详述菩萨应守之戒之内容,从十戒开始,并包括五十个悉昙梵文字母之佛教意义;其次叙述小乘佛教如何分为二十部派之多。

  据内容所显示,推断本经选写于《楞伽经》(No.34)及《涅槃经》(No.20),《中论》(No.52)等经、论以后。维摩诘所说经3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475

  本经略称为《维摩经》,维摩诘是一位在家居士之姓名,他精通大乘佛教的深义。

  经中说:有一天,释尊知道维摩居士生病,即派弟子前往慰问病情。可是,每一位弟子皆因过去被居士问倒过,所以大家拒绝前往,最后只有文殊菩萨同意前去。藉此因缘,维摩与文殊曾以问答方式展开讨论大乘佛教之深义。

  经之内容极具戏剧性,也是打开甚深大乘佛教思想重要之钥匙。

  本经在日本被认为是重要经典之一,因为曾被圣德太子选注,集合成“三经义疏”(No.107)。月上女经2卷

  阇那崛多译

  大正大藏经 No.480

  毗摩罗长者之女儿名为月上,她获得佛陀保证将来必定成佛,此是本经的内容。

  月上女修持完成种种不可思义事以后,就转女子身为男子身,并发愿为托钵僧,要出家成为佛陀弟子。

  本经所说毗摩罗,仅描述是一位平凡的长者,与《维摩经》(No.27)之维摩诘相比,维摩诘是代表大乘佛教思想之化身,由此显示本经出现于《维摩经》以后。

  日本有名的“竹取物语”神话故事之情节,即是取材于本经。坐禅三昧2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614

  本经略称为《禅经》,很多印度修禅者皆修持此种精神统一之禅法。

  本经未传译到中国以前,一些修禅者皆依据小乘禅法。换言之,本经所说有大乘禅亦有小乘禅,并且划清了大乘禅与小乘禅两者之关系。由于本经而引申出中国天台宗止观所出张精神统一之中国禅,本经可以说是对于后代禅宗有很大的影想。达摩多罗禅经2卷佛陀跋陀罗经大正大藏经 No.618

  公元五世纪初叶,西域地方盛行精神统一修行法之禅观,本经是达摩多罗与佛大先二人共著,并以其中一人之名立为经题。

  事时上,经中以佛大先所说之小乘禅法为中心,反而缺少了达摩多罗之大乘禅之观点。

  因为经中所说是禅之修行法,为修行者非常具体之心得,故常用作实际的指导书。另外,因为经题之达摩多罗与禅宗始创者菩提达摩之名有所混同,故为禅门中人所重视。月灯三昧经10卷

  那连提耶舍译

  大正大藏经 No.639

  本经是释尊与月光童子二人之对话,经中是佛陀答覆月光童子,以观察一切法平等之修行方法。即一切的存在皆无实体,如梦如幻,是为全经中心思想。若能如此观察,则能达到觉悟的境界,此为最上之功德。本经与对其方法有详细的论述。首楞严三昧经2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642

  本经又名《首楞严经》,说明禅法之要义。

  经中以释尊答覆坚意菩萨所问,在修行过程中,如何使精神统一,得悟这种最超越、最坚固之三昧。

  “首楞严三昧”即所谓精神统一法之中最为坚固。本经中详述此三昧具有何等威力,聂尽其他所有修行法,及如何修持此种三昧。

  在思想上,本经是 《华严经》(No.15)、《维摩经》(No.27)、《法华经》 (No.12) 之先驱,被推断在纪元前后之顷之著作。金光明最胜王经10卷

  义净译

  大正大藏经 No.665

  《金光明经》又称 《最胜王经》,内容称,若读诵本经,其国即得四天王天之所守护。因为如此,日本从古以来,将本经以 《法华经》(No.12)、《仁王经》(No.10)特别重视为“护国三部经”之一。

  日本因本经而建立四天王寺、国分寺 ;为本经举行之法会名为最胜会。本经对于早期的日本佛教给于相当大的影响力。入楞伽经10卷

  菩提流支译

  大正大藏经 No.671《楞伽经》是代表后期印度大乘佛教思想的经典。根据如来藏思想为中心的哲学,主张凡夫皆具有本觉种子。又说人类的心识活动有八种识,以第八阿赖识(藏识)为根本识;此真、妄和合思想之结合,成为本经所说之重要教义。

  由于当时佛教各家学派之说纷纭,故为之结集,可以说,本经应该是一部混合思想产物,成为后来《大乘起信论》(No.68)重要的先驱思想,并对禅宗思想亦给与很大影响。全经强调对“无分别智”之思想体验,同时更显示出其一贯之立场。解深密经5卷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676

  本经是法相宗根本圣典,其内容说明宇宙间存在之现象都是人类心识所显现,即所谓唯识思想。

  全经共分八章,详述唯识学之思想。本经内容大部分引用《瑜伽师地论》(No.53);而又为《聂大乘论》(No.57),《成唯识论》(No.54)诸论典所引用。本经对于后代佛教影响力非常大。

  以经中大部分内容推断为四世纪初顷之著作,属于大乘佛教中期之经典。盂兰盆经1卷

  竺法护译

  大正大藏经 No.685

  在日本举行的“盂兰盆会”,即追荐先亡的法会是根据本经而来。

  释尊弟子目连尊者为了救度其堕落于饿鬼道中的亡母,遵从其师释尊之教,应于七月十五日,即僧众修行期满之日,以上妙饮食供养僧众,最终都能救度亡母之故事。

  盂兰盆是梵语,意译为救倒悬,即救度堕落饿鬼道受苦者之意。

  到目前,此盂兰盆法会盛行于日本,可见本经影响力之大。四十二章经1卷

  伽叶摩腾、竺法兰共译

  大正大藏经 No.784

  据说《四十二章经》是最初传来中国之经典,无论如何,其内容非常平易,在中国广为一般人所读诵,有十种不同的异译本。

  本经分为四十二章,简明叙述佛教重要之教义,譬如其中说到苦、无常、无我是佛教的根本思想;慈悲、布施等是佛教中重要的实践德目。可以说是一本佛教入门书。大方广圆觉修多罗了义经1卷

  佛陀多罗译

  大正大藏经 No.842

  本经略称为《圆觉经》,以文殊为首之十二大菩萨与佛陀展开以问答方式而形成。

  主要内容完全是中国大乘佛教之圆顿教义,是禅宗用作为重要经典之一。

  日本之道元,曹洞宗之始创者却以为与其他大乘经典内容有异,依此理由而排斥之。大毗卢遮那成佛神变加持经7卷

  善无畏、一行共译

  大正大藏经 No.848

  本经是密教根本圣典之一,一般称为《大日经》。推断本经于公元七世纪中叶著于西印度地方。全经分为三十六章,内容包含有密教之教理及事相,叙述密教具体仪式之做法。

  经中绘有图案,称为胎藏界曼荼罗。喻佛陀之心如慈母怀胎图显示大悲精神,以此而得名。金刚顶一切如来真实摄大乘现证大教王经3卷

  不空译

  大正大藏经 No.865

  本经略称为《金刚顶经》。在中国和日本以本经及《大日经》(No.39)并称为密教根本圣典之一。

  “金刚顶”如宝石中之钻石,表示本经是一切经典中为最,为达到觉悟境界,详述密教独有秘密仪式之细目,金刚界曼荼罗即依据本经而作成。苏悉地羯罗经3卷

  输波迦罗译

  大正大藏经 No.893

  本经略称为《苏悉地经》,叙述真言密教各种有关仪式之做法与规则,因此在日本将本经摄归于《三部秘经》及《五部秘经》中,为密教所重视之重要经典之一。

  梵语“苏悉地羯罗”之音写,其意为“圆满完成所作功德”,所以汉译是“妙成就作业”。

  又,本经译者是善无畏,现亦保持梵文音写“输波迦罗”。摩登伽经2卷

  竺律炎、支谦共译

  大正大藏经 No.1300

  本经以印度阶级制度中,最低阶级栴陀罗族之摩登伽女皈依佛陀的故事为中心,经中释尊更详述四姓平等。

  由本经内容可综观当时印度社会存在有阶级制度,这对于佛教主张四姓平等而言具有极大意义。摩诃僧祇律40卷

  佛陀跋陀罗、法显共译

  大正大藏经 No.1425

  释尊入灭后一百年顷,佛教中因对戒律内容解释之不同,大致分裂为二部,所谓是根本分裂,著重于保守的是上座部,著重于进步的是大众部。

  本律题为“摩诃僧伽律”,即大众部原来梵语Mahasamghika之音译, 其中所叙述是当时流传之戒律条项。

  《僧祇律》略称为《大众律》,详述出家男子比丘戒及出家女子比丘尼戒。四分律60卷

  佛陀耶舍、竺佛念等译

  大正大藏经 No.1428

  佛教徒在日常生活实践修行中所遵守的规则称为戒律,于中国翻译有关戒律圣典中,流行于后代最广的是《四分律》,其内容分为四部分,本经因此而得名。

  戒律之条数各有不同,本律本中,比丘戒有二百五十戒,比丘尼戒有三百四十八戒。在日本平安时代,最澄主张本律本为大乘戒。后来在日本确定为出家二众所应遵守之戒条。善见律毗婆沙18卷

  僧伽跋陀罗译

  大正大藏经 No.1462

  《善见律》又称《善见论》,佛音论师著,系南传佛教上座部所传戒律之注释书。

  本经内容以叙述上座部比丘戒、比丘尼戒为中心。不过在经中开头部分,记载有从第一次至第三次经典编集之史实,并说到阿育王之子摩哂陀当时往锡兰传播佛教之情形。梵纲经2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1484

  本经所叙述是“菩萨戒”,为大乘佛教戒律。因最澄依据本经而创设天台宗,其后日本佛教有关戒律,即根据本经所说。

  经中说有十重、四十八轻戒;十重即是重要规则,四十八轻是细则,本经对于日本佛教据有很大影响力。

  经中说梵网戒为大乘戒,并无在家、出家之差别,所有佛教徒皆共同遵守,此为本经之一大特色。

  本经作为大乘戒律之第一经典,在中国及日本同样最受重视。优婆塞戒经7卷昙无谶译

  大正大藏经 No.1488

  佛陀为信徒善生长者所说在家居士所应遵守之戒律。本经以内文主角之名而命名,故又名《善生经》。

  “优婆塞” 是梵文Upasaka之音译,即在家学佛的男众之意。

  所谓大乘戒,亦可别名菩萨戒,主要是中国接受大乘佛教思想,故特别重视本经。

  也许本经是由《长阿含经》(No.1)或 《中阿含经》 (No.2)中之《善生经》、《六方礼经》扩大改编而成为此一大乘经。从本经引用各种大乘经典这一点看,在经典发展史上是一重要的资料。妙法莲华经优波提舍2卷婆薮槃豆译.菩提留支、昙林等译

  大正大藏经 No.1519本论是《妙法莲华经》之注释书,别名《法华经论》,可是其内容不同于鸠摩罗什译之《妙法莲华经》,反而很类似尼泊尔所发现之梵文《法华经》,想是取材于此梵本,为《法华经。之别译本。附带说到,“优波提舍” 是梵语Upadesa汉文音译,有“注释”、“论议”、“显示”之意思,更多人译为“论”。十住毗婆沙论17卷

  龙树造.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1521

  本论是 《大方广佛华严经》 (No.15) 中最要“十地品”一章之注释书,不过于菩萨修行果位中仅解释最初二地,所以在注释菩萨之十地中亦未完结。

  全论中共分三十五章,其中第九章“易行品”,给与后来净土教思想影响很大。

  论中所说“十住”,是释者鸠摩罗什之译法,一般译为“十地”。

  又,“毗婆沙”,梵语Vibhasa之音译,有“论”与“注释”之意思。佛地经论7卷

  亲光等造.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1530

  修行至佛陀之境地以前之果位皆称为菩萨,菩萨有很多阶次。最后阶段称为第十地,又名“佛地”。《佛地经》是详述佛地内容,而本论是注释此圣典,略称为《佛地经》。

  本论内容分三大部分而注释。后来之注释书很多,皆采用本圣典之三分法;从这一观点上看,成为注释书中之模范本。阿毗达磨俱舍论30卷世亲造.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1558

  一般略称为《俱舍论》,可以说是小乘佛教教理集大成者,是《阿毗达磨大毗婆沙论》之纲要书;是奈良时代传入日本的六种宗派中,为俱舍宗之典据书,同时亦是法相宗基本教学书。

  其内容以批判小乘说一切有部宗之教理为立场,并能妥善地将各种教理非常简要的集录起来,反而成为一本研究有部宗教理的方便指南书。

  在日本,作为了解法相宗教义上的基本书,并用作为研究对象。中论4 卷

  龙树造  青目释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1564

  本论叙述印度中观学派根本立场的“中道”义,是依照龙树造之四百四十五首偈颂,经青目加以注释,汉译为《中论》青日之注释,不过对龙树之偈颂一一为之解释。于日本奈良时代传入,为三论宗之根本圣典。

  本论偈颂本身又是大乘佛教的理论基础,故其对后来大乘佛教思想发展有深远之影响。瑜伽师地论100卷

  弥勒说.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0.1579

  本论略称《瑜伽论》,是瑜伽学派“唯识学”之根本圣典。与中观派同为印度流行两大大乘学派。以人类之根本识之阿赖识说明宇宙、人生一切。进一步说,因为本论详述佛教种种教义,所以在研究小乘、大乘之佛教思想上是一本不可或缺的重要圣典。

  汉译中说是弥勒说,由无著记录,但是依据西藏传说无著才是真正的作者。成唯识论

  10卷

  护法等造.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1585本论以世亲所著之《唯识三十颂》(No.55)为基楚,有十位佛教学者所作的注释,以护法之说为中心,综合其他九位所说,结合而成。

  人类一切的存在是以阿赖耶识为根本,其中所含藏之过去一切行为而能显现出现在及未来之一切活动,成为现世所有存在的现象。整个宇宙与人生皆由心生,展开所谓的“唯识说”。

  本论不仅是法相宗根本圣典,也是所有佛教学者应研读的重要典籍。唯识三十论颂

  1卷

  世亲造.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1586

  全书由五言四句构成的偈颂,共有三十首,所以又名《三十唯识》、《三十论》、《唯识三十颂》。

  本论是法相宗之根本圣典,世间上所有存在与现象皆由人类心识所显现,是所谓“唯识说”之基本圣典,依此圣典所作的注释书为《成唯识论》(No.54)。

  据说此论颂是世亲晚年之作品唯识二十论

  1卷

  世亲造.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1590

  本论由五言四句构成的偈颂,全部有二十首,有很多注释书。

  论中不但解说唯识义,而且亦举出佛教以外诸家思想以及有关小乘佛教教义,皆从唯识立场加以批判,主张所有存在及现象皆由人类之根本阿赖识所显现。

  本论是《成唯识论》(No.54)之重要典据之一。摄大乘论

  3卷

  无著造.真谛译

  大正大藏经  No.1593

  本论题称为“摄大乘”者,是“含摄包括大乘”之意思,建立唯识之立场,是一种佛教统一论。将大乘佛教教义纲要,分类成十条项目,以一章一项目而论述之。

  以本论作为根本典据,于中国成立摄论宗。

  本论又略称为《摄论》。辩中边论

  3卷

  世亲造.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1600

  本论是对弥勒作之《辩中边论颂》加以注释之书,略称《中边论》。谛译者题名为《中边分别论》。

  说“中”者,从大乘根本思想立场,将瑜珈行派之教理作系统化组织。说“边”者,是对立极端观念。本论说以远离这两种极端观念是为“中”,故说中道之义为圣典根本立场。大乘庄严经论

  13卷

  无著造.波罗颇蜜多罗译

  大正大藏经    NO.1604

  弥勒之作偈颂,无著加以注释,是大乘教义中最殊胜之义理。同时主张济众生才是殊胜言教,其立场是详述菩萨所应实践纲目。

  汉译中是作者应是无著,为教化其弟世亲而作,但是事实上偈颂是弥勒作,无著为之注释云。大乘成业论

  1卷

  世亲造.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1609

  人类所有的行为,如身体上所造行为名为身业,口中所说的名为口业,心中所想的名为意业。本书从唯识立场论证人类一切行为皆是阿赖耶识所显现,并对小乘佛教一切是业力所感召加以批判。

  而本论将过去有关业与识的名种学说,以及阿赖耶识说明人类是以心为根本识等,于以统一,而一切存在是依据识的统一而显现。究竟一乘实性论4卷勒那摩提译大正大藏经  NO.1611

  一般人的心中本来就含藏成佛的可能性,本论在大乘佛教“如来藏思想”中,是一部有组织性之代表性论书,略称为《实性论》。

  本论引用很多经典中所叙述之此种思想,对理解初期如来藏思想上说是非常重要的圣典。

  本论未有列出作者之名,但在中国传统说是坚慧著,而在西藏传统说是颂偈是弥勒作,由无著作注释。因明入正理论

  1卷

  商羯罗主造.玄奘译

  大正大藏经  NO.1630

  “因明”是梵文名词,意译为论理学。本经亦略称为《入正理学》。

  《因明入正理论》是佛教新因明学始创者陈那之弟子,商羯罗主(大王),介绍陈那论理学之书籍,本书是一本言简意赅的入门书。

  反观陈那所撰之《因明入正理论》则艰涩难懂。上述商羯罗主所造之论,平实易明;故为中国及日本学者研究论理学之参考书。大乘集菩萨学论

  25卷

  法称造.法护等译

  大正大藏经    NO.1636

  本论是一部为志在修学大乘佛教菩萨行之集大成者,内容分为三大部分。引用经典及其偈颂,论前对作者有简单的介绍。是印度后期佛教正统之珍贵资料。

  汉译中以法称为作者,但梵本中以寂天为作者。金刚针论

  1卷

  法称造.法天译

  大正大藏经    NO.1642

  本论从佛教之立场,对吠陀圣典之权威主义,及婆罗门至上主义作出极为严厉及彻底的批判,并否定四性之阶级制度,提倡四性平等,攻击任何容忍该制度之事物。

  汉译本论之作者为法称,梵本则认为原作者应是马鸣。彰所知论

  2卷

  发合思巴造.沙罗巴译

  大正大藏经  NO .1645

  中国元朝时,西藏之发合思巴为中国皇太子所写的佛教纲要书,叙述佛教之人生观及宇宙观。

  内容所说,全依《俱舍论》为根据,但本论中亦可发现其独特思想。

  论题是“彰所知”依所本论中所述说的教义而去了知。即“彰显应知之教说”之意。

  原本是西藏语或古语所写成,现存者唯有汉译本。菩提行经

  4卷

  龙树集颂.天息灾译

  大正大藏经    NO.1662

  本论共分八章,是以诗偈形式所写成,内容所说为要达到佛教最终目的觉悟境地修行之法及其所有功德。

  汉释中作者是龙树,但西藏梵本称是寂天所作,汉译本中有“圣龙树菩萨”之记载,以作者自称为“圣”颇不可能,也许是寂天所作方为确实。

  又,第一章中说到开悟之决心,特别叙述发菩提心之功德,在佛教中特别强调发菩提心之重要性。金刚顶瑜珈中发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论1卷

  不空译

  大正大藏经  NO.1665

  在日本,本论为真言宗修真言行者必须读诵的重要圣典。一般略称为《菩提心论》或《发菩提心论》

  使精神统一,发起觉悟之心,即“发菩提心”。依此心而使肉体亦能转为净化,称此为“即身成佛”。又本论亦说到显教与密教之不同点。

  作者传说是龙猛“龙树”,但古今学者对此说颇为怀疑。大乘起信论

  1  卷

  马鸣造.真谛译

  大正大藏经    NO .1666

  本论在大乘佛教的中心思想中,从理论、实践两二方面作简单扼要的说明,所以从古以来作为大乘佛教入门书籍,并广泛为大众所读诵。虽然论文不长,但在佛教历史上是一部重要论书。

  所有大乘佛教之主要宗派即华严、天台、禅、净土、真言,皆受到本论影响很大。可是,有关作者及本论出处有我疑问,直至今天亦无法定论,大概可分为印度作或中国作,至于作者是否龙树以前之马鸣,皆无法肯定。释摩诃衍论

  10卷

  龙树造.筏提摩多译

  大正大藏经    NO .1668

  “摩诃衍”是梵语MAHAYANA之音译,即“大乘”之义。“摩诃衍论”是指《大乘起信论》(NO.68)而言,即本论是《大乘起信论》之注释书

  有关本论作者及于何地撰写,当然于《大乘起信论》相同,但亦有不少议论,而真言宗之创立者空海认为本论是龙树之真实作品,成为古来值得研究之重要典籍之一。

  大概推断是于七、八世纪之顷由中国或韩国人所著作。那先比丘经

  2卷

  失译

  大正大藏经    NO.1670

  在汉译中虽称为“经”,但不是释尊之说。于公元前二世纪之末叶,印度西北部在希腊国弥兰陀王统治之下,本经是当时印度僧那先比丘与弥兰陀王彼此讨论佛教教理之问答记录。这对当时东、西方思维方法论上提供非常珍贵的资料。

  在巴利语圣典中,本经虽未被收入于巴利语三藏中,但内容具有很重要的佛教文学价值,而汉译于巴利语译内容有差异,译文亦不太流畅太流畅。般若波罗蜜多心经幽赞2卷

  窥基撰

  大正大藏经  No.1710本论是玄奘译之《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No.11 )即《般若心经》之最早注释书,略称为《心经幽赞》。依据法相宗之教义,为《般若心经》逐句解释,同时亦入三论宗义之说明。妙法莲华经玄义20 卷

  智凯说

  大正大藏经No.1716

  本书与《法华文句》、《摩诃止观》(No.79)合称为《法华三大部》,略称为《法华玄义》。

  从《妙法莲华经》(No.12)五字之经名论述其种种立场,以法华思想为基础,详述天台宗之教义。

  为中国天台宗开创时代不可或缺之重要论书,是天台教义之架构之一。

  本书为天台大师智凯所说,由其弟子灌顶整理而成之笔录。不单是具有理上的见解,也是智凯的宗教体验的实证。观无量寿佛经疏4 卷

  善导集记

  大正大藏经  No.1753

  本书疏是 《观无量寿经》(No.18)之注释书,又称为《观经疏》,因内容分成四部分,所以一般称为《四贴疏》。

  本书是善导的净土思想中最核心之论书,给与日本净土教影响很大。

  日本净土宗开祖法然接触到源信所著之《往生要集》(No.131)以后,放弃以前所修的法门,而专修念佛之净土法门。

  直至今日,本经疏被视为净土中最重要之论书。三论玄义1 卷

  吉藏撰

  大正大藏经 No.1852

  本书为三论宗之根本圣典,在中国,集三论宗之大成者嘉祥吉藏大师著作虽然很多,但以本书为三论宗教义中最简明之概论,所以可称为佛教中观思想之入门书。《三论》者,是指《中论》(No.52) 、 《百论》(大正大藏经No.1569)、《十二门论》(大正大藏经)No.1568) 而说,再加上《大智度论》(正大藏经No.150)  共有四论。何故此论宗要重视这些论典,其理由认为各论各具特色,并且互相有连贯性。

  日本之三论宗以本书为最重要之圣典。大乘玄论5卷

  吉藏撰

  大正大藏经  No.1853

  本论为中国三论之集大成者嘉祥吉藏大师所有著作中最重要论书之一。是从三论宗空观中道之立场引申出一种佛教统一论。

  本论主要是采用当时佛教很多大乘经典中的思想,再以三论宗立场对比而论述,因此本论上三论宗中与《三论玄义》(No.74),同时成为最重要典据之一。肇论1卷

  僧肇作

  大正大藏经  No.1858

  本论是由鸠摩罗什弟子僧肇所著的四篇文而编成,并有僧肇对佛教的见解及立场之扼要部分,因此给与后来中国佛教很大影响力。

  《肇论》,顾名思义,是僧肇所著之论,与彼所著之《注维摩诘经》(大正大藏经No.1775),同是代表著作之一。

  本论之特色是以中国式的思维和理解去叙述和探究佛教教义,在形成中国佛教的过程中,可说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华严一乘教义分齐章4卷

  法藏述

  大正大藏经  No.1866

  一般称为《华严五教章》或《五教章》。是建立华严宗立场之一种佛教概论,所以又可称为华严之概说书。

  作者法藏为建立华严宗之立场,将佛教判分为五教,以《华严经》为至高无上之经典。同时,另一方面,又整体地、系统化地去表达佛教之教义。原人论1 卷

  宗密述

  大正大藏经    N0 1886

  本论又名《华严原人论》系宗密所作。论中提倡禅与华严合而为一,其根本立场是说明建立人类存在根源。

  本论最初批判儒、道二教,接著呵斥小乘及权教大乘,后又解说实教大乘之义,最后结论,将以前批判之对象所有立场及思想,用来辅助说明人间存在真正之根源。本论也可以说是宗密统一所有教义之作。摩诃止观20 卷

  智顗说

  大正大藏经  N0.1911

  本论又称《天台摩诃止观》,或简称为《止观》。是《法华三大部》(N0.72)之一,中国天台宗开祖智顗讲述,由其弟子灌顶所笔录。

  本论叙述以天台宗之基本修持法,用来观察自己心性。全书原有十章,可是第八章至第十章已失传,但依然对后代中国,日本佛教发展有很大影响。

  本论书是智顗个人之宗教体验及实践法,具有很高的评价,智顗并被视为中国佛教史上最伟大的祖师。修习止观坐禅法要1 卷智顗述大正大藏经  N0.1915

  本法要又名《童蒙止观》,或称《小止观》,为天台宗对初心学法者所叙述之精神统一修行法,有关《止观坐禅》之根本要义。

  原先,本法要是天台宗始创者智顗大师为彼在俗长兄陈缄所述说之简洁之修行实践方法,更成为天台宗新出家修行者所重视而必须研读之读本之一。天台四教仪1 卷

  谛观录

  大正大藏经 No.1931

  本书简称《四教仪》,又名《谛观录》。书中叙述天台宗教义大纲及实践修行之概略,可以说是佛教天台宗之入门书。亦同时说到佛教其他教仪,因此,亦可以是在本佛教入门书。

  本书是从韩国传入中国。是作者示寂后才被发现。国清百录4 卷灌顶纂

  大正大藏经 No.1934

  天台智顗大师入灭后,由其入门弟子灌顶将有关文书、史料等共有一百零四篇辑而成本录。以天台山国清寺为本录之书名。研究智凯之传记者,皆以本录为基本资料。

  本录内容包含有当时皇帝之诏勅、智顗之书信以及碑文等。从这些丰富而非重要之资料中,提供当时很多史实以及初期天台宗教团之情形。

  本录以一百零四篇之文献所编成,故称为《百录》,此约大数而言。镇州临济慧照禅师语录1 卷

  慧然集大正大藏经No.1985一般又称为 《临济录》,是禅宗之临济宗开祖临济义玄所说之言教,由其弟子慧然所编集,为临济宗最重要的语录。

  镇州者,是中国的一个县名,是临济所居隹之地方,临济者,是镇州内一个地方。

  又,《慧照禅师》是唐朝皇帝勅封临济禅师之民谥名。佛果园悟禅师碧岩录10 卷

  重显颂古.克勤评唱大正大藏经.No.2003本禅书简称《碧岩录》、或称、《碧岩集》,是重显从《传灯录》(大正大藏经No.2076) 一千七百个公案中选出最重要的一百个公案,再用偈颂方式为之解说,后由克勤(园悟)附加释。本禅书受到临济宗特别重视,更被视为参禅之最高指南。说到公案,是记录杰出禅师之语言、行动,以助初学禅者达到精神统一之方法。无门关1 卷

  宗绍编

  大正大藏经.No.2005

  中国宋代禅师无门慧开。从古代禅之公案中精选出四十八条公案,各用偈颂加以评释,成为古来禅门中最珍贵的禅书。

  与其他公案书相比,本禅书之公案较少,但具有参禅入门书之实用意义,常为禅师所引用。

  《无门》者,即指进入开悟之境地,不是用眼睛所能见到之门,所以称为《无门》。六祖大师法宝坛经1 卷

  宗宝编.法海等集

  大正大藏经No.2008

  本经略称为《六祖坛经》、《坛经》或《法宝坛经》。是记述中国禅宗第六祖慧能所述之言教,由弟子法海所集录。

  其内容是反对中国北禅宗而建立南禅宗之独立宣言,主张《顿悟》,著重人之本性而外求,名之为《见性》。信心铭1 卷

  僧粲作

  大正大藏.No.2010

  本禅书系禅宗第三祖僧粲所作,叙述禅之最高境界。用四言一句偈颂写出,全部一百四十六首偈。共计只有五百八十四字之短篇禅书。

  所谓禅之真理是将所有差别、对立,以及是非得失皆须远离。安住于平等自在之境界中。

  这些偈颂,常为禅僧们所读诵,对禅宗发展很有影响,深深浸透禅堂生活。黄檗山断际禅师传心法要1 卷

  裴休集

  大正大藏.No.2012本书记录中国禅宗之一黄檗宗开祖黄檗希运之述说,由其在家弟子裴休所笔录。内容简洁,说明禅之要旨希运是临济宗开祖临济义玄之老师,所以本书可作为临济禅之基本读物,在中国与日本常为禅者所研读。

  其次,黄檗山是希运所住之山名,其号为断际禅师。

  一般所知,本书略称《传心法要》。永嘉证道歌1 卷

  玄觉撰

  大正藏经.No.2014

  在中国禅宗第六祖慧能引导之下,永嘉玄觉于一夜间而悟得禅之真理,此歌将其开悟之要旨以二百四十七句,八百一十四字写出之古体诗,于优邃之文体表现出禅之精髓。

  从古以来,此歌为禅僧们所习诵,特别受到曹洞宗的非常重视。

  本书简称为  《证道歌》,《证道》者,确实《证入悟境之道》之意。勅修百丈清规8 卷德辉  重编

  大正大藏 No.2025

  本书原来是百丈怀海为禅宗寺院所制定之规则与戒律,到了宋代,怀海原本所制定之《古清规》已经散失。到了元代,由皇帝勅令东阳德辉重加整理而完成。

  本书包含有禅宗寺院中所应遵守及执行之一切规范与戒律;举例说,如中国佛教禅僧修行德目之一,身体劳动之出坡作务。本书在中国对道教之规范亦给予很大影响。异部宗轮论1 卷

  世友造.玄奘

  大正大藏经  No.2031

  佛灭后一百余年,佛教有所谓根本分裂,即上座部与大众部二派,其后又有二十部派分之裂。本论从一切有部之立场,详述各个部派之不同点。

  本论不但是研究佛教部派分裂之历史不可或缺之论书,而且对现存小乘佛教大部分教义,从一切有部教义中可以窥知到其他部派之教义,因此,可以说是研究佛教部派之极为宝贵资料。阿育王经10.卷

  僧伽婆罗译

  大正大藏经  No.2043

  这是一本阿育王之传记,当公元前三世纪顷,摩拉尼耶王朝第三代之阿育王出生于中印度之摩竭陀地方。

  最初,他统一了印度,至诚皈依佛教,即派遣使节去各地传播佛教。本经颇类似记载阿育王传记之《阿育王传》  (大正大藏经No.2042),其顺序与内容与本经一致,大概是同本而异译。马鸣菩萨传1 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2046

  这是公元前一百年至六十年顷,于印度出生之马鸣之传记。

  有关马鸣传记,在其他很多史书中皆有记载,但其内容并不一致,其出生年代及出身地等大相差异,因此对于本书记载确有很多疑问,无论如何,这不失为一本记述马鸣传记之重要史传。龙树菩萨传1 卷

  鸠摩罗什译

  大正大藏经 No.2047

  本传在日本被各个宗派所尊崇,又称为八宗之祖之龙树(约于公元一五0年至二五0年顷)之传记。

  根据《付法藏因缘传》(大正大藏经  No.2058)记述,释迦佛入灭后,相传佛教归纳有二十八位高僧传记。《龙树》之部分曾经被改写而编篡在内,依译者鸠摩罗什之说,也许《龙树传》是独立的著作。婆薮盘豆法师传1 卷

  真谛译

  大正大藏经 No.2049

  “婆薮盘豆”是梵名vasubandhu之汉音,古代汉译伽天亲,现代多用新译名世亲。

  他是最有成就之大论师,著作很多,被认作为大乘瑜伽学派建立基础之人物,本传只是他的一本传记。《世亲传》、《天亲传》、《婆薮槃传》等等是本传记之别名。大唐大慈恩寺三藏法师传10 卷

  慧立本.彦淙笺

  大正大藏经 No.2053

  《慈恩寺三藏法师传》当然就是《大唐西域记》(No.100)作者玄装之传记。本传记传述从其出生开始,由中国去印度十数年中,在当时之开竺求法旅游时之记录;更进一步记述归国后之事迹,收集成为整个之传记。

  本传记是以玄奘旅行遭遇为中心所编集,而《大唐西域记》以实地见闻之地志等为中心而编成书。

  附带一提,到了明代,坊间流行通俗小说《西游记》,即以本书为蓝本。高僧传14 卷

  慧皎撰

  大正大藏经.No.2059

  本传应称为《梁高僧传》,佛教传来中国从后汉永平十年至梁代天监十八年(公元六十七年至五一九年),于此四百五十三年之间,精选出二百五十七位高僧之事跻记录下来,并附录有二百四十三位高僧传记之略传。

  一般将收集德高望重之高僧传记皆称为《高僧传》,然而,本传属于最古的类型,同时还将所有高僧德业分为十大类。比丘尼传4 卷

  宝唱撰

  大正大藏经No.2063本传收录了六十五位中国比丘尼的传记。她们皆是自东晋至梁代这一百六十年间出生的。

  按照序文说,在早期,很多德高尼僧是偶然被发现的。到了梁代,编篡本传时,严守戒律之比丘尼极少。故将其记录下来,作为后代比丘尼之模范。

  本传记或是根据碑文记录,或是依冯古老记忆,再次汇集而成。高僧法显传1 卷

  法显记

  大正大藏经 No.2085

  本传又称《法显传》、《佛国记》、《历游天竺记传》,是法显参访印度之旅行纪实。

  法显于公元三九九年出发,前往印度求法旅行,经西域之南道,进入印度西北面;一方面历访中印度各地之塔寺,一方面巡拜佛迹、学习、抄写经、律、论诸圣典;最后经由海路先到锡兰岛,于公元四一二年返回中国,他将在印度所闻记述下成为本书。

  本书是五世纪初叶以来,印度和西域之佛教文化宝贵资料,是佛教僧侣往印度现存旅行记中最古老之旅行纪实。大唐西域记12.卷

  玄奘著.辩机编

  大正大藏经.No.2087本书又称为《西域记》,是玄奘于公元六二七年由中国出发,到西域、印度旅行后,于公元六四五年回到中国之记录。初由玄奘著述旅行记录,再由其弟子辩机编集成书。

  本书是记录玄奘在西域、印度参访当时一百一十个国家及传闻二十八个国家有关的佛教史实,如风俗、产业以及其政治等事实,是非常宝贵之资料;又记载当时诸国之距离,方位以及正确之各国原语,是特别卓越的古代地志,更是一本有助考古学的发掘与探索之指南书。唐大和尚东征传1 卷

  元开撰

  大正大藏经.No.2089-7

  本书于日本奈良时代,中国唐代记载传授戒律之监真和尚传记。

  全书分为三部分,第一部分包括监真初入佛门以及会晤两位日本留学僧伽之传记,第二部分是前后六次渡海前往日本之记录。而第三部分是抵达日本后至入灭之略传。

  书中以第二部分为中心要点,详述监真一行多人渡日前万分艰苦之情形。不但可作为佛教传到日本的具体资料,亦是非常重要的文献。弘明集14 卷

  僧佑撰

  大正大藏经 No.2102

  “弘明”是“弘道明教”之简称,指明确地弘扬佛教之意义。

  本书是中国梁代之僧佑将过去五百年中关于佛教思想有益之论书收集起来,最初之十一卷,包括儒教、道教对佛教批判之答覆,说明佛、儒、道三教之国异。后三卷则直接述说佛教教义。

  本书是为一般想了解佛教人仕而编集,提供了当时佛教情况之重要资料。法苑珠林100 卷

  道世撰

  大正大藏经 No.2122

  用现代话说,这是佛教的一本百科全书。书中详细列举各种圣典,其中包括佛教思想、术语、法数等概说,虽然有些重要的资料早已散失,但其内容的分类则非常方便,所以从古以来学者们皆加以运用。

  全书共分类为一百篇,更细分为六百六十八种项目加以说明之。南海寄归内法传4 卷

  义净撰

  大正大藏经 No.2125

  正式的书名是《大唐南海寄归内法传》,略称为《南海寄归传》。

  义净于公元六七一年由中国出发,历访印度其南海诸国之时,详细观察记录名各地见闻、戒律之实情形、以及寺院中生活方式,于实地写作后,派遣中国僧侣送回中国。

  这给予当时持戒修行者有著反省的作用,也显示出印度及南海各国佛教戒律之严格。

  本书作为了解南海诸国佛教教团当时组织、戒律,是甚有价值的资料。梵语杂名1 卷

  礼言集

  大正大藏经.No.2135

  此《梵语杂名》也可称为梵汉字典,书中包容一千二百零五个汉语字汇,是日常所用到之梵语同义字。

  本书是一本非常方便之参考书,尤其能满足一般初学梵文者。

  此梵文同义用来指示汉译及梵文有悉昙字母,因此,在中国这亦是研究标准梵文有价值之资料。胜鬘经义蔬1 卷

  圣德太子撰

  大正大藏经 NO.2185

  本疏是《胜鬘经》(No.16)注解,也是圣德大子在《三经义疏》中,最早之著作。

  依据《日本书记》之记述,圣德太子讲说《胜鬘经》是为了推古天皇。圣德太子选择此特殊的经作为讲述之经,也许识为经中主角胜鬘夫人是一位女性,而推古天皇是日本历史第一位女皇,此疏后来才集合成书。无论如何,这是日本人之最初著作。维摩经义疏5 卷

  圣德太子传撰

  大正大藏经 No.2186

  本疏为《维摩经》 (No.27)之注释书,是圣德太子所著《三经义疏》之三部经疏之一。

  太子选撰此经之理由是本经的主角是维摩居士,不是出家比丘,是一位在家菩萨,类似太子自已立场。

  过去对本书太子所著之事发生疑问,现在从其他两种注释看来说不是太子所著没有决定性的证据。这三部书应是圣德太子之著作较为适当。法华义疏4 卷

  圣德太子撰

  大正大藏经 No.2187

  本疏是《妙法莲华经》(No.12)即《法华经》之注释书,是圣德太子所著“三部经疏”之一。

  一方面参考中国对本经之注书,一方面根据作者自已之见解,显示出日本对佛教思想之最初解释。

  特别是作者对本经内容评价是“一大乘”之地位,这对后代日本佛教景响非常大。要想了解日本佛教史,《妙法莲华经》是最重要经典之一,是值得重视的。般若心经秘键1 卷

  空海撰

  大正大藏经No.2203-A

  本经简称为《心经秘键》。书未记载是当末下流行疫病之际,奉天皇之勅而撰述本书。

  《般若心经》(No.11)是今天日本佛教各宗派常使用的一本经,从古以来,解释本经的注疏亦非常多,本书以真言密教之立埸来注释是一大特色,并被断定为密教之经典。

  空海从密教立埸来论述本经之大意、经题、翻译之异同,而后分五段解释之。大乘法相研神章5 卷

  护命撰

  大正大藏经 No.2309

  公元八三0年之顷,日本淳和天皇勅命佛教各宗提出自已之宗派简要教义,呈献给朝廷,经收集而成“天长六本宗书”,本章即是书中其中之一,是叙述法相宗之宗义。

  作者护命是平安时代早期佛教最有名之佛教学者,著作丰富,现仅存有本章。

  本章不但是《六本宗书》中谨有之一本,而且是了解日本唯识根本思想非常重要之资料。观心觉梦钞3 卷

  良遍撰

  大正大藏经 No.2312

  说到“观心”之意,即离开人的心以外,外在的一切事事物物即不能存在,说到“觉梦”,即用智慧观察,从迷梦之境中觉醒过来,去体悟宇宙真理。

  本书从唯识教学立埸,对抗臁仓新佛教之教说,是融合唯识与大乘佛教教义之论义,可以说是唯识思想之入门书。

  作者良遍通达华严、律宗、净土诸宗教义,以此建立其理论根据,而展示出非常特殊之唯识论说。律宗纲要2 卷

  凝然述大正大藏经  No.2348本书作著亦著有 《八宗纲要》 (No.136),详细记述日本奈良时代佛教六宗及平安时代佛教二宗之纲要。

  本书.《律宗纲要》却只详述律宗义理纲要及其弘扬之详细历史。

  作者说明戒律于佛教修行中这重要地位。更明确地站在实践者的立场讨论从小乘到大乘各种具体之戒律,并叙述戒律之每一条项,如何从印度传至中国及日本,以及不断变迁的经过,直作者时代之史实为止。天台法华宗义集1 卷

  义真撰

  大正大藏经 No.2366

  依据平安初期淳和天皇之勅命,佛教各个宗派需要供各宗之要义,汇集成为“六本宗书”;本集是其中之一,集录天台宗之要义,略称为《天台宗义集》。

  本书简明叙述天台宗主要教义,对研读天台宗之宗义有很大的方便。显戒论3 卷

  最澄撰

  大正大藏经  No.2376

  本论之作者最澄极力反对小乘戒律而主张大乘戒律。为了支持自己的意见,他曾上书朝廷,名《山家学生式》(No.115)。

  本书分三段,指明天台宗僧侣应守之法规,然而受到奈良六大佛教派系之强力反对,无法得到剌许,通过使用该等规则;最澄因此重新撰写澄清戒律之论著,用作反驳奈良各派攻墼其“四条式”之第三段。书中显示出他反对固执地依附着小乘戒,并详细引用奈良各派之论证以支持其理论。

  虽然最澄无法于生前目睹通过大乘戒律之剌许;他死后七天却获得剌许。天台宗亦从此独立,不受奈良各派之左右。

  从上述之史实看,可以正当地说,此书对日本戒律思想之态度发生极大之景响。山家学生式1 卷

  最澄撰

  大正大藏经 No.2377

  本书说明日本天台宗之创立者最为学僧所订下应守之规则。

  第一节包括“六条式”之六项目,是朝廷指派之学生尊守的名为“天台法华宗年分学生式”;第二节“八条式”详细解释各条成为“劝奖天台宗年分学生式”;第三节又有“四长式”及四项目,讨论小乘与大乘之戒律名为“天台法华宗年分度者回小向大式”。此三种规则总称为《山家学生式》,形容山家学生要遵守之规式。

  于最澄之时代,僧人需要受小乘戒,方成为政府公认为合资格之僧侣。最澄大力反对之而提倡受大乘之戒律,并以《梵纲经》为基本。

  本书实乃最实澄三回上书之资料并提出剌许大乘戒律之要求。秘藏宝钥3 卷

  空海撰

  大正大藏经 No.2426

  平安时代之初期(公元八三0年间),淳和天皇勅命佛教各宗将其代表本宗教理要向天皇呈上,呈上之六书中包括空海所著之《十住心论》(大下大藏经No.2425),而该十卷之论书部头太大,与其他各宗相形下极为繁重,故要求空海再呈上一略要,就是现在的《秘藏宝钥》。

  空海为了使真言宗之立场明确突出,故提出“十住心教判”之设立,以判别佛教各宗之含义,印度及中国各宗教亦有所提及;真言宗能含摄各宗因而地位最高。“十住心教判”名“十住心论”;比较下本论属于略论。辩显密二教论2卷

  空海撰

  大正大藏经 No.2427本书略名《二教论》。一如其名,书中比较显密两教之浅深优劣;空海之结论是密教较为殊胜。书中比较观点是,诸佛显露两教之教义、内容、成佛所须之时间、及从两教义理所引申得来之利益。空海更引用大量经文证明从上述各观点之比较下,密教实比显教优胜。即身成佛义1 卷

  空海撰

  大正大藏经 No.2428

  在空海之前,日本佛教认为人要成佛,一定要经过长时间无数次的轮回转生,故有“三劫成佛”或“历劫成佛”之说,本书以真言密教之立场,明确指出即身成佛要学之理与实践。从本书对后期日本佛教之景响而言,可以说对哲学上是一部十分重要的作品。声字实相义

  1 卷

  空海撰

  大正大藏经 No.2429

  依真言宗的说法,人类身体的行为,语言的行为、意识的行为于本质上与佛相应的并无差别。此三种行为又称“身密、口密、意密”,因而合称三密。

  空海引用《大日经》(No.39)而说明音声与文字之本体是显现大日如来的德性,而大日如来本身就是真理现的表现,因此真言(咒语)就是真实(真理)的示现。真言宗名字由来亦沿袭于此。吽字义1 卷

  空海撰

  大正大藏经  No.2430

  “吽”字是梵语Hum之汉字音,“阿”字音为梵语字母表最初之第一个字,“吽”字音却是最后的一个字。

  本《吽字义》是讨论这个字母的字相及湛深的意义,而且是真言从显教必读之圣典。

  “吽”字之字相是从显教之立场解释的,而其字义则从密教的立场去解释。五轮九字明秘密释1 卷

  觉鑁撰大正大藏经 No.2514

  平安时代末期亦即本书作者生存之年代,当时人们日渐盛行信仰死后往生西方极乐净土。本书以密教之立场设立大日如来与阿弥陀如来无异无别,一体平等;再者密教净土亦即极乐净土,场所相同;死后往极乐净亦等同成佛。

  “五轮”代表五种元素,地、水、火、风、空,而其位置则如塔状,从底部开始属地,一直向上。至于“九字”是梵文阿弥陀如来之真言。觉鑁指示此五轮与九字实完全相同,可谓同体,而阿弥陀如来与大日如来则完全一样。

  本书以密教之立场对阿弥陀佛及极乐净土之看法,实在是一部十分重要之著作。密严院发露忏悔文1 卷

  觉鑁撰

  大正大藏经 No.2527

  新义真言宗之开祖即本文之作者,于四十一岁时辞官,后于密严院一室内闭关一千五百日,专修无言三昧,本文以诗之形式写成,共四十四句,七字一句。

  作者这种行持是绝对忏悔的表示,其中不但忏悔自已往昔所作之恶业,就是连他人所犯之恶业亦同样代为忏悔。觉鑁对当时僧侣之道德落感到痛心疾首,故有如此行持以警告佛教界中人。

  新义真言宗派之僧侣直至于今亦要每天读诵本忏悔文。兴禅护国论3 卷

  荣西撰

  大正大藏经 No.2543

  本论主张承认禅宗为一独立之宗派,这不但是佛教之需要,而且对国家之繁荣兴盛有极大之好处。

  本论作者荣西把中国之临济宗传至日本,因而受到天台宗及其他传统佛教派系之攻击。荣西为了反驳而作本论,大力主张兴禅即等同护国。

  全论共十章并引用佛经支持其论点,于予中有由不知名作者所撰之荣西略传。普劝坐禅仪1 卷

  道元撰

  大正大藏经 No.2580

  本书是日本曹洞宗开祖道元于公元一二二七年从中国回日本后著的。书中清楚说明坐禅之真正意义,更强调坐禅实践之重要性。

  道元认为坐禅并不是开悟见性之手段,而是整个佛教之修行,再者坐禅之实践即等同佛位。本书弘扬纯粹之坐禅法,故成为开创曹洞宗之根本。

  全书很短,只有七百八十六个字,其内容亦非容易理解。正法眼藏95卷

  道元撰

  大正大藏经 No.2582

  本书是日本曹洞宗之开祖道元所撰。并为其代表作。书中显示该宗之年要义理。且行文流畅,文采洋溢。

  道元原本予备撰写一百卷,但撰写至九十五卷终时,他已往生。

  为了澄清其立场,道元详细讨论其论点与佛教其他各宗相违之处,其全体思想亦因此显现。

  《正法眼藏》意为释尊之一代言教。书上从作者实践之立场,详细叙述佛教之教义、圣典、生活及实践各方面。本书乃日本最出色之哲理性书籍,评价甚高。坐禅用心记

  1 卷

  莹山绍瑾撰

  大正大藏经 No.2586

  本书作者乃曹洞宗之太祖兼总持寺之开山祖师。他讨论坐禅之目的及意义,并给于实际的忠告。本书是曹洞宗僧侣必读的。

  书中所言的全是极之平常日用中之事,如食要节量、如何调摄身体、禁穿华服及葬服、不应耽于歌舞音乐等娱乐。

  至于曹洞宗坐禅则包括三无漏学之戒定慧而非单指定学。选择本原念佛集

  1 卷

  源空撰

  大正大藏经 No.2608

  本书略称《选择集》,是日本净土宗的开祖源空的主要著作,因而亦是净土宗的根本经典。

  全集分十六章,引作《净土三经》之经文(No.17、No.18、No.19)及《观经疏》 (No.73) 之注释以及各有关作品,他认为念佛是往生净土之根本依据。

  书中批判奈良及平安时期传统佛教各宗,亦提出净土宗立场的总纲,除受到佛教各旧派猛烈攻击外,更于作者在生时,出现多种著作大唱反调。虽然如此,本集不失为净土宗演变成独立一派的最重要作品。显净土真实教行证文类6 卷

  亲鸾撰

  大正大藏经 No.2646

  本书简称《教行信证》,乃亲()之主要著作,同时亦是净土真宗之根本圣典。

  本书的特点是从极多佛经中引用原文;另外一方面却尽量避免抒发已见,实乃作者引用佛典原文而有系统化地去表达其思想。

  值得一提的是,直至今天净土真宗第一代莲如上人所选的日常课诵中之《正信念佛偈》,是选自本书《行卷》品之末段。叹异抄1 卷

  大正大藏经 No.2661

  净土真宗之开祖亲鸾上人往生后,其弟子对“信心”概念之解释各持已见。本著作批判各歧见而解决门人之疑难。一方面记录亲鸾生前之言说,他又清楚显示“他力本原”之真意。

  全抄分十八章。首十章记载作者亲闻亲鸾上人之言教;佘下八章则讨论及批判诸异仪。

  本书可能是日本最负盛名之佛教著作,亦已翻译成多种外国语。一般人仍然对明治时代的情况一知半解。

  谁是作者,异说纷纷,一般相信是出自唯丹手笔。莲如上人御文5 卷

  丹如光融编

  大正大藏经 No.2668

  本文略名《御文章》或《御文》,是净土真宗第八代莲如上人与信徒通信之手扎编集,共五卷分为八十篇。

  编者之真正身分不详,然而相信乃第九代宗师实如上人及其子丹如所编。

  本书内容容易理解,为净土真宗各派日常读诵。并常用作说教材料。其中多段文章更为现代日本读者所熟识。往生要集3 卷

  源信撰

  大正大藏经 No.2682

  本集乃比叡山之惠心院僧人源信所编。内容选自与往生西方阿弥佛之极乐净土关之经文。

  本集被认作是有关佛教极乐世界与地狱的索引,对后世景响极大,包括佛教界、思想界、文学界及艺术界等。

  再者,本集提倡之念佛思想对后来净土教诸宗派的独立有推动之作用,并被推崇为净土教义中之第一基本圣典。

  本集共十章,最后一章是以问答形式呈现,清楚地介绍净土教之教义。立正安国论1 卷

  日莲撰

  大正大藏经 No.2688

  本论是日莲宗之开祖日莲上人之代表著作,亦即是向鎌仓幕府所提出之文章。

  文中一开始就讨论引至社会大乱、天灾人祸之成因,接续主张日本全国应信仰《法华经》  (No.12)则可国泰民安。

  日莲上人之灾难感极重,他认为正法不张,而日本正面临被他国侵略消灭之危机。他把责任推至净土真宗之身上,更引用经文以证明其论调。

  日莲上人因为写作本论文,引致被流放至伊豆。开目抄2 卷

  日莲撰

  大正大藏经 No.2689

  此抄乃日莲代表著作之一,书抄动机实因被放至伊豆乃佐渡之受难经验有感而成。抄中对《法华经》(No.12)重作评估。“开目”文字上言是打开眼睛,意味着抄之宗旨是带领人从低层次之精神领域发展至《法华经》之最高精髓了义

  本抄以日文书成,故一般相信是日莲特别为其弟子门人所造的。观心本尊抄1 卷

  日莲撰

  大正大藏经  No.2692

  本抄是日莲宗最重视的圣典,日莲上人显示“观心本尊”之方法和教义。即面对本尊(供奉之对象)而唱诵本尊之题目(名字)。

  日莲宗认为于心中所实现之宇宙根本真理已包含在《妙法莲华经》  (No.12)之内,而此五字亦含藏一切,故他强调唱诵本尊题目《南无妙法莲法经》时即可与佛之世界合而为一,而保留色身。父母恩重经

  1 卷

  大正大藏经 No.2887

  本经形容父母对了女的爱恩重如山,并推崇为报父母深恩,身为子女的应修《孟兰盆经》  (No.36)之供养并读诵书写本经。

  从经中之形式和的内容看,此经大概出自中国,而且深受儒教思想之景响。

  本著作甚受欢迎,常为文学作品所引用;而注释本甚多。八宗纲要2 卷

  凝然撰

  藏外

  本书介绍作者重代及日本佛教八宗之历史和教义。八宗即是奈良时代之六宗及平安时代由最澄及空海传入之两宗,是了解日本佛教之入门书籍。

  上卷除序外有俱舍宗、成实宗、律宗的记述;下卷则谈及法相宗、三论宗、天台宗、华严宗及真言宗,对禅宗与净土宗亦有简单之介绍。

  本经要以问答式讨论各宗之宗名、基本圣曲、传承之系谱以及主要教义。书中并附加了一史略,叙述佛教如何自印度经中国传至日本,是一本很便利解说日本佛教之书籍。三教指归3 卷

  空海撰

  藏外

  本书是真言宗始创人空海之出家宣言书,亦是空海之处女作。

  本书之草稿原名《聋瞽指归》,是十八岁时作品;一直修订至二十四岁才完成。

  空海于书中讨论及比较了佛、道、儒“三教“之优劣,更强调出家为僧才是真正忠孝的表现,亦籍此以平息其家人对他之批评。

  书中行文优美,流露出一个文学家之素质。末法灯明记1 卷

  最澄撰

  藏外

  佛教中认为释尊灭后,真正教义之实践会经正法、像法、末法三个时期,而渐渐被忽略遗忘。作者认为末法迅速即至,就是不持戒律之僧侣亦不应因此而丧失其出家本怀。

  本记纯粹批评奈良各个固守小乘具足戒派别。此种思想受鎌仓各佛教新派之欢迎。著书立说之宗教领袖常引用本记,作为证明末法时期僧侣对戒律之行持是正当的。本书对后期佛教戒律之态度起了极大之景响。

  本书是否最澄所撰议论纷纭,未有正确之结论。十七条 宪法圣德太子撰

  藏外

  本法于日本最古之成文法《日本书记》中称为《宪法十七条》。

  书名虽是《宪法十七条》,但书中之十七条并非甚么法律与宪法,而是针对当时达官贵人,豪门大族所作之政治极道德的训戒。强调皇室权威之尊严性、公正的政治;书中充满佛教精神而儒教之德目则散见全书。

  书中之第一条之“以和为贵”及第二条之“对三宝之尊敬”尤为有名,至于第十七条之“对重大之事情不能由一个人单独决断”来看,可以说是现代民主主义思想之先驱。

 
 
 
前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信愿念佛百问

东初法师:佛教艺术(一)

东初法师:佛教艺术(二)

东初法师:般若心经思想史(一)

东初法师:般若心经思想史(二)

 

后五篇文章

印光大师:嘉言录续编(三)

印光大师:嘉言录续编(二)

印光大师:嘉言录续编(一)

大安法师:明心见性、无上深妙禅、讲达摩祖师论著

求那跋陀罗译:杂阿含经卷第四十九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