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波卡仁波切:照见清净心—禅修入门指导 第九章 大手印五要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波卡仁波切:照见清净心—禅修入门指导 第九章 大手印五要

 

  不论是经典、密续或其他一切禅修方法的精髓,

  都涵盖在“大手印五要”之中。

  知识性的探索,无法让我们了悟心的究竟本性。唯有禅修能让我们直接体验心的究竟本性。

  佛陀的言说囊括在两大类佛教典籍中:经典及密续(1)。这此典籍提及许多禅修方法。但不论是经典、密续或其他一切禅修方法的精髓,都涵盖于“大手印五要”之中。

  “大手印五要”包括五大要点及程序:

  ·皈依及发菩提心。

  ·观想自身是本尊身。

  ·向上师祈请。

  ·禅修。

  ·功德回向。

  皈依及发菩提心

  大手印禅修的第一要点,是在修持一开始时作皈依及发菩提心(2)。

  皈依是让自己安受诸佛、佛法(佛陀的法教)及僧宝(将已内化之法教传授给众生者)的保护。这是佛教修持道的基础。接着,我们观想在十方(3)的净土(4)有无数的佛与菩萨,他们是我们证悟之前的皈依。

  然后,我们发菩提心——不是为了自己,而是为了能利益一切众生而希望证得佛果的愿心。菩提心是大乘的根本。修持者心想:“为了帮助世间所有的众生,我必须获得正觉。今天,我为了达到这个目标而禅修。”

  观想自身是本尊身

  皈依及发菩提心之后,我们观想自身是本尊身。如果你有个人的本尊,就观想自己与之无二无别;否则,你就观想自己是观音菩萨(5)。

  向上师祈请

  自身化为本尊之后,我们观想阿弥陀佛安坐在我们的头顶,全身红色,手托僧钵。此外相是阿弥陀佛,但同时也是我们的根本上师,总摄一切诸佛、正法及圣僧。

  接着我们热切地向他祈请:“请赐与我加持,让证知究竟本性的悟境——大手印——今生即在我心中升起。”

  然后,我们观想外相为阿弥陀佛的根本上师,化为光由顶门融入我们自身(仍然是本尊身)。于是,上师的身、语、意和我们的身、语、意合而为一。

  禅修

  在上述的祈请之后,让心安住在与上师融合为一的状态中。

  我们可能没有特别的觉受,但也可能有无法言喻的觉知心性的经验,换言之,我们所发现的是无法表达的。这种情形如同哑巴在品尝甜味时,无法回答“好不好吃”的问题。

  如果我们的觉受是可表达的,这表示我们尚未达到目标。无法表达的状态并不表示它不存在。超越语言及概念的经验确实存在。心的究竟本性就是如此。

  是否迅速得到这种经验,并不重要。只要恒常不断地禅修,这种经验一定会产生,我们一定会了解心的本性。即使这种经验一开始就产生,也不会一直持续;它或许会再出现,或许不会。但是,如果它没有再出现,我们不要因而认为自己的禅修不好或没有用。这些都只是正常的过程。

  觉受并不代表心,不能做为修持的指标。

  利用辅助物

  在做大手印禅修时,心不专注于任何物体,直接安住于自性之中,觉受的产生只和心本身有关。这种禅修方式对于初学者而言,可能有些困难。若是如此,修习者可采取渐进的方式,先将心安住于外在的辅助物。

  将心安住于辅助物,并不表示开始分析它。我们既不审察它的形状,也不审察它的物质成分、不同的构造、名称等等。我们只是毫不涣散地将心安置在这个对象上。

  如果选定的对象是声音,我们也一样不去分析它。我们不去想:这是汽车的声音,那是摩托车的声音;这个声音很响,那个声音很悦耳,那个声音很烦人。我们只是没有思维地安住在心与声音合一的状态中。对住的环境喧闹的人而言,以声音为辅助物是相当好的方法。由于将声音融入禅修中,噪音就不再是一种障碍。

  同样的,我们可以利用气味为辅助物。不论气味怡人与否,我们都不加判断地去觉知它。我们也可丢开好坏的观念,以味道或触觉为辅助物。不论所选择的是什么,心与辅助物都是无思维造作的一体。

  修持大手印的理想是僻静的地方。在这种环境中,由于外界的干扰比较少,心比较容易安住于自身。否则,我们可利用最显著的感官对象,例如:形相、声音、味道等,做为禅修的辅助物。

  在初学的阶段,最好的方法是以外物做为禅修的辅助,然后让心安住于自身一小段时间。我们可以用这种交替的方式进行禅修。

  不随念

  念头会在禅修时升起,但这并不重要。我们不应该相信念头是不好的。然而,这也不表示追随念头不是阻碍。事实上,我们应该既不追随也不排斥念头。我们应该完全不理会它们,不为它们费任何心思。让我们举个例子说明。

  (波卡仁波切从他面前的桌子上拿起三样东西,分别交给三个人。这三个人分别拿到金刚铃、金刚杵及玻璃杯。)

  好了!在这个例子中,我是禅修中的心,摆在桌上的这个水晶球是我选择的专注对象。

  (波卡仁波切的眼光专注在水晶球上。同时,他要拿着金刚铃的那个人伸出手来,仿佛要把金刚铃递出来的样子。波卡全波切朝那个人望去,开始对金刚铃感到兴趣,终于伸手把金刚铃接过来,审察、把玩一阵子之后,摇起金刚铃来。)

  当我把眼光从水晶球转向金刚铃时,我就像是在追随念头。

  (接着,波卡仁波切要第二个人把手上的金刚杵交给他。但是,这一次他的眼光并没转离水晶球,让那个人拿着杵的手继续伸在那儿,他仍然不去看那个人。最后,他要第三个人把玻璃杯交给他,但他一点也不去注意那个人。)

  这一次,虽然有人要给我金刚杵,也有人要给我玻璃杯,我并不去理会他们。我的心继续专注选定的禅修辅助物。

  念头就像他们要给我的东西。即使种类及数量很多,如果我不把注意力转向它们,也接纳它们,它们就并不重要。但是,如果我像第一个人要给我金刚铃的情形一样,把它接过来,仔细察看,并开始把玩,那么,我就被念头吸引住了。我的注意力分散了,我已经不在禅修了。

  在禅修当中,我们的心必须保持不涣散地安住在选定的辅助物上。可能会升起的念头并不重要。

  完整的法道通常涵盖四个层面:

  ·见:正确的知见或知识性了解。

  ·修:恒常不懈的禅修。

  ·如理如法的行为。

  ·果:修持的最终成果——证悟成佛。

  其中,正确的知见非常重要,但禅修更加重要。禅修才能带来究竟的利益。经由禅修的内在体验,我们才能自痛苦中解脱,得到真正的平静及快乐。

  功德回向

  禅修结束之后是功德回向。我们希望将功德——因为此座禅修而产生的一切正面潜能——用来利益一切众生。这种广大的愿心,可使我们在此生中达到为度众生而成正觉的目的。我们也希望一切众生都能迅速得到正觉。

  以上是“大手印五要”——修持大手印的五个要点及程序。这是噶举传承的直接及深妙之教法。

  注释:

  1、经典(梵文surta)可被视为佛陀给与的通俗或显达的法教,密续(梵文tantra)则是秘传法教。

  2、皈依及发菩提心的愿文很多,其中最简短也最普遍的是:

  诸佛、正法及圣僧,

  直至菩提我皈依。

  我以布施等功德,

  为利众生愿成觉。

  另外一种是:

  我与一切曾为我母之众生,

  其数多如无量无边之虚空,

  皈依佛陀化现之根本师,

  皈依佛宝、法宝及僧宝,

  皈依上师、本尊及护法,

  皈依自心 明空究竟身。

  3、十方指四个基本方位(东、西、南、北),四个居间方位(东北、东南、西南、西北),再加上天顶及天底。

  4、净土是诸佛所化现的领域,可说是他们的居住地。净土不属于轮回,没有任何痛苦。已达到某种清净程度的众生,能前往净土修行,迅速获得正觉。

  5、观音菩萨(Chenrezig)代表一切诸佛的无量慈悲。读者可参考《四臂观音》(Chenrezig,Lord of Love),做进一步的了解。在金刚乘,四臂观音是最广受修持的观音形相,但是所有观音的本质都是一样,如同一切本尊的本质都是相同的。

 
 
 
前五篇文章

波卡仁波切:照见清净心—禅修入门指导 辞汇解释

洛本仁波切文集:藏传佛教概说

洛本仁波切文集:大乘佛教简介

洛本仁波切文集:大手印的前行

洛本仁波切文集:上师的特质

 

后五篇文章

波卡仁波切:照见清净心—禅修入门指导 第八章 再谈观

波卡仁波切:照见清净心—禅修入门指导 第七章 观

波卡仁波切:照见清净心—禅修入门指导 第六章 再谈心的

波卡仁波切:照见清净心—禅修入门指导 第五章 心的静定

波卡仁波切:照见清净心—禅修入门指导 第四章 三种障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