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无著论师释:宝性论新译 正文 |
 
无著论师释:宝性论新译 正文
《宝性论》 弥勒菩萨造 无著论师释 谈锡永 译 梵名 Ratnagotra vibhaga mahayanottaratantra sastra 藏名 Theg pa Chen po rgyud bla ma bsten bchos 汉名 分别宝性大乘无上续论 序分 敬礼诸佛诸菩萨[1] 【释论】l 佛法僧及佛性宝[2]菩提功德与事业 如是七种金刚句 于此论中皆统摄 偈颂以“金刚”作喻,实即说论中所言法义难于通达如金刚,唯圣者内自证境界,不可言说,非世俗凡夫心性所易晓,一如金刚之难于穿透。说为“句”者,则谓所表实为根本义理。 故“金刚句”一词,包含义理之难诠如金刚,及用义理如实表达之句义。 然则说为“金刚”者为何?说为“句”者又为何耶? 此言有七种义理须知——佛、法、僧、佛性宝、菩提、功德、事业。句义即用以表明此七者。 说此七金刚句者,具如经云①—— 阿难,所言佛者非可见法,是故眼识不能得见;阿难,所言法者非可说事,是故耳识不能得闻;阿难,所言僧者名为无为,是故不可以身心供养礼拜赞叹。 如是说初三金刚句,见《坚固深心品》[3]。复次—— 舍利弗,言众生者,乃是诸佛如来境界。舍利弗,一切声闻辟支佛等以正智慧不能观众生之义,何况能证。毛道凡夫于此义中唯信如来,是故舍利弗,随如来信此众生义。舍利弗,言众生者即是第一义谛。舍利弗,言第一义谛者即是众生界。舍利弗,言众生界者即是如来藏。舍利弗,言如来藏者即是法身。 如是即无增损知第四金刚句义,见《不增不减经》[4]。如经所说。复次—— 世尊,言阿褥多罗三藐三菩提者,名涅槃界;世尊,言涅槃界即是法身。 如是为第五金刚句义,见《胜鬘经》[5]。复云—— 舍利弗,如来所说法身义者,为过于恒河沙数诸佛之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及诸佛智慧功德。舍利弗,如世间灯,明色及触不离不脱。又如摩尼宝珠,明色形相不离不脱。舍利弗,法身之义亦复如是,过于恒沙不离不脱不思议佛法如来智慧功德故。 如是即无增减说第六金刚句义,见《不增不减经》[6]。复云—— 文殊师利,如来不分别,不分别无分别而自然无分别。故所作事业,以无分别故而不可思议,且无作意。 如是知第七金刚句义,见《度诸佛境界智光严经》[7]。如来事业即是如来功德智慧之示现,非凡夫知见所能知。 总摄本论体相之七金刚句义,已略就其名相阐明如上。 2 应知“七金刚句”之次第 悉依《陀罗尼自在王经》 于<序分>中说此初三句 余四见于<智慧差别分> 七金刚句义理之阐明,于《陀罗尼自在王经》中广说②。且依其次第,初三句见于经中<序分>,余四句见于经中<菩萨如来法差别分>。 云何<序分>有初三句?彼经<序分>中言—— 婆伽婆平等证一切法。 彼善转法轮。 彼善能教化调伏无量诸弟子众。 此三金刚句,顺次说佛法僧宝,及说彼三宝次第生起成就。 余四句者,说随顺三宝因,成就三宝因。以八地菩萨十自在具足,得一切法自在,是故菩萨坐于胜妙道场,于一切法中皆得自在,故经言:平等证一切法。以九地菩萨于一切法中得为无上最大法师,善知一切有情心,到一切有情根机第一彼岸,能善巧断除一切有情烦恼习气。以此之故,菩萨成无上菩提,复能说深法,故经言:善转法轮。十地菩萨得住无上法王位后,能于一切佛所作业自然而行,常不休息,故经言:善能教化调伏无量诸弟子众。 经中复言—— 婆伽婆具无边力教化调伏诸弟子众,与大比丘众俱。 如是乃至说—— 复有无量菩萨众俱,令其成就如是功德。 此即谓佛能令声闻及大乘圣者证悟,如是即为佛力功德。 又经中颂扬诸声闻及菩萨众功德已,即说诸佛不可思议三昧境界,成就无垢大宝庄严宝殿,大众于此中云集作种种供养,赞叹如来,雨种种衣、雨种种花、雨种种香。如是述说佛宝功德种种。 经中复说建立妙法庄严法座,佛于座上放大光明,说种种法门名相及其所具功德。如是述说法宝功德种种。 经中更说菩萨境界及其力用,所作种种功德,如是广说僧宝功德种种建立。 于此经中,更说如来放大光明,授诸菩萨摩诃萨法王子位。说与大无畏不怯弱辩才,赞无上大乘法门,复如实修行,于法中证果。是故经中<序分>,已别别说三宝无上功德。 于<序分>后,经中复说如来藏具足六十种法清净佛性,以佛性虽然本净,以有客尘染故,仍须修六十种法。故《十地经》中,说菩萨于十地次第,犹如沙中淘金。于此《陀罗尼自在王经》,说佛事业已,复说不清净大毗琉璃摩尼宝为比喻。言—— 善男子,譬如善巧宝师,善知清净大摩尼宝。于摩尼宝山中取宝石已,彼宝石极不清净,乃用岩灰水洗,洗已,用发布揩摩,不以为足,勤未休息。更以矾液洗之,洗已,复用毛毡揩摩,不以为足,勤未休息。复以大药汁洗,洗已,次后复更持细软衣,用以揩摩,使离铜铁矿垢,如是方得说为大毗琉璃摩尼宝。 善男子,诸佛如来亦复如是,善知诸不净众生性,知已,乃为说无常、苦、无我、不净,为惊怖彼乐世间法众生,令厌世间,入声闻法。而佛如来不以为足,勤未休息,次为说空、无分别、离欲诸法,令彼众生解如来所说真实法。说此不退转法轮已,佛如来不以为足,勤未休息,更为说清净能所及诸行法门,谓三轮体空,令众生入如来界。 如是入法,知佛性已,即具无上功德,有情于佛性宝已得清净。故经中偈言—— 譬如矿中金 不净即不现 于一切众生 见佛亦如是 然则,云何六十种法清净佛性?是所谓四种菩萨庄严③;八种菩萨光明④;十六种菩萨摩诃萨大悲⑤;三十二种菩萨行⑥。 如上已说佛性义竟。 次说佛菩提,有十六种无上菩提大悲心⑦。如是说佛菩提竟。 更说诸佛如来功德,所谓十力⑧、四无畏⑨、十八不共法⑩。如是说佛功德竟。 复说如来三十二种无上大业(11)。如是说如来事业竟。 七金刚句义理,依经已广说如上。 此七金刚句有何次第? 3 由佛故有法 由法故有僧 有僧故有智 乃显现佛性 证无上菩提 具力等功德 成办利益业 饶益诸有情 如偈义,说七金刚句次第义理竟。 【译注】 ①出《坚固深心品》(Sthiraadhadhyasayaparivarta),无汉译,藏译收北京版三十五卷,编号八十九。下同。 ②《陀罗尼自在王经》(dharani svararaja sutra),收录于《大集经》(mahasamnipata sutra)中,列为第二品,即《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北凉昙无谶译,见《大正藏》第十三卷。另鸠摩罗什译《自在王菩萨经》,应为异译。 ③ 四种菩萨庄严:依上揭经,一者戒璎珞庄严;二者三昧璎珞庄严;三者智慧璎珞庄严;四者陀罗尼璎珞庄严。一一庄严皆具多种,广如经说。 ④八种菩萨光明:依上揭经,一者念光;二者意光;三者行光;四者法光;五者智光;六者实光;七者神通光;八者无碍智光。一一光皆具多种,广如经说。 ⑤十六种菩萨大悲:依上揭经,一者除众生贪著我见;二者除众生颠例;三者除众生憍慢;四者除众生五盖;五者拔众生沈没;六者除众生七种慢;七者断众生世道恶道;八者令众生出离恶道;九者令众生远离恶友亲近善友;十者断众生悭贪无明及爱;十一者令众生知十二因缘法;十二者断众生种种萨迦耶见;十三者断众生三有;十四者令众生离魔网;十五者示众生真实乐因;十六者为众生开涅槃门。 ⑥三十二种菩萨行,依上揭经,众生有三十二种不善业,菩萨为此修集善业,坏众生如是恶业,如是修善坏恶,即为三十二菩萨行,广如经说,不赘。 ⑦十六种无上菩提大悲心。同上揭经,如来为陀罗尼自在王菩萨说佛之大悲,略同菩萨摩诃萨十六种悲心,但较深细,文繁不录。 ⑧十力:一者处非处智力。处即合理,非处亦不合理,如来于世间法,无论合不合理悉皆遍知。二者业异熟智力。如来于一切众生过去现在未来业缘果报生处,悉皆遍知。三者静虑解脱等持等至智力。如来于诸禅定自在无碍,如实遍知深浅次弟。四者知诸根胜劣智力。如来遍知诸众生根器胜劣,得果大小。五者种种胜解智力。如来遍知众生种种欲乐善恶。六者种种界智力。如来于众生种种界,如实遍知,七遍趣行智力,如来遍知轮回涅槃所至处。八知宿命无漏智力。如来遍知过去世种种事。九知天眼无碍智力。十漏尽智力。永断习气。 菩萨十力则为:深心力;增上深心力;方便力;智力;愿力;行力;乘力;神变力;菩提力;转法轮力。——于本论中,言八九地菩萨证菩提,转法轮,即据此十力而言。 ⑨四无畏:一者,一切智无所畏。谓住于正见,具无所畏之自信;二者,一切漏尽智无所畏,谓断尽烦恼,无外难怖畏;三者说障法无所畏。谓阐示修行障碍之法,对任何非难皆无所畏;四者,说出道无所畏。宣说出离之道而无所畏。——此四无畏,前二显示佛自利之圆德,后二显示佛利他之圆德。 菩萨四无畏:一者,闻陀罗尼受持演说其义得无所畏;二者,尽知法药及知众生根欲性心说法所畏;三者,善能问答说法无所畏;四者,决疑无所畏。 ⑩十八不共法:不共,谓不共通于声闻及缘觉二乘,唯佛与菩莲所有之十八种功德。即为——身无失;口无失;念无失;无异想(不起分别);无不定心;无不知已舍心(如知苦受,即念念觉知苦之生住灭相,平等住而舍之);欲无减;精进无减;念无减;慧无减;解脱无减;解脱知见无减;一切身业随智慧行;一切口业随智慧行;一切意业随智慧行;智慧知见过去世无阂无障;智慧知见未来世无阂无障;智慧知见现在世无阂无障。 (11)三十二种无上大业。具见《大集经·陀罗尼自在王菩萨品》,文繁不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