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持内心的净土 ——大二班:慈寂 当今佛教已经不是早期印度时期的情形,印度时期出家人住在山林寂静处,过着极其简单朴素的修行生活,世俗社会很难影响到出家人。即使是百十年前的佛教,也是处于远离俗世的幽静区域,出家人不受红尘的太多影响。随着交通、信息社会的来临,地球上的任何角落都被人渗入其中,被人去探查,并将其信息传播到公众视线内,佛教也被人屡屡关注。做为修出世间要道的僧人,如何面对无孔不入的世俗社会人、事及文化的渗透呢?修行如何保持道心及向上进步呢?末学认为僧人应无论在任何干扰情况下都应保持一颗静定的心。 佛教的祖师大德有不少告诫学人要心不被外境所转的至理名言。如希运禅师讲:“凡人取境,道人取心;心境双忘,乃是真法。”指出修行人要先把外境摒弃,心意至在治炼真空妙有。静不但是身口不造作,更重要的使内心寂静,这样才能遇境不迷,临诱惑不动心。内心寂静后从持戒及心住于正见、正念开始,持戒可防止身口过失及意被无限动乱,心住于正念,使错误思想消除,使心安定。即“我是修行人,要去妄想杂念”的观念常现前,苦修行者在生活中能好好用心,反观自性,就能做到自我都平等。内心如真安定,就不怕外缘干扰,有世俗境即是炼心的好地方。这需要行人在行住坐卧中不断培养定力。末学以为无论是打坐时及日常中把“四念住”修起来,是培养定力的极佳方法,还有就是勤修数息观对治散乱心。 为修行者应该有所成就,望所有出家人都所依的好方法使内心寂静安定,得到解脱的增上缘及意乐。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