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记 四 龙舒净土文卷第二 【大藏中有无量清净平等觉经,阿弥陀过度人道经,无量寿经,无量寿庄严经,四者本为一经。译者不同,故有四名。其舛讹甚多,予久已校正,亦刊板以行。今按此经,及余经传,为净土总要。】 藏经里收有《无量寿经》四种译本。由于译者不同,而有四种名称。四种译本差错不少,我做了校正,并且刊板流通。现在按此经及其他净土经、传,归纳要义,作此净土法总要。 净土总要一 【统言大藏,不止有十余经言西方净土事。其大略谓彼处以七宝庄严,无地狱、饿鬼、禽畜,以至蜎飞蠕动之类。常清净自然,无一切秽杂,故名净土。其人皆莲华中生,长生不老。衣食宅宇,随意化成。其景序长春,无复寒暑。大受快乐,无一切苦恼,故名极乐世界。】 总的来说,藏经里至少有十余部经讲述西方净土之事。大致是讲,彼处以七宝庄严,无地狱、饿鬼、畜生,以至飞虫、爬虫之类。极乐国中,恒时清净、自然,无诸秽浊,故名净土。 净土中人都是莲花中化生,长生不老。衣食、住宅,都是随自意愿化现而成。四时常春,无有寒暑。受极大快乐,远离三苦、八苦、六道苦等,无一切苦恼,因此称为极乐世界。 “净土”,是指国土中依报环境及正报有情,纯一清净,无诸垢染。不像秽土,环境中有荆棘砂砾、丘陵坑坎、寒暑风雨等浊恶,有情有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等诸苦恼。 【其佛名阿弥陀者,梵语也。此云无量。以此佛光明,照见十方世界无有限量。凡念佛众生,无不知之。故又名无量光佛。此佛寿命,与其国中人民寿命,皆无有限量。虽恒河沙劫,亦无有尽。故又名无量寿佛。】 极乐世界的佛,叫做“阿弥陀佛”。梵语“阿弥陀”,是无量的意思,不论光明、寿量、神通、道力,都无有限量。以此佛光明普照十方世界,无有限量,凡是念佛众生,无不照见了知,因此又称“无量光佛”。此佛寿命和国中人民的寿命,都无有限量,即使经恒沙数劫,也无穷尽,因此又称“无量寿佛”。 【此佛有大誓愿度人,其威神不可思议。故至心信向,念其名号者,现世必消除灾难,禳却冤鬼,安静形神,增延福寿。西方七宝池中,则生莲华一朵。他日于其中托生,直脱轮回之外。若此者皆有事迹,非虚言也。】 这位极乐大导师——阿弥陀佛有极宏深广大的愿力,要度尽世上的苦众生。他的威神不可思议,因此至心信仰归投,持念他的名号,现世必能消除灾难、驱除冤鬼、安宁身心、增福延寿。在西方七宝池中,会生一朵莲花,他日往生,托生其中,径直脱出轮回之外。这都有事迹为证,并非虚言。 唐朝有个儒生邵彪,一天做梦入到一间公府。主事者问他:“你知道自己不中科举的原因吗?”他说:“不知道。”主事者就派人带着他往前走,只见一口大锅里,有蛤蜊用人语叫“邵彪”的名字。邵彪恐怖万分,赶紧念阿弥陀佛,蛤蜊就变成黄雀飞走了。后来,邵彪考上科举,官做到安抚使。 宋朝有户姓崇的人家,家中有个女儿,忽然双目失明。从此,她精进念佛。三年后,双眼复明。 又,元朝末年,张士诚攻打湖洲。当时,江浙的丞相与他交战,抓获了四十人。官兵用囚车拉着囚犯,准备到别处处死。夜晚停宿在西湖边上的鸟窠寺。 当时大猷禅师在走廊里散步。囚犯们见禅师神情闲雅,持诵不断,就向他求救。禅师教囚犯诚心持念“南无救苦救难阿弥陀佛!”囚犯中有三人信他的话,一直念佛不断。 第二天天亮时出发,给囚犯换枷锁。换到这三个念佛的人时,刑具不够,就只用绳子捆绑。过一会儿,再审问,才知是良民被错抓。三人因此被释放。 以上是念佛现世消灾免难的例证。 龙舒先生有位相识,叫刘慧仲,是湖州长光人。夜间常做恶梦,龙舒劝他念阿弥陀佛。刘慧仲就至诚高声念一百零八遍佛号,当夜就能安稳熟睡。第二天仍像前一天念诵。从此每晚都能安稳入睡。 又,镇江有位蒋婆,七十多岁。有一天她死了,神魂到了阴府。经审查,她的阳寿未尽,应当放还。 阎王问她:“你能念经吗?&rdquo 答:“不能。&rdquo 阎王说:“既然不能念经,你就专念阿弥陀佛吧。&rdquo 蒋婆放回阳间后,说:“阎王教我念佛,一定错不了。&rdquo 从此她常念阿弥陀佛,活到近一百二十岁。 以上是念佛能安静形神、增福延寿的例证。 宋朝有位荆王夫人,与众婢妾勤修净土。其中只有一位侍妾懒惰、懈怠。夫人训斥她后,把她摈去。 这位侍妾悔悟,从此精进念佛。过了许久时日,她告诉其他侍妾说:“我今夜要往生西方了。&rdquo 当夜,异香满室,果然无疾往生。 次日,同修的一位侍妾告诉夫人说:“昨夜我梦到往生的侍妾,托我向夫人问安致谢,说:‘夫人责我修西方,今已往生,感恩无量。’&rdquo 夫人说:“让我也梦到才信。”这天夜里,夫人梦见亡妾,像前次一样说话致谢。 夫人说:“我也可以到西方吗?&rdquo 妾说:“可以,请跟我来。&rdquo 夫人跟着她走,只见前方有口大池塘,极为广阔,红、白等色大小莲花,相间而长,或荣或枯,各不相同。 夫人问:“为何会这样?&rdquo 妾说:“世间发心念佛,就在池中生莲一朵。若愿心精进,莲花就日日敷荣,以至大如车轮。若愿心退转,莲花就日日萎悴,最终殒灭。&rdquo 又见一人坐于莲花上,衣带飘扬,宝冠璎珞,庄严其身。 夫人问:“这是何人?&rdquo 妾说:“是杨杰。&rdquo 又见一人坐于花上,妾说:“是马玗。&rdquo 夫人说:“我当生何处?&rdquo 妾就引夫人走了数里,遥见一座金坛,金碧照耀。妾说:“这是夫人化生之处,是上品上生。&rdquo 夫人醒后,访问杨杰、马玗二人的下落,得知杨杰已亡故,马玗还在世。 后来,夫人在自己生日这天,持炉焚香,远望观音阁而立。儿孙们准备贺寿时,夫人已站着往生了。 从这则事例看出,至心念佛时,就在西方宝池中生莲花一朵。日后往生,神识就托生在此莲花中。 以法性、缘起、大愿、三摩地、善根不可思议妙力所成就的阿弥陀佛名号,是世出世间一切利乐的根本,只要诚心持念就能得到愿力加持,获得世出世间的圆满安乐。对此应当发起深信,以至诚心持念弥陀万德洪名。 【其说甚易行。尽大藏中八万四千法门,无如此之要捷者。而人或不知,可痛惜哉。知而不行,尤可痛惜也。】 净土法门很容易修,搜尽藏经所载的八万四千法门,没有如此简要直捷的法。很多人无缘知道,真可痛惜。很多人知道而不修持,更令人痛惜! 净土总要二 【大阿弥陀经云:释迦佛一日容颜异常,侍者阿难怪而问之。佛言:善哉!汝所问者,胜于供养一天下声闻缘觉;及布施诸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虽至累劫,犹百千万倍不可以及。所以者何?以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因汝所问,而得度脱之道。】 《无量寿经》记载,一天,释迦佛的容颜不同寻常。侍者阿难觉得奇怪,就问佛是何缘故。 佛说:善哉!你这一问胜过供养一天下的声闻缘觉,以及布施人天,乃至飞虫、爬虫之类,即使至于累劫,也百千万倍不如你这一问的功德。为什么呢?因为诸天、帝王、人民乃至蜎飞蠕动之类,都因你这一问而遇到一生解脱之道。 【以此观之,是释迦佛初欲说阿弥陀佛之时,其存于心而形于色者,已异于平日。则阿弥陀佛所以感诸佛者,固已非常,况于感一切众生者乎。】 这样看来,当释迦佛要说阿弥陀佛时,即宣说阿弥陀佛因地的发愿修行、极乐世界的功德庄严、往生净土的正因等时,佛存于心现于外的神色,已经不同于平日(悦意安详,容颜巍巍,即是演说一大事因缘的前兆)。可见,阿弥陀佛感动诸佛之处已非寻常,何况感动一切众生呢? 【及阿难问而告之,则谓诸天帝王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皆因汝所问,而得度脱之道。是上自诸天,下至蠕动,皆同在三界之内,故不出轮回,是以未为得度脱者。阿弥陀佛大愿大力,无所不度,故皆度脱之也。】 等阿难请问时,佛就告诉他:世间诸天、帝王、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都因你所问,而得到度脱之道。上自欲、色、无色界诸天,下至蜎飞蠕动,同样困于三界,超不出轮回,都是未得解脱的众生。而阿弥陀佛以大愿大力,这一切未度脱者无不度脱,所以说“皆得度脱”。 【观其初发愿偈云:我至成佛时,名声超十方;人天欣得闻。俱来生我刹。地狱鬼畜生,亦生我刹中。是则凡在三界六道轮回之内者,无所不度,可知矣。】 看阿弥陀佛最初的发愿偈上说:到我成佛时,名声超胜十方,人天欣喜得闻我名,都来生我国土中,地狱、饿鬼、畜生也生在我刹土中。可见,三界六道轮回内的众生,阿弥陀佛无不救度。 阿弥陀佛誓愿宏深,普度下至地狱、饿鬼、旁生在内的一切众生,因此这是极为广大的普度法门。 【是以此经云:阿弥陀佛现在西方极乐世界,又在十方世界教化无央数天人民,以至蜎飞蠕动之类,莫不得超度解脱者。蜎飞,谓微细飞虫也。蠕动,谓微细蛆虫也。若此者,佛尚化度,况于人乎?是其所以广度众生,无有穷极。而人一念归依,遂生其国,无足疑也。】 因此,此经说:阿弥陀佛现今住于西方极乐世界,又在十方无量世界化现千百亿化身教化无数人天,乃至微小飞虫、爬虫,无不度脱。连呆愚的旁生都作救度,何况人类?(人的心智远超飞虫、爬虫,能用这份心力念佛修净土,当然更易往生。)从这里看出,阿弥陀佛广度众生,无有穷极。人又要一念皈依,就能往生阿弥陀佛的国土,这是毫无疑问的。 事例: 唐朝贞元年间,河东裴氏养了一只鹦鹉,常念佛,过午不食。临命终时,它念十声佛后气绝往生,火化得十余粒舍利,光耀夺目。 宋朝黄岩正等寺的观公,养了一只八哥鸟,能说话,常念佛不停。一日在笼上立化。主人挖土穴葬了它。不久,八哥鸟舌上生出一朵紫莲。 试想:阿弥陀佛若没有度生神力,能让鹦鹉、八哥等畜类径生净土吗?八哥鸟都念佛立化,直出轮回,可见阿弥陀佛名号有点铁成金之神力。既然佛的威神能度脱畜类,必定更能度脱远胜畜类的人类,所以只要一心皈依,定能往生西方。 净土总要三 以下几篇讲到弥陀因地修行成佛的历程,亦即建立极乐净土的过程,成就万德洪名的过程。佛果地利他的威德来自因地的大愿大行。我们能了解佛因地的大愿大行,由因推果,就会信解佛愿真实不虚,缘起真实不虚,净土功德真实不虚,持名得加持真实不虚。 【经又云:无量无数劫以前,有世自在王佛出,化度众生。是时有大国王,往听说法,遂有觉悟。乃舍国王之位,而往修行,号曰法藏比丘。即阿弥陀佛也。对世自在王佛,发四十八大愿。愿愿皆为济度众生。】 《无量寿经》里又讲:无量无数劫以前,有世自在王如来出现于世,化度众生。当时有位大国王前来听佛说法,由此生起觉悟,舍王位出家,随佛修行,名为法藏比丘。即阿弥陀佛的前身。 当时法藏比丘愿力宏深,在世自在王佛前发下四十八大愿,愿愿都为救度一切众生。 【发此愿已,乃精进以了生死,次入菩萨地。了生死者,乃生死自如也。入菩萨地者,内则修慧,外则修福也。】 愿是计划,不是一发就能落实,要经长期修行,才能圆满。法藏比丘发愿之后,精进修行,由此了脱生死,之后趣入菩萨地。“了生死”是指在生死中自在无碍,不再被生死所拘。“入菩萨地”即内修慧,外修福,福慧双修。 【修慧者,使慧性日广于一日,至成佛时,则慧性含虚空世界,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也。】 “修慧”,是由修习使本有的慧性日益广大,至成佛时,慧性含裹虚空世界,十方三世的因缘、现相等无所不知,无所不见。 【修福者,乃托生于一切众生中,同其形体,通其语言,以设教化。故上自天帝,下至微细虫蚁,皆托生于其中。如此无量无数劫来,设化众生。夫设化众生者,无非得福也。得福而不受用,故其福愈积而愈大,久则遍于虚空世界矣。福大则威神大。譬如世人,官大则势力大。是以威神无所不可,方得成就所愿而入佛位。】 “修福”,是指托生在一切众生中,示现同类的身体、语言,以设立教化。法藏比丘自发下利生大愿后,上自天帝,下至微细虫蚁,都托生其中。如此无量无数劫来,设化众生。而教化众生,无不得福。有福而不受用,福就愈积愈大,久之遍于虚空世界。福大,威神就大,如世间人,官大势力就大。因此,当威神达到无所不可时,才实现度生所愿,而入佛位。 《抛石经》中说:南赡部洲一切众生福德之和,不及统摄一洲铁轮王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二大部洲一切众生福德之和,不及统摄二洲铜轮王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亿统摄四洲金轮王福德之和,不及一四大天王眷属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亿四大天王眷属福德之和,不及一四大天王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亿四大天王福德之和,不及一忉利天眷属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亿忉利天眷属福德之和,不及一忉利天王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与此类同,夜摩天众及天王,兜率天众及天王,化乐天众及天王,他化天众及天王,大梵天众及天王,乃至色究竟天,前前福德的万亿倍,不及后后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亿色究竟天王的福德之和,不及一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万亿安住慈心三昧菩萨的福德之和,不及一一来菩萨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恒河沙数一来菩萨的福德之和,不及佛福德的百分之一、千分之一,乃至算分之一、数分之一、譬喻分之一。 从这段校量就知道佛的福德周遍虚空法界。福德至最圆满位时,威神就无所不能,此时才能成就圆满普度众生的愿力。 【是初发愿以至成佛,无非为众生者。故人至心信向,念其名号。现世必蒙福佑,身后必径生极乐世界。】 由于佛从初发愿直至成佛间,修福、修慧、建立净土,一切所为无不是为利众生。因此,人至心信向,念佛名号,现世一定得佛赐福佑护,命终必定往生极乐世界。 以上以三个理由证成“至心念佛,现世得蒙福佑,身后往生极乐”:一、佛从初发愿至成佛,一切修行都为利益众生;二、成佛时,智慧遍照,无所不知,无所不见;三、成佛时,福德圆满,威神广大,无所不能。由第一,佛一定利益众生;由第二,皈依佛、持念佛名,佛一定悉知悉见;由第三,佛有能力满足众生所愿。所以,至心念佛,佛悉知悉见,佛又有利益心和利益能力,所以现世决定得佛福佑,身后往生极乐。 【若能精心想其形相,现世必见佛之真身。以佛之威灵无所不在,而人心念与佛纯熟,则自然交通,故佛现其身也。详见第五卷。】 若能精心观想佛的形相,现世必见佛的真身。以佛威灵无所不在,而人心念佛纯熟,就自然与佛心交通,佛就在他心前显现身相。 比如,人造卫星发射的电磁波充满地球空间,某处的电视机调整好接收频率,与卫星发射的电波频率相应,就能立即在屏幕上显现画面。电波充满地球空间,喻佛威神,无处不在;电视机调准频率,喻念佛纯熟与佛相应;屏幕上显现影像,喻念佛者心前显现佛身。 举一个例子: 东晋居士刘遗民,于庐山依止慧远大师修持净土,专精坐禅修观。修了有半年,就在定中见佛光照耀,大地遍现金色。 他住山十五年的最后一年又在观想念佛时,见阿弥陀佛紫金色身,毫光普照,垂手接引,降临于屋舍中。 刘遗民不胜欣庆,向佛悲泣说:“多想如来为我摩顶,袈裟覆于我身!”佛当即为他摩顶,袈裟覆身。 又一日,他观想念佛时,见身体入七宝大池。池中开敷青、白等各色莲花,池水湛湛,广无边涯。池中有人,顶有圆光,胸有“万”字,指着池水说:“这是八功德水,你可以喝。”刘遗民饮水后,感觉甘美盈口。出定时,还感觉身体毛孔散发异香。他说:“这是我往生净土的因缘到了。&rdquo 总之,佛心遍于一切处,我心就在佛心中;我心遍于一切处,佛心就在我心中。佛心、我心无毫厘距离,如水乳交融,水中有乳,乳中有水。在心心交融中,佛以愿摄我,我以念向佛,如磁石吸铁,感应道交。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