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八集)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2011/7/27香港佛陀教育协会

诸位法师,诸位同学,请坐。请看《大乘无量寿经解》第六百五十三面,从倒数第三行最后的三个字看起:

「如天台沙门忍空之《劝心往生论》云:今生荣华一期之程」,说今生纵然是荣华富贵,这是你一生,程就是历程,这几十年的寒暑,荣华富贵,「结苦果於亿劫」,这一生所造的业感召来世的苦果。多长的时间?是亿劫。前面说一期之程,就是一生,这一生当中造的罪业苦果要亿劫去感受,这是讲世间人。「现世勤修须臾之间」,这是讲你念佛修行,没有用一生的时间。你几岁才听到佛法?什么时候你才相信念佛法门?你念了几年佛?一般讲真念佛,真明白,真相信了,三年到五年,须臾之间,往生到西方极乐世界。「开觉蕊於三明」。无论是世间或出世间,都是「因小果大」。世间富贵人有意无意造作罪业,不说别的,单单饮食,伤害多少生命,这都是我们在日常生活当中疏忽掉的。受报的时间长,造罪业受报时间长,念佛往生极乐世界受报的时间就更长。「凡得往生者」,经云『永拔生死之本』,六道里面生死的根本拔掉,换句话说,你永远不会再到六道里面来流转,「无复苦恼之患。寿千万劫,自在随意」。生到西方极乐世界是真正的无量寿,再也不迷惑,再也不造罪业,不但恶业不造,善业也不造,这个诸位一定要知道。极乐世界是善恶业都没有,我们只有一个名词来形容它,叫净业。为什么?诸位想想,极乐世界的居民,哪怕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这经上告诉我们,「皆作阿惟越致菩萨」。阿惟越致菩萨不起心不动念,如果起心动念都没有了,你就想他造什么业?他没有造的了,造业一定要起心动念,一定要分别执着。法身菩萨明心见性,妄想分别执着统统都断了。同居土里面虽然往生的时候没断,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本愿威神加持给他,他那个阿赖耶识里头的烦恼习气不起作用,为什么?那个地方没有缘,你这个烦恼习气生不起来,像植物种子一样,有种子,没有土壤、没有阳光、没有水分、没有泥土,它长不出来。这就是极乐世界没有缘,缘断掉了,个个都是阿惟越致菩萨,这是不可思议的一个学习环境,所以他们永远没有烦恼,永远没有忧患,无不是随意自在。

「如灵芝师释极乐云」,释是解释,也就是介绍,介绍极乐世界说,「弥陀净土,境界殊绝」,殊是特殊,绝是绝顶,「圣贤同会,闻法悟道,寿命永劫,不退菩提。更有余乐,不能过此。只无诸苦,已为可乐,况具诸胜事,其乐何穷!故劝众求生也」。这个几句话说,极乐世界的境界非常殊特,殊妙绝伦,在十方诸佛刹土里头找不到的。这个世界圣贤同会,真的是圣贤的境界,那个里头没有凡夫,六道去往生的,十法界去往生的,到极乐世界就是阿惟越致菩萨。这一句愿文比什么都重要。阿惟越致菩萨,我们用《华严经》跟诸位说,诸位就比较清楚,圆教初住以上,从初住到等觉都叫阿惟越致菩萨,《华严经》上说的四十一位法身大士。他们住哪里?华藏世界。在极乐世界也只有阿弥陀佛实报庄严土跟华藏世界是完全相同的,但是极乐世界有四圣法界,六凡只有两道,六道其他四道没有,没有三恶道、没有阿修罗道,所以人天是凡夫。六道都能去往生,它那个地方没有这四道,但是我们这个地方的四道,阿修罗、罗刹去往生的,饿鬼、地狱去往生的,往生到极乐世界大概都是在人道,有些在天道。可是生到那里之后,弥陀本愿威神加持,阿惟越致是第二十愿,四十八愿第二十愿,皆作阿惟越致菩萨,这不可思议!阿弥陀佛的话是真的不是假的。生到西方极乐世界之后,那个世界是化生,不是胎生,化生。在西方极乐世界所现的相,一化生出来的相,就跟阿弥陀佛一模一样,紫磨真金色身。我们依照《观无量寿佛经》上所说的,身体有八万四千相,每一个相有八万四千好,跟我们这个世界不一样。我们这个世界,古印度他们评判一个人相好,说具足三十二相八十种好,极乐世界是具足八万四千相,相有八万四千好。那个好里面有放光,放各种不同颜色的光,光中有化佛,佛到遍法界虚空界去接引,度有缘众生。佛的相如是,阿惟越致菩萨亦如是,平等法界,真平等。不但我们这个世界没有,一切诸佛刹土也没有,所以境界殊绝,圣贤同会。

闻法悟道,极乐世界每一天闻的法我们大概几个劫都学不到。为什么?他能分身,他能见无量无边诸佛如来,想去就去,一点障碍都没有。他能够分无量无边身,十方三世有多少诸佛如来他就分多少身,同一个时间都到诸佛面前供养修福。我们能够遇到一尊佛修供养,福就很大了,他们每天能供养无量无边的佛,你说多大福报。不说多吧,听佛说一句法,无量无边诸佛每个人给你说一句,就无量无边句。我们穷年累劫也没有办法,修一辈子不如他修一天,这个道理不能不知道。所以凡圣同居土的这些菩萨,有没有能力应化在十方世界诸佛的十法界、六道里面,去帮助那些与他有缘的众生?这个答案是肯定的,能,他有法身菩萨同样的智慧、同样的德能、同样的神通、同样的道力。

说到神通,我们前面念到三明,刚刚念过的,开觉蕊於三明,三明是神通,三明六通,这三样是宿命、天眼、漏尽。六通里这三种在如来果地上叫三达,在阿罗汉就叫做三明,就是这三种特别殊胜。宿命,知道过去,知道别人,过去生生世世统统晓得,不是只知道自己,别人都知道,一切众生他统晓得,宿命知过去,天眼知未来,天眼能看到未来,看到自己的未来,也看到所有一切众生的未来。这是什么?这是契机,说法契机,真能帮助人。漏尽是一切烦恼统统断尽,知道自己断尽了,别人有没有断尽统知道,所以他教化众生契机契理。没有这种能力教化众生难,众生几个问题就把你问倒,你不能答覆。佛菩萨、阿罗汉不以神通做佛事,但是那些神通表演在生活当中,表演在接触大众,为大众开示,答覆问题,帮众生解决一切苦难,他有这个能力。这是讲什么?自在随意,没有神通不能自在随意。寿命,这我们都知道,从有量到无量,有量的无量寿通到无量的无量寿,他真的是无量寿。灵芝在此地讲,寿命永劫,永是长远,没尽头的,不退菩提,圆证三不退。

更有余乐,不能过此,这是讲他方世界什么样的乐都不能够超过极乐世界。单就只无诸苦,已为可乐,单就这一样,这就是非常可乐的事情,这他方世界都没有的。已为可乐,这是接下面一句,况具诸胜事,这个胜事是什么?第一个是自己德位的提升,在极乐世界是品位的提升,这个快乐,像在学校里念书一样,年年升级,很快乐。同时他又经常不断的,也可以说永远没有中断,十方世界太大了,有缘众生太多了,他都能够应化於其中,显应冥应,得大自在。自己有没有起心动念?没有。给诸位说,起心动念就不乐,就有苦了。我们现在要能够说是体会一点佛菩萨那个乐事,或者是西方极乐世界菩萨的乐事,我们从把什么东西都不要放在心上,心上只有一句阿弥陀佛,你就能稍稍体会一些,真乐。这个世间一切,有,很好,没有也很好,一切随缘,绝不把它放在心上,心上只有阿弥陀佛、只有四十八愿,除这个之外统统都不要了。我们要跟阿弥陀佛同心同愿,这一句德号里头有无量的光明、有无量的功德、有无量的福报,无量诸佛护念,无量天龙善神拥护你,这个乐还得了,其乐何穷!「故劝众求生也」,因为这样殊胜,好事!他遇到,他享受到,这才来劝我们。为什么劝我们?我们跟他有缘,我们是他有缘众生,所以他来劝我们。这一段我们就学习到此地。请看下面一段:

【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无得疑悔。自为过咎。生彼边地。七宝城中。於五百岁受诸厄也。弥勒白言。受佛明诲。专精修学。如教奉行。不敢有疑。】

这是最后这一段。我们看念老的注解,「世尊垂慈,既劝大众欣求极乐,复谕众生应舍疑惑,免生边地」。从这几句文我们就能体会到世尊的慈悲。世尊的心也只有一个念头,他没有念头,我们说他有个念头,什么念头?念念希望众生赶快成佛,确实有一点像慈母盼望小孩早一点回家。欣,喜欢求生极乐世界。又为我们开导,要把疑惑放下,对极乐世界不怀疑,对阿弥陀佛不怀疑,对经中所说一切境界不怀疑,千真万确的事实。为什么?如果有疑惑,就很容易生到边地。「是为如来开示之第四点」,就是这一品里最后的一段。

经云『宜各精进,求心所愿』,「是劝众诚敬专修,一心净业」。没有诚敬得不到,印祖的话我们要记住,「一分诚敬得一分利益」。佛教众生大公无私,平等摄受,但是每一个众生闻佛教诲得益不同,不相等,这是什么原因?善根福德因缘不一样。善根福德因缘从哪里看?从诚敬看,善根福德因缘愈多,诚敬心就愈多,善根福德因缘很薄,诚敬心就很少,就在这里看。世间法里面,特别是近代,好的老师也不容易遇到,善知识愈来愈少。为什么?善知识当中,古今中外,我们有理由相信,这里面有很多佛菩萨再来的。从前多,现在不多,为什么?佛菩萨来是大慈大悲,众生善根成熟,他来调教,他来摄受;众生不相信、不能接受,还会毁谤,佛菩萨就不来了,也是大慈大悲。为什么?毁谤圣教罪过不浅,毁谤圣教都是无间地狱的罪业,避免众生造这么重罪,他不来了,这个道理要懂。来是慈悲,不来也是慈悲,来是利益众生,不来还是利益众生,不让你造罪。於是我们能体会到,众生造极重罪业,佛菩萨还是会来,来怎么样?不现佛菩萨的身,现一般普通的身,也就是说绝不给你做毁谤三宝的增上缘。众生造业,他真要不来的话,那众生就可怜了,不能见死不救,所以这个地方所谓方便有多门,善巧方便,甚至於现畜生身、现花草树木身、现山河大地身,启示你、警觉你,帮助你觉悟,帮助你回头,他什么身都能现。「诚敬专修,一心净业」。在今天能与这八个字相应,这确实是净土机缘成熟。为什么?这样的人决定得生净土,有诚敬心,有一心,就是他没有杂念,他不会杂修,他一门深入,长时薰修,肯定成就。

『无得疑悔,自为过咎』,他不怀疑,他不后悔。如果怀疑、后悔,那自己就造业障,就有过失,这个过失就是会堕到疑城。无得疑悔,自为过咎。「悔者,《大乘义章》曰:追返名悔」,已经做的事情他后悔了。这个里面有善有恶,造作的恶事他后悔了,这是好事情;还有做的善事,做完之后他后悔,本来是一桩好事,一后悔,善就不圆满了。譬如布施财,布施完之后后悔,布施财是好事情,这一后悔就打折扣了。打什么折扣?财布施得财富,布施之后后悔他还是得财富,得来很困难,要很辛苦才赚到钱。欢喜布施出去之后没有后悔,他赚钱很容易,这个不相同。你看有人赚钱赚得很辛苦,有人赚钱自然就来了。这什么?都是布施,用心不一样,这是举这一个例子。诸位慢慢去想,境界广大无边际。「过者,罪也。咎者,恶也、灾也。是劝大众不应疑惑,自生灾患,以免生彼边地,受诸厄也」。这个厄是厄难,就是遭遇到困难,劝大众不应该对阿弥陀佛、对极乐世界有任何的疑惑。这话讲的都是真的,绝不是欺骗我们的,有疑悔真的是麻烦,我们在菩提道上就不是那么一帆风顺。举出这个例子是真的,生彼边地,后面会详细给你介绍什么叫边地,你到底遇到哪些困难。「边地,或名疑城」,还有一个「懈慢国」,这后面都会给你介绍到。

「《略论》曰:五百岁中,常不见闻三宝安乐国土,谓之边地,亦曰胎生」。这在此地给你提示一下,生到西方极乐世界的边地五百年,这个五百年是我们人间的五百年,所以在极乐世界的边地也不是很长的时间。在这段时间当中你见不到佛法僧,见不到阿弥陀佛,见不到极乐世界这些菩萨们,你也没有办法听到佛讲经教学,边地在极乐世界。这个是你自己造的业障,障碍你到极乐世界不能够见佛、听经、闻法,所以叫边地,也叫胎生。胎生跟边地都是比喻,不是真正胎生,凡是到极乐世界都是莲花化生。「厄,艰也」,艰难。「《嘉祥疏》曰:此中先诫断惑」,首先告诫我们要断惑(疑惑)。「明怀疑生边地。离佛前,远至五百岁花不开」,还是莲花化生,但是莲花不开,「不开且不得至十方供养诸佛」,你看这修福的,这五百岁不能修福。

一般往生的,就是下下品往生的人,到极乐世界都有能力到十方去供养诸佛,听十方诸佛讲经说法,也就是到极乐世界天天修福修慧,福跟慧都是大幅度的在增长。这是世出世间找不到的机缘,极乐世界单单是这一点,就叫你其乐无穷。每天去参访十方诸佛刹土,求福求慧,福慧圆满你就成佛,所以极乐世界成佛那么快。在他方世界成佛要三大阿僧只劫,到极乐世界去成佛,《观无量寿佛经》告诉我们的,从凡圣同居土下品下生要修多久才能成佛?佛告诉我们,十二劫,你在别的地方去修是三大阿僧只劫,西方极乐世界是十二劫,是下下品往生,往上去时间就更短,愈往上去时间就愈短。这个对於修学大幅度的缩短,什么原因?就是因为他天天在学习,没有中断,真精进!西方世界的人身体跟我们这不一样,我们是血肉之躯,天天需要饮食,西方世界是法性身,居法性土。法性金刚不坏,他没有变化,他不需要饮食,他不需要睡眠。我们在这个世间最大的困惑就是两桩事情,西方极乐世界解决了,不需要饮食、不需要睡眠,精神饱满,体力充沛,每天福慧是大幅度的往上提升,所以他成佛的时间就快。连华藏世界,那都是法身菩萨,四十一位法身大士,文殊、普贤带着他们到极乐世界去向阿弥陀佛学习。为什么?在华藏世界他要修三大阿僧只劫才能证得妙觉,我们讲的是初住菩萨,初住菩萨在实报庄严土要三个阿僧只劫才能证到妙觉,可是到西方极乐世界那就太快,那个时间真叫大幅度的缩短。我们讲十二劫是什么?是凡圣同居土下下品往生,十二劫。我相信法身大士到极乐世界去证果的,绝对不会超过一劫,绝对不会。所以菩萨没有不愿意往生的。

「《会疏》曰:始终不退,名精进。求心所愿,愿求往生也。疑惑者」,他疑什么?惑是迷惑,「不了佛智故。悔是恶作」,譬如「初信后疑,悔前信解,半途而废」,这叫悔,叫后悔。「自为过咎者,彼国不逆违,自甘生边地故」,这个过失在自己,不在别人。「诸厄」是指什么?「不见三宝,不闻经法」,没有别的过失,过失就是指这个。不见三宝,没福;不闻经法,智慧不开。这一段就是《会疏》解释得比较详细,把疑惑在这里提出来,是不了佛智。「至於三辈中是否包括边地问题。《无量寿经钞》论之甚详。钞曰:经说不同」,这个经就是指五种原译本。「《觉经》(汉译)」,汉译为《无量清净平等觉经》,「《大阿弥陀经》(吴译),中下辈摄(指中辈下辈皆有边地)。今经」,这个今经是指魏译的,康僧铠的本子。康僧铠的本子说「不尔,别说之。故诸师亦异」,诸师指的是「昙鸾、元晓、法住、如湛等师,存不摄义。义寂、憬兴、龙兴、仁岳等师,存摄义也。各据一义,并不相违。但以此经,翻译正本。昙鸾大师,我宗高祖。今须依之」,昙鸾的《略论》。《略论》里说得好,「又有一种往生安乐,不入三辈」。三辈是上辈、中辈、下辈,我们在前面读过「三辈往生」、「往生正因」,他说不入三辈。「夫三辈,则信心往生,亦所劝也。边地即是疑心往生,亦所诫也」。说三辈是信心往生,我们应该劝导、要勉励他,这个是决定入位的。看他念佛功夫浅深、发心大小,上辈生实报土,中辈生方便土,下辈生同居土,三辈各有九品。

这一类,边地是疑心往生。为什么疑心也会往生?下面会讲到。疑心是两种,一种是怀疑自己,怕自己善根福德不够,他也念佛,也求往生,自己认为自己没有把握,侥幸,如果能往生,很好,不能往生就算了,试试看,用这种心态,他能往生,生边地去了。也就是说这个法门不许可有疑惑,有疑惑的人,真正肯干的人,想试试看,也行,他就落在边地。所以佛在这里劝导我们,最好是信心往生,不要怀疑。信心往生至少也是下品下生,他入品位,不一样,是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正式的学生,那个边地等於说旁听生,那是预备班,还不是正式的。所以这个应该要劝诫,「信疑劝诫」,要劝信、要诫疑。「天地水火,何得相摄」,天地不相摄,水火不相摄,比喻疑信不相摄,信心往生跟疑心往生不一样,这说得很有道理。「《钞》论甚善」,这个《钞》是昙鸾法师的。「具信心者入三辈,存疑心者堕边地。两心不同,生处必异。是以今此《会本》,於三辈外,别明边地疑城」。后头有一品经,第四十品,四十品就叫「边地疑城」,到后面会有详细说明。总之我们要有信心,不要有怀疑,这比什么都重要。

12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七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六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五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二集)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四集)

 

后五篇文章

净土大经解演义(第五一九集)

《印光大师法语》法语菁华

《印光大师法语》求子之道

《印光大师法语》母教最要

《印光大师法语》十念记数念佛法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