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净土五经一论导读——佛说阿弥陀经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净土五经一论导读

邓来送 编著

黄石市佛教协会印经功德会

二OO七年十一月

净土五经一论导读目录

前言

佛说阿弥陀经………………………………………………(1)

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36)

佛说观无量寿佛经…………………………………………(90)

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119)

普贤菩萨行愿品 ……………………………………… (121)

往生净土论 ………………………………………………(139)

附录一:《般若波罗蜜多心经》……………………………(150)

附录二:十三祖生平与净土思想…………………………(153)

附录三:修进工夫 ……………………………………… (212)

附录四:临终正念诀 …………………………………… (213)

附录五:彻悟禅师法语及教义百偈………………………(214)

附录六:西方发愿文………………………………………(219)

附录七:念佛四十八法……………………………………(221)

净土五经重刊序

净土法门,其大无外。三根普被,利钝全收。九界众生,舍此则上无以圆成佛道。十方诸佛,离此则下无以普度群萌。一切法门,无不从此法界流。一切行门,无不还归此法界。若论大机所见肇始实在华严。以善财遍参知识,末后于普贤座下,蒙其威神加被,所证者与普贤等,与诸佛等,是为等觉菩萨。普贤乃以十大愿王,劝进善财,及与华藏海众四十一位法身大士,回向往生西方极乐世界,以期圆满佛果,而为华严一经归宗结顶之法。然则华严明一生成佛之法,而归宗于求生净土。是知净土一法,乃十方三世一切诸佛,上成佛道,下化众生,成始成终之无上大法也。此殆大机所见,二乘尚不见闻,况具缚凡夫乎。迨至方等会上,特为专说净土三经,俾一切若凡若圣,同事修持以期现生出此五浊,登彼九莲也。佛在摩竭提国,灵鹫山中,说阿弥陀佛,最初因地,弃国出家,发四十八愿。又复久经长劫,依愿修行。迨至福慧圆满,得成佛道。所感之世界庄严。妙莫能名。十方诸佛咸赞叹,十方菩萨,与回小向大之二乘,具足惑业之凡夫,咸得往生,等蒙摄受。是为无量寿经。于摩竭提国王宫中,说净业三福,十六妙观。俾一切众生,悉知是心作佛,是心是佛,诸佛正遍知海,从心想生。则是心作众生,是心是众生,众生烦恼业海,从心想生之义,便已彰明校着。果能深明此义,谁肯枉受轮回。末明九品生因,以期各修上品。是为观无量寿佛经。在舍卫国,给孤园中,说净土依正妙果令生信,劝诸闻者,应求往生以发愿,复令行者,执持名号以立行。信愿行三,为净土法门之纲宗。具此三法,或毕生执持,已得一心。或临终方闻,止称十念。均得蒙佛接引,往生西方。是为阿弥陀经。此三,乃专谈净土之经。而阿弥陀经,摄机尤普。以故禅教律各宗,咸皆奉为日课焉。诸大乘经,带说净土者,多难胜数。而楞严经大势至念佛圆通章。实为念佛最妙开示。众生果能都摄六根,净念相继以念,岂有不现前当来必定见佛,近证圆通,远成佛道乎哉。故将此章,列于三经之后,而以普贤行愿品殿之,以成净土法门之一大缘起。令诸阅者,知此一法,大畅佛怀,校彼仗自力断惑证真以了生死者,其鸡易奚啻天渊悬殊。以故九界同归,十方共赞,千经俱阐,万论均宣也。金陵净土四经板,已经模糊。修净业者,苦无最清爽之读本。因为铸板,以势至念佛圆通章,附于三经之后,称为净土五经。若论法门缘起,宜以无量寿经为首。今为便于读诵,故以阿弥陀经为首。阅者谅之。

公元一九三三年岁次癸酉夏历元旦常惭愧僧释印光谨撰

《净土五经一论导读》公元二00七年十月重印谨引用此序为序

蕅益大师示念佛法门

——清·蕅益大师著

念佛法门,别无奇特,只深信力行为要。佛云:若人但念弥陀佛,是名无上深妙禅。天台云:四种三昧,同名念佛。念佛三昧,三昧中王。云栖云:一句阿弥陀佛,该罗八教,园摄五宗。可惜今人,将念佛看做浅近勾当,谓愚夫愚妇工夫。所以信既不深,行亦不力,终日悠悠,净功莫克。设有巧设方便,欲深明此三昧者,动以参究谁字为上。殊不知现前一念能念之心,本自离过绝非,不消作意离绝。即现一句所念之佛,亦本自超情离计,何劳说妙谈玄。只贵信得及,守得稳,直下念去。或昼夜十万,或五万三万,以决定不缺为准。毕此一生,誓无变改。若不得往生者,三世诸佛便为诳语。一得往生,永无退转,种种法门,咸得现前。切忌今日张三,明日李四。遇教下人,又思寻章摘句。遇宗门人,又思参究问答。遇持律人,又思搭衣用钵。此则头头不了,帐帐不清。岂知念得阿弥陀佛熟,三藏十二部极则教理,都在里许。千七百公案,向上机关,亦在里许。三千威仪,八万细行,三聚净戒,亦在里许。真能念佛,放下身心世界,即大布施。真能念佛,不复起贪瞋痴,即大持戒。真能念佛,不稍间断夹杂,即大精进。真能念佛,不复妄想驰逐,即大禅定。真能念佛,不为他歧所惑,即大智慧。试自简点,若身心世界犹为放下,贪瞋痴念犹自现起,是非人我犹自挂怀,间断夹杂犹未除尽,妄想驰逐犹未永灭,种种他歧犹能惑志,便不为真念佛也。要到一心不乱境界,亦无他术。最初下手,须用数珠,记得分明。刻定课程,决定无缺。久久纯熟,不念自念,然后记数亦得,不记亦得。若初心便要说好看话,要不着相,要学圆融自在,总是信不深,行不力。绕汝讲得十二分教,下得千七百转语,皆是生死岸边事。临命终时,决用不着,珍重。

南无阿弥陀佛

正 慈

《净土五经一论》是指:《观无量寿经》、《佛说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华严经·普贤行愿品》、《楞严经·大势至圆通章》,世亲菩萨的《往生论》这一类的经论,是属于佛教八大宗派之中的净土宗的主要典籍。净土宗在中国的普及,自晋朝庐山慧远大师肇始,直至近代莲宗十三祖。念佛之声不绝于耳,佛号遍布人心之中。“一称南无佛,皆共成佛道。”一声佛号,罪灭河沙,简单易学,人缘极好。只要具足信、愿、行,即可往生西方极乐之地——极乐世界。阿弥陀佛教!吾佛仁慈,悲天悯人。

今者邓老居士,发心整理《净土五经一论》导读,以文字般若之便,引导众生观照般若之境,实属功德无量之举。这好比在念佛之际,有了五经一论的方向,心中更是有底气与依靠。经是佛说,论乃祖述,都是古往今来,修行长者经验之说,过来心得。如果大家皆能照此经论上的思想来行持、学习,则方不虚度此生。古有“此身不向今生度,更向何生度此身”的警策。人生难得,善知识难遇,这是人生不幸之中的大幸,“佛法如蜜、中边皆甜”。好好学佛、念佛,去佛不远,将来必定见佛。正如一位佛友所言:

光阴似箭,日月如梭,人生苦甜,

唯行唯要,阿弥陀佛,幸福每天。

劝君放下名和利,财和色,人生两手空空而来,还归最终两手空空而去。何不好好学佛,学得心安、神闲、气定,何苦把自己逼得气躁、心烦、不安呢?真明白人,早些放下!早日自在!是为序。

阿弥陀佛!

2007年9月5日正慈写于慈湖禅院

一、净土法门贯通诸法要义

弥陀类经典是在后汉时传入中国。宣扬净土法门是《无量寿经》、《观无量寿经》、《阿弥陀经》、《往生论》合称《三经一论》,成为净土修行者的主要经典。弘扬弥陀信仰的名僧有东晋的慧远及东魏的昙鸾。而日本的净土宗及净土真宗则以昙鸾为中国净土宗的初祖。慧远在中国佛教史上是开创佛学中国化道路的人物,在庐山东林寺,结白莲社,与诸贤同修净土法门,依《般舟三昧经》而观想或实相念佛。昙鸾创二道(即难行与易行)二力(自力与他力)说,为净土宗提供了判教的依据,论述往生净土可以成佛,敞开了净土的大门;以称名念佛为重,简化了修行方法,从而把印度的弥陀信仰改造为中国的净土学说,实为净土宗的奠基者。隋代,摄论学者净影慧远、天台宗智顗以及唐初的三论宗吉藏、法相宗窥基等,皆弘扬弥陀信仰,因而使弥陀信仰的影响迅速扩大。道绰继承并发展昙鸾的学说,善导接着在昙鸾、道绰的基础上建立起完备的持名念佛净土理论及仪轨,使净土宗具有真正的宗教形态,被公认为净土宗的实际创立者。善导在信徒中有“弥陀化身”之称。

唐武宗灭佛,佛教一蹶不振,只有禅宗及净土宗因其简易行而流传,其他各宗都处于颓势或衰落了。宋代,禅净合流,带动了天台宗、华严宗、法相宗、律宗同归净土,净土宗由此普及于佛门。明清之时,可以说佛门已是净土一家之天下,如同印度的密教取代大乘佛教一样。“家家阿弥陀,户户观世音”的局面,成为中国民众的普遍信仰。

诸宗归于净土的局面,其结果必然是诸宗各以自己的观点来解释净土,使慧远流重悟解的势力大增,他们的共同点是把弥陀净土解释成唯心净土。于是,弥陀净土在心内还是在西方过十万亿佛土的问题,成为宋代以来净土宗议论的焦点。其实,这个问题从根本上说是信仰问题。要从信仰上解决,还得回到善导那里去。善导根据昙鸾的主张,认为阿弥陀佛及其净土既在心内又在心外,既是主观的同时又是客观的,是主客观的统一。尽管表面上净土唯心还是在西方的问题上沸沸扬扬争议了八九百年,实际上体现善导净土理论民众化特质的少康流却始终是净土宗的主流,他们虔诚地口称佛名,求生净土,不去理会这些争议。在末法浊恶深重的时代,只要众生专心厌离秽土,有缘遇到净宗念佛法门,信愿持名,均可得蒙阿弥陀佛愿力,横度苦海。诚如经云:“假使大火满三千,乘佛威德悉能超。”佛为末法众生准备好了救生船,预垂济度,恩德宏深。彻悟禅师曰:“真为生死,发菩提心,是学道通途。以深信愿,持佛名号,为净土正宗。”

1234下一页
 
 
 
前五篇文章

净土五经一论导读——佛说大乘无量寿庄严清净平等觉经

净土五经一论——佛说观无量寿佛经

净土五经一论——大佛顶首楞严经大势至菩萨念佛圆通章

净土五经一论——普贤菩萨行愿品

净土五经一论——往生净土论

 

后五篇文章

净土五经一论——十三祖生平与净土思想(附录二)

净土五经一论——念佛四十八法

净土五经一论——相关语录(附录三)

论善导大师的佛学思想与净土宗的教义特征

论慧远的净土信仰及其地域性影响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