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修禅定前的开导(8) |
 vaScript>function doZoom(size){ document.getElementById('text').style.fontSize=size+'px' }
◎傅味琴 让步是美德,烦恼破坏团结 一个人生下来,善跟恶的种子都有 上一次讲到深广般若,属于戒定慧的慧学。而且慧学是离不开戒和定的。没有定,开不出无漏智慧。今天继续讲。 以戒生定,戒乃止恶之意,成就无上菩提本,不以戒生的定非正定。 戒有两方面:一方面是止,一方面是持。止住恶的,要修好的。“持”跟“止”,是一物的两面,你能止住恶,就是好。你要做好,那就不能不止恶。因为众生是愚痴的,但是众生的心不一定坏。有句话说:人之初,性本善。可是一个人生下来,受了外面坏的环境影响,他逐渐逐渐变了,为什么会变呢?为什么容易变坏呢?因为他心里边善跟恶的种子都有。 都说“凭良心”,到底谁对谁错啊? 众生虽然想变好,因为智慧的不够,经常自以为是,所以有人说凭良心做事,这个良心就没有标准了。你有你的标准,他有他的标准,两个人吵起来总是这么说:“凭良心。”总以为是说的人凭良心,可是对面一个人也说:“天地良心。”两个都有良心,到底谁对谁错啊? 世间只有暂时平衡,不可能平等 所以要想在世间法上得到统一,得到圆满,得到彻底,那是不可能的。世间上只能够暂时的平衡,不可能平等。世间上的平衡,总有一个人占便宜,一个人不计较,就平衡了,家庭也是如此,要达到家庭里边的安定,总要有一个人让步的。离婚就是两个人都不让步。所以要求世间上平等是很困难的。那么总是让步的人吃亏了。一个占便宜,一个吃亏,这就是不平等。 平衡不起来,因为众生有贪瞋痴 但是,如果这个人吃亏,他是愿意吃亏,这个矛盾就平衡了。那么假如这个吃亏的人,不是真心实意的愿意,而是没有办法,只好委屈一下,委曲求全。这就招来了人世间很多的委屈、怨气、创伤累积在心里。拿世间上情况来说,慢慢慢慢一累积一发展,到有一天总爆发。总爆发的时候也很厉害,所以闹得来只能够分开,再也平衡不起来,再也团结不起来,因为众生都有贪瞋痴。 让步是美德,烦恼破坏团结 能够让步是一个美德,世间上就靠种种人世间的美德来维持平衡的,这些美德从哪里来啊?是从古以来啊,有些有学问的人,心地好,修养好,讲了一套学问出来。 又因为众生有烦恼,缺乏智慧,世间上还有一种情况,也导致了人类始终不能够团结到底。 以自我为中心,矛盾就出来了 什么原因呢?就是智慧不够。智慧很狭隘,很浅薄,而且这种智慧属于他自己想出来的,自己的观点,自己的认为。不要说别的了,你们看现在,社会上唱的歌,都是以自我为中心的,什么“我的感受”“我的愿望”,总是“我”,强调一个我,以自我为中心。这么一来呢,你所做的,你所想的,你自己认为很好,很对,应该这样,可是在人与人之间的人际关系中,别人有别人的观点和想法,别人也认为他对你错了。那这样子矛盾又来了。虽然人世间靠种种的美德来解决这些矛盾,来维持平衡。可是一个矛盾解决了,第二个矛盾又来了,第三个矛盾又来了。所以称为有漏法,有漏洞的啦,不是无漏法,始终不得圆满,一有漏洞了,就满不了。 人是离不开教育的 世间上的事情,如果能够做到通过教育而自觉,那是上乘,教育能使人转变。所以不论是佛门也好,世间上也好,应该总结出一个经验:人是离不开教育的。佛教也讲教育,世间上也讲教育,没有教育,天下大乱,社会是不得安宁的。 不圆满的智慧只解决表面现象 有漏法是指智慧不圆满,无漏法是智慧圆满。不圆满的智慧只解决表面现象,圆满的智慧解决矛盾的实质性问题。同样在提高人的觉悟,可是由于教育的内容不同,觉悟不同,出现的结果也就不同。 返回页首 不要基础,佛说是愚人 思想不齐,难以团结 同样,在佛门里也有几种。一种完全接受佛的教育,一种佛的教育他不大喜欢听,专门喜欢听人的教育。一种也没有佛的教育,也没有人的教育,最后还是听烦恼的教育。所以现在佛门里的佛弟子,思想觉悟参差不齐,这样一来,把一个佛门也搞得很难团结,很难平衡,因为思想上的觉悟有差距啊。而且不是同一个方向,佛讲的法是佛的方向,人讲的话是人的方向,自己动出来的脑筋是自己的方向。 好人没智慧,增我慢,忙个空 凡夫知见的人还不是邪,可是他很少知道佛的智慧,你听了他的,就变了人天知见,只知道做好人,别的不知道了。在佛门里忙了一辈子,忙到年纪大了,能醒悟过来还好。最近来了一个新同学,她特别喜欢听佛法,她说:句句说到我心里,我这么多年来都忙点啥,忙这个庙跑到那个庙,专门培福。到处欢迎她,把她捧上天,称为大居士,而她本人呢?又是高级知识分子,可是忙到后来什么智慧也没有。忽然遇到一个人劝她学佛法,她才醒过来, 忙了这么几年,佛法没有听到,只增长了我慢贡高。没有提高什么觉悟,就是因为没有听到佛的话,耳朵里只听人的话,结果忙这些。当然培福也是好事,可是能了生死吗?最多是人天乘。 依佛所教而奉行,是有智慧的人 那么一个懂得佛法的,还不能做语言家,要依教奉行,要真实地去做到,将来就有成就了,慢慢就能完全接受佛的知见了,一个能接受佛的教导,依教奉行的人,我们说他是一个有智慧的人。 烦恼知见,难保人身 佛的话没听到,人的好话也不同意,老按照自己的主见去做,那是烦恼知见,就难保人身。另一种人,佛的话没听到,但不做坏事,尽做好事,这仅是凡夫知见。这两种人聚集在一起,那么怎么平衡?首先要观念统一,观念不统一,各自为是,你也对,他也对,怎么和合呢?我们佛弟子生活在一起,讲究六和生活。要合得起来啊。那么究竟统一到谁那里去?应该统一到佛的话那里去。 你听佛的话的人能够依教奉行,你没错。你听人的话的人,即使没错,你也要提高。按照自己烦恼观点,认为自己没错,你应该要改正。 执着的人很顽固 由于众生的愚痴,执着得很厉害。人们奇怪,为什么这么执着?一执着就难以转变,佛教称执着,世间上称思想顽固,头脑像花岗石。但他也讲得出道理,那他的道理是好还是坏?道理坏他也讲不出来啊。讲出来了,总是他认为他的道理好,既然他认为我这个道理好,他肯放下吗?就这样子固执得很,其实以佛的智慧来看,他执着于我这么做是有功德的,往往是他看不到自己这么做是有罪的,所谓“不见为罪谓功德”。 造恶是被烦恼所蒙蔽鼓励 南赡部洲众生刚强难调,一执着就固执得厉害,而且脾气刚强,很顽嚣。现代心理学有个名词,叫“逆反心理”。你说我错,我偏说没错。不管你是好意恶意,即使知道你并无恶意,也是为了我好,可是逆反心理一来,不管你为我好,不为我好,我偏不做。愚人不知是非好坏,不解善恶语,不能了解这句话是好话还是坏话,再加上逆反心理,尽起烦恼造恶业。所以佛说失人身者如大地土,得人身者如掌上土,虽然是个比喻,想想也太可怕了。大地的土有多少?佛手掌上抓把土有多少?这个比例不能比的啦,那是亿万分之一都不到。如来说失人身者如大地土,能下一世再做人的只有我掌上这一点土,众生造恶,完全是被烦恼蒙蔽,受烦恼所鼓动。 完成魔业是众生的我见、傲慢、顽嚣 魔王波旬跟佛讲过:如来在世,我没有办法破坏你的法,如来涅槃我就要进佛门来破坏你的法。末法时期魔道破坏佛法普遍存在。虽然这些人本人不一定是魔王,不一定很厉害,(天魔波旬可厉害啦,他不厉害怎么破坏佛法?)可是呢,魔王就利用他心里的烦恼、我见、傲慢、顽嚣来促使他完成魔业。 要做天魔,也没有福气 尽在佛门里捣乱,还自以为是,理由十足,真叫歪理十八条,这种人挺可怜的,死后是不是会到天上魔宫里去做魔子孙啊,我看还不一定,为什么?你要生天,还得有福气啊。比如以阿修罗道来说,阿修罗瞋恨心大,只要一句话不对,打得头破血流。死了被冷风一吹,又活了。活了再打。他们以痛苦为快乐,他以为别人挨我打了,他就高兴,其实打的时候他也很痛苦的,愚蠢啊!阿修罗可以把它放到畜生道,也可以把它放到天道,因为它福气大,也得有福气才能做阿修罗。那么没有福气的人尽造恶业,破坏佛门的和合团结,破坏佛门的说法教育,你即使完成了魔业,你又没福气生天做魔子魔孙。那当然下堕,你瞋恨心这么大就下地狱。 戒为无上菩提本 不犯戒,这是很好的修行人,不犯戒的修行人了不起啊,可是心里的烦恼很多。有时候想想,犯了戒也没关系,可以忏悔的啊,所以就随便了,有时候想想,我做一点烦恼的事情,也不算犯戒啊,所以持戒的人如果没有定力,还是开不出智慧来,戒定慧三者一体,虽然一体,戒为根本。你如果在戒的根本上修定、修慧,再修一个菩提心,那么这个戒也就是无上菩提的根本。 戒是解脱,不是束缚 戒乃止恶的意思,就是叫你戒掉不好的脾气、不好的习气、不好的嗜好。所以戒这个字,不是一个坏字。有人说清规戒律束缚人,他把戒看成是坏事,这就错了,律仪戒又称别别解脱戒,是为你解脱啊,众生为烦恼业障所束缚,戒是解脱你的烦恼业障。举个例子,现在全世界发起戒烟运动,也有个戒字,因为烟有毒,危害身体健康,所以叫你不要抽烟,已经抽了,要戒掉它。那么众生有许多坏习气。如来制戒,叫你戒掉它。这对我们修行成就,了脱生死,乃至于法身慧命的增长都是必需的。 出离乘是大小乘共修的法 戒为无上菩提本。现在连法都不要了,还有什么好提的?从前人要法,可是在法上要区别,大乘就看不起小乘,大乘心量一点也不大的,能叫大乘吗?贬低小乘起烦恼,你叫烦恼乘。我年轻时候听经,有的法师经常提到,东南亚国家是小乘国家,太可怜了,我们应该发发菩提心,把大乘佛法输送过去。后来能海上师去出席国际和平会议,到维也纳,回来在佛教界传达。说东南亚国家对我们有意见了,希望大家以后不要称他们小乘国家,应该称根本乘,佛法哪有高下呢?是人有大小,心有大小,法没有大小。小乘人为了出离生死,专门修出离法。所以小乘法应该正确地理解是小乘人修的法,也是大乘人所共修的法。 不要基础,佛说是愚人 大乘法应该说是发大乘心的人修的法,他心量大,修六度梵行菩萨法。大乘跟小乘来比较,在心量上,更上一层楼。但是你还得从第一层到第二层,第二层再上到第三层,要这么上呀。哪有什么第一层不要,第二层不修,光要第三层,佛说这种叫愚人。《百喻经》有个比喻,说从前有个愚人,看见别人在造三层楼房子,就跟造楼的工人说,我不要第一层,我也不要第二层,你光是给我造一个第三层吧。佛称他是愚人,没有第一层、第二层,哪有第三层啊?没有小学、中学,哪来大学?你不信试试看,隔壁一个邻居的小孩,还要妈妈擦鼻涕,你说:“我陪你去大学报名去。”能行吗? (2001.3.13第四讲未完)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