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正释经文(四)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正释经文(四)

 

  乙二  合显得名游化

  丙一  显得名所以

  丁一  总标

  具足妙相尊,偈答无尽意:汝听观音行,善应诸方所,弘誓深如海,历劫不思议,侍多千亿佛,发大清净愿。我为汝略说,闻名及见身,心念不空过,能灭诸有苦。

  无尽意用偈向佛请问,“具足妙相尊”的佛陀,也就以“偈答”覆“无尽意”说:“汝”今“听”我来略说“观音”菩萨所修的“行”门,不是如一般人所想象那样简单的,而实在是微妙不可思议的。观音所行的各种法门以及所得的各种功德,为什么不说观或说视而说为听?这在前面解释观世音之所以得名观世音,已经说过,由于菩萨的六根互用之故,现在不再重说。

  由于观音在修不可思议的行门中,已经获得不可思议的威德神通之力,所以能够“善”于普“应诸方所。”这里说的诸方所,是指的十方国土,意谓观世音菩萨,本于三十三应身,应现于任何一个国土中,亦即在每个世界的每个角落,都有观音菩萨的示现,上面说的“无刹不现身”的这话,亦可作为“善应诸方所”的注脚。不但在空间中,无一世界不现,就是在时间中,亦无一时间不现。

  观音能够做到“无刹不现身”的这个程度,是由于他过去开始发心的时候,曾经发过其深似海这样的弘誓,所以说“弘誓深如海。”弘是广大的意思,誓是制约的意思,就是本着自己所立的大愿做去,不论在怎样的艰难困苦下,都不因遇到任何阻碍与挫折,放弃自己立愿所要做的一切。法界次第下,有这样几句话:“广普之缘,谓之为弘,自制其心,名之曰誓,志求满足,故曰愿也”。一个立志发愿的人,如不自制其心,非要这样去做,难免会要退败下来。唯有本百折不挠的精神,于发誓立愿以后,一心专志的向前奋斗,在未满足志愿以前,决不罢休。

  什么才算弘誓?在佛法说,唯有度生的大誓愿才是。但度生亦不是度一两个众生或少数众生,而是普度一切众生。如金刚经说:“所有一切众生之类……我皆令入无馀涅槃而灭度之”,是为真正的弘誓大愿。观音在凡夫位中初发心时,曾发十二大愿,如说:“观音大士,悉号圆通,十二大愿誓弘深”,正好作此弘誓深如海的说明。所以一个真正菩萨行者,不但有他们所应共立的通愿,亦有他们各自所立的别愿,如观音的十二大愿,固然是别愿,就是释迦的五百大愿,弥陀的四十八愿,药师的十二大愿,都是约个别的誓愿说的。

  发了菩提心,立了弘誓愿的观音大士,不是在一天两天之间,就完成其广大誓愿的,而是经过不思议的尘劫,精进勇猛的实践菩萨行,才到达现在一生补处的地位,所以说“历劫不思议。”劫在印度,叫做劫波,与刹那相对的。刹那,代表最短的时间;劫波,代表最长的时间,而这长时间,不能以通常的年月日时来计算它的。劫波,又译大时,如智度论第十八说:“大时名劫”。向来分有小劫、中劫、大劫的三类。观音自行化他所经历的时间,不是一劫两劫,三劫五劫,可为我人心思口议所能测度到的,而是经过尘点之劫,不是我人所能思议得到的。

  观音菩萨经历不可思议的尘沙之劫,广修菩萨大行,其所经历的时间当然是很长的,正因实践菩萨行的时间极长,所以所奉事的佛也就多到百千万亿,如金刚经说:“当知是人,不于一佛二佛三四五佛而种善根,已于无量千万佛所种诸善根”,因此颂说“侍多千亿佛。”诸佛出世,菩萨所以侍奉,一因菩萨是要常随佛学的,虽说佛佛道同,但每尊佛的度生方便,毕竟是有所不同的,所以菩萨不得不事奉佛而随之学习。二因菩萨是要助佛扬化的,虽千万亿佛出世,菩萨不得不事奉在佛的座前,听候诸佛的遣使,以助诸佛的宣扬法化。

  侍佛既然很多,积行当然亦胜,所以所发的愿,亦唯上求佛道,下化众生,绝对不含有其他不纯正的杂念在里面,是为“发大清净愿。”吾人立愿,如果纯为个人谋求发展,那不但内心早就已不清净,且由愿力的推动,而表现于行为的,自亦不是纯洁的。菩萨立愿的动机,向上看,所求唯有佛道,向下看,所求唯在度生,因而身语意三业的一切活动,或暂时的远离一切烦恼恶行的垢染,或永远的远离一切烦恼恶行的垢染,所谓三业无过,名为清净,才是真正的清净大愿,亦唯有这样的清净大愿,方能应身一切国土,普遍救度一切众生。

  通理法师说:“历劫二句,显自修行胜;言菩萨因地修行,所历之劫,已至不可思议;所侍之佛,已至多千亿数,其行可谓胜矣。”那末,发大清净愿,当然是显所发愿胜。“愿大、行大、供佛多,源长流远,根深蒂固,所以具有如是普门示现的应化身,施大无畏,不可思议的妙力,犹如水涨船高,泥多佛大,这是释迦佛赞叹观世音菩萨不可思议的妙力”。因此,观音菩萨的若行若愿,都是不可思议的,都是值得赞美的,因他不是自身要这样做的,实是为了众生才这样做的,为了一心教化众生令得解脱,以致牺牲自己去证觉最高无上的佛果。

  佛又进一步的对无尽意说:上面我虽为你说了观音菩萨的自他行愿,现“我”还要“为汝”要“略”的说一说观音菩萨的化他之行。观音是位大慈大悲的菩萨,无时无刻不关怀我们众生,因此,我们不论是“闻名”以“及见身”,乃至“心念”菩萨,都会得到菩萨的感应,而“不”致于“空过”的。通理法师说:“闻名必称,以口业为感;见身必礼,以身业为感;心念必观,以意业为感。三者皆能致应,故不空过”。有人以为口头称名,身体礼拜,心念思惟,是无意义的浪费时间,没有一点实益的,这是绝大的错误,亦是没有宗教信念的过失!

  “能灭诸有苦”者,这就是显示闻名、见身、心念所得的殊胜利益。诸有,简单的说,是指欲有、色有、无色有的三有;处中而言,是指五趣杂居地、离生喜乐地、定生喜乐地、离喜妙乐地、舍念清净地、空无边处地、识无边处地、无所有处地、非非想处地的九有;详细分析,是指三界二十五有,即四洲四恶趣,六欲并梵天,四禅四空处,无想及不还。统称为有者,约其有因有果,因果不昧说的。平常我们把有,当着存在的意思讲,即三界内的每个有情生命体,虽没有实在自我可得,但缘起和合的假相,的确是存在这个世间的,所以说名为有。

  二十五有的不同生命体,从世间的观点去看,当然是有苦乐悬殊差别的,如天上是极乐的,地狱是极苦的,人间是苦乐参半的;可是,从佛法的观点来看,三界二十五有的众生,同在生死苦海中,没有那个不受苦痛逼迫的。苦以逼恼为义,通常说有八苦,现依智度论第十二,略说二种苦:一、内苦,是指身体上的四百四病苦,心理上的忧愁嫉妒等苦;二、外苦,是指恶贼虎狠等的加害之苦,风雨寒热等的灾难之苦。不论内苦外苦来逼,只要收摄三业,一心称名、身礼、心念,就可得到菩萨感应,灭除二十五有的诸苦以及各项的厄难,而得身心的究竟解脱!

  丁二  别显

  戊一  能免三灾

  假使兴害意,推落大火坑;念彼观音力,火坑变成池。或漂流巨海,龙鱼诸鬼难;念彼观音力,波浪不能没。

  从此以下,重颂观音菩萨的救灾救难。这两颂,是明能免火灾、水灾、风灾的三灾。

  “假使”在这世间,有这么一个对你“兴”起陷“害”的心“意”,而且真的把你“推落”到“大火坑”里,以期结束你的生命,那你这时不必对他生起恶念,只要你能称“念彼观音”菩萨圣号,就可得到菩萨威德神“力”的感应,就可使你所落进去的大“火坑”,顷刻之间“变成”清凉“池”,令你不会受到毫末的伤害。华严经入法界品说:“摩罗耶山,出旃檀香,若以涂身,设入大火,火不能烧。”世间的旃檀香木,尚且有这样的力量,何况菩萨的行愿之力?高僧传说魏时有位法力法师,发心修塔起舍,出外募化,得麻一车,行至泽中,忽逢野火,恰巧这时,法力法师倦极而眠,待火烧到他的身边,才被烟火薰醒,立即称念圣号,刚将一个观字说出口,还没念到世音两字,风就应声而转,火亦随之熄灭,可见念观音圣号的效力。至于火是瞋火,前面已说,不必再赘。但亦有以火坑,比喻恶趣。如说:“三恶火坑,临终欲入。”一个人生前造了罪恶,到了临命终时,当然会要堕三恶道的,可是正在这个时候,如能一心称念观音圣号,仰仗观音慈悲威德之力,立即转三恶趣而上生善趣,甚至往生西方极乐世界。观世音大悲陀罗尼说:“我若向火汤,火汤自消灭”,亦即是这意思。被人推落火坑,而不对人生起恶念,这在有宗教修养的人才能做到,普通一般世人,不说你要致他死地,他要和你拚命,就是有点稍微不如他意,他亦会想办法要来报复你的,所以做人最好要有宗教的信仰和宗教的修养。

  “或”者有人乘船横渡海洋,当船进入海洋之中,忽然遇到狂风暴浪,将船“漂流巨海”打翻而人跌入海中,这是多么危险的事情!因为不但水深无以自拔,而且还有“龙鱼”罗刹“诸鬼”的灾“难”!说老实话,这时不被淹死,就葬身鱼腹中,很少获得生存的机会!当此千钧一发之际,你如能够称“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那你就可仰仗观音菩萨的威神之“力”,令诸波浪不致将你没于海底,所以说“波浪不能没。”当知这里说的巨海,是指无边生死大海,龙鱼诸鬼,是指吾人内心烦恼。烦恼在吾人心中兴风作浪,致使吾人永远漂流在生死海中,不得到涅槃彼岸的那边!

  从事相上,举一二感应来说:在清朝顺治年间,有位秣陵姓刘的,发心朝礼南海普陀,舟中发愿得见菩萨,那知后来忽遇风涛,船覆刘入水中,可是人虽在水,但眼前所见的,四周都是红光,而且有一僧人,带他回家里去,在刚到家时候,僧人就失所在。当知这个僧人,就是为搭救刘君而示现的观音菩萨!

  比丘尼传中,说晋时有尼法名令宗,首于冀州,因念圣号,得免贼难。晚上到达孟津,因为无船可度,乃更虔念圣号,忽有一白鹿来,下涉河流,宗随鹿行,竟不占濡,因得到家。当知白鹿,亦是观音示现来救令宗的!

  戊二  能脱八难

  己一  怨贼刑戮难

  或在须弥峰,为人所推堕;念彼观音力,如日虚空住。或被恶人逐,堕落金刚山;念彼观音力,不能损一毛。或值怨贼绕,各执刀加害;念彼观音力,咸即起慈心。或遭王难苦,临刑欲寿终;念彼观音力,刀寻段段坏。

  须弥,又名须弥楼,亦名苏迷卢,中国译为妙高。因为此山是七宝所成的,所以称妙;因为此山高出七金山上,所以称高。在大海中,据金轮上,日月之所回泊,诸天之所游舍,七山七海,环峙环列,四面各有一色:东面是黄金色,南面是琉璃色,西面是白银色,北面是颇梨色,而且不论那一方面,其水都同山的颜色一样。此山之高,计有八万四千由旬,入水四万二千由旬,出水四万二千由旬,是娑婆世界的中心。其实,佛经所说的须弥山,就是现在的喜马拉雅山,这确是世间唯一的高山。

  佛说:设“或”有人立“在须弥”山的最高“峰”,突然被人把他推倒山下面去,不用说,这个人非致粉身碎骨不可,绝对不会有再生的希望,所以说“为人所推堕。”但若正在这个时候,被人推堕的人,虔诚称“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得彼观音威“力”的加被,“如日”于“虚空”中安“住”一样,不致跌落下去一命呜呼!推你下去的人,不是你的怨家,就是谋财害命的盗贼;被推的人得以不堕,全是观音威力的加持。脱此怨贼之难,所以特别要约须弥来说,因为妙高山王,上临空际,下瞰大海,救难是很不容易救的,在这绝顶高峰都能去救,其馀的地方得到观音的救济,自更是不成问题的。

  广信府志,载有这样一个事实:宋朝的时候,有人入山采取铜矿,掘洞至于深不可测,以致该山将欲崩倒,正在这个时候,忽有一女提篮盛金鱼一条来卖,在坑中采铜的人,听到女人卖鱼的音声,大家争先恐后的出来,到所有工人都走出山洞,其山立即崩倒,而卖鱼的女人,不知那里去了。待大家惊魂甫定,始知这是观音来救度的!

  须弥高山,在此是喻我慢高山。人生世间,没有那个没有贡高我慢的存在,这从人们自恃凌他的态度,可以明白看出来的。我慢之山最高的人,往往睨视一切,没有什么人在他眼下的,自以为是最了不起的,所以始终要想保持自己最高的地位。一旦感觉到什么不如意,不为大多数人之所尊重时,就又自暴自弃的自甘堕落,等于被人推下须弥峰一样。所以做人不要自高自大,而应多所自谦。如能常念观世音,就可安然的坐在自己本位上了!

  “或”者有这么一个人,“被”凶“恶”残暴的“人”,在后面不断的追“逐”,逼得他无路可以逃走,结果,“堕落”到“金刚山”下面去,不用说,这是非常危险的,生命很难保存的;但若就在这个危急关头,被人追逐的人,情急智生,恳切至诚的称“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得彼观音威“力”的加被,使其生命体上的发肤,不致受到毫末的损伤,所以说“不能损一毛。”

  金刚山是中国话,印度叫做斫迦罗。依起世经说,在诸馀大山及须弥山王之外,另有一座大山叫做斫迦罗(亦有译为铁围山的),高六百八十万由旬,纵横亦六百八十万由旬,弥密牢固金刚所成,很难予以破坏摧毁,所以名为金刚山。但若其他东西触及金刚,倒是很快就毁坏的。

  最极坚固的金刚山,不要完全看成是外在的山,而是指内在的我执说的。依佛法看,最难打破的,无过于众生的我执。虽分别我执,在一登初地,便能完全顿断,但俱生我执,是任运而起的,是最极微细的,初登地时,还不能解决它,要在修道位上,修习生空智观,才能逐渐断除,所以喻如金刚。正因众生的我执坚强,所以围绕在我执左右的烦恼恶人,经常的在推动我人向悬崖绝壁的险路上走,终而从我执山上,跌落到恶趣中去,受诸痛苦!设“或”世间有这么一个人,忽然“值”遇很多的“怨”敌以及很多的盗“贼”,首先将他一圈一圈的围“绕”住,使之没有办法逃脱,然后“各”各再以手里“执”着的一把“刀”,欲对他“加”以杀“害”,不论怎样,这个人是很难得以死里逃生的。可是就在这个时候,你如称“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得观音菩萨的慈“力”加被,使他们不但不再有杀你的念头,而且立刻生起慈悲心来,对你发生极大的好感,所以说“咸即起慈心。”

  在此,说个事实:民国初年,我国江苏扬州邵伯李家壮地方,有位大善人,姓李名国琚。不论地方发生什么事情,只要他的力之所及,都设法予以有力的帮助,务必使事情获得合理的解决。不幸,一次盗贼闯进他的屋里,要想抢劫他的钱财。李大善人见贼进来,从容不迫而又极安然的对贼说:你们生活困难我不知道,以致未能和你们略结善缘,今天难得你们来到敝舍,如果有什么需要,我当尽力贡献,不过现在你们太辛苦了,想来这么晚还未用过晚餐,现在先请你们用餐,聊表我的一点微意。盗贼听到李善人这么说,虽然吃了他的东西,但不好意思再要他的财物,而且受了李善人的伟大精神感召,从此不再做打家劫舍的勾当,而做一个改邪归正的好人了!

  当知这里说的怨贼,诚如前面长行所说,不是外在的贼,而是内在的贼,如劫功德法财的烦恼,固然是内在的贼,就是见闻觉知的六根,亦是内在的贼。外在的贼容易防范,就是劫夺,亦不过是属身外之物;内在的贼却很难防,而且所盗取的,是属积聚的法宝,使我们在生死苦海中,永远做个贫穷孤陋的人。所以做人,特别是做个学佛的人,外贼是不必怕的,如有李善人的精神,不特不会受到怨贼的迫害,而且转化他们成为好人;值得我们可怕的,是自己内心中的贼,这个内贼,不但使我们长时期的在生死海中流浪,且更会迫我们走上危险的三恶道去。

  设“或”有这么一个人,犯了国家的法律,要受法律的制裁。在过去专制时代,所谓朕即是国家,国王本其无上的权威,要怎样的给你治罪,就怎样的来处罚你,所以说“遭王难苦。”当国王下令使刽子手来杀你的头,而你在“临刑”将“欲寿”命“终”结的时候,你如能够诚心诚意的“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将得到观音菩萨的威“力”加被,使刽子手所拿的一把刀,立刻一段一段的变坏,不能损害你的身体一丝一毫,所以说“刀寻段段坏。”颂文的“寻”字,在这儿当“立刻”的意思解。临刑应该寿终,结果没有死亡,这不是观音慈力加被是什么?

  法苑珠林十七,有一事实记载,虽不关于王难,但可作此注脚:谓有一位道集法师,在寿阳西山游行,不意为二贼所得,系缚在一棵树下,在贼将要杀他时,自知挣扎没有用,唯一心念观世音,直念至死亦不止。结果,贼虽用刀不断的砍他,而他始终不受损伤,劫贼看到这样,不禁害怕逃走,而道集法师亦即获得解脱!

  法苑珠林十七,还有一说:谓有法禅法师,在山上行走时,忽然遇到凶贼,自知难免一死,立即虔念观音,贼虽挽弓向法禅行者射去,但箭始终无法放出,于是贼就投弓于地,立刻逃得不知去向,法禅法师得以安然无恙!

  己二  枷锁毒药难

  或囚禁枷锁,手足被杻械;念彼观音力,释然得解脱。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还着于本人。

  设“或”有这么一个人,不知是犯了国家的法律,还是为盗贼之所掳获,结果,被幽“囚禁”闭起来,而且披“枷”戴“锁”,甚至用手镣脚拷加在身上,使你完全失去自由,所以说“手足被杻械。”扣在手上的叫做杻,套在脚上的叫做械。在这时候,你如能够称“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仰仗观音菩萨的威“力”加被,使其无形中“释然”而获“得解脱!”释然,是散开的意思。

  法苑珠林十七,记一事实;谓我国晋朝时代,有一河内人名窦传。当时并州刺史高昌与冀州刺史吕护,各自拥兵自重,彼此不相和睦。窦传在高昌下面做官,遣骑袭击吕护,不幸为其所俘,执同伴六七人,共同系在一牢狱中,枷锁防范甚严,克日就要杀害。沙门支道山,时在吕护的营中,而与窦传相识,听说他被俘虏,而且就将刀杀,特走来监狱地方看他,并且隔户互相谈话。窦传对支道山说:我现在遇到这样的危难,你有什么办法可以救我?支道山说:这我没有什么特别办法,只要你至心称念观音圣号,一定会得到菩萨的感应。窦传过去亦曾听说观音的慈悲,现在经支道山这么一说,立即专心一意的称念观音圣号,经过三日三夜的至诚归命称念,看看自己身上的锁械,好像有点异于寻常,并且觉得略为松解,用手试推一推,忽然离开身体。窦传复又至心祷告说:我蒙菩萨的慈护,已令桎梏得到自解,但与我同系的人还有很多,我不忍心独自离去,恳求菩萨慈悲普济,使同狱的人都得免于囚禁之难,祷告完后,再去牵挽其他的人,他人亦次第的解除枷锁,好像有人从旁割结一样。于是大家开户,共同走了出去,没有一个看守的人发觉到,因而出了城外,得免枷锁之难!枷锁以及杻械,长行亦曾说过,是指名缰利锁等说的。从表面看,世间一些没有被幽囚禁闭的人,似乎可作一切的自由活动,根本没有受到任何的束缚,殊不知事实并不真的这样。试看,有名誉的人,为了保持他的名誉,终日恐怕名誉丧失,这不是被名誉的枷锁缚住是什么?再看,有钱财的人,为了求得钱财更多,终日在盘算怎样使财富累积,这不是被财利的枷锁缚住是什么?所以生存这三界里的众生,根本就是被三界之所囚禁,从来没有获得自由过!现在如能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体念观音菩萨的大慈大悲,不再在名利场中追逐,就可释然得解脱了!

  接着,再说能脱毒药难。“咒诅”是最不正当的害人行为。印度有一类外道,能念一种恶咒,以之咒杀自己所要杀害的人,如念起尸鬼咒,亦即毗陀罗咒,令鬼起而杀人。还有画符焚烧以咒自己所不喜欢的人,或者扎个稻草人来射杀以期自己的仇人死去,都名咒诅。毒药,指那服了会得丧身失命的,不是一种两种,所以叫做“诸毒药。”不论是用恶咒来咒诅你,或者是用毒药来毒害你,其目的都是想要伤害你的身体,所以说“所欲害身者。”正在这个时候,你如诚心称“念彼观音”菩萨圣号,就可仗观音菩萨的威“力”加被,结果,不但不会伤害到你,而且“还着于本人”,使他自己受到损伤!

  先说一个事实,再论经中意趣。过去有个卜神的人,名字叫做赖省幹,用心是很邪恶的,为使他的卜神灵验,在他家中特供一个妖物,每年到江浙地方来拐骗童男童女,带回去祭祀那个妖物。后来有一女童,被他引诱带回,囚在一间屋里,当时神棍,哄骗那个女童,要她沐浴更衣,以待妖物来吃。可是这位女孩,由于过去宿根,平时知道念观音菩萨,所以这个时候,唯有一心称名,到了深更半夜,在她住的房内,天窗忽然开启,妖物的两只眼睛,如电炬一般的,自窗进入房内,女孩虽极惊怖,但仍一心称名,念呀念的,女孩口中,忽亦发出光来,射到妖物身上,妖物触到这光,立即从窗跌下,女孩急呼救命,碰巧屋外有巡警经过,听到有救命的声音,即刻就走进房内,看看发生什么事情,原来是一条大毒蛇,僵死在女孩旁边。巡警侦悉赖省幹是个大坏人,乃把他逮捕送到官厅里去,治他骗人害人的应得之罪!当知这就是一般人说的害人反害己,亦即本经这里说的还着于本人。所以人生在世,宁可自己吃亏,千万不可存有害人之心,不然的话,害人不一定害得到,而自己首先遭殃,这是何苦哩!

  在譬喻经中亦有类似这样的事实说:有个在家学佛的居士,最初受持五戒,后因年龄衰老,对戒多有忘失。当时山中有个口渴的梵志,曾从居士乞求净水,但因居士田事忙碌,没有能够立即供给,于是梵志愤恨而去。然这梵志不是简单的,能够起尸使鬼,乃招一个杀鬼来,对杀鬼说:彼清信士侮辱我,你可替我去杀他。山中有罗汉知道这事,立刻到田家对居士说:今晚你早把灯点起,精勤勇猛的诚归三宝,诵守口莫犯的偈颂,且慈念一切众生,那你就可得到安稳。居士受了罗汉的开示,通宵念佛诵戒,结果鬼不能害。但是鬼神之法,人要他去杀,他立即去杀,但如被杀的人,有不可杀的功德,法当却杀那使鬼的人。于是鬼生瞋恚,欲去杀害梵志。罗汉知道这事,又去掩蔽梵志,令鬼不能得见。因为如此,居士由斯悟道,梵志由斯得活。假定不是罗汉,岂不又添冤鬼?

  图书集成神异典一百六卷引东坡居士曰:“观音慈悲者也,今人遭咒诅,念观音之力,而使还着于本人,则岂观音之心哉?今改之曰:咒诅诸毒药,所欲害身者;念彼观音力,两家总没事!”有对这批评说:“东坡云:还着失慈,当云两家总没事。吾不意东坡之高明,而出此鄙俗语也。还着一言,有事有理:事则邪不胜正,慈能制凶。今以正念观音,自然还着。喻如含血喷天,返污己身;将头触火,反焦己额,不期然而然,非菩萨加罚于彼,亦非行人起心愿着彼也。”

  己三  罗刹恶兽难

  或遇恶罗刹,毒龙诸鬼等;念彼观音力,时悉不敢害。若恶兽围绕,利牙爪可怖;念彼观音力,疾走无边方。

  设“或”有这么一个人,突然“遇”到凶“恶”的“罗刹”,有“毒”的“龙”以及一切作灾的“诸鬼等”,欲来加害于你,使你的生命结束,正在这个时候,你如一心称“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仰仗观音菩萨的威“力”加被,顿时都不敢来加害你,所以说“时悉不敢害。”

  罗刹,在前长行已解释过,现在不再重述。相传过去有一个人,逢人欢喜问长问短。一天,走在路上,遇到一个罗刹,自知性命难保,因为这人好奇,并不由于危险,就不提出问题,所以仍然问道:喂!你这朋友,为什么胸是白的而背是黑的?罗刹回答他说:我最怕的是太阳光,为了背光行走,所以背黑胸白。该人听到这话,立刻壮起胆来,拉住罗刹就向太阳光的地方走,罗刹因为怕光,自己反而逃走,该人于是没有遭到罗刹之难!

  此意是即显示:不论罗刹,不论恶鬼,只有在黑暗中行事,对于光明是恐怖的,从不敢在光明中活动,所以只要吾人一心称名,仗藉观音菩萨的慈光,就可使罗刹、恶鬼不敢来害。同时亦可说:吾人内心中有贪求不已的贪鬼,黑暗重重的无明鬼,内鬼引生外鬼,所以鬼常来作祟。假定做人,正大光明,公正不苟,邪念不起,任何罗刹鬼怪,是都不会来伤害的!

  在深山穷谷,或旷野丛林,时常有凶猛残暴的豺狼虎豹的恶兽出现。设“若”有这么一个人,突然遇到很多的“恶兽”将之“围绕”起来,并且露出它们可怕的“利牙”钢“爪”,令你感到无限的恐“怖。”正在这个时候,如能虔诚的称“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仗观音菩萨的威“力”加被,使得这些四面包围着你的恶兽,就很捷“疾”的逃“走”,避到无“边”、无际的“方”向去了。恶兽、毒蛇之类,都是现实存在的东西,而且在古时代,每年为这些东西伤害的人群,确实是很多的,就是到现代,仍然经常听到有人被恶兽所噬,或为毒蛇所伤。如虎时常出而为患的,我国就有所谓[谈虎色变]之说。因此,佛在经中时常举出毒蛇、恶兽的恐怖,令我人知所警惕!人类最要紧的,就是求生存,如其生存没有受到威胁,那是不会发生畏惧的。佛陀深知众生的心理,每举此实例来为众生说法。

  法苑珠林说:在我国宋时元嘉初年,有位黄龙沙门,名叫做昙无竭,是个净修苦行的行者,经常读诵观世音经。一次,与徒众二十五人,往寻佛国,沿途备经艰险,到达天竺舍卫国路上,遇到一群山象,本是很危险的,但昙无竭捧着经念谓:一心归命大悲观世音。这时忽有狮子从林中出来,象见狮子立即惊走,没有伤害到昙无竭等。可是走了没好久,又有一群野牛鸣吼而来,将欲加害他们,昙无竭仍旧如初归命,一心称名。正在这时,一只大鹫飞来,使诸野牛立刻惊散,昙无竭等得免受难。可见称念观音圣号,是会得到菩萨感应的。

  南海慈航说:明朝时代有闽南人,名叫雷法震,向以烧炭为业,家里有鸭栏木,纹理极为精细,欲刻大士像供奉,但因事情太忙,没有立刻实行。一天入山烧炭,突从榛莽丛中,走出一只老虎,张牙舞爪的向雷法震扑来,不免使雷法震感到极大恐怖,正当危急的时候,忽来一个美丽的女子,指着虎呵叱它,虎就为她慑伏,叩首摇尾而去。法震承该女子相救,拜问她的姓名以求报答。女子答说:我是君家鸭栏木。说了就不再见其人。法震见到这个情形,知是观音菩萨来救,于是择吉雕刻观音圣像,并且从此终身持斋顶礼,可见观音的感应之大。

  己四  毒虫暴雨难

  蚖蛇及蝮蠍,气毒烟火然;念彼观音力,寻声自回去。云雷鼓掣电,降雹澍大雨;念彼观音力,应时得消散。

  在这世间,“蚖蛇及蝮蠍”之类的毒蛇毒虫,是很多的,它们吐出来的毒气,像烟火一样的燃烧,所以说“气毒湮火然”。不论什么人,接触到这毒气,都会丧身失命的。假使有人遇到这情形,立刻“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得到观音的威“力”加被,它们就会“寻”着这个“声”音,“自”然而然的回避他去,不再吐出毒气来伤害你了,菩萨的慈悲感应来得多么速疾?

  有说蚖与蝮是同一类的,即一般说的土虺蛇。虺是毒蛇,大的约长八九尺,扁头大眼,颜色如土,见到人的时候,就昂起头来向人追逐,其性是极毒的,只要被它咬到,绝对没有命的。蝮亦是毒蛇的一种,多居在湿地,长约一尺馀,头是很大的,形犹如三角,而颈又很细,毒牙如管状,全体灰暗色,有褐色斑纹,至尾则突然短小,毒性是很强烈的,被它咬了一口,同样会没命的。

  相传南宋绍兴年间,馀杭地方,有个姓周的女人,在路上行走,见有三条大蛇盘在路心;使她没法通过,只好鼓起勇气来,从蛇上面跨过去,蛇亦不甘示弱,立刻发怒追她,并且把她缠倒在地。正在这时,有乡人名叫龚黎臣的,赶路经过于此,看到这种情景,为了救这女人,没有他法可想,就合掌高声称念观音圣号并持念大悲咒。说来真是不可思议,蛇听到观音圣号的声音,就放下该女子,而各自行离去。是为寻声自回去最有力的明证。

  再说蝎,俗作蝎,属蜘蛛之类。长约三寸许,青黑的颜色,颈上有触须一对,如蟹螯,头部与胸部,都是很短的,腹部有十三道环节,后端大环节狭小如尾,未有毒钩,遇到敌人,就向上弯曲,注射毒汁出来,如人碰到毒汁,可能会失命的。通常捕蜘蛛小虫为食,并螯人。

  从口中吐出毒来伤人,是喻人类的恶口漫骂以及挑拨离间所产生的毒害。如恶口漫骂,有时使人难过得不能自安,甚至因此气得一命呜呼,这是世间所常见的事实,所以说“一言听之,令人如三百矛刺心”,就是此意。现在社会的每一角落,差不多没有一天,没有人互相漫骂的恶言恶声。不要以为没有什么关系,人与人间的成为仇敌,国与国间的发生战争,往往是由一句话不能忍受而引起的。至于挑拨离间,使得双方互相猜疑,甚至演成激烈的械斗,同样会使双方受到损伤的。所以在这世间做人,关于口业不得不慎,特别是恶口与两舌,要更特别的避免!

  本来一个晴朗的天空,忽然乌云密布,雷声隆隆震动,如击鼓之声,电火闪闪四飞,如牵掣之形,所以说“云雷鼓掣电。”或者降下坚硬的冰雹,或者落下滂沱的大雨,所以说“降雹澍大雨。”碰到自然界天空中的这些可怖现象,你如能够虔“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仗观音菩萨的威“力”加被,即得立时云消、雨散、雷停、雹止、所以说“应时得消散。”

  云是飘浮在空中的,所谓白云苍狗,变化万千。然则云是怎样成的?混合在空气中的水汽,本来是无形无相的,一旦凝结成水点或冻结成冰晶,就变成有形的云。云如变乌黑的乌云,弥漫于天空中,是即下雨的前奏。雷鼓,是说云里放电的时候,所发出的巨大响声,好像击鼓的声音一样,所以叫做雷鼓。过去民智未开的时代,人们将雷称为雷神,说雷公身上,背一只大鼓,用手敲击作响,亦即雷鼓说明。掣电的电,是物质里固有的一种能,可以用来作为动力,并可以利用它来发光发热,如天空中的闪电。雷电,往往联结一起说,即先有烁烁的闪电,然后有轰轰的雷声,因而一般以为雷电是有先后的,其实它们是同时发生的,只因光波传递得较快,声波传递得较慢,所以先见闪电而后再听雷声。

  丁三  总结

  众生被困厄,无量苦逼身;观音妙智力,能救世间苦。

  “众生”在这现实世间,或受穷困之境,或遭危厄之难,所以说“被困厄”,被即受的意思。这末一来,当有“无量”痛“苦逼”迫其“身”心,使之感到身心均不得自在。但寻声救苦的大悲“观”世“音”菩萨,具有微“妙”不可思议的“智”慧之“力”,观见困厄中的众生,受诸痛苦的逼迫,就被悲心之所驱使,而来救诸众生的苦难。如心经说:“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密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所以说“能救世间苦。”观音菩萨之所以得名为观音,亦即缘此而来。讲到这里,显得名所以的一大段文,已告结束。

  丙二  显游化方便

  丁一  广显应化诸国

  戊一  身业普应

  具足神通力,广修智方便,十方诸国土,无刹不现身。种种诸恶趣,地狱鬼畜生,生老病死苦,以渐悉令灭。

  观音是位久修大行的高级菩萨,从其所证的圆通体中,发出最极殊胜的妙用,所以说“具足神通力。”神是妙用不测之义,通是无碍自在之义。凡是大菩萨,都具有神通。不过说到神通,向来分为有漏神通与无漏神通的两类。有漏神通,不但天仙具有,就是鬼神亦有。唯鬼神所有的神通,是报得通,功用不大,只能见到人鬼二道的少分。天仙具有天眼、天耳、他心、宿命、神足五通,功用虽比鬼神大得多,但仍然是很狭小的,而且烦恼全在未断,佛法认为最重要的漏尽通,他们还未获得。因而有时动起杀机来,利用他的神通,那所造的罪恶就大了!出世的二乘圣者,不但具有一般的五通,亦得佛法说的漏尽通。其所发生的作用,虽胜过天仙的有漏神通百千万倍,但因未获究竟的关系,所以二乘的天眼通,只能见此三千大千世界,天耳通,只能听此三千大千世界,神足通,只能于此三千大千世界得到自在,宿命通,只能了知八万劫以内的事情,他心通,只能知道六凡众生的心念。登地的菩萨,破了一品无明,所以他们的天眼天耳二通,不但能见闻一个三千大千世界,而能见闻百个三千大千世界,其神通所发生的功用,较之二乘要广大到百倍,但还不能算是具足神通。佛的天眼通,能见无量无数无穷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的天耳通,能听无量无数无穷无尽的三千大千世界,佛的宿命通,了知久远劫前的事,就好像在今天一样。彻法底源,究竟具足。观世音菩萨,在前已说过,是早就成佛的正法明如来,已证圆通妙体,当与初成菩萨道的不同,所以具足不可思议的大神通力。

  正法明如来示现的观世音菩萨,不但具有神通妙用,而且“广修”大“智”慧,大“方便。”大智慧,是指胜义智说的,契证诸法性空的真理,为他的唯一特能;大方便,是指世俗智说的,适应众生根机而说法,为他的唯一功用。二智兼运,无不具足,称为广修。没有胜义智,决不能证真理,没有世俗智,决不能度群迷。在菩萨的立场上,这二智是不可偏废的,而且要有胜义智,才能发生权巧的世俗智。

  大悲观音,既然具有神通力及方便智,当然就可以在“十方”世界,一切“诸国土”中,“无”一“刹”土而“不”示“现”其各种应化“身”,以度化各类不同的众生。刹在印度叫做刹摩,中国译为土田,经中或叫做国,或叫做土,其义都是一样的。如称佛刹,是即显示一佛所教化的世界。现身,谓佛菩萨能化现种种不同的身分。如本经长行说观音菩萨现三十三应身,是即现身义。应是随感而应,谓由众生所感,自然而然以应,本此可以知道:以度生为本愿的观世音菩萨,不如一般人所想象的是供在寺庙庵堂里,而是活生生的在十方国土到处现身说法的。

  无刹不现身的观音菩萨,究竟是在那些地方示现?谓于“种种诸恶趣”中,皆可现身的。诸恶趣,通常是指地狱、饿鬼、畜生的三恶趣;亦有于三恶趣外,加一阿修罗趣,称为四恶趣的。所以称为恶趣者,是说众生以各自的恶业,当趣恶处,名为恶趣。亦有以人与天(修罗遍于诸趣)加入三恶趣,称为五恶趣的,所以名诸恶趣。人天被称为恶趣,这是约在生死轮回中说的。以佛法的出世观点说,凡是没有超出三界的,都可说是在恶趣中。

  以“地狱”说:众生堕在地狱中,不论是在八寒或八热地狱以及其他各种地狱,都有种种痛苦来袭击的。观音菩萨见到地狱众生受苦,不忍他们长期陷在重重痛苦的包围中,于是动起“我不入地狱,谁入地狱”的悲愿,示现地狱众生的身相,到地狱中去教化他们,令他们出离地狱的苦恼,而获得身心的解脱!

  以饿“鬼”说“这虽有无财、少财、多财——如血食之神——的差别,从饥渴苦迫得名,常称之为饿鬼。”堕在饿鬼道中,常常经过百千万年,听闻不到浆水之名,何况其他的饮食?所以趣入饿鬼,是很苦的。观音菩萨见到饿鬼众生在受苦,特别示现鬼王面然大士,引起佛说焰口来普救一切饿鬼,是为现饿鬼身而为说法令得解脱。

  以“畜生”说:这在现实世间明白所见的,有在空中的飞禽,有在陆地的走兽,有在水里的鳞毛等。堕入畜道的众生,或是还债而来,或为偿命而来,经常受诸不堪忍受的痛苦。观世音菩萨,见到畜道的众生在受苦,就示现各种不同的畜生身相,以去度化它们,使它们舍离畜生的果报,而获得身心的解脱!

  以人类说:“生、老、病、死”的四种大“苦”,不论是有钱没有钱的,不论是有地位没有地位的,谁也免不了。不但人类,就是天上有情,亦同样不能免。如古德说:“人间难免四相苦,天上何曾免五衰?”观世音菩萨,见到人类以及天上众生在受苦,同样示现人身或天身,来为我们说法,使我们离苦得乐!

  总之,在三界之内的众生,不论是属那一趣的,只要你有苦存在,只要你一心称名,观音菩萨大慈大悲,都会现在你的面前,为你说所能接受的正法,使你依此正法去实行,就可渐渐的令你消灭痛苦,所以说“以渐悉令灭。”这在长行说三十三应身中,已详细的叙述。

  以上两颂八句,是总颂现身,所以科为身业普应。

  戊二  意业普观

  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常愿常瞻仰。无垢清净光,慧日破诸暗,能伏灾风火,普明照世间。

  这是观音菩萨的意业普观。观有“真观、清净观、广大智慧观、悲观及慈观”的五观。以此五观,显示度化众生的根本。依向来所说,前三观是属于自利的,后二观是属于利他的,所以五观即含有自利利他的两大部分。如以五观为应化的殊胜方便来说,应说那是属于利他的。而且从前文接下来看,渐令消灭众生的痛苦,究竟怎样渐灭法子?因而现在就说五观以灭众生之苦,何况科文是显游化方便,当更以度脱众生为运用五观的方便。

  有人这样解说:由观音菩萨生起真观的观慧,照见众生的妄业本空,根本没有业性的自体可得;起清净观的观慧,照见众生的自性本来离染,从未受过杂染之所染污的;起大智观的观慧,照破众生的无明痴暗,显发众生的本有光明;起大悲观的观慧,拔除众生的无量痛苦,不再受诸痛苦的逼迫;起大慈观的观慧,给予众生的一切安乐,使众生永远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依于这一解释,可说前三观重在摧毁众生的惑业,后二观重在为众生拔苦与乐,是以五观都是利他的。因此,古人用真、净、智三观,配合天台空、假、中三观来说,我们认为不必要的。

  观音菩萨既以五观度化众生,我们就应“常愿”菩萨慈悲予以救济,使我们真能离苦得乐;同时亦应“常瞻仰”菩萨的妙相庄严,顶礼景仰以求摄照!所谓瞻仰,是以恭敬心而仰见的意思。法华经方便品说:“瞻仰两足尊。”维摩经说:“瞻仰尊颜,目不暂舍。”都是此意。

  以上四句,乃颂结显观智。显示菩萨应物观照,所以有此五观差别。

  菩萨应物观照的五观,一一都是清净无垢的,从清净无垢的观中,发出大智慧光来,所以叫做“无垢清净光。”而这大智慧光,朗然照耀,能够照破一切烦恼黑暗,犹如日轮高悬在晴明空中,照破大地一切黑暗一样,所以说“慧日破诸暗。”无量寿经说:“慧日照世间,清除生死云”;法华经方便品说:“慧日大圣尊”,都是此意。众生的无知无明,叫做诸暗。清净智光,能照世间的盲冥,故以慧日譬之。法华经药王菩萨本事品说:“又如日天子能除诸暗,此经亦复如是,能破一切不善之暗。”慧日的光辉,不但能破诸黑暗,而且“能伏灾风火。”灾兼一切的困厄,惟风火是诸灾难中最大的灾难。风火大灾能伏,其馀的灾难,自更不成问题。众生之所以有风火等的各种灾难,严格说来,不是外面加到众生身上来的,而是众生烦恼之所招感的。烦恼的黑暗既已照破,各种的灾难当然能伏。伏除灾难、照破黑暗的慧日光辉,像太阳一样的照耀世间,照得普遍光明起来,所以说“普明照世间。”

  戍三  口业普益

  悲体戒雷震,慈意妙大云,澍甘露法雨,灭除烦恼焰。

  这是观音菩萨的口业普益,亦即赞叹观音菩萨为众生说法的情形。虽说是口业普益,而实际包含三业的活动,亦即显示观音菩萨的三轮不思议化。

  “悲体”者,悲以拔苦为义,诸佛菩萨的悲心,广大无比,所以叫做大悲。佛菩萨以大悲为体,所以名为悲体。如说:“佛心者,大慈悲是。”“菩萨但从大悲生,不从馀善生”,都可作此悲体的说明。而这悲体,亦可说是大慈悲的法身体,是从持戒而得的,因此,戒与慈悲有着密切的关系。“例如不杀,不使一切有情受杀生苦,也是给一切有情以安全感。进一步,更要爱护有情的生命。戒,不即是慈悲的实践吗”?观世音菩萨,用大慈悲戒体,身轮现通,示现三十三应,神通妙用之力,骇动犹如雷震大千,惊醒世人的迷梦,所以叫做“戒雷震。”德清古德说:“法身无体,以悲为体,戒者法身所流之教戒也。故将说法,先以雷震,惊动群机,以慈意而兴广大法云。”

  “慈意妙大云”,是显菩萨的意业。菩萨不特以悲拔除众生的痛苦,同时亦运用慈给与众生的快乐,当欲以乐给与众生时,是即名为慈意。佛法,凡欲褒美不可思议之法,就称为妙。有说:“妙名更无等比,更无过上义。”佛及菩萨的大慈,遍缘法界一切众生,如彼大云普荫一切,所以名为妙大云。

  “澍甘露法雨”,是正显菩萨的口业说法。法华文句说:“甘露是诸天不死之药,食者命长身安,力大体光。”注维摩经七说:“什曰:诸天以种种名药着海中,以宝山磨之,令成甘露,食之得仙,名不死药。生曰:天食,为甘露味也。食之长寿,遂号为不死药也”。佛陀常以甘露喻不生不灭的妙法。妙法能滋润众生,所以譬之如雨。无量寿经上说。“澍法雨,演法施。”法华经序品说:“雨大法雨,吹大法螺。”涅槃经二说:“无上法雨,雨汝身田,令生法芽。”又说:“唯希如来甘露法雨。”这是以甘露法雨,譬喻如来的教法。观音菩萨为众生宣说妙法,令诸众生普得法益,所以叫做澍甘露法雨。

  能令众生得到什么利益?众生具有烦恼,而且烦恼炽然,如大火焰一般,用其他的东西,没有办法可灭众生的烦恼焰,唯有菩萨的甘露法雨,始能令诸众生,灭除烦恼火焰,而达不生不灭的清净地,所以说“灭除烦恼焰。”

  丁二  正显游于娑婆

  诤讼经官处,怖畏军阵中;念彼观音力,众怨悉退散。妙音观世音,梵音海潮音,胜彼世间音,是故须常念。念念勿生疑,观世音净圣,于苦恼死厄,能为作依怙!具一切功德,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是故应顶礼!

  这是颂文最后正显游于娑婆世界的一科文,以结束观音菩萨游化方便的说明。

  娑婆世界的众生,特别是众生中的人类,自古以来是斗争坚固的,很难做到和乐相处,往往为了些微小事,发生不必要的争执,以致诉讼而打官司,不说一般人与人间如此,即夫妇、父子、兄弟等,对簿公庭亦所在多是。假定有人因诤执而起诉讼时,到法庭或裁判所对质时,不免引起官司失败的怖畏。说老实话,诉讼是最不值得的事。因为不论有理无理,结果,总是对己不利的。设若有人因“诤讼”而“经官处”感到怖畏时,你如能够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就可得到观音菩萨的威力加被,使得彼此之间和平解决争端,双方言归于好,不再在法庭相见。这样,彼此的宿怨顿消,成为极要好的朋友!

  不但人与人间经常的相争,就是国与国间亦不断相争,所以我们这个世界,从来就没有一天和平。有人说:一部人类史,就是一部战争史,真是一点不错!战争,敌对双方的军队,摆开各自的阵线,彼此互相严阵以待,到两军正式交锋时,自然不免互有死亡,想到活泼泼的生命,一个一个的倒下去,不期然的会使人感到怖畏,所以说“怖畏军阵中。”当这兵灾战祸恐怖危险的关头,你如能够“念彼观音”菩萨的圣号,仰仗菩萨的慈“力”加被,“众怨悉”皆可以“退散”,化干戈为玉帛,而过和平生活了。颂中的众怨,不但指敌对的军队,亦包含诉讼的怨仇。由于念彼观音,感圣化而各悔先心,所以悉退散。

  前文意业普观中,曾说到观音的五观,现于游化娑婆文中,再说观音的五音。五观是菩萨的能观智,五音有为菩萨所观境,有为菩萨的说法音。以此合释观音得名观音的所以。有人说这五音都是形容观音菩萨的说法清净和美妙,其实并不尽然。如“妙音”,不必作其他的解释,是专指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之音而言,因念菩萨的圣号音声,是即微妙不可思议的,所以称为妙音。“观世音”,谓“观照世音一切持名求救的音声,即无刹不现身的寻这声音而去救济”,所以名为观世音。“梵音”的梵,是清净洁白的意思,即观音菩萨世间出世间法,都是清净而无垢染的。法华经序品说:“观音微妙,令人乐闻。”华严经说:“演出清净微妙梵音,宣畅最上无上正法,闻者欢喜,得净妙道。”法华文句说:“佛报得清净音声最妙,号为梵音。”“海潮音”,是以海潮譬音之大者。如海潮满时,所发出的音响,是极雄壮而澎湃的。还有海潮来时,有其一定的时间,从来不失时的。如长水义疏说:“天鼓无思,随人发响;海潮无念,要不失时。”这是譬喻菩萨说法及时,从不失其时机,如众生在什么时候得度,就在什么时候为其说法,应以什么法才能得度,即为众生说什么法,如海潮不失其时,所以名为海潮音。“胜彼世间音”者,有说诵念南无观世音菩萨,其音如梵音,如海潮音,胜于世间所有一切的音声,“是故”为佛子者,必“须常”常称“念”,方能得到实际的利益。有说观音大士,对十界的众生之机,能说十界的不同之法,而且其声清净,决不是世间的音声所能及的,所以我人应当常常诵念。前者是约众生念大士圣号的音声说;后者是约大士为众生说法的音声说。两说都可通,但我以为前说较为合理。

  佛陀苦口婆心的劝我们众生,要常常称念观音菩萨的圣号,但当你在念时,前念后念的“念念”之中,切“勿生”起一念“疑”惑,以为念观音圣号是没有益的。当知疑是信的大敌,如一有了疑念存在,你就不能专心一意的去念,由于不能真切至诚的念,自然也就难得菩萨的感应,如要得到感应而来救济吾人的苦难,你就得毫无疑念的蓦直念去!须知“观世音”菩萨是补处大士,一切烦恼杂染已经断尽,不同其他未断尽无明烦恼的菩萨,而被尊为“净圣”的,即是清净的圣者。而且我人“于苦恼”的生“死”中,不论遭遇到怎样的“厄”难,你如能一心称名,观世音净圣,即“能为”我们“作”所“依”的慈父,所“怙”的慈母。换句话说,众生在这世间,遇到任何灾难,观音菩萨是我们有力的依靠!

  再说,观音菩萨,“具一切”无量“功德。”大乘义章第九说:“言功德,功谓功能,善有滋润福利之功,故名为功;此功是其善行家德,名为功德。”天台仁王经疏上卷说:“施物名功,归己曰德”。胜鬘经宝窟上本说:“恶尽言功,善满曰德。又德者得也,修功所得,故名功德也。”具诸功德的观音菩萨,常以一双“慈眼”,等“视”一切“众生”,如同父母的爱护儿女,不会有不同的看待,因而儿女有什么困难,父母可以作为唯一的依靠。观音菩萨集功累德,其所有的“福”德之“聚”,广大如“海”的“无量”无边。因为这样的关系,“是故”众生“应”当“顶礼”供养观世音菩萨。顶礼,即五体投地。如说“头面礼足”,或说“顶礼佛足”等。人生最贵者莫过于顶,最卑者莫过于足。现在以我最尊贵的头顶,去礼他最卑下的足,如以现在话说,是即最敬礼。

  甲三  闻品获益

  乙一  持地称扬

  尔时持地菩萨即从座起,前白佛言:世尊!若有众生,闻是观世音菩萨品,自在之业,普门示现神通力者,当知是人功德不少。

  “尔时”,指佛说完偈颂的时候。当这时候,有位“持地菩萨即从”自己的“座”位站“起”,走到佛的面“前”,禀“白佛言”:“世尊!”在这世间,“若有”一些“众生”,有胜因缘,“闻是观世音菩萨品”,了解观音菩萨救度众生的“自在”不思议“之业”,且能无处不现的“普门示现”,无苦不拔的“神通”之“力者”,“当知是”听普门品的“人”,其所得的“功德”,实在是“不少”的。本此可知:吾人如能听闻观世音菩萨普门品,所得功德同样是很大的,不过发心听闻此品,最好从头到尾的一直听下来,中间不要间断,如果听一次而停两次,虽不是没有功德,但那功德是很小的。

  持地菩萨,据楞严经的介绍,过去普光如来出现于世的时候,曾经出家做了比丘,但他是一个苦恼人,没有多大的学识,虽说利益人的心念很切,肯做各种慈善事业,普遍利益社会人群,且能损己利人,具有菩萨心肠,但是很可惜的,即没有听过佛法,对于理路不怎么明了,所做有益社会的事,都是天性使然,暗与菩萨行为契合而已。“生而孔武有力,终日在桥旁路边,遇重负肩担的人,必定代负代担过桥,或车不得上行,必代他推挽,并不受值也不受谢。见路有不平的,高的平下,低的填满,或力修桥梁,大家都称他持地。虽到处苦心孤谐,用心良善,但未见若何效果。”而且“如是勤苦,经无量佛出现于世”,后来遇到毗舍浮佛,持地待佛到国王那儿去应供。毗舍浮佛亲切的为其摩顶说:你做了很多公益慈善事业,普遍的救济了不少苦难人群,当然是希有难得的,可是但从物质上去做,不知在心地上用工夫,那是很难得到效果的。要知外在的大地不平,是由于内在的心地不平,要想平于大地,必须先平自心,若心地平,则世界大地一切皆平。持地菩萨听了毗舍浮佛这番开示,立即心地顿开,见到自身微尘与创造世界所有微尘,完全平等无差别的,所以成为持地菩萨。

  乙二  时众发心

  佛说是普门品时,众中八万四千众生,皆发无等等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释迦牟尼“佛说是普门品时”,不但持地菩萨得到不少的功德,即在座听讲的大“众中”,亦有“八万四千众生”,听了之后,立刻“皆发无等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

  八万四千,是显其多数。“西天之法,显物数之多,常以八万四千为言。”举例来说:法华经妙音菩萨品说:“与妙音菩萨俱来者,八万四千人。”又说:“与八万四千菩萨围绕。”又说:“是八万四千菩萨,得现一切色身三昧。”法华经见宝塔品亦说:“持八万四千法藏十二部经,为人演说。”法华经药王品亦说:“火灭已后,收取舍利,作八万四千宝瓶,以起八万四千塔。”无量寿经更连环的说:“无量寿佛有八万四千相,一一相,各有八万四千随形好,一一好,复有八万四千光明,一一光明,遍照十方世界。”智度论说:“般若波罗密,能除八万四千病根本。”又说:“八万四千官属,亦各得道。”像这样的说到八万四千,在经论中是很多的。我们只可把它作为多数的一种说明,不一定刚好是八万四千这么多。

  无等等者,谓佛是最高最上,没有可以与之相等的,但佛佛道同,诸佛与诸佛是相等的,所以名无等等。僧肇注维摩经卷一中说:“诸佛名无等,与诸佛等,故名为无等等。”智论四十说:“无等等,诸佛名无等,与诸佛等,故名为无等等。”净影疏说:“佛比馀生无等,名为无等,佛佛道齐,故复言等。”法华经嘉祥疏十二说:“佛道无等,唯佛与佛等故,名此道为无等等”。根据上面的种种说法,可以知道,唯佛名无等等。

  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是印度话,中国译为无上正遍知,或译为无上正等觉,或译为无上正等正觉。分开来说:阿耨多罗,译为无上,三藐三菩提,译为正遍知。能够觉知真正平等的一切真理,是无上的智慧之功用。依智度论说:“唯佛一人智慧,为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正觉,简别凡夫的迷而不觉;正等,简别二乘的觉不普遍;无上,简别菩萨的觉还未究竟圆满。发无等等的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心,简单的说,就是发菩提心,谓以悲智圆成的大觉大解脱为目标,要求自己也完成这样的大觉,是为发菩提心。佛是人人可成的,问题只看我们是否发菩提心。如发大菩提心,一定可成无上大觉。观音是发大心的菩萨,如欲真得观音的救济,就得发心以与菩萨的悲愿相应!

 
 
 
前五篇文章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第一篇 拔病苦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第二篇 救厄难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第三篇 兴福慧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第四篇 度生死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灵感录 第五篇 广劝惩

 

后五篇文章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正释经文(三)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正释经文(二)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正释经文(一)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九、译者史实的简介

演培法师:观世音菩萨普门品讲记 八、妙法莲华经题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