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九、问答三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九、问答三

  问3-1:禅师在开示中曾经提到我们的菩萨过去世投生为狮王时,有一只兔子在睡梦中被掉落的果实所惊吓,以为世界末日到了,因而引起整个森林里所有野兽恐怖。当时狮王则逐一地追查,最后得知乃是误传所造成。弟子很好奇,人与人之间尚有语言隔阂,何以不同种类的动物之间可以沟通?请禅师慈悲开示。

  答3-1:我想那是因为菩萨的波罗蜜之缘故,使得他能够与其它动物沟通。例如,佛陀说法时只用一种语言,但是全印度各地讲不同种方言的人都能够清楚地了解佛陀所说的法。

  问3-2:修白遍时,以头盖骨的白色为对象,除了容易取相之外,还有其它意义存在吗?

  答3-2:事实上,我也教导禅修者以白花、白石头、白布等的白色作为对象来修行白遍。因此,任何白色的物体都可以作为修行白遍的对象。

  问3-3:如何才能对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觉,并且清楚明了?

  答3-3:要对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觉,并且清楚明了,你必须修行四念处。四念处是:

  一、身念处;

  二、受念处;

  三、心念处;

  四、法念处。

  身念处包括止禅与观禅,而其余三种念处则纯粹只是观禅。

  当你修行安般念时,就是在修行身念处。如果能以至诚恭敬的心,持续不断地修行,你的正念将会愈来愈强,定力也会愈来愈深,于是你的心变得非常宁静与清醒。

  修行到观禅时,你能够清楚地见到内在与外在的名色以及它们的因。换句话说,你能够清楚地观照内在与外在的身、受、心、法。因此,如果想要对自己以及外境保持警觉,你应当努力培育强而深的定力,进而修行观禅。如果你能证悟阿罗汉果,那是最好的,因为阿罗汉一直是保持警觉与正念的。

  问3-4:请问禅师,如何检查自己是否落入有分心?如何避免落入有分?

  答3-4:在两个心路过程之间有许多有分心在生起与消灭,即使像现在,你正在听我开示,但是仍然有许多有分心正在你的心中生灭,这是自然的现象。通常人们无法察觉有分心,因为他们的定力很弱。但是,当他们培育定力达到近行定时,就能了解到有时候他们的心会落入有分,那时他们感觉自己似乎一无所知。

  然而,他们还是无法见到有分心,因为有分心的对象乃是前世临死速行心缘取的对象。唯有当他们修行到缘起法,并且能照见前世的临死速行心及它的对象时,他们才能分辨有分心。

  问3-5:我曾经被人问倒了,请禅师帮我的忙,解答这个小问题——有人问:每一尊佛像都是有头发的,为什么你们出家人却是光头的?

  答3-5:在我们菩萨的最后这一生中,当他在阿拏摩河(the Anoma River)边出家时,他切掉自己的头发,直到只剩下两个指宽的长度。从那时候起,他的头发就一直保持两个指宽的长度,不会变长,也不会变短。

  佛陀允许比丘、比丘尼头发留到最长两个指宽。如果头发留到比两个指宽还长,那就犯了突吉罗罪(dukkata 恶作罪)。因此,如果你办得到的话,你也可以随自己的意愿而一直保持头发两个指宽长。

  问3-6:每个人都可以修禅吗?是否有不能修禅的人?是否有人一直修禅,经过很长的一段时间,却都没有禅相发生?这是不是因为业障重或其它因素所造成的?

  答3-6:每个人都可以修禅。然而,有些人无法得到禅相,这可能由于他们过去的业障、或不够精进、或得不到善知识引导、或方法错误等因素所造成。也可能同时由几项因素合并所造成的。

  问3-7:有位比丘在做过还俗的仪式之后,仍然冒充为比丘。请问禅师,在家居士供养已做过还俗仪式的比丘会有什么功德?如果这样的假冒比丘剃度别人出家,并授与别人比丘戒,将来他会遭受什么果报?

  答3-7:根据《布施分别经 Dakkhinavibhavga Sutta》,即使接受布施的是一只动物,或一个没有道德的人,布施者仍然能够从那项布施中得到功德。然而这样的功德并不殊胜,因为该布施不会由于受施者而净化。

  如果比丘还俗之后仍然穿着袈裟,冒充比丘,那么他就是一个贼,因为他偷取在家居士供养出家人的四种必需品(四事供养)。依照佛陀所制定的戒律,他就是「贼住」的人(十种波罗夷人当中的一种),在这一生当中,他不能再出家为比丘。

  问3-8:有人怀疑涅盘近似于断灭论。请禅师开示涅盘与断灭论的差别?

  答3-8:断灭论乃是认为:不必造作任何业因,人死亡之后就达到灭尽。相反地,佛陀教导说:有因才有果;什么样的因就造成什么样的果。例如:有了无明、爱、取、行、业这些因之后,果报五蕴就会产生。佛陀也教导说:没有因就没有果。例如:当所有的无明、爱、取、行、业都被阿罗汉道所灭除之后,果报五蕴就不会再生起。因此,涅盘的教法是中道,它依据自然的定理,显示因果相生的法则。再者,如果有人认为:灭除了无明、爱、取等这些因之后,并没有所谓的涅盘存在。那么,事实上,他本身就是存有常见的人。

  问3-9:佛陀在菩提树下证入佛位,同时也成为一位阿罗汉。他不必从证悟初果开始,再一直修行到四果。佛陀的弟子里是否也有不必证悟前三种果位,就直接证悟阿罗汉果的人?

  答3-9:根据南传佛法,事实并非如你所说的那样。我们的菩萨乃是透过证悟四道与四果而证得佛果的,他在一次静坐当中就证悟了四道与四果,在两种道之间只有几个观智生起而已。所有证悟阿罗汉果的人都必须经历四道与四果,因此,没有任何一位弟子能够不证悟前三种道果而直接证悟阿罗汉果。

  问3-10:由于不通达世俗谛,而造成在修学真实谛时有障碍,应当如何消除这些障碍?

  答3-10:佛陀开示说:「有定力的比丘能够如实知见诸法。」因此,如果想要照见究竟的真理,你应当在善知识的指导下修行,培育强而深的定力。

  在这里,我要讲述周利盘陀伽尊者(Venerable Culapanthaka)的故事。出家之后,周利盘陀伽尊者在他的哥哥摩诃盘陀伽阿罗汉(arahant Mahapanthaka)的指导下修行。然而,经过整整一个雨季安居的时间,他连一首四句偈都背不下来。他之所以如此愚笨的原因在于:过去世中,在迦叶佛(Kassapa Buddha)的时代,周利盘陀伽是一位学问渊博而且能教授佛法的比丘。有一次,他嘲笑跟随他学习的一位比丘为愚蠢。那位比丘因为受到老师的嘲笑而感到羞愧,并且丧失了继续学习的自信心。由于这项恶业,周利盘陀伽在许多世里都出生为愚笨的人。乃至在他的最后这一世,生为周利盘陀伽,出家之后他突然变得愚笨,因此,很意外地,当他背诵到下一句的时候,已经忘了上一句所背的内容。

  他的哥哥摩诃盘陀伽认为他不可能证悟任何道果,就命令他还俗。听到哥哥这些令人沮丧的话,周利盘陀伽感到很伤心,于是哭了起来。

  那时,佛陀住在明医耆婆(Jivaka)所供养的芒果园僧寺里。佛陀见到周利盘陀伽的困境,并且知道他将因为佛陀的指导而证得解脱,于是佛陀来到周利盘陀伽身边,问说:「我儿周利盘陀伽,你为什么哭泣呢?」周利盘陀伽回答说:「世尊,因为我的哥哥要赶我走。」「我儿周利盘陀伽,你的哥哥并不具足明了众生意向与根器的能力,而你正是必须由佛陀引导的人。」说了这些鼓励的话之后,佛陀以神通力变出一块清净的布,交给周利盘陀伽,然后告诉他说:「我儿周利盘陀伽,用手拿着这块布,并且朗诵着:『rajo haranam, rajo haranam——这块布容易遭到污染,这块布容易遭到污染』,你就这样子修行吧。」

  于是周利盘陀伽尊者就坐下来,用手摩触着佛陀给他的布,并且朗诵:「这块布容易遭到污染,这块布容易遭到污染」。当他如此摩触几遍之后,那块布开始变脏了。他继续摩触,那块布变得更脏,就像抹布一样脏。他的智慧成熟的时机已经到了,消失与坏灭的法则在他的心中现起,他内心思惟:「这块布原本是洁白清净的,但是由于和我的身体接触的缘故,现在它已经充满污垢。我的心就像这块布一样,在未受到干扰的情况下,我的心原本是洁白清净的,但是由于和贪、瞋、痴等不善心所接触,我的心变得肮脏了。」如此思惟自己本身之后,他进一步精进地培育定力,并且证得四种色界禅。以这些禅那为基础,他努力修行观禅,然后证悟阿罗汉果,同时也得到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

  从周利盘陀伽尊者的故事中,我们了解到:不应该认为愚笨的人就不可能证得殊胜的成就。

  问3-11:佛陀教导周利盘陀伽念「扫帚、扫帚」而使他证得阿罗汉果,这是什么道理呢?「扫帚」也是他的业处吗?光念「扫帚」也能修成四禅八定、证悟初果乃至四果吗?

  答3-11:根据南传经典,周利盘陀伽尊者并不是诵念「扫帚」,而是像我刚才谈到的,诵念「容易遭到污染」。

  在过去某一生中,周利盘陀伽生为一个国王。有一天,在城里巡查的时候,他的额头冒汗,于是他用一块清净的布擦去汗水,那块布因而弄脏了。国王自言自语地说:「由于这个不清净的身体,把这么一块清净的布给弄脏了,使这块布丧失了它清净的本质。有为法真是无常啊!」如此,他得到无常的印象(anicca-sabba 无常想)。所以,就周利盘陀伽尊者而言,「容易遭到污染」这个法门是他证悟阿罗汉果的强力助缘。由于佛陀见到他过去生中的善行,并且希望促使他专注修行契合那项善行的对象,因此佛陀交给他一块清净的布。

  周利盘陀伽尊者已经积聚波罗蜜长达十万劫之久:他在许多过去生中都研究三藏典籍,并且修行观禅达到行舍智。这是每一位要证得四无碍解智及六神通的阿罗汉必须具备的先决条件。在他的最后这一生中,当他看到布变得肮脏时,立刻省察到有为法无常的本质。由于过去的波罗蜜与禅修,他能够领悟有为法无常的本质,也能够领悟有为法苦及无我的本质,藉此而证得阿罗汉果。

  问3-12:有人说:在修禅之前必须先累积福德,否则将会遭遇许多困难。这句话是否是真实的?

  答3-12:如果这里的「福德」指的是过去生中所行的福德,那么这句话是真实的。有两类种子:也就是智慧(vijja 明)种子与善行(carana 行)种子。善行种子指的是布施、持戒、修行禅定等等。过去生中所累积的善行种子使你今生能得到好的父母、遇到好的朋友及导师、以及能够听闻到佛陀的教法。智慧种子指的是修行四界分别观、色业处、名业处、缘起及观禅。过去生中所累积的智慧种子使你今生能够明了佛法,尤其是明了四圣谛。

  如果一个人具备善行种子,而却缺乏智慧种子,那么他将有机会遇到佛陀的教法,但是却不能彻底地明了佛法,就像一个有双脚而却瞎眼的人。例如:在佛陀的时代,有一个名叫真谛(Saccaka)的辩论家。虽然佛陀为他说了两部长篇的经,他仍然无法证得任何道果。他心里认同佛陀所说五蕴是无常与无我的,但是口头上却不愿意承认。虽然佛陀知道他不能证得任何道果,但是仍然为他讲了两部长经,因为佛陀预见到在他获得智慧种子之后,将在佛陀般涅盘后大约四百年的时候投生在斯里兰卡,成为一位大长老,名叫大黑护佛(Mahakalabuddharakkhita),并且将在那时证悟阿罗汉果。如果一个人具备智慧种子,而却缺乏善行种子,假使他遇到佛法,他能够明了佛法;但是他却很难遇到佛法,就像一个有敏锐的视力而却没有脚的人。例如:阿阇世王(King Ajatasattu)原本具备了足够的善根,能够在听闻佛陀开示《沙门果经 Sammabbaphala Sutta》之时证得须陀洹道果;然而他却没有证得道果,因为他不能在杀害自己的父亲之前就先遇到佛陀。如此,由于缺乏善行种子,他不能在适当的时机遇到佛陀。同样在佛陀的时代,有一次,佛陀看见一对年老的乞丐夫妇,并且露出微笑。阿难尊者就请问佛陀为什么微笑。佛陀告诉他说:那对乞丐夫妇当中,丈夫名叫大财长者子(the son of Mahadhanasetthi)。如果他们在早年的时候修行佛法的话,丈夫将会证悟阿罗汉果,妻子会证悟阿那含道果。如果他们在中年的时候修行佛法的话,丈夫会证悟阿那含道果,妻子会证悟斯陀含道果。如果他们在晚年的初期修行佛法的话,丈夫会证悟斯陀含道果,妻子会证悟须陀洹道果。但是他们却一直蹉跎到沦落为乞丐,现在已经太老也太虚弱而不能修行佛法。他们错过了修行佛法的时机,也就无法证得任何道果。所以,同时具足善行与智慧这两类种子是很重要的,如此才有机会遇到佛陀的教法,并且能够明了佛法。

  至于今生所造的福德,正如我在之前的开示中谈过的,对于今生能证悟阿罗汉果的人而言,今生所造的福德是不重要的。他们应当专注修行戒、定、慧三学,努力证悟阿罗汉果。今生所造的福德不能带给他们来生的利益,因为他们不会再继续生死轮回。然而,对于还必须生死轮回的人而言,今生所造的福德还是很重要的。

  问3-13:有一位老比丘尼经常对信徒说:妳以前堕胎的婴灵现在正跟着妳,妳累劫的冤家债主正跟着妳,障碍妳的一切,所以妳的事业才会失败、会生病、家人不和、争吵不休,妳会得癌症。请问禅师,堕胎的婴灵及累劫冤家债主真的会二十四小时跟着自己,等着报仇吗?

  答3-13:佛陀说:胎死腹中的婴儿多过安全出生的婴儿。当一个婴儿在子宫内死亡之后,依照他临死那一刻成熟的业,他会投生在五道当中的一道。如果投生于地狱道、畜生道、人道、或天道,他就不可能跟着自己过去的母亲。如果他投生于饿鬼道,绝大多数的情况是:他会遭受极大的痛苦,不可能跟着过去的母亲。只有某一种鬼可能会跟着母亲,但是很难确定那一个婴儿会是这种情况。即使他跟着母亲,也不会带给母亲什么大的伤害,只是偶尔惊吓她一下,或使她闻到不好的气味等,如此而已,因此母亲并不需要害怕。

  母亲必须了解的是:自己已经造了一项恶业,因为堕胎就是杀人。如果这个恶业在她临命终时成熟,她就会堕入四恶道之一。然而,对于已经做过的事,哭泣是无济于事的,因为事情已经做了,谁也无法将那个业去除。她必须做的是:避免再造同样的恶业。如果她能够避免造作所有的恶业,努力只奉行善业,那是更好的。她应当实行布施、持守五戒,如果能修行止禅与观禅,那又更好。如果这些善业当中的一项在她临命终时成熟,她将投生到善道。如果能够证得须陀洹道果,她将永远不再投生于恶道。只要今生没有做过五种无间业当中的任何一种,她都还有可能证得圣果。五种无间业是:杀父、杀母、杀阿罗汉、使活着的佛陀身上出血、分裂和合的僧团。一个明显的例子是盎崛摩罗尊者(Venerable Avgulimala):他在家的时候杀死了许多人,但是在他出家为比丘之后还是能证得阿罗汉果。因此,以前曾经堕胎的母亲不应再为那件事情忧虑,因为那样对她的生活没有帮助。相反地,她应当善用自己的有生之年,努力奉行善业。

----------------------------------------------------------------------------------------------------------------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有声书

----------------------------------------------------------------------------------------------------------------

 
 
 
前五篇文章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十、问答四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十一、问答五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十二、即席问答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八)

净界法师:佛法修学概要(九)

 

后五篇文章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八、问答二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七、问答一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六、大菩提乘(三)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五、大菩提乘(二)

帕奥禅师:菩提资粮 四、大菩提乘(一)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