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白话文:佛遗教三经 四十二章经(二) |
 
白话文:佛遗教三经 四十二章经(二) 11得道知命 译文 有个沙门问佛:「通过什么途径才能得道而证果?怎样才能知晓自己过去世的命运?」佛陀告诉他:「佛法的真如本性犹如虚空,没有形相可言。即便知道了却不去修证,也丝毫没有益处。重要的是应当具有坚定的信念和不懈的修行。这就好比是人磨铜镜,镜上的污垢磨掉之后,镜上原本就有的明亮便显现出来,人便从中看到了自己的影像。沙门修行,断除欲望,志守万法俱空,便能去掉自身污垢,明了佛法真谛所在,知晓自己过去世的命运。」 原典 有沙门问佛:「以何缘得道?奈何知宿命①?」佛言:「道无形,知之无益,要当守志行。譬如磨镜,垢去明存,即自见形。断欲守空,即见道真,知宿命矣。」 注释 ①宿命:过去世之命运。即总称过去一生、无量生中之受报差别、善恶苦乐等情状。 12人生四问 译文 佛教导说:「什么叫做善的行为?只有精进修行佛法,渐成圣果才叫做善的行为。什么东西最大?精进学佛,断灭诸惑得无漏智,志向与佛道相吻合最大。什么是有最大力者?忍辱的人下怀雠怨,能以勇健之力拒强敌,能忍辱的人内心不怀恶意,必将为世人所尊崇。什么样的人心最明亮?除掉内心污垢,灭息一切恶行,犹如白玉清净无暇。天地创生之前,直至当今世界上所有的事物,没有他所认识不到的,他无所不知,无所不见,无所不闻,得到了佛教的最高智慧,这可以说他的心是最明亮的了吧!」 原典 佛言:「何者为善?唯行道善。何者最大?志与道合大。何者多力①?忍辱最健,忍者无怨,必为人尊。何者最明?心垢除,恶行灭,内清净无瑕。未有天地,逮于今日,十方所有,未见之萌,得无不知、无不见、无不闻,得一切智②,可谓明乎!」 注释 ①多力:能动他法,不为他法所动,有大力者能由自力转一切法。 ②一切智:佛教中的最高智慧,能知晓一切佛法。又称「佛智」。 13舍爱得道 译文 佛说:「人如果怀着爱欲之心,就无法明了佛法的光辉、没有办法明辨、见到真理。这就好比是将五彩锦帛投入污浊水中,并用力搅拌,大家虽然靠近浊水边上也看不到自己的影像。浊水就像人已被染污的心,五彩锦帛就好比色、声、香、味、触之五尘,染心与爱欲交错,所以越发浑浊,无法见到佛法的真如本性。如果人们逐渐明了了其中的道理,内心忏悔,并接近深明佛理的有识之上,专心修习佛法,便能除掉自身的污垢,这样也就自然而然地见到自身的清净本性了。 「心着爱欲,不明了佛法真理的人,又好比铜锅下面架起猛火,锅中开水沸腾,锅上又覆盖着五层厚布。人们即便靠近锅旁,也根本无法看到水中自己的影像。以铜锅作比喻已染外尘、本不清净的心,内盛喻贪、瞋、痴三毒的水,外加喻贪欲、瞋恚、睡眠、浮躁忧恼和多疑的「五盖」覆于其外,更有世俗及外道的猛火催烧,自然见不到佛法的真谛。只有除尽心中所怀的污垢,精进学佛,渐证果位,才能知晓自身的魂灵从何处来,来生又向何处去。这是所有佛国净土的道德所在。」 原典 佛言:「人怀爱欲不见道,譬如浊水①以五彩②投其中,致力搅之。众人共临水上,无能覩其影者。爱欲交错,心中为浊故,不见道。水澄秽除,清净无垢,即自见形。 「猛火着釜③下,中水踊跃④,以布覆上⑤。众人照临,亦无覩其影者。心中本有三毒⑥,涌沸在内,五盖⑦覆外,终不见道要。心垢尽,乃知魂灵所从来,生死所趣向,诸佛国土道德所在耳。」 注释 ①浊水:喻受染之心。 ②五彩:喻色、声、香、味、触等五欲。 ③釜:喻染心。 ④中水踊跃:喻心中贪、瞋、痴三毒扰乱。 ⑤以布覆上:喻人被「五盖」遮蔽,无法得见真理。 ⑥三毒:贪、瞋、痴。 ⑦五盖:遮蔽清净心性的五种心理和行为:贪欲、瞋恚、睡眠、浮躁忧恼和多疑。 14明来暗灭 译文 佛说:「修持佛法的人,就好比是手握火炬进入伸手不见五指的房屋之中:黑闇立即消失而唯有光明照耀。修习佛法,明了佛法真理的人,愚痴均已灭尽,人的心灵被佛法的真理之光所照明。」 原典 佛言:「夫为道者,譬如持炬火入冥室中,其冥即灭,而明犹在。学道见谛,愚痴都灭,得无不见。」 15以道为念 译文 佛告诉众弟子:「我从早到晚思虑什么?思虑佛法;我坐卧住行都做些什么?实践佛法;我同弟子们日常谈些什么?宣讲佛法。我日日夜夜思虑佛法的至高真理,从来没有瞬间的疏忽啊!」 原典 佛言:「吾何念?念道;吾何行?行道;吾何言?言道。吾念谛道,不忽须臾也!」 16恒念无常 译文 佛教诲说:「观察天地,虽然表面上恒久永存,但它仍是有生有灭,终归无常;观察大山江河,要想到它们随时变化,没有常形;观察世间万物,必须想到仅管看起来生机勃勃,充满活力,但都是虚伪假象,随时都会因为因缘的聚散而变化消失。修行佛法的人如果经常以这种诸行无常的态度去思考问题,就能迅速证得道果。」 原典 佛言:「覩天地,念非常;覩山川,念非常;覩万物形体丰炽,念非常①。执心如此,得道疾矣。」 注释 ①非常:万法无常,均是因缘造作,假象欺人。非常,即「诸法无常」之意。 17念道行道 译文 佛教导说:「人在一天当中,应当时时思虑佛法,实践佛法,积年累月,便能树立坚固的信念,这样所得的福报是难以估量的。」 原典 佛言:「一日行,常念道、行道,遂得信根①,其福无量。」 注释 ①信根:信为入理之根本,根者坚固不动之义;信根是指笃信正道及助道法,则能生出一切无漏禅定智慧。 18四大无我 译文 佛告诫弟子:「要清醒地意识到:身体的各个部分均是由地、水、火、风『四大』和合而成,虽然它们各自有其名称,但都仅是假名,从本质上都是空无。那个被称作『我』的东西,也不过是『四大』暂时聚合寄居之地,不会长久。人生不过是场梦幻而已。」 原典 佛言:「孰自念身中四大①,各②自有名,都为无③。吾我者,寄生生亦不久,其事如幻耳。」 注释 ①身中四大:四大,指地、水、火、风。身中四大,佛教认为,人体的各个部分均由四大和合而成:地大,地以坚碍为性,如人的骨肉毛发;水大,水以润湿为性,如人身中之血液、精液和唾液等;火大,火以燥热为性,如人身上的暖气;风大,风以动转为性,如人身中之出入息及身动转属之。 ②各,原作「名」。随诸本校改。 ③都为无:身中四大组成人体各部分,各自有自己的名称,但都是四大因缘和合而成的假象、假名;因缘散尽,身体也随之消失。所以说「都为无」。 19贪名遭祸 译文 佛告诫说:「有的人被情欲牵着鼻子走,进而追求所谓的传世名誉。这就好像是那燃烧的香:大家闻到的是扑鼻的香味,但那香味却是以焚烧毁灭自身为代价才发出的。愚蠢的人贪图世俗的名誉,不遵守佛法的敦义,所谓流传后世的名誉将危害自身的性命。他们后悔的日子在后头呢。」 原典 佛言:「人随情欲求华名,譬如烧香:众人闻其香,然香以熏自烧。愚者贪流俗之名誉,不守道真。华名危己之祸,其悔在后时。」 20财色苦本 译文 佛说:「财物和美色对于人来讲,就像小孩子贪图刀刃上粘着的丁点儿蜂蜜:它吸引人的那点甜味,根本不够一餐的美食,相反倒有被割断舌头的危险。」 原典 佛言:「财色之于人,譬如小儿贪刀刃之蜜,甜不足一食之美,然有截舌之患也。」
----------------------------------------------------------------------------------------------------- 更多白话佛经大全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