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 禅宗 | 密宗 | 成实宗 | 地论宗 | 法相宗 | 华严宗 | 律宗 | 南传 | 涅盘宗 | 毗昙宗 | 三论宗 | 摄论宗 | 天台宗 | 综论 | 其它 | 护持 |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152.方会禅师悟道因缘 |
 
480位禅宗大德悟道因缘152.方会禅师悟道因缘 袁州杨歧方会禅师,石霜慈明楚圆禅师之法嗣,俗姓冷,袁州宜春(今江西宜春)人。方会禅师生得非常机敏,长大后,不事笔砚,后系名于官家,负责征收商税,因课税不职而获罪,于是一天晚上,他便偷偷逃到瑞州(治所在今江西高安)九峰山。在那里,寺院里的一切,令他恍若旧游,眷恋不已,不忍离去,于是便落发出家。方会禅师宿根深厚,每阅经典,即能心领神会。后游方参学,遍扣尊宿。 方会禅师初投慈明楚圆禅师座下。当时慈明禅师住南源,方会禅师辅佐慈明禅师管理道场,不辞勤苦,后慈明禅师由南源迁道吾、石霜,方会禅师皆随而从之,自请为监院。方会禅师在慈明座下,虽用功精勤,参学日久,然而却未曾有省发。 方会禅师每次入室咨参,慈明禅师总是说:“库司事繁,且去。” 一日,方会禅师又入室参问。慈明禅师告诉他说:“监寺异时儿孙遍天下在,何用忙为?” 慈明禅师有一个习惯,就是每天吃完饭之后,必于山上经行。一天饭后,慈明禅师又上山经行,正好赶上天下大雨。方会禅师暗中跟着,在一处山间小径上,方会禅师看到慈明禅师,便上前扭住道:“这老汉今日须与我说,不说打你去!” 慈明禅师道:“监寺知是般事便休。” 慈明禅师话还未说完,方会禅师豁然大悟,当即便跪在泥泞的山路上礼拜。 方会禅师问:“狭路相逢时如何?” 慈明禅师道:“你且躲避,我要去那里去。” 方会禅师于是独自回到寺院。 第二天,方会禅师便具威仪,入方丈寮,礼谢慈明禅师。 慈明禅师担心他于所悟之境,生执着心,便呵斥道:“未在。” 在慈明禅师的道场附近,住着一位老婆婆,人莫测其深浅,皆呼她为“慈明婆”。慈明禅师每次饭后经行,必至老婆婆的住所。 一日,当参(方丈禅师集众咨参),大众吃完粥,等待打鼓,入法堂集合。大家左等也不见鼓响,右等也不见鼓响,都很纳闷。 方会禅师于是问行者:“今日当参,何不击鼓?” 行者道:“和尚出未归。” 于是方会禅师便径直来到老婆婆的住处,恰好看见慈明禅师正在帮老婆婆烧火煮粥。 方会禅师道:“和尚今日当参,大众久侍,何以不归?” 慈明禅师道:“你下得一转语即归,下不得各自东西。” 方会禅师于是戴上斗笠走了几步。 慈明禅师一见大喜,于是便随方会禅师回寺院参众。 从此以后,慈明禅师每次行山,方会禅师只要看见,即使是黄昏,必击鼓集众。这样慈明禅师就不得不立即回寺。慈明禅师怒责方会禅师道:“少丛林暮而升座,何从得此规绳?” 方会禅师道:“汾阳晚参也,何谓非规绳乎?” 慈明禅师一听,便作罢。 一日,慈明禅师上堂,方会禅师从大众中走出,问道:“幽鸟语喃喃,辞云入乱峰时如何?” 慈明禅师道:“我行荒草里,汝又入深村。” 方会禅师道:“官不容针,更借一问。” [官不容针与私通车马相对,前者就究竟而言,不容言语拟说,后者就方便而言,可以用种种形式,委曲开示。] 慈明禅师便大喝一声。 [既是官不容针,岂肯再用语言啰嗦?] 方会禅师道:“好喝。” [若把这一喝当实法来会,亦为官府所不容。故慈明禅师有再喝三喝之举。] 慈明禅师一听,便又大喝一声,方会禅师亦跟着大喝。 慈明禅师于是又连喝两喝。 这时,方会禅师便礼拜。 慈明禅师见方会禅师疑滞已尽,便首肯道:“此事是个(这)人方能担荷。” 方会禅师于是拂袖便行。 方会禅师悟道后,即归瑞州九峰,应道俗之请,于杨歧山开法接众,后又移居云盖山。 方会禅师端的不愧为临济儿孙,临济一系禅法经方会禅师大力弘传,又进入高峰时期,其影响远胜于曹洞、沩仰、云门、法眼诸宗。 方会禅师的家风以枯淡,超逸见长,在他的机锋下,学人往往转身不得。请看他的数则上堂法语-- 1上堂:“雾锁长空,风生大野,百草树木,作大师子吼,演说摩诃大般若,三世诸佛在你诸人脚跟下转大法轮。若也会得,功不浪施。若也不会,莫道杨歧山势险,前头更有最高峰。” 2上堂:“踏著秤锤硬似铁,哑子得梦向谁说?须弥顶上浪滔天,大洋海里遭火爇。参!” 3示从云:“身心清净,诸境清净。诸境清净,身心清净。还知杨歧老人落处么?河里失钱河里摝(捞)。” 方会禅师另有偈语云: “心随万境转,转处实能幽。 随流认得性,无喜亦无忧。” 这一偈语,堪当后世禅人修学的指南。 方会禅师示寂于北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春秋五十八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