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明报应论并问(慧远大师)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问曰。佛经以杀生罪重。地狱斯罚。冥科幽司。应若影响。余有疑焉。何者。夫四大之体。即地水火风耳。结而成身。以为神宅。寄生栖照。津畅明识。虽托之以存。而其理天绝。岂唯精粗之间。固亦无受伤之地。灭之既无害于神。亦由灭天地间水火耳。又问。万物之心。爱欲森繁。但私我有已。情虑之深者耳。若因情致报。乘惑生应。则自然之道何所寄哉。

  答曰。意谓此二条。始是来问之关键。立言之津要。津要既明。则群疑同释。始涉之流。或因兹以悟。可谓朗滞情于常识之表。发奇唱于未闻之前。然佛教深玄。微言难辩。苟未统夫指归。亦焉能畅其幽致。当为依傍大宗试叙所怀。推夫四大之性。以明受形之本。则假于异物。托为同体。生若遗尘。起灭一化。此则慧观之所入。智刃之所游也。于是乘去来之自运。虽聚散而非我。寓群形于大梦。实处有而同无。岂复有封于所受。有系于所恋哉。若斯理自得于心。而外物未悟。则悲独善之无功。感先觉而兴怀。于是思弘道以明训。故仁恕之德存焉。若彼我同得。心无两对。游刃。则泯一玄观。交兵。则莫逆相遇。伤之岂唯无害于神。固亦无生可杀。此则文殊案剑。迹逆而道顺。虽复终日挥戈。措刃无地矣。若然者方将托鼓舞以尽神运干鏚而成化。虽功被犹无赏。罪罚之有耶。若反此而寻其源。则报应可得而明。推事而求其宗。则罪罚可得而论矣。尝试言之。夫因缘之所感。变化之所生。岂不由其道哉。无明为惑网之渊。贪爱为众累之府。二理俱游。冥为神用。吉凶悔吝。唯此之动。无明掩其照故情想凝滞于外物。贪爱流其性。故四大结而成形。形结则彼我有封。情滞则善恶有主。有封于彼我。则私其身而身不忘。有主于善恶。则恋其生而生不绝于是甘寝大梦。暋于同迷。抱疑长夜。所存唯著是故失得相推。祸福相袭。恶积而天殃自至。罪成则地狱斯罚。此乃必然之数。无所容疑矣。何者。会之有本。则理自冥对。兆之虽微。势极则发。是故心以善恶为形声。报以罪福为影响。本以情感。而应自来。岂有幽司。

  由御失其道也。然则罪福之应。唯其所感。感之而然。故谓之自然。

  自然者。即我之影响耳。于夫主宰复何功哉。请寻来问之耍。而验之于实。难旨全许地水火风结而成身。以为神宅。此即宅有主矣。问主之居宅。有情耶。无情耶。若云无情。则四大之结。非主宅之所感。

  若以感不由主。故处不以情。则神之居宅无情。无痛痒之知。神既无知。宅又无痛痒。以接物。具是伐卉翦林之喻。无明于义。若果有情。四大之结是主之所感也。若以感由于主。故处必以情。则神之居宅。不得无痛痒之知。神既有知。宅又受痛痒。以接物。固不得同天地间水火风明矣。因兹以谈。夫神形虽殊。相与而化。内外诚异。浑为一体。自非达观。孰得其际耶。受之既然。各以私恋为滞。滞根不拔。则生理弥固。爱源不除。则保之亦深。巷设一理逆情。使方寸迷乱。而况举体都亡乎。是故同逆相乘。其生仇隙。祸心未冥。则构怨不息。纵复悦毕受恼。情无遗憾。形声既著。则影响自彰。理无先期。

  数合使然也。虽欲逃之。其可得乎。此则因情致报乘惑生应。但立言之旨本异故其会不同耳。

  问曰。若以物情重生。不可致丧。则生情之由。私恋之惑耳。宜朗以达观。晓以大方。岂得就其迷滞以为报应之对哉。

  答曰。夫事起必由于心。报应必由于事。是故自报以观事。而事可变。举事以责心。而心可反。推此而言。则知圣人因其迷滞以明报应之对。不就其迷滞以为报应之对也。何者。人之难悟。其日固久。是以佛教本其所由。而训必有渐。知久习不可顿废。故先示之以罪福。罪福不可都忘。故使权其轻重。轻重权于罪福。则验善恶以宅心。善恶滞于私恋。则推我以通物。二理兼弘。情无所系。故能尊贤容众。恕己施安。远寻影响之报以释往复之迷。迷情既释。然后大方之言可晓。保生之累可绝。夫生累者。虽中贤犹未得。岂常智之所达哉

 
 
 
前五篇文章

净土探究(二十二)

净土探究(二十三)

净土探究(二十四)

净土探究(二十五)

净土探究(二十六)

 

后五篇文章

净土十要(第十)附:彻悟禅师语录

印光大师论《净土十要》

净土十要(发刊序)

净土十要(第一) 阿弥陀经要解

净土十要(第一) 附录:无量寿经四十八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