注十疑论(四) |
 
注十疑论(四) 一信心二进心三念心四定心五慧心六不退心七戒心八护心九愿心十回向心。 十波罗蜜等。 一施二戒三忍四进五定六慧七方便八愿九力十智若说六度六摄后四若开十度第六唯摄无分别智后四皆后得智摄又后四度助前六度令得圆满方便助前三度愿助进力助禅智助般若也梵云波罗蜜此云彼岸到即到彼岸也彼岸有二一者行十度究竟名到彼岸二者生死为此岸烦恼为中流涅槃为彼岸谓行此十度得菩提涅槃二转依果名为彼岸。 无量行愿相续无间满一万劫方初至第六正心住若更增进至第七不退住即种种住。 十住者一初发心住二持地住三修行住四生贵住五具足方便住六正心住七不退住八童真住九法王子住十灌顶住广说如华严璎珞。 此约自力此具缚身卒未得生净土他力者若信阿弥陀佛大悲愿力摄取念佛众生即能发菩提心行念佛三昧厌离三界身起行施戒修福于一一行中回向愿生彼弥陀净土乘佛愿力机感相应即得往生是故十住毗婆娑论云于此世界修道有二种一者难行道二者易行道难行道者在于五浊恶世于无佛时求阿毗跋致(阿毗跋致此云不退转)甚难可得此难无数尘沙说不可尽略述三五一者好道相善乱菩萨法。 我佛正法小乘即有无常无我寂灭法印大乘则有一实相印依之行必登圣果外道则不然迷惑邪见所说之法其相似善而实非善以邪乱正人不能甄分深成障道。 二者无[(厂@((既-旡)-日+口))*頁]恶人破他胜德。 浊世恶人见修道者不能成人之美反宣破毁之言汉书注云江淮之间谓小儿子多诈狡狯名无[(厂@((既-旡)-日+口))*頁]。 三者颠倒善果能坏梵行。 人天之果非无漏善暂乐还苦名为颠倒梵行净行也。 四者声闻自利障于大慈悲。 慈能与乐二乘虽七品行慈而众生不得其乐诸佛菩萨兴慈运悲拔苦与乐众生实得其乐故名大慈。 五者唯有自利无他力持。 前四种难非凡斥小此难大乘之行唯自无他既阙外缘故亦难也。 譬如跛步行一日不过数里极大辛苦谓自力也易行道者谓信佛语故念佛三昧愿生净土乘佛愿力摄持决定往生不疑也如人水路因船力故须臾即至千里谓他力也譬如劣夫从转轮王行一日一夜周行四天下非是自力转轮王力也。 引十住毗婆娑论者彼论第四卷易行品中明阿毗跋致行相甚难可得因别开方便说易行道云佛法有无量门世间道有难有易陆道步行即苦水道乘船则乐若人能念十方佛阿弥陀佛等亦可疾得阿毗跋致前列外道相善等五义是智者大师撮彼论意略述难行之事。 若有漏凡夫不得生净土者亦可有漏凡夫不得见佛身然念佛三昧并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随分得见佛身粗相也菩萨见微细相。 粗相谓劣应身如释迦丈六软草为座等细相谓胜应身如释迦巍巍堂堂天衣为坐等。 净土亦尔虽是无漏善根所起有漏凡夫发无上菩提心求生净土常念佛故伏灭烦恼。 烦恼即见修九十八使伏谓暂制不起灭谓永断其根。 得生净土随分得见粗相菩萨见微细相。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