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净土宗 净土法脉 净土经论 净土圣贤 早晚课 净土指归 净土文集护持
 
 

第二十三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请掀开经本,第三十七面第四行:

  「五根者,信正道及助道法,名信根,行正道及诸助道善法,勤求不息,名精进根,念正道及诸助道善法,更无他念,名念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名定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名慧根。」这是三十七道品里面的第四科,就是第四段。根有两个意思,都是从比喻上来的,譬如草木有了根,根有能生的意思,有能成长,继续不断成长的意思,在古德注解就是有能够保持的意思。能生长、能保持,所以叫它做根。一共有五条,就是信、进、念、定、慧。下面讲「五力」,名称完全相同,先有根而后才有力。力是长成它就产生力量,没有长成的时候我们称它作根。这五种非常重要,佛在《弥陀经》里面告诉我们,西方世界的人,无论从哪个世界去往生的,无论他是什么样的品位,从下下品到上上品,这五根都要修,五根、五力都不能够缺少。那边要修学这个法门,可见这个法门是非常的深广。

  「信」,大师跟我们说得很简单,也很清楚,这是指示我们的原则,「信正道及助道法」。这个地方就是邪正的问题了,正道,怎样才叫做正道法,才是正道?佛为我们说了许多的经论、法门,可以说都是正道,都是正确修行的方法,可是不一定能够适合每一个人。就好像我们到药店,你看到几百种、几千种的药物,我们都可以说那是良药,可是这些药不见得适合于我们用,用对了症,那就药到病除,病马上就好了;如果药用错了,不但病不能好,可能还要加重,这个常识我们懂。所以,药统统是良药,佛法皆是正法,我们自己究竟是什么样的根性,我们是害病的人,佛的药方,药太多了,绝对不是叫我们统统都要吃,不是的;也就是说,所有一切佛法不是叫我们统统都要学的。所以古德常常提示我们,选择法门,一门深入,这就对了,至于广学多闻,那是为别人的事情,不是为自己。好像这个药,治自己的病,只选择几种,可是你要想做个大夫,做个医生,要医一切人的病,那你是样样都要懂,样样都要内行。你开出处方是给别人吃的,不是给自己吃的,这些都必须要搞清楚。我自己要成就,那是一门深入,我要帮助别人,那要观机,为他抉择法门,这是首先我们要明了的。

  以净宗来说,这是单一修净土,求生弥陀净土的人,他的正道就是「信愿持名」,蕅益大师在本经里面特别为我们提示的信愿持名,这是正道。三经或者是净土五经一论当中,教给我们许多断恶修善的方法,譬如《观经》讲的「三福」,那都是属于助道,就是此地讲的助道法。能够帮助我们成就一心不乱,帮助我们得念佛三昧,这些都是属于助道法。我们对于这些能够深信不疑,你这个信就有根了。如果我们对于这个法门虽然听到、见到,生欢喜心,还没有下定决心要专修这个法门,我们信就没有根。信,我也相信,修,我也在修,但是不认真,不是真正在修,甚至于还修学其他的一些法门。像一般我们常常听到的禅净双修,或者是密净双修,又学密又念佛,还有密净禅三修的,这些不能说他没有信,他的信没有根,我们从这个地方能够看得出来。信有了根它才起作用,没有根的话它就不起作用。

  因为信有根,就带起了「精进」,信有根,他真信了,真信他一定真修,精进就是真修。诸位要记住这个名词,进是进步,没有后退,精是精纯,可见得他求进步是纯一、专进。在大乘佛法里面,凡是这样的态度去修学,几乎没有不成功的。凡是修行不成功,纵然他很努力、很好学、很勤奋,这是他进,但是他不精,也就是说他不专,他是杂进。他学得很杂、学得很多、学得很乱,这样力量就分散掉了。所以无论他怎样努力,他的心思是散乱的,他的精神不能集中,这点我们也要特别注意。说实在的话,信、进之没有根,如果我们追溯他的根本原因,还是缺少前面三科十二条的基础。五根是从前面三科基础上奠定下来的,没有前面三科良好的基础,哪里会有根?因此,我们要很冷静细心的去反省,我们今天念佛功夫不得力、心力不能集中、精神散乱,要想真正达到身心清净、功夫得力,就不能不细细的去研究前面的三科,要认真去学习。从这个地方扎根,然后自然就能够勤求不息,勤是勤奋,求是求学,会不疲倦,不懈怠。这就是昨天所说的,因为他在学习当中能得欢喜,法喜充满,能生智慧。有法喜、有智慧,他就不疲不厌,他学习的时候能提起精神,对于正道跟助道法都能够勇猛精进,这个叫做「精进根」。

  「念根」,念正道以及助道法到完全没有杂念,这个念才叫做有根。我们念佛,在日常生活当中处事待人接物,我们常念佛的教诲,念佛的教诲这是助道的善法;二六时中常常念名号,这是念正道法。念正道、助道,如果还有其他杂念掺杂在里面,我们念就没有力。必须其他闲杂的妄念统统都没有,这个念就有力量,就产生力量,产生力量当然就有感应道交。境界我们一般讲,年年不同、月月不同,境界不一样,境界是愈来愈好。你要问,到底什么境界?咱们简单笼统说一说,烦恼少了,妄念少了,心一天比一天清净,智慧一天比一天增长,这就是相应的境界,这是自己能够感触得到的。即使读经,以这个例子来说,从前念这个经含糊笼统,不甚明了,现在比从前明白多了,这就是好境界。所以我们虽然常念一部经,年年月月对这个经典的理解不相同。如果完全要是相同的,念久了就会念烦了、念厌了,还有什么好念的,没有意思。愈念愈发现里面的意思愈不一样,那才叫真正有味道。所以这一部经,从初发心一直到成佛,无量劫中你念不厌、念不倦的。为什么?它有无量义,无量的奥祕、无量的法味让你细细去品尝,你功夫愈深,你发觉得愈深,你体会得愈广。经亦如是,蕅益大师的《要解》意思也如是,真正是不可思议。不像现代人写的文章,看一遍之后决定不想去看第二遍。为什么?味道没有了,一尝就完了,没有这么深、这么浓厚。所以,我们念有了根,就尝到法味,这是很重要的。

  第四是「定」。五根,跟诸位说,后后深于前前,就是愈是后面意思愈深,包括前面。诸位想想,没有信哪来的精进?所以精进一定里头有信。没有精进,决定就没有念,念是从精进里头得来的,所以念就包括精进。念的功夫深了,这才得定,所以定包括念,念不包括定;换句话说,前面一个是因,后面一个是果,因果相生,它是循环的。最后一个是「慧」,慧又变成信,底下五力里头的信力。所以它是循环的,像个轮一样循环的。菩萨位上都要遵守这个法则去修学,菩萨位一直到等觉,等觉都离不开这个原则,五根、五力不断的在增长。

  定根,「摄心在正道及诸助道善法中,相应不散」。正道、助道同样的重要,莲池大师他是把信愿持名看作是正道,也是助道,正助双修都是信愿持名,这是他老人家所说的。其他的祖师大德,有将《观经》里面的「观想、观像」看作助道。这些开示,可以说都是对于善根非常深厚的学净土的人说的,对他们讲有很大的利益。但是对我们来讲利益不大,这就是说这个药用在我们身上不太适合,不是完全对症。我们的妄想、杂念太多,对这个法门还没有认识清楚,还在那里犹豫不决,莲池大师这个方子对我们起不了什么大的作用。因此,我们必须要懂得自己现前身心的状况,我们要用什么样的方法来帮助我们,成就我们的信愿,这就是五经里面的教诲,我们不能不留意。特别是《观经》的三福,《要解》蕅益大师前面跟我们讲的三科,四念处、四正勤、四如意足,这对我们现前来讲非常有用,确实是对症下药。我们依这个方法来修行,确实能帮助我们建立五根,所以我们的心一定要守在这上。

  至于有些人,你们接触的人很多,朋友当中都有学佛的,有些人觉得你现在念阿弥陀佛修净土,专念《无量寿经》,这个不够,专念一部经怎么行?不够,还得劝你去念《华严经》、去念《法华经》、去念《金刚经》,念一大堆,以为念多了才管用。这是我们常常听到的,不但你们听到,我听到的更多。黄念祖老居士教人跟我教人我们两个方法不一样,我教人专,一部经深入;黄老居士教人不像我这样的,他还指定总有十几、二十种经论,叫你修学。他也知道我教学的方法,也感觉到很奇怪,为什么专修一样?我有我的道理。因为我看到许多念佛往生的,这个往生不是普通往生,是没有生病,预知时至,晓得自己哪一天走,而且都是站着走的、坐着走的。问问这些人他到底念的些什么经?很多一生当中一部经都没有念过,就念一句阿弥陀佛。我们从这个地方得到一个事实,那就是专。一句阿弥陀佛可以能预知时至,站着往生,一部经怎么不行?决定行!可见得这个事情真的要精进,多了就不精,多了就乱进、就杂进,那个不能成功。

  我在讲席当中也给同修们做了多次的报告,我们看这些浩如烟海的佛法,怎么会不羡慕,怎么会不动心?这一羡慕就迷了,一动心就乱了。所以我常讲佛法是迷宫,学佛的人不能不当心,不能不留意。不是释迦牟尼佛搞这个东西故意来叫你上当,来骗你的,不是。释迦牟尼佛是普度众生,不是度你一个人的,度你一个人,他指你一条路,这是我们一定要明白。就好像刚才我讲的比喻一样,医生开的药店各种药品都有,不是给你一个人吃的,你害病他给你诊断,不过在里面取个一、两种而已,治你的病。佛法大海亦复如是,这是我们一定要知道的。何况大乘经论里头常说一经通就一切经通,这一切经我们要不要学?不要学,我这一样学通了,那一切都通了,我何必惹麻烦?这不是理论,这是事实。

  在中国,像禅宗六祖惠能大师,我们看他的传记,他一部经也没学过,不但没有学过,一部经都没有念过。《坛经》第一篇里面叙述他的传记,记载得就很清楚,他不认识字,他是个砍柴的樵夫。他是卖柴,偶然的,柴卖掉之后,出来的时候听到有个人在念《金刚经》,大概念的声音很大,古时候人念书,摇头晃脑念得很自在。他在窗外听,听了一段之后他就开悟了,经的意思他就明白了,念的人还不明白,他在旁边听的人他听明白了。这是一回什么事情?在佛法里讲,他这一生虽然没有学过,不认识字,过去生中的基础深厚,这一听、一接触他就明了,这是过去生中宿根深厚,这一生当中心地清净。这个非常重要。

  我们读东西、听东西为什么不能够了解它的意思?我们心是混浊的,心是乱的。他心清净,宿根深厚,所以一听就开悟。这才到黄梅去求法,见了五祖之后,五祖也没教他,见面一问之后,五祖就把他打发到碓房里面去破柴、舂米,在道场里面做苦工。那个时候黄梅有弟子三千多人,每天吃饭,烧的柴火是要人去劈,去砍柴,米要人去舂,很辛苦的工作,他做了八个月。在黄梅八个月没有听一次经,跟老和尚也没有见过一次面,就是进山门见过一次面,八个月没见面。老和尚要传法了,神秀做了一首偈子,他听了之后把它改了,这么个因缘,老和尚把衣钵传给他。半夜跟他讲《金刚经》,讲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他就恍然开悟,底下就不要讲了,就没有了。这就是说他一切都通达了,那时候他二十四岁,五祖传衣钵给他是二十四岁。当然五祖这些学生很多,传给他,人不服气,还是有找麻烦的,所以五祖指点他,让他夜晚偷偷的离开,告诉他要避难。

  就在避难途径当中,他遇到无尽藏比丘尼,这是在同一年,在曹侯村遇到无尽藏比丘尼。无尽藏比丘尼一生受持《涅槃经》,《涅槃经》的分量很多。《涅槃经》在中国也有几种不同的译本,最少的是三十六卷,多的是四十卷,分量远远的超过《法华经》。无尽藏比丘尼向他请教,他说我不认识字,妳把这个经念给我听。无尽藏就念,念完他就跟她讲,一讲之后无尽藏比丘尼也开悟了。后来追的人追到了,他又逃难,逃到猎人队里面躲了十五年,风波平息之后他才出来。诸位想想,五祖忍大师没有跟他讲过《涅槃经》,他能够在那里以几个月的时间给无尽藏比丘尼讲了一部《涅槃经》。在曹溪类似这个事情更多。《坛经》里记载的法达禅师,念《法华经》念了三千部,《法华经》的分量有七卷之多,一天念一遍,三千遍差不多是十年。念了十年没开悟,到曹溪去请教六祖,六祖就跟他说,《法华经》我没有听过,你念给我听。《法华经》一共二十八品,他念了两品,第二品就是「方便品」,念到第二品他就告诉法达禅师说可以了,不要念了,这个经文我完全明了了。把《法华经》大意给他讲解,法达一听也开悟了。

  这岂不是一样通了一切都通了吗?我们何必还要找麻烦?所以我们真正体会到精进两个字的重要,专精。甚至于这一句佛号,经都不要念,就这一句佛号,你念到一心不乱,一心不乱就是念佛三昧,定慧都现前。定现前,绝对不为外境所动,慧现前,世出世间法一切通达,就像惠能大师一样,眼睛一看就明了,耳朵一听就通达,还要费那么多的时间去学习吗?那叫其笨无比,聪明人不干那个笨事情。所以一门深入,你这一样通了,其他东西决定是触类旁通。

  我讲经也差不多快四十年了,我在台中跟李老师学经,学的不算多,但是也不是太少,大大小小的经论也学了三十多种。但是三十多种是统统都学了,老师教学,我们都在教室里面听课。我真正用功的是在五部经,所以我在广学里头我有专精,我的精神、力量用在一点上。同一个阶段,我不会学两样东西。老师可能在同一个时期教两样、教三样,我都去听,但是我专学一样。像《华严经》八十卷,我到台中听老师讲经我只听一卷,第一卷听完我就不听了,因为那一部《华严经》我也会讲了。《法华经》,我讲过《法华经》大意,《法华经》我没学过;《地藏经》讲了很多遍,《地藏经》没学过;禅宗里面的经典,像《金刚经》,我学过《心经》,没有学过《金刚经》,《金刚经》我讲了好多遍;永嘉禅师的《禅宗集》、《证道歌》、《信心铭》、《大珠和尚语录》,过去都讲过很多遍,这我没学过。我是从我自己修学这么多年体验当中,知道一门深入,真正深入,纵然没有学过的东西摆在面前也没有困难。所以,无需要用那么多精神、用那么多的时间,把自己力量分散掉,那叫真正可惜,你所学得的是皮毛;你一门深入,你能够得到它的精髓。

  所以佛法确实是一经通一切经通,一个法门通达,一切法门都在其中。何况《弥陀经》跟《无量寿经》真正是不可思议的大经,它的分量不多,但是它的内容几乎是无所不包,一切经论、一切法门都不能超越它的范围。在这种经论里头一门深入,哪有不成就的道理?哪有不通达的道理?这是我跟一般人教学方法不相同的所在。这是说明,用最少的时间,真正得到定慧,真正通达事理。一定要专要精,这就是要把心定在这个法门上,相应不散。

  第五慧根,「为正道及诸助道善法,观于苦等四谛」。这就是说以真实的智慧,这点难,是真难,为什么?凡夫哪有智慧?凡夫有聪明,聪明不是智慧,聪明是什么?是从意识里面所生的。分别、研究、辨别都是心识起的作用,智慧是要离心意识,不用心意识那就是智慧。我们今天起心动念都是心意识。所以诸位要晓得,慧是从定里头生的,没有定哪来的慧?这是我们一定要明了的。所以三无漏学里头说,「因戒得定,因定开慧」,没有定是决定没有智慧的。心地愈清净,智慧就愈能够现前,唯有真正的智慧能够解决问题,世出世间所有的问题都能够迎刃而解。聪明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不但有的时候解决不了问题,如果应用不恰当的话,把问题还搞复杂了。所以,定就非常重要。有定当然就有慧,智慧现前,它对于正道及助道法就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文里面特别为我们提出,叫我们要用「四念处观」,这句话简单的说就是要有正确的宇宙人生观,对于宇宙人生的真相,看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那怎么会有错误!我们接着再看下面五力。

  「五力者,信根增长。」前面只说有根,有根就能修了;有力,那是你修行有了功夫。信根增长,像树一样,树苗的时候还没有力,只能说它是根,为什么?大风吹的时候它抵挡不住。像我们种树苗,旁边还要用柱子来帮助它,扶持它,到它长成了,它就有力量,风吹不动了,它有力量,用这个来做比喻。「信根增长,能破疑惑,破诸邪信,及破烦恼,名信力」。诸位要记住,五力是从五根变出来的,五力到真正智慧现前,真智慧就将信根产生力量,这个信里头有真实的智慧。这个时候真正的能信,《观经》里面跟我们讲的原理,讲的真理,真实的事,叫「是心是佛,是心作佛」,念佛最根本的理论依据就是这两句经文,我们真正相信了。你对于这个完全肯定,能够接受、能够相信不疑惑;换句话说,你就相信你这一生念佛决定能成佛。

  蕅益大师在《要解》里面给我们讲信讲了六个,第一个就是信自,自己要有真正的信心。西方世界从哪里来的?我们自性变现出来的,所谓是「自性弥陀,唯心净土」。极乐世界跟阿弥陀佛是我们心性变现出来的,不是从别的地方来的,我们眼前娑婆世界也是自性变现出来的。依报、正报没有离开心性,要是套一句宗教里面所讲的,心性才真正是造物主。造宇宙万物不是别的,就是自己的真心、本性,所以禅家讲「明心见性,见性成佛」。什么叫佛?见性就叫佛,就叫成佛。禅是用参究的方法,我们是用念佛的方法,我们念到事一心不乱,是断烦恼,念到理一心不乱,就是见性,就是明心见性。所以一定要相信。这样一来,对于我们能不能往生、能不能一生成佛,这个疑惑就断掉了。甚至于我刚才所说的,能不能通达一切法门,这个疑惑都消除掉了。这是信根成长,有了力量。

  「破诸邪信」,这个地方的邪信包括佛教以外的一切的信仰,甚至于包括佛法里面某一部分的,像小乘声闻、缘觉、权教菩萨,要从比较上来说,跟大乘圆实法门来比,它们都是邪,都不是正。如果再向上提升,提到绝对的标准,可以说只有念佛信愿持名是正中之正。其他大乘法门是正中之偏,不是正中正,正中正唯独这一门。所以善导大师讲,「如来所以兴出世,唯说弥陀本愿海」,就是这个道理,这才是第一纯正,叫破诸邪信。「及破烦恼」,疑惑、邪信能破,烦恼当然就更容易了。我们常讲断烦恼,到你信根有力量,你的烦恼就没有了。今天我们烦恼重重,不但是没有信力,连信根也没有,所以烦恼难怪这么多。

  「精进根增长,破种种身心懈怠,成办出世大事,名精进力。」在大乘佛法里面,所谓善根,大乘菩萨的善根就是精进。我们世间人的善根,佛说有三种,世间所有一切善法从这三个根生出来的,叫无贪、无瞋、无痴,就是心里面没有贪瞋痴,所以这叫三善根。世间六道里面所有一切善法,从这三个根里面生的。大乘菩萨善根就是一个精进,可见得精进实在不容易。一般人无论做什么事情,容易懈怠、容易疲倦、容易退转,所以他就很难成就。出世间法修行的人多,成就的人有几个?为什么修行不成就?懈怠、退转这是很大的一个因素,纵然他的理论正确、方法没有错误,但是懈怠、退转叫他不能成就,必须精进有了力量。

  出世间的大事能够精进不退,世间这些小事没有一样不成就的。我们自己常常怪自己功夫不得力,学佛学了这么久,一点好处都没有得到,实在没有去找这个原因。大概仔细找一找,恐怕绝大多数都是因循、马虎、懈怠,没有认真努力去做。就以念佛来说,很多同修来跟我说,我念佛已经念了两、三年,烦恼还是这么多。为什么说这一句佛号可以断烦恼,我为什么断不掉?他来问我。我告诉他,你功夫不到家;换句话说,佛是念了,功夫不够。有些同修他想想有道理,确实是功夫不够。功夫真的要够的话,决定你的烦恼少,像印光大师在《文钞》就说了好几次。他举个例子说,真正念佛人,我们初念佛的时候,一面念佛会一面有妄念起来,不是我们打妄想,妄念自然起来。这种现象是正常的,所以大家有这个现象不要奇怪,也不要害怕,也不要忧虑,晓得这是平常的现象,是每个人都有的现象。有些人说我不念佛的时候没有妄念,愈念愈多。那是你的错觉,你不念佛的时候,你没有注意,妄念那么多没有注意到,一念佛的时候就发现了。不是不念佛的时候没有,愈念愈多,不是这样的,你完全搞错了,念的时候发现有这么多。妄想随它起来,我们要把力量集中在佛号上;换句话说注意在佛号上,不要理会这些妄念,它起它的,不管起什么念头都不要去理会,注意佛号。功夫用久了、得力了,妄念自然就少了。

  从妄念可以能够测验自己的功夫,印祖说平常人,普通的一个人,大概在一支香里面还有三、五个念头,一支香通常我们是一个半小时,这一支长香。一个半小时里面还有三、五个妄念,这个功夫就算相当好了,很用功的人。要念多久?要念三年。真念才行,不认真的念,三十年也不行。我们念佛同修里头,有些老同修有念过三十多年的,不要说一支香,大概念个五分钟里面就不只五个妄念。所以要真用功,要真实的去念,念上三年,一支香里头还有三、五个妄念。可见得那就不碍事了,妄念少了,少得太多了,这就是功夫逐渐得力,心地逐渐清净。心一清净,无论看事、看理都清楚,都比以往要明白。这就是好现象,智慧增长,烦恼轻了。

  尤其是我们真正把事实真相搞明白了的人,一定是把求生净土当作我们这一生里面第一桩大事,没有比这个事情更重要了。没有饭吃不重要,没有衣服穿不重要,没有工作不重要,不念佛那就不得了。能有这样的见解、有这样的认识,他这个精进才能够相应,懈怠、疲厌自然就消除了。为什么?他念念相应,正所谓是「一念相应一念佛,念念相应念念佛」。所以用不着忧虑,我们生存在这个社会,这个社会变化太大,苦难太多,这是眼前的事实。这些苦难是不是我们忧虑就能解决的?不是。忧虑不能解决,要用智慧去解决、要用真实的修持去解决,这是正确的,这是正理。一切妄想、执着、计较是解决不了问题的,何必把时间、精神浪费在这个地方。办出世大事,这是世间第一等聪明人,是真正有智慧的人。尤其我们生在这个时代,时代给我们是很好的增上缘,让我们尝到人生的艰苦,离苦得乐正是这一生的时候。

  「念根增长,破诸邪念,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名念力」。邪念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错误的思想、错误的见解,我们对于一切法想错了、看错了,这都叫做邪念。不但我们对于日常生活当中,世间法里面许多想法、看法是错误的,乃至于对佛法也会有同样的弊病发生。这些对我们的修学会产生很大的障碍,我们不能不知道。所以念根得力,正念现前,一切邪念,就是错误的想法、看法自然没有了。这个在修持上,我们净宗法门,比起其他法门实在说是要殊胜,因为这个法门简单,愈简单就愈容易得力。这个诸位要晓得,太复杂了,得力就很难,愈简单愈容易得力、愈简单愈容易成就。不要认为简单,恐怕功夫不是很高明的,你要是这样想法,这叫邪念,你错了。

  一心专持弥陀名号,一心专求往生净土,这是念有力了。诸位要记住,一心就有力量,二心力量就分散,再三心、四心,力量就没有了。所以一定要一心专念、一心专修,其他的妄念自然就不生。我现在智慧没有现前,定慧没有成就,智慧没有现前,其他一切,它是正也好,是邪也好,我一概都不理会,为什么?与我不相干。我已经选定信愿持名,其他的,你说邪也好,说正也好,我暂时都放在旁边。等我念佛到三昧现前,一心不乱念到了,我再回头一看就明了了,现在不必去费这些心,这就对了。所以,现在是邪是正,我们一律恭敬,我坚固坚守自己的法门,不为他们所动摇、不为他们所扰乱,就行了,这个很重要。「成就一切出世正念功德」,这句一切出世正念功德就是信愿持名,也就是大势至菩萨所讲的「都摄六根,净念相继」,这是真正一切出世正念功德。我们这样做,那就真的成就了,叫念力。

  「定根增长,能破乱想,发诸事理禅定」,这个叫定力。定能破烦恼,此地的「乱想」就是烦恼。乱想指的是什么?贪爱、瞋恚、愚痴(愚痴是邪正颠倒、不辨是非)、傲慢,对于圣贤的教诲怀疑,所谓贪瞋痴慢疑,这是五大类错误的思想,这是属于烦恼。定能破烦恼,心定了,这些念头不生,这个念头一生,定就没有了。「发诸事理禅定」,事跟理就把一切法统统包括了,不但包括一切佛法,同时也包括一切世间法,一切法,不外乎一个是事,一个是理。理明白了,像前面所讲的理得心安,明白了,事也明白了。事跟理各有难处,理复杂,事同样的复杂,理跟事复杂的程度决定是相等的,有一事必有一理,有一理必有一事,决定没有理外之事,也不可能有事外之理,这都是我们要清楚,要明白的。

  「禅定」怎么讲?禅是外面不执着,定是我里面不动心,就叫禅定。无论遇到什么事情,无论是见到或者是听到什么道理,外面都不执着,外不着相,内不起分别、不起执着,不起心、不动念,里面有定,这叫禅定。这个甚深禅定,是因为所有一切事理你都能够通达明了,你有正慧去观察,禅宗的名词叫「观照」、「照见」。不是去思惟、不是去想象、不是去研究,研究是用意识,不是真智慧,所以佛门里面叫参究,不叫研究。参究跟研究不一样,研究用意识,用我们的思惟、想象来猜测、来推理,那叫研究。参究不用这个,离心意识参,如果用心意识那就叫研究,离开心意识就叫参究。心意识是法相的名词,这是佛法理论,通一切宗派、法门,是佛法共同的理论。简单的说,这个心它的功能就是印象,我们见一个人,听一句话,会落个印象,这个印象落在哪里?就落在心里头。心是第八识,意是执着,识是分别,换句话说,离心意识就是离开分别,离开识,不分别;不执着,不执着是离意;不落印象,那叫参究。如果里面有心意识,叫研究,研究是世间法,参究才超越世间。佛法叫参,不叫你研究。这就是禅定,外不着相,内不动心。

  「慧根增长,能遮通别诸惑,发真无漏,名慧力」。遮是止,是遮止,是止息,就是息灭的意思。通别诸惑,惑是迷惑,迷惑里面,见思惑是通,二乘、凡夫统统都有的。别是讲尘沙、无明,尘沙、无明叫做别惑,因为它是菩萨所断的,在菩萨位上所断的,见思,菩萨已经没有了。通别是这样说法的,简单来说,就是见思、尘沙、无明,所有一切迷惑总不外乎这三大类。这三大类才变现出无量无边错误的思想、见解、行为,乃至于不同苦乐的果报。唯有真正的智慧才能够解决这个问题,发真无漏就是真实的智慧,真实智慧现前,这叫慧有力了,慧才有力量。

  五根、五力是一切修行人,从小乘初果一直到大乘等觉菩萨,都不能够离开这个修学的原则。这个地方是讲原则、讲原理,修学在应用的时候,那就是我们六根接触六尘境界,一天到晚处事待人接物之处,功夫用在实际的生活里面。

  我们今天就讲到此地。

 
 
 
前五篇文章

第二十二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一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九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十八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后五篇文章

第二十四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五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六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七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第二十八集:佛说阿弥陀经要解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