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工巧明 地理 雕塑 绘画 建筑 历史传记 农工商业 书法 天文 舞剧 哲学 其它护持
 
 

大理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大理佛教文化资源的旅游开发
作者:毛妍君 西安外国语大学中国语言文学学院

  摘要:大理拥有众多与佛教有关的自然风光,有众多集观赏性、研究性于一体的佛教寺庙,拥有丰厚的佛教文化资源,大理开发佛教旅游要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开发利用,以丰富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对进一步推动大理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大理、佛教文化、旅游开发
  云南省是我国的旅游大省,旅游资源可说是占尽了“物华天宝、人杰地灵”,大理是云南省重要的旅游城市之一,有着得天独厚的旅游资源,这里集历史文化、民族风情、山水风光、自然资源于一身。2004年,大理被评为中国最佳魅力城市。2006年,在深圳举行的“先锋——城市”论坛上,大理又被评为“十大先锋城市”。从上世纪80年代以来,大理的旅游业发展迅速,以自然风光、边境旅游和民俗风情为特色的观光旅游产品日趋完善和成熟。为此,云南省政府提出“做精大理,提升旅游产品的品牌质量”的要求,进一步增强大理旅游产品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大理佛缘悠远,自古就有“妙香佛国”之称。史载,佛教盛行于南诏国后期和大理国,并被尊为国教。大理国22位皇帝中就有9位禅位为僧。可见佛教对大理的影响之深。悠久的佛教历史和深厚的佛教文化积淀深厚,为当今大理留下了一笔宝贵的文化遗产。如今的大理,佛寺遍布,其中一些寺庙还闻名全国,如崇圣寺、无为寺、观音堂、中和寺等等。更引人注目的是,大理佛教特色鲜明:有独具特色的“滇密”阿吒力;有“一山藏各宗”的佛教胜地鸡足山(藏传佛教、南传佛教及汉传佛教各宗派)。大理拥有如此丰厚的佛教文化资源,如何充分利用这些资源,挖掘自身的文化优势适应现代旅游业,对进一步推动大理旅游经济发展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对此问题,大理市政府非常重视,已经有过很多相关探讨,本文就此问题谈谈自己粗浅的意见。
  一、大理拥有众多与佛教有关的自然风光,具有丰富的旅游资源。
  大多数佛寺选址时,都倾向于选择山清水秀、风景优美的名山大川,其原因除了清净优美的环境有助于僧伽清除杂念、心无旁骛地修行,还因为云蒸霞蔚的自然环境能够烘托出庄严肃穆的宗教氛围。即便是自然风景稍差,寺庙也会制造一些景观而达到良好的视觉效果。[1]这样形成的以佛教为载体的自然景观,人们身处其中自然会有心旷神怡、超凡脱俗的感觉,从而产生了浓厚的旅游吸引力。例如中国五大佛教名山之一的大理鸡足山,作为禅宗始祖摩诃迦叶的道场,是东南亚著名佛教圣地,也是中国汉传藏传佛教交汇地和世界佛教禅宗发源地,素有“鸡足奇秀甲天下”、“灵山佛都、旅游胜地”、“天开佛国”、“华夏第一佛山”等美誉。鸡足山以“四观八景”的奇风异彩名冠于世,被国务院列为全国44个风景名胜区之一。鸡足山自然环境极其优美,高鹤年居士在其《名山游访记》中归纳出鸡足山八大美景:天柱佛光、华首晴雷、苍山积雪、洱海回岚、塔院秋月、万壑松涛、飞瀑穿云、重崖返照。鸡足山植被保护也相当好。山上的植物以松最为普遍,花以山茶最为著名,其中的“狮子头”、“ 九心十八瓣”、“龙棕”、“龙竹”、“龙爪杜鹃”等都系珍品。明代著名旅行家徐霞客游鸡足山安仁斋时曾感叹寺中兰花的规模:“兰品最多,有所谓雪兰、玉兰,最上;虎头兰,最大;红舌白兰,最易开,其叶皆阔寸五分,发二尺而柔,花一穗有二十余朵,长二尺五者,花朵大二三寸,瓣阔五六分。此家兰也。其野生者,一穗一花,与吾地无异,而叶更细,香亦清远。”[2]还有著名的崇圣寺,寺内的三塔已有一千多年历史,是南方中国最古老的建筑之一。三塔曾经是南诏的象征,如今成为魅力大理的闪亮名片,提起大理人们脑海中便会浮现出三塔背靠苍山,遥观洱海的绰约丰姿。 秀丽的自然景观与悠久深厚的佛教文化水乳交融、交相辉映,千百年来,令香客游人兴趣盎然、流连忘返。作为历史悠久的文化遗产和现代弘法之地,这些与佛教有关的自然景观本身就具有强大的旅游功能和旅游价值。
  二、大理拥有众多集观赏性、研究性于一体的佛教寺庙,具有强烈的旅游吸引力。
  大理古城内有为数众多的宗教建筑,明代著名诗人张含在《苍洱歌》中这样描述:“叶榆三百六十寺,寺寺半夜皆鸣钟”,寺庙之多,由此可知。在大理古城1.11平方公里范围内,历史就给它留下了数十座佛教建筑。虽然这些建筑不完全是气势恢宏的大殿华堂,但是从其布局、建造、雕刻、彩绘、雕塑中不难看出深厚的文化内涵以及各民族能工巧匠高超的建筑艺术和别具一格的民族建筑风格。许多具有宗教色彩的神话故事、民间传说因这些建筑的存在得以流传,历代高官名流为它留下了许多诗、赋、楹联,极大地丰富了地方文化宝库,这是古城的精华所在。只要走进大理古城,看到这些随处可见的古建筑,一种悠远、古朴、历史沧桑的感觉便会油然而生,仿佛走进了历史上的“妙香佛国”。还有佛教圣地鸡足山,游过那里的人都认为,游鸡足山不仅可以领略千岩竞秀、古木参天、百涧争鸣的自然情韵,而且可以感悟“十里松风香雾迷”和“天开佛国云为护”的灵光圣迹神韵。鸡足山历史上著名的寺院很多,保存至今的寺院主要有祝圣寺、金顶寺、华严寺、慧灯寺等。
  精美华丽、宏伟壮观的寺庙建筑作为文化的实体表征物,散发着浓郁的艺术感染力,为旅游者提供多种美的感受,历来备受人们关注。段玉明认为:寺庙文化是以寺庙作为黏结手段的宗教文化与其信仰社群文化结合的一种复合文化。[3]游人在欣赏佛教建筑时,多从外在的光线、颜色、轮廓形式,感悟其反映的爱、真、美、神。正如梁思成所说:欣赏优秀的建筑,就像欣赏一幅画、欣赏一首诗,建筑最吸引人的地方是蕴藏其间的一系列的“意”。
  另外,佛寺建筑中充满生活气息的亭、台、楼、阁等也都有很强的观赏性,这些宜人的元素加入佛寺旅游中为佛寺旅游增加了不少情趣。
  首先是塔。从宗教意蕴和建筑形态上,佛塔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不啻为佛教观光对象的典型代表。肃穆庄严的佛地环境本来已提供了一种超然脱俗的氛围,加上塔的秀丽丰姿会给游人带来超然的体验,就其文化和景观视角又给人们带来了美的享受、艺术的熏陶和神奇的联想。[4]大理国建造的佛塔有崇圣寺三塔、弘圣寺塔、祥云水目塔、洱源旧州东塔和火焰山及梅城浮雕大石塔。特别是崇圣寺三塔作为唐代典型的密檐式砖塔的佳作,既有很高的观赏价值,同时也是唐宋时期佛教文化在大理地区传播而留下的珍贵历史遗物,对研究佛教史、建筑史、艺术史、云南地方文化史、经济史方面具有重要价值。
  其次是石窟。石窟是集建筑、雕塑、壁画于一体的佛教文化综合体。位于大理剑川的石钟山石窟建于南诏大理国时期,包括3个区14个窟,有139个雕刻作品,内容丰富、造型生动。雕刻造像优美多变,刀法遒劲细致,琳琅满目,美不胜收。还有造于南诏末至大理时期的海东挖色石窟,窟内的罗汉像或坐或立,姿态各异。
  许多佛寺中还保存了很多牌匾、碑碣、雕刻、塑像、壁画,钟、鼓、法物、佛经、佛典等等,这些都能极大地激发游客的兴趣。如安宁曹溪寺,其大殿内的南海三圣据考证是大理国时期的遗物,三圣雕像宝冠华服,璎珞遍体,飘带流畅,精美生动。又如崇圣寺中保存了大量大理国时期的文物珍品,如鎏金镶珠银质金翅鸟,鎏金密檐方塔、五色舍利塔等,还有金质的、水晶质的阿閦如来佛像,木雕莲花形佛龛、佛像,各类菩萨造像,其中尤以观音菩萨像最多。特别极其珍贵、富有特色的就是阿嵯耶观音像,为云南地方观音图像的一大特色。鸡足山也有数量众多的佛教造像,造像雕塑技术十分娴熟,线条流畅, 人物形象栩栩如生。山内各寺藏经楼珍藏了大量梵书经文等文物珍品达3926 件,其中有近400 联各寺庵院亭楹联佳品、2468 字的鸡足山长联、高42m 的标志性建筑物13 层密檐方塔、高22m 的无影白塔。其他还有开香寺内中缅两国人民友好象征的缅塔、金顶寺的铜铸金殿、铜佛殿的铜瓴铁瓦、高达2m 的青铜巨鼎、寂光寺中可供千人同时开伙的镏铜铁锅,这些都是大理乃至中国大西南地区最为宝贵的文化资源,在我国汉传佛教地区亦属罕见。
  拥有如此众多的佛教文化资源,大理的旅游业更应深入发掘本地的佛教文化底蕴,佛教寺塔、石窟、碑刻、雕塑、绘画、音乐、戏剧、诗文、书画楹联及历史文化价值,诸如佛教发展历史、佛教历史上的高僧及其著述、行迹、对佛教历史上的贡献及其在佛教历史上的地位,历史上帝王对本地佛教的护持和敕赐等等,其佛教文化底蕴愈深厚,对游人的吸引力就越大。随着文化旅游潮流的深入,对于文化蕴藏丰富的大理来讲,佛教文化旅游的价值必将受到人们更大的重视。
  三、深度开发大理佛教文化,打造大理旅游新亮点。
  以上所讲的大理丰厚的佛教实体资源为发展观光旅游提供了良好的条件,然而观光旅游决定了旅游产品仅仅处于基础层次,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较低。一直以来,我国旅游业组织佛教观光旅游时,大多只停留在观赏庙貌上,而对于佛教旅游所需要的“深层体验”则关注不够。例如宾川鸡足山不仅拥有大量文物古迹、庙宇和自然景观,同时拥有渊远的佛教文化,不仅在国内、在东南乃至世界都具有较高声誉,但就目前情况看由于旅游资源开发程度还不够充分,到鸡足山的游客还属于风光游、“外观游”,游客很少能真正领略到鸡足山旅游的真实内涵,对游客吸引力还够不强,这种“一次性旅游”的现状亟待改进。
  目前,随着旅游业的发展,旅游者的消费经验日益丰富,对旅游产品愈加挑剔,旅游业已开始追求突出自己个性的旅游产品。20世纪末以来,世界旅游业发展的趋势显示,旅游者已不满足于走马观花式的旅游方式,他们把旅游作为一次特殊的经历,利用旅游来放松精神和身体的压力。在国内,单一组团的观光旅游形式已经有向形式多样的度假游、特色游转化的趋势。
  首先,发展宗教体验形式的佛教旅游。刘汉洪在《论我国宗教旅游的深度开发》中提出“宗教体验旅游”的概念,他指出:要深度开发我国宗教旅游,要变观赏型为参与型。过去我们宗教旅游仅给游客提供“看庙”这一单调的内容,且游客往往只能以“第三者”(即旁观者)的身份出现,他们对宗教的那种特殊的、强烈的新奇感难以满足,宗教旅游的目的很难实现。所以应该增加能够使游客身临其境体验宗教活动的旅游项目。[5]现代旅游者更注重旅游体验,重视旅游活动的参与性和娱乐性,这势必要求佛教寺院景区向纵深化发展,开展出更多能实际参与而不仅仅是观光性质的项目。这就要求经营者有突破传统经营管理模式的胆量,也要求寺庙方要加大“普度众生”的入世态度,以更加生活化的姿态来面对佛教的生存发展有促进作用的旅游业。
  “旅游资源最显著的特征是具有吸引功能,能以不同层面来激发、满足旅游者审美、休闲、娱乐、探险、考察等的需要,促使旅游行为的发生。”[6]在佛教旅游中如果能够让游客亲历其中,通过参加活动和互动来增加游客的体验深度,不仅可以让游客接受宗教信仰的熏陶,而且使游客在宗教的仪式中强烈感受到佛教所带来的厚重的文化感,达到很好的旅游目的,也是在新时代弘扬佛教文化的一个便利途径。如派恩所说:“体验是使每个人以个性化的方式参与其中的事件。”[7]如南岳衡山“做一天和尚念一天经”的策划案例,就为我国开发宗教特色旅游产品提供了一个成功的先例,[8]还有河北柏林禅寺每年夏季举行的生活禅夏令营。在这些活动中,游客们住的是僧侣宿舍、吃的是素食斋饭、听的是晨钟暮鼓、观的是香烟缭绕、法相庄严。在动态的佛教旅游活动中,游客们亲身体验佛门弟子的日常生活。在生活节奏普遍加快的今天,进行有关的佛教文化旅游,使人接触佛法的智慧,能使游人暂时地逃避俗世的纷扰,回复内心的平静,从而获得的是精神上的独特感受。
  其次,突出佛教文化优势,深化佛寺作为旅游目的地的文化氛围。如2004年举行的 “中国五台山首届国际佛教文化节暨佛教艺术大展”就非常成功。此次综合性的佛教艺术展览的中心活动包括佛教艺术长廊活动、佛教文化和艺术讲坛和佛教讲坛活动、佛教文艺活动、祈福中国法会。佛教艺术长廊活动分别在五台山显通寺、殊像寺等有关寺院和展点举办书画碑帖、摄影、佛教文物、佛教艺术品、佛教书画笔会、佛教及旅游用品、素斋品尝等方面的展览活动。佛教文艺活动中举办了一系列传统的、游客参与性强的佛事活动。这次佛教文化节通过对五台山佛教资源的展示开发,深层挖掘了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内涵,集中展示了五台山的佛教风采,全面提升了旅游文化的整体品味,也提高了该佛教旅游场所的文化意味。此类活动还有如河南开发禅源文化旅游、四川举办峨眉山旅游文化节、海南兴建南山佛教文化苑、福建泉州创办佛教文化节,都有效地促进了当地佛教及旅游业的发展。
  佛教传入中国后,融入了华夏文明体系,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佛教的流传也影响了中国文化,如诗文、书画、音乐、故事、传说等。围绕着佛教与中国文化的主体,可以举办一些如佛教坐禅、佛教医学、佛教养生、佛教文艺演出等现代人容易接受且对身心修养健康有好处的活动,这样可以吸引社会各层面的游人香客。佛教音乐中的唱、赞、念、诵,音韵幽雅,美而动听,清越的经声佛号是很有吸引力的旅游动态资源。为此,大理开发了观看阿吒力乐舞,在宾川县沙址河畔,洗心桥头听洞经音乐等活动都是有深远意义的活动。还有举办禅茶表演等文化娱乐活动,营造一个在妙香佛国听经品茶的高雅意境。佛教旅游要在突出特色的基础上进行多层次多类型的开发利用,以丰富满足游客的多种需求。
  佛教在新时代尤其能够表现出优越的经济功能和独特的文化魅力,佛教盛典之类也能很好的发挥民间联络、促进交流、促进旅游的作用,如2006年,大理崇圣寺借重修之机隆重举办大型开光庆典,并举行一系列文化活动,被许多网友称为“百年难遇,今生不容错过的盛会”,是促进旅游的有效手段。还有2006年浙江省举办了“世界佛教论坛”,2005年南山海上观音举行了盛大的开光大典等活动都属于这种类型。
  再次,发展僧伽的活动也决定了某些无形的旅游资源。许多游客之所以到佛教圣地游览,往往并不是出于对佛教的虔诚,而是对佛事活动的新奇感。具有独特民族风情,又有着浓郁佛教气息的佛俗、佛节、佛事活动能够带给游客耳目一新的感受。佛教有很多节日如四月初八佛诞日、二月初八佛出家日、腊月初八佛出道日、二月十五佛涅槃日、七月十五佛欢喜日等。在大理,还有一些菩萨的诞生日也有佛事,如正月初一弥勒佛诞、二月十九日观音菩萨诞、三月二十一日普贤菩萨诞、九月三十日药师佛诞、十一月十七日阿弥陀佛诞。大理的不少民俗节日也是由于受佛教的影响而产生的,如三月街活动。在大理旅游网中公布了2007年崇圣寺拟举办的佛事活动,必然能够引起许多游客的兴趣。举办如法会、守塔、放生等佛事活动,通过这些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普及佛教道德,能够起到感化教诲世人、荡涤人心的作用,也是佛教实践利乐有情的大乘思想的入世性活动,这样深层的佛教旅游能够使人对博大精深的宗教文化留下更为深刻的感受。随着旅游目的的复杂化、旅游内涵的深层化、旅游形式的多样化,筹划大量游客参与的旅游项目,能够更好地促进大理旅游业。
  由于与佛教相关的景区大多历史源远流长,每一庙宇、每一景观、每一历史名胜都有其不寻常的历史,蕴含着丰富的佛教、历史文化。人们可以通过与寺庙有关的一系列文化活动进而欣赏并体验到佛教所蕴含的文化意味和历史掌故。为此,发展佛教文化旅游,在加强旅游基础设施、服务设施建设,改善旅游环境的同时,应加大佛教历史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让每位旅游者真正感受到佛教旅游不同寻常的旅游内涵,感受到游佛教景区不仅只是风光游、寺庙游,更主要的是佛教历史文化游。
  当然,佛教文化旅游开发中也存在一些问题,有学者提出佛教文化旅游的开发要注意处理好以下三个关系:佛教文化因素的挖掘与佛教自身发展的关系,旅游活动与正常的宗教活动的关系,佛教文化旅游景点的管理与利益分配的关系。[9]对于佛教文化旅游的资源要合理开发利用,绝不能急功近利,竭泽而渔,要实现佛教旅游和生态旅游的最佳结合,使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的最大化。甚至在佛教旅游中可以借助佛教教义来宣传生态保护和环境的可持续发展,或者举办一些旅游者参与的环保讲座或活动,如植树、废品回收等。总之,佛教文化旅游应坚持开发与保护的原则为主,以长期利益为重,把旅游产业的发展建立在生态第一环境优先的基础上, 在保护生态环境的前提下, 科学开发利用旅游资源,走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旅游道路。
  参考文献:
  [1]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679-681页。
  [2]徐宏祖.徐霞客游记.[M]郑州:中州古籍出版社1992年,86页。
  [3]段玉明.中国寺庙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94年,29页。
  [4]方立天.中国佛教与传统文化.[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8年,165页。
  [5]刘汉洪.论我国宗教旅游的深度开发.[J]旅游研究与实践.1994(2)
  [6]高路加.中国旅游人类学纲要.[M]广州:广东旅游出版社2004年,315页。
  [7](美)B? 约瑟夫? 派恩 詹姆斯? H? 吉尔摩.体验经济.[M]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2年,19页。
  [8]制造神秘之旅——“做一天和尚念一天经”策划纪实[NB/OL] http://www.chinavalue.net/showarticle.aspx?id=26495
  [9] 赵伯乐.佛教文化旅游资源开发中应处理好的几个关系.[J]云南民族学院学报.2003(1),42—45页。

 
 
 
前五篇文章

马克思主义宗教观必须与时俱进

济南郊外历代石窟及摩崖造像(续完)

五台山:一部活生生的中国佛教史

游祥洲:自力与他力之融合

西夏建筑中的佛教建筑

 

后五篇文章

马背上的佛教——亦说茶马古道

中原行吟—寻梦中原—佛教的盛行与辉煌的石窟艺术

“古建筑博物馆”中的建水古塔

古建筑的宝藏——陕西古塔

无以伦比的佛塔——三塔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