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大慈恩寺坐落于陕西省西安市和平门外雁塔路的南面。 大慈恩寺建于唐贞观二十二年(公元648年),是唐高宗作太子时为追念他的母亲德皇后在原来隋代无漏寺的废址上建立的,并改名为“慈恩”。 大慈恩寺是唐代规模最大的寺院,占当时进昌坊一半的面积,共有十多座院落,现存寺院面积只是当时的一个西塔院。现在的大慈恩寺座北向南,主要建筑有:山门、钟鼓楼、大雄宝殿、藏经楼、法堂、寮房等。 寺院最北面建有著名的大雁塔。当时寺院建成后,就由朝廷延请玄奘法师任慈恩寺上座,设置译场,在此主持翻译佛经并讲经说法。玄奘为珍藏从印度带回的大量梵本佛典,在公元 652年仿照西域建筑形式修建五层方塔安放梵本,该塔当时名为慈恩寺塔,后根据天竺寺僧葬雁建塔的故事,所以改称“大雁塔”,沿用至到现在。塔原为砖表土心五层方形,经五十年风雨剥蚀,公元701—704年用纯砖重加营建为七层,后又改建为十层,遭兵火破坏仅存七层。明代在外表加砌砖面保护,至今仍保留了外加砖面的七层原状。塔身高约六十四米,呈四角锥体,各层四面均有砖券拱门洞,沿塔内中心梯道可一直到达顶层。底层西侧石门门楣的阴线雕刻佛说法殿堂图,线条非常有劲、构图精妙,是研究唐代建筑、绘画、雕刻艺术的重要文物。底层南门洞东西两侧砖龛内各有石碑一座,据传为玄奘亲手竖立。东侧碑文是唐太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西侧碑文为唐高宗撰写的《大唐三藏圣教序记》。 大慈恩寺在中国翻译史和佛教史上都占有相当重要位置。玄奘在此主持译经事业,亲任译主,五十名学德兼备的高僧帮助,制定了翻译例律,人员有严密分工。玄奘译经二十年,开设了四处译场,在大慈恩寺历经十年,连同其它三处总计译出经论75部,1335卷。 玄奘还是中国佛教唯识宗的始祖,并培养了一批唯识学者,其中最著名的是窥基,所以世称玄奘为大慈恩寺“三藏法师”,称窥基为慈恩大师。大慈恩寺也成为唯识宗的祖庭,又因该宗在大慈恩寺创立,又叫慈恩宗。 1983年,大慈恩寺被定为汉族地区全国重点寺院。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