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个世界会好吗:梁漱溟晚年口述 |
 
人类不是渺小,是悲惨;悲惨在受制于他自己(制与受制是一)。渺小是最错误的见解。几时你超脱了自私,几时你超脱了渺小。不可战胜的是谁?是生命。被战胜的是什么?是特质。生命是心,是心表见在物上的,是心物之争。历史(宇宙史)一直是心对物之争,一次一次无数次,一步一步无数步,征服了物,凭藉物,利用物,表演出来的。深深地进入了解自己,而对自己有办法,才得避免和超出了不智与下等。——这是最深渊的学问,最高明最伟大的能力或本领。然而却不是一味向外逐物的西洋科学家之所知矣。经济生活分散了人心,而组联了人身。政治形成集团对抗,划时分比疆彼界。今日世界总是之形成由于西方文化。要避免人粝之毁灭只有转向中国文化。中国问题之陷于今日局面正为盲目学西洋之结果。欲把僵局化归缓和而达于统一必须矫正划界限与用武力之两点错误,而超脱于世界两大壁垒则为其入手。着急贪求,表见了人类的卑微;歆羡涎流,显露了人类的场丑陋;忍耐不下,烦恼苦愁,见出了人类的无用。学问是解决问题的,而且真的学问是解决自己的问题。 ——梁漱溟 《这个世界会好吗》主要内容 《这个世界会好吗》这本书根据 我非常荣幸能为这本小书作序。 我想先说说我与 我在哈佛读书的时候,对 1973年初,我头一次有机会前往中国。在当时,一个美国人能到中国去,仍是极不寻常的异例。为什么我能成行呢?这是因为在尼克松总统访中后,几个中国代表团在1972年陆续来美,而我充当中文翻译,起了沟通两国的桥梁作用,所以在1973年时,我与内人才有这个难得的机会可以造访中国。当时,我向中方提出的第一个请求,便是希望可以同 1979年,在我的梁漱溟研究《最后的儒家》出版成书的同时,中国的政治起了巨大的变化。这波改革开放的潮流也改变了 某日我突然接到一通陌生的来电,电话那头是一位高龄八旬的 我即刻将拙著寄给他,不久便获得 1980年我到北京第一天,马上便去寻找 在我们的对谈中,我透过 在我们密集谈话的两周里,头两三天 那时我相当不解,一个人如何可以既是佛家又是儒家?既认同马列思想又赞许基督教?后来终于想通了,这种可以融合多种相互矛盾的思想,正是典型中国传统知识分子的特质。 春秋战国百家争鸣时,虽有许多辩论,但百家学者并不认为自己特定的一家,比方说现在我们讨论孟子与荀子,认为他们虽然一言性善,一言性恶,但都是儒家,是孔子的信徒,然而在当时,即便是孔子也未必认为自己是儒家。我们今日习以为常的学术分类,其实是司马迁在《太史公自序》中论及其父司马谈的《论六家要旨》,为诸子百家分门别派,而发明出来的体系。 我认为中国文化本就是个融合许多看似不相容的思想于一体,却同时又喜欢分门别类的文化。只需留心便会发现,其实大部分的中国知识分子都是融合各类的思想于一身。比方程朱陆王,同为新儒家,虽然讲义理心性,歧异很大,但他们的思想中都含有许多佛家的成分。晚清的知识分子,如梁启超、章太炎,固然在政治立场与今古文经学上分踞两极,但同样都将佛家、西方思想及儒家融入他们个人的学思中。 这解释了为什么对于受现代学术规范训练的我而言,一个人不可能同时是儒家,又是马列信徒;但对 依我浅见,先秦诸子虽然路线不同,但他们都共享一个宇宙观,认为宇宙是一体而有机的,天地间的每个成分跟其他的成分相互关连,所以在这样的宇宙观里,没有绝对的矛盾,只有相对的矛盾。这种宇宙观,经历数千年,仍深植在中国知识分子思想的底层,是以各种不同的思想成分,可以共存在一个人的思想里,运行不悖。 像我这样,等到传记完成出书之后,作者才终于见到传主,在中国近代史学界中可能是空前未有的特例。与 就作为一个历史研究者的角度看来,我认为就算再过一百年, 2005年9月于芝加哥 作 者:(美)艾恺 采访,梁漱溟 口述,一耽学堂整理 出版项:东方出版中心 / 原书定价:¥35.00 装帧项:胶版纸 小16开 / 333 ISBN号:9787801864376 / 十位:7801864379 关键词:哲学社科-人物传记-历史人物 【图书目录】 一、我的思想的根本:001儒家跟佛家002什么是佛 二、从中国文化的精神说起:001为何我还乐观002人与人相处的问题003情理与物理004什么是戒、定、慧005我做记者的时候006陈独秀、李大钊和我007当代儒家代表人物还有谁008熊十力和唯识 三、中国的道路:001美国人和台湾问题002毛主席这个人 四、我是怎样一个人:001凡夫002素食003说说自己的身体004独立思考,表里如一005与毛的分歧006我不是一个学者007我想做的事情都做了 五、我受到的影响:001东西文化和调和002我一生最重要的事情003我最佩服的中国人004得力于佛学005希望跟着王阳明走006生活中对我有影响的人 六、生活之学:001自主自如的生活002看戏和看书003文革中的故事 七、发展总是好的:001我的期望002人类怎样才能减少斗争003我是一个乐天派004对历史人物的评价 八、我的社会交往(上) 九、我的社会交往(下) 十、从忙碌到清闲 十一、与圣人相比 十二、天下事 十三、现代化的危机后记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