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死亡教育”乃“精神成人”课程 |
 
据不完全统计,2008年广东已有20名左右学生自杀。广东多家高校陆续开办死亡教育课程,让学生正视死亡珍惜生命。课程包括生死的内在关系、死亡心理、死亡事件、濒死体验与临终心理等内容。学生不但尝试写遗书墓志铭,还将到殡仪馆实地感知。(12月25日《信息时报》) 理论上说,死亡教育课程,对帮助学生体验遭遇损失和生活方式突变时的复杂心情,使得他们在非常情况下能够控制自己的情绪、珍视自己的生命是很有益处的。 更为重要的是,“开办死亡教育课程”,让我们看到大学课程设置正在提高的人文内涵。如今,由于社会对大学课程设置与就业需求脱节严重的现状批判甚多,近年来高校对此已有较多关注。 这并没有什么不好,但是,如果大学课程设置仅仅从就业方面积极与社会需求相连接,很容易仅仅成为个职业培训的场所。其实,大学还有极为重要的功能,那就是大学是弘扬人文精神的旗帜,更是大学生“精神成人”的摇篮。作为一个本科四年学习的大学生,如果能够持续且认真地问自己问题“怎样做人,做怎样的人,怎样才能有一个现代公民所须具备的独立精神和思想?”这才是完成“生理成人”之后的“精神成人”。而在“精神成人”这方面,高等学校在课程设置和改革方面同样需要与社会相连接,开设“死亡教学课程”体现了高等学校对学生“精神成人”的重视。 总之,高等学校开设“死亡教学课程”,也许并不能完全消除令人忧虑的死亡数据,但是,这是一种努力,努力让大学生更加珍惜生命,努力让他们心理更健康。当大学生对自己的生命或日常生存有价值关怀之时,也就是他们“精神成人”之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