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微力到威力 |
 
因心灵共振而聚集在一起的力量,成为改变社会的根源。 还记得老片子中怎么召集一村人开会么?村头一口大钟,“咣咣”几声,村民听到召唤从家里出来聚集在一起。那个时候的召唤力量是有限的,靠的是口口相传。空间与技术的不支持决定了一个消息从一地传到另一地需要很长的时间。 网络的普及与低门槛,让时间与空间可以通过技术变得忽略不计,人们的沟通与交流变得空前顺畅。越来越多具有相同价值观的人聚集到一起,为共同的爱好、兴趣而沟通努力。而通过网络这个小小的平台,越来越多微弱的声音被放大,越来越多微薄的力量被汇聚。而他们最终带来的是改天换地的巨大威力。 弱音变强音 9月10日,宜黄拆迁自焚事件余音未消,9月16日,一张照片又通过网络走进了人们的视野:无助的眼神望着大巴外面的世界,脸庞写满悲戚。这张自焚者的小女儿在上访途中从机场被拦回的照片一石激起千层浪,网友们愤怒了;9月17日,钟家的小女儿钟如九开通新浪微博(http://t.sina.com.cn),第一条表明身份的微博就被转发3331次,评论2311次。随后陆续发送的几十条相关此事件的微博都被转发与评论数百次,密集的大众舆论引起了政府的关注;9月17日,宜黄县委书记、县长被立案调查,率队拆迁的常务副县长被免职。这是国务院今年5月发布《关于进一步严格征地拆迁管理工作切实维护群众合法权益的紧急通知》后,第一起集中问责地方相关干部的拆迁事件。 在这样一个平台上,弱小的呐喊声被放大,在事件直播中观点立场的趋同让一批人的声音迅速集结,不断的声援让大众的价值观迈向了一个共同的方向。 与“先集中再传播”相比,“先传播再集中”的效果更好。前者必须经过组织,接受信息者是被动的,而后一种则是自发的,我愿意接受这样的信息并为之做些什么。主观愿意与被动接受哪个效果更好,自然是不言自明。当自上而下的组织模式被打破,不再接受二手信息,经过自我判断并不断修正事实的信息才能让无组织的力量爆发。 互联网是力量裂变的温床,口口相传虽有影响,但力量毕竟有限。几个人去帮助孤寡老人做家务,这就像很多小学生去五保户家帮助打扫卫生一样,能力毕竟有限,借由网络,这份力量或许就不一样。 通过网络所表现出的力量最早体现在被称为“网络暴力”的“人肉搜索”上,一个人发出消息,众多网友人海战术的寻觅,迅速将被“搜索”对象的完整形象曝光在网络上。 “铜须门事件”、“虐猫事件”等人肉搜索,从一个人到一百个人,再到一万个人,众多网友参与进来之后,即使是石沉大海的“信息”也有被捞上来的可能。这就是“人肉”力量的可怕。 如果说人肉搜索是可怕的力量,那么借由这种力量传播出的善良之举也让一些普通人的心愿得以实现。随着社会的进步,目前的公益正从传统的企业型公益、事业型公益向平民公益转移。而平民的草根公益加之以技术的辅助,所带来的力量堪比有组织的企业公益,我们叫它“微公益”,但威力却并不小。 微力变巨力 虽然没有亿万的身价、也没有强大的社会影响力,但是这并不妨碍普通人从事公益事业。“孩子们用复杂、好奇甚至渴望的眼神望着我……绝大多数孩子中午饭都吃不上。家里的房子都用席子和木板组成,四面透风。我写下这些只希望大家知道,在中国一个偏僻的角落还生活着那么多可爱的孩子。临别之际,真想为孩子们再做些什么。”2010年7月1日,天涯网友、贵州省黔西县支教老师“珠溪玉”在杂谈发表了一篇题为《一个支教女老师的告白》的帖子,回顾一年的支教经历,并提出心愿:希望在离别之际为孩子们做点事。 帖子很快得到了回应。网友表示想捐钱捐物,要账号,而在众多网友中,有一个名叫“照片在相框”的网友表示,愿意帮助蔡加芹完成心愿,带山区小朋友去上海看世博。很快,讨论陷入僵局,每个孩子的费用要几千元,怎么办? “照片在相框”于7月2日在汽车时代发表名为《奔腾车友们,行动起来,共同帮助黔西儿童》的帖子,召集车友爱心接力,给山区孩子一个夏令营,建议组织车友自驾游,带领小学生从黔西开车奔赴上海,提议得到其他网友支持。截止7月3日9点半,已经有上海车友会、长沙车友会同意,并有怀化、金华等地车友愿意在当地做招募工作。从贵州黔西县到上海,4000里路程,被六地的热心车友变成了一条“爱心接力跑道”。 与以往组织运作的行动相比,无组织的组织行动力似乎更为强劲,价值观的趋同让每个个体的自发性发挥到极致,心灵的共振爆发出惊人的威力。一群来自大山深处的孩子,最终圆了走出大山的梦想。蔡加芹的帖子正是这爱心的源头,众多网友自发地组织让原本遥远的梦想真实地实现,每个人的一点点“微薄”之力,化成了托起孩子们梦想的“巨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