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功念恩为哪般 |
 
有一个词,凡是中国人,估计没有不知道的了,那就是:知恩报恩;即便不知道,也大都是按照这么行事的了;即便不是这么行事,对诸如此类的品行,也应是深深赞赏的了。 但对另外一个相近的词,估计就要陌生很多了。这个词,也是五六年前方才听到的,叫做观功念恩。 记得当时听到这个词之后,就慢慢学着“观功”,慢慢学着“念恩”。现在回过头来才发现,名言对于人的影响,是如此之大。一旦听到,便进入了人的潜意识。潜意识,又开始影响自己的观念;观念,又开始影响自己的行为。 先来看看“观功”。那么什么叫“观”?什么又叫“功”呢?这个“观”,不是简单的看见,而是对所看见的,进行审视,所以叫“又见”。直接看到的,往往都是很表面的,因而并不深入;往往都是很局限的,因而并不全面。但如果说是观到,那就是比较深入的、全面的了。 再来看这个“功”。通常说来,“功”是指人所具有的优点,或者好的品质。但一般情况下,这个优点也好,好的品质也好,都是相对稳定的,同时也是比较明显的。因此,如果说“观功”,观的就是这个话,那也就没有什么意思了。 因此,观功,应该有它更深的内涵在里面。这个内涵是什么呢?就是从看似平凡的人事物里面,见到不平凡之处;从看似不圆满的人事物里面,见到圆满之处,这方是真功夫,方是真观功。 可是平凡的,怎么变成不平凡呢?不圆满的,怎么变成圆满呢?这不是在自欺欺人吗? 是。的确有这个嫌疑。可这正是人面对境界时,应当用功作观之处。而观生起来时,六根对六境,就不再是染污的识起作用,而是清净的智开始起作用。染污识所起的作用,即是错误的分别;清净智所起的作用,即是正确的观照。 更进一步地,这染污识所执取的,不过是自己过去的经历,给自己生命留下的斑斑痕迹而已;而这清净智所观照的,则是不带痕迹、不染情绪,对现前境界全面深入的觉察而已。 若是染污识在作用,那么见到的功德,也是过失,因为功德也能给人洒下无明烦恼的灰尘;反过来,若是清净智在作用,那么观到的过失,也成了功德,因为过失也能助人扫除内在无明烦恼的尘垢。 有了上面对“观功”的认识,那么下面对“念恩”的理会,就是自然而然的了。恩德,并不是周围人对我们好,才会产生。只要我们留心,就能发现,恩德是无时不有,无处不在的。周围人对我们好,固然有恩德;周围人对我们不好,同样有恩德;乃至于平平淡淡,恩德亦不曾减少。 那是为什么呢?因为这些境界,都为我们提供了用功的机会。只要往内心去做功夫,那么内在便会慢慢累积功德。只有内心境界有了功德,方能观照到外在境界的功德;如果内心境界没有功德,那么又如何观照到外在境界的功德呢? 如此来看,周围的人事物,都构成了自身生命境界提升的桥梁。随着生命内在境界的提升,那么能观照到的外在境界的功德,也就会越来越丰满。等内心境界圆满了,方才发现,原来生乎其中长乎其中的环境,是那样的圆满,那样的清净。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