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巴比”慈善晚宴引涟漪 富豪为何拒邀? |
 
“慈善”已成为国内富人圈中的敏感词汇。有媒体近日报道,盖茨和巴菲特将于本月底来到中国,拟邀请50位中国富人参加一场慈善晚宴。据称,在接到邀请后,很多受邀富豪反复确认是否会在晚宴上被“劝捐”,甚至有一小部分人因此拒绝参加晚宴。对此,两位世界级富豪不得不承诺,在晚宴上不会给中国富豪们带来捐献上的压力。 中国富豪在慈善事业上表现出的低调与迟疑,难免遭致舆论的质疑。在这些表象的背后,固然有国内富豪社会责任意识淡漠的隐疾,但创富“原罪”、财富代际传承传统以及分配制度改革滞后等因素,也在客观上导致了盖茨和巴菲特此番中国之行的尴尬。恰因此,我国在经济发展效率突飞猛进的同时,财富分配的公平性也亟待“纠偏”。 巴菲特曾坦言,剩下1%的财富就足够用,如果多花一点钱,既不会给我们增添快乐,也不会改善生活;相反,其余99%可以对其他人的健康和福利产生巨大影响。这一言论从经济学的角度讲,就是财富增长对富人而言边际效益是递减的,远没有转移给穷人带来的收益多。正是在这样的博爱理念下,数月前盖茨和巴菲特成功劝说了40位本国亿万富翁承诺捐赠过半财产给慈善事业。 而中国近年来催生的大批富翁,又让两位世界级富豪燃起中国之行的希望之火。今年的《福布斯》全球富豪排行榜显示,中国内地有64人上榜,居美国之后排名第二。与之相印证的是,《2010胡润财富报告》显示,中国内地资产超过千万元的富豪达到87.5万位,其中资产超过亿元的富豪为5.5万位,资产超过10亿元的富豪有1900位,超过百亿元的富豪有140位。但遗憾的是,中国富豪们聚集财富的热情与其乐善好施的善心并不匹配。 不可否认,多数国内富豪在慈善事业上表现沉默,应当承担道义上的指责。按照中国的传统,“奋斗了一辈子,就是为了给子孙后代留产业”的观念根深蒂固,财产的传承就成了延续家族“香火”的基础。在这种较为狭隘的观念下,富有者或许可以为奢侈品一掷千金,但却对慈善捐赠精打细算,甚至可能将其视为作秀、宣传、行政公关的一枚棋子。 在此需要提及的是,国内外富豪对捐赠事业的态度天壤之别有其客观背景。客观而言,发达国家市场经济历程先于我国,富有群体对财富意义思考的时间要远多于国内富豪。相形之下,国内慈善事业迟迟难以得到富豪们的垂青,更多是缘于后者不敢坦然面对自己的创富过程,害怕被贴上“原罪”的标签。从目前富豪们掘金的行业看,房地产、能源、IT等成为主要领域。其间,难免与蒙恩制度福利、公共资源私有化等灰色词汇有交集。以此推断,中国富翁们缺乏安全感,更恐惧其财富增值过程被公众深究,而捐赠本身就有“露富”的嫌疑。 当然,当前我国分配制度与慈善机制设计的滞后,也使慈善事业遇冷。一方面,脱胎于计划经济时代的税收体制,对分配公平性的调节功效弱化,包括遗产税等财富“削峰填谷”的税收工具付之阙如。相形之下,西方国家的税收制度已成为慈善事业的“助推剂”,例如美国拟将现行50%的遗产税率上调至55%。如果一个企业向社会捐出善款,且善款数额超过应缴税收的10%,那么该企业就可享受减免10%税款的优惠。有鉴于此,美国富豪选择慈善事业,既能博得美名,还可能因相关善行而获得税收减免的实惠,可谓一桩“划算”的买卖。另一方面,发达国家的慈善事业经过上百年的发展,善款的来源与用途由专门的机构负责,脉络清晰。而国内却有“善门难开,善门难进”的制度瓶颈。 (作者系上海第一财经频道主持人、经济学博士) 相关阅读: 盖茨、巴菲特呼吁富翁捐半数资产 聚焦世界四大富豪慈善家 巴菲特:我为什么捐掉99%的财富 “巴比”慈善晚宴引涟漪 陈光标裸捐 “巴比”慈善晚宴引涟漪 评论集萃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