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新郑看“闽台五缘” |
 
今年3月29日,我到河南新郑市参加己丑年黄帝故里拜祖大典。听河南人说,在地图上河南是中国的中央,新郑是河南的中央。那天是农历三月初三,传说是中华文明始祖黄帝诞辰的日子,从周朝起新郑就有“三月三,拜轩辕”的风俗。陕西黄陵县有黄帝陵,传说黄帝最后葬在那里。所以现在有一个风俗,初三到河南拜黄帝,清明到陕西祭黄帝。 那天拜祖广场里人山人海。我看到有几群人很特别,他们打着旗帜,统一穿着红色的唐装,排队在黄帝象前上香、照象。他们一队是“英国南威尔士华人联合会”代表团,一队是“世界客家拜祖团”。第二天看报纸,我发现来得更多的是台湾同胞。台湾世界李氏宗亲总会理事长李兰凤女士在新郑对记者说:“台湾人的祖根,500年前在福建,1300年前在河南。”她说的时间和我算的差不多。我看见许多宗亲总会都回去福建祭祖,又到河南来拜黄帝。 在新郑这几天,我一直在想一个问题,为什么现在这么多人对中华文明始祖这么崇敬,都在追寻中华文化之根呢?我想最重要的原因,应该是进入新世纪以来,占世界五分之一人口的中华民族,正处在空前的大复兴时期。我们这个民族被人欺负的时代过去了。今天不管你在什么地方,不管你是什么信仰,我们都以炎黄子孙、龙的传人为荣。我这个想法,和一些台湾朋友也交谈过,大家都有相同的心情。我今年去河南之前,2月28日到台北,参加在淡江大学开幕的“海峡两岸闽南文化研讨会”。这个会议讨论台湾和福建的闽南文化,但是台湾主办方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研究会为会场布置了一个特别的背景:一幅河南郑州黄帝炎帝巨大雕象的照片。台湾朋友的意思很明白,海峡两岸的闽南文化,有共同的祖根,就是中华民族文化。为什么经过几十年的隔绝,闽台之间的缘不仅没断,而且现在更加牢固?就是福建和台湾都同中华民族大家庭,现在我们这个民族正在大复兴,大家都有一种自豪感,这种同祖同宗、同根同源的文化缘,今天才这样连绵不绝,牢固无比。 我在新郑还看到有一个4万多平方米的亚洲最大的姓氏广场,姓氏墙上镌刻了3000个姓氏,许多人都在自己的姓氏前留影。姓氏是什么呢?姓氏是血缘网络的标志;血缘是“闽台五缘”的核心。我想,“闽台五缘”现在发展这么快,和两岸开放探亲以来,血缘上的寻根有很大的关系。比如说这几年有一件事,特别引起两岸同胞的关注,就是族谱的对接。族谱是家族的档案,族谱对接就是血缘的接续。不要说人数最多的闽南籍台胞对族谱对接的重视,就是在台湾占第二大族群的客家人,这种接族谱,寻根源的心情都十分急切。今年3月18日到4月27日,两岸客属团体在台北、台中、高雄和苗栗共同举办一次客家族谱展,福建的上杭县参加展出的族谱中,就有80个姓氏族谱资料和台湾有直接联系。那几天他们接待了2万3千多人。有一位79岁的赖姓老人,当年到台湾后和家人失去了联系,音讯全无,他在子女的陪同下,查找族谱资料,最后找到了自己的祖家,又找到弟弟赖培兼等亲人,十分高兴。有一位丘姓的公司经理,观展时发现《丘氏族谱》和他在台湾的族谱所记述的内容有许多相同的地方,赶紧回家取来族谱对接,很快查清了他的上祖由上杭县太拔乡湖梓里迁到江西上饶,然后再迁到台湾的迁移路线和世系表。他兴奋地说:“我父亲在1930年迁居台湾,这几年曾多次回到大陆江西寻根,但一直没有结果。他在世时,念念不忘要查清上祖世系,回去寻根祭祖,现在总算可以如愿了。” 有一句话说,“一代亲,二代表,三代煞了了”。这是人们对现代社会里亲情淡化的担心。我在新郑看到的许多事,都说明闽台同胞不希望出现这种情况。血缘不断,文缘就不会断。地缘近,血缘相亲,文缘相承,也必然会促进商缘的发展。“行着好人伴,住着好厝边”;“打虎掠贼着亲兄弟”。好人伴、好厝边、亲兄弟,都是缘。“闽台五缘”就是希望闽台同胞,永远都象是好人伴、好厝边和亲兄弟,共同繁荣,共同发展,这是我们共同的愿景。 我二月份在台北参加研讨会时,台湾中华闽南文化理事长黄清源先生为会议写了许多首诗,回福建后,又接到黄先生寄来的新作。这么多好诗,我不敢独占。我现在将其中的一首,和各位朋友来分享: 两岸何须问代沟,蓝蓝海水可同舟。 者番堪说善真美,往日犹如风马牛。 信仰同烧香一炷,情深共契水交流。 炎黄文化源流远,闽台五缘气味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