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五福文摘 佛教入门 历史传记 身心灵 生活艺术 人与自然 人文杂话 其它 素食起步护持
 
 

二十四节气:立夏 自然的成人礼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今年立夏的准确时间

根据新近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夏的准确时间为5月5日22时44分。

24节气是根据太阳在黄道(即地球绕太阳公转的轨道)上的位置来划分的。视太阳从春分点(黄经零度,此刻太阳垂直照射赤道)出发,每前进15度为一个节气;运行一周又回到春分点,为一回归年,合360度,因此分为24个节气。

中科院紫金山天文台研究员王思潮介绍,由于节气是特定的时刻,而非特定的24天,因而虽然节气的日期在阳历中是相对固定的,但具体的时间却是不断变化的。太阳到达黄经45度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夏季气温明显升高,雷雨增多,这时农作物在雨水的滋润下,生长得非常旺盛。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是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蜊蜊蛄(即蝼蛄)在田间的鸣叫声(一说是蛙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王思潮表示,作为我国权威的天文测算部门,紫金山天文台负责实施我国的日历编算和发布,每年编算次年的农历日历,其中包括朔望和节气时刻,时间均精确到分钟,作为标准在每年出版的《中国天文年历》中正式发表,并以《日历资料》的形式对外发布。

王思潮说,按照《中国天文年历》,今年立夏的具体时间为5月5日22时44分。由于各种原因,社会上的一些年历在立夏的具体时间上可能会有不同,应以紫金山天文台的发布为准

立夏,大自然的成人礼

立夏,夏之初。

这一天,长沙18~26℃,降水概率60%。这一天,阳光饱满,热烈有度。专家说长沙在立夏日的可照时间比立春日的多了两个半小时。太阳,用两个半小时,成就了四季的青春仪式,犹如一场大自然的成年礼,万物从此,怒放。

中国《诗经》里“四月维夏,芳草未歇”的句子已经被吟诵了多少个寒暑?而英国莎翁的诗篇“能否将你比作夏日璀璨”又漂洋过海遍游了多少国度?夏日,是爱与诗歌的季节,成全了生命的高度。

时间流转、盛夏光年。

夏,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天文学上,夏以夏至为开端;气候统计上,夏以阳历6、7、8月份为规定;现代分季法中,夏以候平均温大于22℃为标准;而在古老中国的典籍和历法记录中,夏,从立夏开始,从今日开始。

关于立夏节气,《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中说:“立,建始也,”“夏,假也,物至此时皆假大也。”这里的“假”,即“大”的意思。夏,斗指东南,万物至此皆长大,而立夏,正是万物“初长成”的样子,犹如天空明晃晃的太阳、枝头照人眼的黄花、田野里正旺的庄稼。明人《莲生八戕》一书中写有:“孟夏之日,天地始交,万物并秀。”立夏时节,万物繁茂,昨日的湘江水畔,田野里的小麦已经拔节生长、亭亭而立,颗颗麦粒仿佛马上就要迎风鼓动饱满起来。

一年的光阴,至此已然逝去了四分之一,如果光阴也有年龄,那此刻一定正是15到20岁,从少年走向自我成熟的样子,一如男子的“弱冠”、女子的“及笄”:一头长发,细心梳成发髻,无论是戴上代表业已成人的帽子,还是簪上象征待字闺中的发笄,都是一次郑重的成年礼。也许我们无法在生活中再追寻这种遗失的礼仪,而立夏,这一场大自然的青春仪式,却周而复始,轮回不息,引领着生命的怒放。

立夏节气的物候特征

每年5月5日或6日,太阳到达黄经45°,为立夏节气。我国自古习惯以立夏作为夏季开始的日子,实际上,若按气候学的标准,日平均气温稳定升达22℃以上为夏季开始,“立夏”前后,我国只有福州到南岭一线以南地区真正进入夏季,而东北和西北的部分地区这时则刚刚进入春季,全国大部分地区平均气温在18℃-20℃上下,正是“百般红紫斗芳菲”的仲春和暮春季节。

我国古代将立夏分为三候:“一候蝼蝈鸣;二候蚯蚓出;三候王瓜生。”即说这一节气中首先可听到蝼蛄和青蛙在田间的鸣叫声,接着大地上便可看到蚯蚓掘土,然后王瓜的蔓藤开始快速攀爬生长。

专家发声

宋忠华(长沙农业气象试验站)

立夏表示春季的结束、夏季的开始,但我国真正进入气候学概念夏季的地方不多,只有华南南部及低海拔河谷地区。

从历年物候期的观测情况看,立夏前,很多植物的物候期达到开花盛期或末期,立夏后、小满前出现的物候期主要有葡萄开花盛期、开花末期以及苦楝开花末期。其中葡萄开花盛期有60%的年份在立夏以后,平均日期在5月7日,最迟在5月24日,葡萄开花末期有近90%的年份在立夏以后,平均日期在5月17日,最迟在5月26日,苦楝开花末期有70%的年份在立夏以后,平均日期在5月10日,最迟在5月26日。另外,柑橘有超过50%的年份开花末期也在立夏以后,最迟在5月23日,刺槐开花末期有20%左右的年份在立夏后,最迟的在5月13日。由于今年1月份、2月份的温度较高,今年的物候期普遍提前,植物的萌动及开花提早,开花末期也比历年早。所以今年我省大多数植物的开花末期在立夏前或立夏后不久。

综合植物物候期看,立夏不仅是春季向夏季的过渡时期,也是很多植物花期即将结束的标志。

对于今人来说,立夏只是那似有似无的24个节气之一,而在古人的眼中,立夏却是一个极其重要的节日。可惜的是,立夏这个节日和许多有趣的风俗都已经渐渐被人们遗忘了。

立夏民俗已基本消失殆尽?

中国民俗学会名誉会长乌丙安教授说,大多数古代节日习俗源于古代祭礼。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这种迎夏的仪式是很庄严很隆重的。过去,民间还常以立夏的阴晴测一年的收成,认为立夏这一天下雨最好。民谚有“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之说。

立夏曾有许多有趣的民俗。比如南方一些地方有立夏尝新的传统,尝的时鲜有青梅、樱桃、鲜蚕豆等。一些地方在立夏这一天用丝线编成蛋套,装入煮熟的鸡蛋鸭蛋,挂在小孩子脖子上。有的还在蛋上绘画图案,小孩子相互比试,称为斗蛋。一些地方还流行在立夏这一天称体重。据说这种习俗起源于三国时代。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后,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所以善待被俘虏的后主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批跟到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并表示以后每年立夏再称一次,保证阿斗年年体重不减,以示未受亏待。后民间仿效,由此形成风俗。民俗学者说,这些有趣习俗,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社会节奏的加快,已基本消失殆尽。

立夏哪些风俗流传至今?

5日是中国24节气中的“立夏”。民俗专家表示,立夏是我国古代重要节日,风俗众多,有些风俗至今保留。

天津市社科院教授王来华说,大多数古代节日习俗源于古代祭礼。殷商时代的宾日、饯日仪礼是每日都举行的,到了周代,祭日仪礼有了变革,被安排在立春、春分、立夏、夏至、立秋、秋分、立冬、冬至这样的季节转换时节举行。据《礼记·月令》记载,立夏之日,天子亲率三公、九卿、诸侯、大夫,迎夏于南郊。这种迎夏的仪式是很庄严很隆重的。过去,民间还常以立夏的阴晴测一年的收成,认为立夏这一天下雨最好。民谚有“立夏不下,旱到麦罢”“立夏不下雨,犁耙高挂起”之说。

自古以来,我国民间有许多有关立夏的习俗,有些习俗至今还保留。王来华说,我国民间有畏忌夏季炎热而称体重的习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就有病灾缠身。如在江苏扬州,立夏日有吃五香茶叶蛋、吃七家茶、不坐门槛、称体重等预防疾病之举。

在我国民间,立夏这天还要吃蛋,叫“补夏”。最好是咸鸭蛋,因为咸鸭蛋中钙质、铁质等无机盐含量丰富,含钙量、铁量比鸡蛋、鲜鸭蛋都高,是夏日补充钙、铁的首选。

此外,为迎接立夏,我国江西一带还有立夏饮茶的习俗,说是不饮立夏茶,会一夏苦难熬。江浙一带有立夏吃花饭的习俗,也有叫“吃补食”的。

民俗专家表示,立夏时节,我国民间种种饶有趣味的习俗,表现了人们祈求身体健康、驱邪消病的美好愿望,也给这个节日增添了丰富多样的色彩。

立夏风俗面面观

5月5日是立夏日。中国传统的四时八节都与美食有关,立夏也是如此。立夏是个吃的节日,旧称为立夏尝新。立夏一般都在农历四月初,其时春去夏来,樱桃红透,新笋登场,新鲜的果蔬开始登场,人们又可一饱口福了,其实在江浙这一带,在立夏日民间还保留着祭神、尝新、馈节、称人、烹新茶这些习俗。立夏之日,南京人还喜食豌豆糕,并借以消夏。据民国时期南京的民俗大家夏仁虎先生在《金陵岁时记》里称:“立夏叫小儿骑坐门槛,食豌豆糕,谓不疰夏。”就是因夏令炎热,人们大多不思饮食,想借此时令以“压”之。当然压是压不住的,不过多吃点蔬菜水果和清淡食品,从今天的保健医学的角度来看倒是有一定道理的。

习俗

是日中午,家家户户煮好囫囵蛋(鸡蛋带壳清煮,不能破损),用冷水浸上数分钟之后,再套上早已编织好的丝网袋,挂于孩子颈上。孩子们便三五成群,进行斗蛋游戏。蛋分两端,尖者为头,圆者为尾。斗蛋时蛋头斗蛋头,蛋尾击蛋尾。一个一个斗过去,破者认输,最后分出高低。蛋头胜者为第一,蛋称大王;蛋尾胜者为第二,蛋称小王或二王。

中饭是糯米饭,饭中掺杂豌豆。桌上必有煮鸡蛋、全笋、带壳豌豆等特色菜肴。乡俗蛋吃双,笋成对,豌豆多少不论。民间相传立夏吃蛋拄心。因为蛋形如心,人们认为吃了蛋就能使心气精神不受亏损。立夏以后便是炎炎夏天,为了不使身体在炎夏中亏损消瘦,立夏应该进补。嵊谚有旺生,寓人双腿也像春笋那样健壮有力,能涉远路,寓意拄腿。带壳豌豆形如眼睛。古人眼疾普遍,人们为了消除眼疾,以吃豌豆来祈祷一年眼睛像新鲜豌豆那样清澈,无病无灾。

立夏吃罢中饭还有秤人的习俗。人们在村口或台门里挂起一杆大木秤,秤钩悬一根凳子,大家轮流坐到凳子上面秤人。司秤人一面打秤花,一面讲着吉利话。秤老人要说“秤花八十七,活到九十一”。秤姑娘说“一百零五斤,员外人家找上门。勿肯勿肯偏勿肯,状元公子有缘分。”秤小孩则说“秤花一打二十三,小官人长大会出山。七品县官勿犯难,三公九卿也好攀”。打秤花只能里打出(即从小数打到大数),不能外打里。至于这一风俗的由来,民间相传与孟获和刘阿斗的故事有关。据说孟获被诸葛亮收服,归顺蜀国之后,对诸葛亮言听计从。诸葛亮临终嘱托孟获每年要来看望蜀主一次。诸葛亮嘱吒之日,正好是这年立夏,孟获当即去拜阿斗。从此以后,每年夏日,孟获都依诺来蜀拜望。过了数年,晋武帝司马炎灭掉蜀国,掳走阿斗。而孟获不忘丞相这托,每年立夏带兵去洛阳看望斗,每次去则都要秤阿斗的重量,以验证阿斗是否被晋武帝亏待。他扬言如果亏待阿斗,就要起兵反晋。晋武帝为了迁就孟获,就在每年立夏这天,用糯米加豌豆煮成中饭给阿斗吃。阿斗见豌豆糯米饭又糯又香,就加倍吃下。孟获进城秤人,每次都比上年重几斤。阿斗虽然没有什么本领,但有孟获立夏秤人之举,晋武帝也不敢欺侮他,日子也过得清静安乐,福寿双全。这一传说,虽与史实有异,但百姓希望的即是“清静安乐,福寿双全”的太平世界。立夏秤人会对阿斗带来福气,人们也祈求上苍给他们带来好运。

“拄”意支撑。苏轼《试院煎茶》有“不用撑肠拄腹文字五千卷”之句。立夏是夏季的开始,嵊州人在立夏日吃蛋拄心,吃笋拄腿,吃豌豆拄眼,秤人拄身,其目的是出于祈求身、心、腿等重要部位健康无恙,防止生病,顺利度过炎夏的愿望

旧时,乡间用赤豆、黄豆、黑豆、青豆、绿豆等五色豆拌合白粳米煮成“五色饭”,后演变改为倭豆肉煮糯米饭,菜有苋菜黄鱼羹,称吃“立夏饭”。用红茶或胡桃壳煮蛋,称“立夏蛋”,相互馈送。用彩线编织蛋套,挂在孩子胸前,或挂在帐子上。小孩以拄立夏蛋作戏,以蛋壳坚而不碎为赢,谚称:“立夏胸挂蛋,孩子不疰夏。”疰夏是夏日常见的腹涨厌食,乏力消瘦,小孩尤易疰夏。尚有以五色丝线为孩子系手绳,称“立夏绳”。是日,宁波习俗要吃“脚骨笋”,用乌笋烧煮,每根三四寸长,不剖开,吃时要拣两根相同粗细的笋一口吃下,说吃了能“脚骨健”(身体康健)。再是吃软菜(君踏菜),说吃后夏天不会生痱子,皮肤会像软菜一样光滑。

立夏过后,便是炎热的夏天,人们在立夏吃一些食物,往往寄托着祈福保平安的愿望。如浙江嵊州人认为,在立夏日吃蛋拄(意为“支撑”)心,吃笋拄腿,吃豌豆拄眼;湖南长沙人立夏日吃糯米粉拌鼠曲草做成的汤丸,名“立夏羹”,民谚云“吃了立夏羹,麻石踩成坑”,“立夏吃个团(音为“坨”),一脚跨过河”,意喻力大无比,身轻如燕;上海郊县农民立夏日用麦粉和糖制成寸许长的条状食物,称“麦蚕”,人们吃了,谓可免“疰夏”;湖北省通山县民间把立夏作为一个重要节日,通山人立夏吃泡(草莓)、虾、竹笋,谓之“吃泡亮眼、吃虾大力气、吃竹笋壮脚骨”;闽南地区立夏吃虾面,即购买海虾掺入面条中煮食,海虾熟后变红,为吉祥之色,而虾与夏谐音,以此为对夏季之祝愿。

福建闽东地区立夏以吃“光饼”(面粉加少许食盐烘制而成)为主。闽东周宁、福安等地将光饼入水浸泡后制成菜肴,而蕉城、福鼎等地则将光饼剖成两半,将炒熟了的豆芽、韭菜、肉、糟菜等夹而食之。周宁县纯池镇一些乡村吃“立夏糊”,主要有两类,一是米糊,一是地瓜粉糊。大锅熬糊汤,汤中内容极其丰富,有肉、小笋、野菜、鸡鸭下水、豆腐,等等,邻里互邀喝糊汤。这与浙东农村立夏吃“七家粥”风俗有点相似。“七家粥”与“七家茶”也算是立夏尝新的另一种形式,七家粥是汇集了左邻右舍各家的米,再加上各色豆子及红糖,煮成一大锅粥,由大家来分食。七家茶则是各家带了白己新烘焙好的茶叶,混合后烹煮或泡成一大壶茶,再由大家欢聚一堂共饮。这些粥或茶并不见得是多么可口的食物,但这些仪式,却可以说是过去农村社会中重要的联谊活动。

古诗云:“立夏秤人轻重数,秤悬梁上笑喧闺。”立夏之日的“称人”习俗主要流行于我国南方,起源于三国时代:传说刘备死后,诸葛亮把他儿子阿斗交赵子龙送往江东,并拜托其后妈、已回娘家的吴国孙夫人抚养。那天正是立夏,孙夫人当着赵子龙面给阿斗秤了体重,来年立夏再秤一次看增加体重多少,再写信向诸葛亮汇报,由此形成传入民间的风俗。据说这一天称了体重之后,就不怕夏季炎热,不会消瘦,否则会有病灾缠身。吃完立夏饭后,在横梁上挂一杆大秤,大人双手拉住秤钩、两足悬空秤体重;孩童坐在箩筐内或四脚朝天的凳子上,吊在秤钩上秤体重,谓立夏过秤可免疰夏。若体重增,称“发福”,体重减,谓“消肉”。是日,孩童忌坐石阶,如坐了则要坐七根,始可百病消散。忌坐地栿(门槛),谓这天坐地栿将招来夏天脚骨酸痛,如坐了一道就须再坐上六道地栿合成七数,方可解魇。旧时母亲择此日为女孩子穿耳朵,穿时一边哄孩子吃茶叶蛋,当孩子张口咬蛋时即一针捷穿。也有为家养猫儿穿耳朵、札上红头绳的。早在古代的君王们也常在夏季初始的日子,到城外去迎夏,迎夏的日子就是立夏日。

上海立夏日风俗习惯中,由于此时蛋类食品正是旺季,所以立夏日总要吃蛋,孩子们的脖子上总要挂上一个用红色网套套着的蛋。上海也有“节交立夏记分明,吃罢摊菜试宝称。”的习俗(见上图),立夏之日要吃芋头和金花菜合成的煎饼,中午时无论男女老幼都要称一下体重。

立夏日还有忌坐门槛之说。在安徽,道光十年《太湖县志》中记载:“立夏日,取笋苋为羹,相戒毋坐门坎,毋昼寝,谓愁夏多倦病也。”说是这天坐门槛,夏天里会疲倦多病。30年代《宁国县志》中记载:“立夏。以秤秤人体轻重,免除疾病,所谓不怯夏也。俗传立夏坐门坎,则一年精神不振。”立夏这一天,古也称春尽日,一般骚人墨客,惜春心事难免多情,春愁付诸诗词,邀朋聚饮,留下很多传世佳作。

古时立夏习俗:皇帝赐冰与秤人

对今人来说,立夏不过是一个节气,表明春天结束,夏日由此开始而已。可是,我们的先人却把立夏当作一个重要的日子来对待。这是因为,“立夏”的本意是指春天播种的植物已经长大。古时以农为重,立夏田禾既成,古人当然要有一些相关的习俗了。

古时的立夏习俗是怎样的呢?据《岁时佳节记趣》一书记载,先秦时各代帝王在立夏这天,都要亲率文武百官到郊区举行迎夏仪式。彼时,君臣一律身着朱色礼服,佩带朱色玉饰,乘坐赤色马匹和朱红色的车子,连车子的旗帜也是朱红色的。这种红色基调的迎夏仪式,强烈表达了古人渴求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后来,随着岁时的演进,古人立夏习俗有了变化。明人刘侗在《帝京景物略》中这样记载:“立夏日启冰,赐文武大臣。”可见在明代,一到立夏这天,朝廷掌管冰政的凌官就要挖出冬天窖存的冰块,切割分开,由皇帝赏赐给官员。其实,皇帝立夏赐冰,并非起于明代,据考证,两宋时期皇帝立夏赐冰给群臣就已经成为一项惯例和习俗。

而在民间,古代百姓人家立夏日虽不能得冰,却也有在这天喝冰饮的习俗。还是《帝京景物略》载云:“立夏日启冰……编氓(指老百姓)得卖买,手二铜盏叠之,其生磕,曰‘冰盏’。”清人让廉的《春明岁时琐记》也云:“(立夏日)市中敲铜盏卖梅汤者,与卖西瓜者铿聒远近。”据考证,上面所说的“铜盏”,实际就是盛冰镇饮料的木桶。“铜盏”一般都是黑漆铜箍,桶盖上有一根铜制的月牙幌子,既表示这酸梅汤是在夜里制成,也是招徕顾客的标志。

当然,中国幅员辽阔,各地“立夏”的习俗并不一致。就以立夏喝冰饮来讲,清人顾铁卿《清嘉录》中所记就是另一番情景:“士人置窨冰,街坊担卖,谓之‘凉水’。或杂以杨梅、桃子、花红之属,俗称‘冰杨梅’、‘冰桃子’。”

在中国福州一带,至今还有煮“鼎边”“做夏”的习俗——立夏这天,人们用米浆涮锅边烧制成“鼎边”,再配以虾米、虾油、葱菜、金针、黑木耳、蚬子等原料做成的清汤,待吃饱喝足后,就举家下田劳动。据说,这样“做夏”能够风调雨顺,获得好的收成。而南通一带则时兴立夏日给孩子胸前挂蛋。相传瘟神嗜睡,直至立夏之日方醒,醒来就散布瘟疫,孩童受害尤甚。女娲闻之,与瘟神辩理。瘟神无奈应允,以胸前挂蛋为标志,立夏之日凡孩童胸前挂蛋者一律不加伤害。传说虽无从稽考,但立夏这天南通的母亲们总要选择个头大些的鹅蛋、鸭蛋、鸡蛋,煮熟挂于孩子的胸前,俗传至今。

中国的一些地区,还有立夏日“秤人”的习俗。据说,此俗与后蜀主阿斗有关。说魏国司马昭发兵消灭蜀汉,阿斗沦为亡君,被安置在魏国都城洛阳居住。司马昭唯恐原属汉地的臣民不服,就善待阿斗,封他为安乐公。阿斗受封那天,正是立夏,司马昭当着一群随阿斗来洛阳的蜀汉降臣之面给阿斗称了体重,夸口不会亏待阿斗,要让阿斗生活优裕,增加体重。司马昭还宣布以后每年的立夏日都要称阿斗一次,并布告其体重于天下,以供世人监督。后来此事传开,民间仿效,就形成了习俗。

传说当然不可全信,但立夏“秤人”习俗在古时的一些地区很是兴盛却是无疑。从散存的民俗资料看,立夏“秤人”的操作有两类。一类是在户外进行,悬秤于大树,大多是给老人小孩称量,以验一年肥瘠;另一类则是在户内进行,悬秤于屋梁,由妇女们互相称量,品肥论瘦,嘻哈打趣,倒似闺中游戏——蔡云《吴觎》诗有证:“风开绣阁扬罗衣,认是秋千戏却非。为挂量才上官秤,评量燕瘦与环肥。”

 
 
 
前五篇文章

美宇航局照片显示迪拜人造岛不断合并下沉

试探唯识法门在心灵环保中的应用(一)

世博讲堂:往届世博会开幕亮点解读:均有高科技元素

可爱大象善意帮人推车

慈善社区化 帮扶身边人

 

后五篇文章

老子对女人的尊崇

立夏快养脾,“四君子”帮您善待自己

世博故事:1904年中国花费12万美元修建中国馆

易中天新作《书生傻气》

恒强法师:学佛的三种目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