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什么是“入大乘门”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什么是“入大乘门”

  虽然知道入大乘门须要菩提心,但是,“入大乘门”这句话,应与内心的感受相结合,而后去思惟。

  首先思惟:什么是大乘?

  首先想想,所谓的“大乘”是什么意思。如太阳、大地般,在虚空未尽之际,佛陀为无边如母有情带来义利。能得到佛陀果位的道路,就是大乘道。

  这样的道路,要“入”,并不容易。它的第一步,要从菩提心开始。菩提心是成办大乘道的第一因。

  再思惟:什么是大圆满菩提

  在《三主要道》里也是这么说:“虽已发生求脱出离心,若无菩提胜心所摄持,不成无上菩提胜乐因,是故智者应发菩提心。”若有菩提心,就有大圆满菩提之因;若没有菩提心,那么,任做何事,都无益于大圆满菩提的成办。那么,“大圆满菩提”是什么?

  大圆满菩提,它具有这样的能力:虚空未尽之际,对无边无际所有存在的一切有情,在同一时间,以神变力,利益一切有情。具有这种能力者,即是大圆满菩提。而菩提心,在未获得大圆满菩提果位之前,都一直能有助于这个果位的获得;在得到大圆满菩提之后,菩提心对于它的安住亦有帮助。这是很不容易的。必须内心里有菩提心的能力,才能开始算是“菩提胜乐因”。到此,才能算是“入大乘门”。

  我们不能只是用说文解字的方式去认识“入大乘门”,应该结合内心的感受去理解它。

  最初的动机,是你能继续坚持的原动力

  比如我从台北下来,内心一直有“我要到屏东”的念头,在还没有到达屏东之前,这个念头,会使得内心一直有股力量存在。又如你们到这里上课,想:“我一直要到十一点半,我要继续认真上课。”在这种动机下,你们坐下来上课,才可能忍到十一点半。内心里有没有这动机的力量,是有差别的。

  同样的,当有“我要成佛”的发心时,内心里就会有一种力量,这种力量在还没有到成佛之前都会一直存在。菩提心为成佛之因的缘故就在这里。内心里有菩提心的话,对于成佛才能产生一种力量,否则,没有这种准备心,对于成佛是完全不会有帮助的。

  菩提心,心动的力量,是成佛的力量

  另外,还有一个要了解的,我们造业不是看行为,而是看心。内心真的有一种力量、发心、心动的力量真的出现了,此时就真的有业的力量。业并不是由外面的行为去判断,是由内心判断的。所以,如果能发起勇悍的菩提心,这个力量确实是能帮助成佛的,就等于是造了一个善业。《入行论》里面也说,布施圆满与否,端赖“舍心”之圆满。

  对于这一点清楚后,我们就能知道菩提心对于成佛的影响力。

  正确的菩提心

  发菩提心的时候,要清楚成佛是怎么成的,以及佛是怎么一回事。这两点要清楚。对于这些都清楚了之后,再发起菩提心,这才是正确的菩提心。当我们的菩提心生起时,才成为有助于成佛的因。在此之前,不管内心如何思惟空性或什么,都不会对成佛有帮助,唯有从菩提心开始,才能帮助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

  如果没有发这种心,没有这种动机,如果这当中遇到辛苦的话,就没有办法忍受。所以,发菩提心,我们对于三大阿僧祇劫的修行过程就能忍得下来。

  因为我们是在清楚了佛是怎么一回事后,才发菩提心的,所以,成佛了之后,菩提心亦有助于恒常地利益众生。由此可知,菩提心是大乘门,从那边就开始种一个因。我们要这样去思惟大乘的门,才算正确的了解。否则只是字面上的,内心里并没有连接,也没有什么感觉,这样是不正确的。

  “大乘门”不只是名相,要靠正确的思惟,使得菩提心真正成为造业的动机

  对于(1)成佛是怎么成的,以及(2)佛是怎么一回事,这两点都清楚了之后,再发起菩提心,这才是正确的菩提心。

 
 
 
前五篇文章

十二缘起之因果关系

应成八大难处关键:与唯识相关的论辩有三

何谓根本上师?

周昌乐:试论禅宗空论对物理世界的解释能力

中国禅宗与伦理道德

 

后五篇文章

发菩提心之义利

大禅法师和他的书画

从《坛经》看“福德”与“功德”

禅宗精神

禅宗解脱中轴线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