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修禅次第道(一)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修禅次第道(一)
  导师 净元法师 著

  序 言
  【论】
  在中国,只要一提起“禅”,立刻会联想到禅宗。一谈修禅,就以为是参话头、参公案等法门,其实,这不过是自禅宗六祖慧能以后,逐渐盛行的中华禅,亦即一般习称的祖师禅。
  【述】
  禅,原是佛教各宗派的共同科目,但因后来禅宗特别发达,主张“不立文字,教外别传”、“直指本心,见性成佛”,而形成了“以心传心”的法门。由于这种法门能使修行人立刻开悟,吸引了众多的参学者,蔚为风尚,尤其是六祖慧能以后,更谛造了独树一格的中华禅。起初,禅宗还未有所谓的参话头、参公案、打禅七等方式,但到了后来,丛林的禅者很多,且根机不一定都属上乘,若不藉用一种境界让他参,恐怕无法进入悟的层次,所以祖师就发明种种方便法来教学,衍化出后来禅宗的参话头、参公案、当头棒喝、打禅七之类。又因此种教学法都是祖师接机所创立,并非一成不变的,时日一久,自然与经论逐渐分离,有别于印度佛教的禅门了。此即被称为中国禅宗的祖师禅。
  禅宗的传承法脉,从初祖菩提达摩开始,二祖慧可、三祖僧璨、四祖道信、五祖弘忍、弘忍有两大弟子,即历史上的“南能北秀”─南宗慧能、北宗神秀,禅宗里头中华禅的开端,应该从慧能说起,由这里禅宗的思惟模式才正式确立。六祖以后,有两位七祖,及南岳怀让和青原行思,另外还有一位七祖,就是到北方打倒北宗的神会和尚,因为神会于安史之乱时,帮政府筹募粮饷有功,于是皇帝特别给他敕封为禅宗七祖,他的宗派被称为“荷泽宗”。至于真传六祖法脉的七祖─怀让住在湖南,行思在江西,当时习禅的人不是往江西,就是往湖南,络绎不绝,途为之塞,时人谓之“走江湖”。南岳怀让的传法弟子叫马祖道一,因他俗家姓马,所以叫马祖。他年轻时,曾结一草庵在里面坐禅,此事被怀让知道了,就拿著一块砖头来到草庵前磨,道一觉得很奇怪,问他磨砖做什么?怀让回答说要作镜子。道一忍不住说:“磨砖怎能作镜子?”怀让立刻说:“那你坐禅怎么能成佛?”这是怀让利用机缘指导道一不可枯坐,应该去思惟悟道的源头在哪里?怀让对道一的一段开示,即使在今日,仍然具有强大的震撼力:
  “你是为了学坐禅?还是学坐佛?如果是学坐禅,须知禅的表现不在于坐卧之相;如果是学坐佛,那佛也没有禅定的相。一切诸法都是无所住、无所著的,你不应于此取舍分别。你若坐佛,即是杀佛。若执取坐相,绝对不能通达真理。”
  由于道一的根器非凡,早先之时就有一位般若多罗禅师向怀让预言说:“汝足下出一马驹,蹋杀天下人。”后来的禅宗,几乎都是马祖的派系,连日本也一样。马祖道一以后,有两位出名的祖师,一位叫百丈怀海,他为了改革佛教丛林,制作了一部“百丈清规”首创“农禅制度”,其“一日不作,一日不食”的禅风,十分的出名,听说百丈禅师八十岁时,还是每天照常工作,有一天,弟子们不忍其师如此劳苦,便将他的农具藏起来,结果百丈因找不到农具工作,当日便不食一物。另外一位是马祖的再传弟子临济义玄,以机锋峻峭自成一家,世有“德山棒、临济喝”的美誉。禅宗后来便分成五个宗派─临济、曹洞、云门、 仰、法眼,而临济宗下又分出黄龙、杨岐二派,这就是五家七宗,其中以临济宗最盛,“临济子弟满天下”,可见一斑。这都属于祖师禅的传承,概指一代接一代的祖师,其法脉相续不断,不过时至今日,祖师禅早已失传,中国的禅宗也已走到灭绝之途了。
  【论】
  至于禅的源头─印度,以及早期中国佛教中所谓的禅,究竟是那些呢?这恐怕大多数的人较少涉猎,甚至还被歪曲成不究竟的、渐修门的,或小乘的禅法。然而,从原始佛教的史料,和所有汉译禅经考察,却发现与祖师禅大异期趣,于是有人将其名为如来禅,以兹区别。
  【述】
  这个禅风划分的时代,大抵以六祖慧能为分水岭,六祖以前是传统的禅法,六祖以后是融入中国血肉的中华禅。当然,禅的内涵含蕴著十分复杂的思考和方法,无法作单一性的切割来确立宗派的特质,亦绝非三言两语就能道尽。只能说,从印度传来的禅法,以及早期(后汉至六祖之前)中国的禅者所修学的禅,是不同于中华禅(祖师禅)的。在此,约略介绍一下。
  首先来介绍一位高僧─安世高,他是安息国的太子,后来把王位让给叔父,而专志修行。后汉桓帝建和二年(西元一四八)开始,在洛阳翻译佛经。他所译的经典可以分三个部份:一禅经系统─为专门讲禅观行的,如安般守意经、阴持入经、禅行法想经、道地经。二阿含系统─如人本欲生经、十报经、普法义经、四谛经、七处三观经、八正道经、转法轮经等,这是从阿含部(杂阿含、长阿含、中阿含、增一阿含)中选译的经典。三阿毗昙系统─属于上座部的论典,如阿毗昙五法经、阿毗昙九十八结经等。其中的安般守意经影响中国的禅观思想非常深远。另外,译出禅经较著的,尚有西晋竺法护所译的法观经、身观经、修行道地经、姚秦鸠摩罗什译的禅秘要法经、坐禅三昧经、禅法要解;东晋佛陀跋陀罗译的达摩多罗禅经;以及刘宋昙摩蜜多的五门禅经要用法,沮渠京声的治禅病秘要法等。从后代修禅的实际情况研判,应以安般守意经、禅秘要法经、坐禅三昧经,这三部经较流行。但这些禅经大抵被中国佛教徒归类为小乘禅的范围是不究竟的,所以较少人去研习,使得最原始的禅法湮没不显,实在很可惜。
  另一类依大乘经典,如愣伽经、解深密经、大般涅槃经、圆觉经及诸般若经典等修习之禅法,为大乘禅、菩萨禅,即被贬为渐修门的如来禅,以别于顿悟法门的祖师禅。这种由后代禅宗门徒自高抑他,专从法门高低作评判的理论,似乎违背佛法的因果观念,也促使佛教走入空谈玄理,不切实际,或讲求快速,当下往生净土,而不必负担果报的思想。
  然而,原先的禅宗是否如此呢?至少在五祖弘忍以前都是藉教悟宗的,意即要有经典的依据,其次要勤修禅定,于定中思惟。如初祖达摩在当时有一个外号,叫壁观婆罗门,因他是专修坐禅的功夫。在大乘四行二入一文里,有几句形容他面壁坐禅的情形: 里,有几句形容他面壁坐禅的情形:
  “舍妄归真,凝住壁观,无自无他,凡圣等一,坚住不移。”
  相传达摩面壁九年,这种情形非一般常人能够达到,而达摩却是极重因果的,如四行中的报冤行,教修行人要了知宿殃,甘心忍受,才能够“逢苦不忧”,“与理相应,体冤进道”。
  接下来的祖师,慧可、僧璨、道信、弘忍,无不教人坐禅,依定发慧。如四祖道信为了摄受初学者,发明一种“看心法门”,他说:“初学坐禅要看心,独坐一处,先端身正坐,宽衣解带,放身纵体。自按摩七八翻,令腹中嗌气出尽…。然后慢慢的收敛此心,使得精神十分清爽快利,心第光明清净,才能观察分明,内外空净,达到心性寂灭的境界。”
  道信所写的“入道安心要方便门”,引用许多大乘经典的文句,不但不是“不立文字”,甚至可说有系统的建立文字理论,其修行方法也是以止观禅法为主。
  五祖弘忍的教学仍承袭四祖禅风,但更加注重坐禅,其首座弟子神秀虽未得衣钵,却继承了他的教学方式,开创北宗,与同门的慧能所立南宗相抗衡。在表面上,北宗被南宗打倒了,而实际上,南宗逐渐地融合了北宗的行法,又回复到如来禅的面貌,这是值得深思的一件事。
  【论】
  到底真正的禅应当怎样修持?怎样表现?其最后的悟境又是如何?的确是一个见仁见智的问题。本文不拟于此擅作评论,仅依据经论中有关修禅的理论与实践,择要诠释,并将多年的教学经验编制成讲义,提供学人入门参考,及了解正确的禅学知识。
  【述】
  除了禅宗,其他宗派如天台宗、华严宗、三论宗,都是专讲坐禅的,甚至远溯至佛陀本人,以四禅八定为入手,他在菩提树下成道时,曾坐禅数月不动,而现存汉译阿含经或巴利三藏,也明显记载佛陀教弟子坐禅的方法,如何修习安那般那、四禅、不净观、八胜处、八解脱、九次第定等,另由觉音依巴利三藏所造的清净道论,更将禅定一门发挥的淋漓尽致,比起禅宗末流的口头禅、葛藤禅、野狐禅等,更适合禅者的修学。
  至于禅宗,不是因六祖没坐禅,以后的禅宗就没坐禅,甚至可说几以坐禅为主。即参禅是思考的方法,而坐禅是修行的外相。近代临济鼓山派第二十四代祖师─虚云老和尚(演彻德清禅师),曾有一坐十五天的记录,另一旁支法脉的承天寺广钦老和尚,听说坐了三、四个月不出定,后来寺方才请弘一法师叫他出定。可见临济宗并非一味地讲参话头、参公案而已,那必须有相当的坐禅程度才能入门的。又如曹洞宗,已大量采用止观禅法,其专事坐禅更无庸置言。曹洞宗传到日本的道元禅师,发明一句口号,叫“只管打坐”。很有趣的是曹洞宗的坐禅时要面向墙壁,而临济宗坐禅时却面对面坐,这应该是祖师的门风问题,无关悟道与否。唯一要肯定的,即不管佛教的任何一个宗派?大乘或小乘?坐禅一定是共同科目,也是非常重要的科目。但时至今日,佛教界专学坐禅者已十分稀少,念佛和讲经较多,即使兼学坐禅,也不过是点缀性质,与所谓的三增上学─戒、定、慧的精神大相迳庭。这究竟是何因呢?因为禅涉及一个人内心世界的变化及悟道的体验,悟的境界是何等层次?内心世界的净化过程又是为何?很难作一明确的分析。况且均属个人独立性的修证问题,亦无任何注解可资依循。不像念佛的人人可念,讲经可依经解义那么简单。
  谈到这里,或许有人会提出质疑:那师父您怎么敢教?是否师父已修到非常高的境界了?不是的!此因师父十余年来教授坐禅,这当中收集了一些资料,等因缘成熟,就产生了一个动机,想将一般较能理解的禅学思想,依其次第加以讲述,这亦是口头禅而已。你若问师父是什么程度?答案是“没程没度”,希望各位不要以为师父的取材最标准,只要依著师父的样本去修就对了。佛法浩瀚如海,吾等但取其一沤而已,有何可满足呢?

 
 
 
前五篇文章

修行之特朋捷径——“念佛法门”

虚云禅语(续)

虚云禅语(续一)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观音菩萨(下)

曹洞禅法

 

后五篇文章

天台化法四教“三藏教”之研究──以《教观纲宗》为架构(

天台化法四教“三藏教”之研究──以《教观纲宗》为架构(

净土上的甘露

佛家为什么要说“无我”

佛光浸染的净土——慧远创建东林寺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