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观音菩萨(下)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最值得我们学习的观音菩萨(下)
  仁俊
  游化娑婆家户晓,现身普度人天等,
  备诸福德超恒沙,到各阶层示佛道。
  弘扬弥陀净土的大乘经说观音菩萨原是阿弥陀佛右边的‘士’,因为他的悲心深广,不忍五浊恶世众生受种种苦难,所以从极乐世界到“娑婆”世界各地“游”行教“化”,度脱一切苦难众生。因此中国佛教有‘家家弥陀,户户观音’的俗谚,这说明了观音菩萨在中国行化所形成的广大而普遍的功德,称得上“家”喻“户晓”了;这也说明他能“现身普”遍“度”脱“人天”及三恶道“等”众生。从他悲心的无边涵敷说,更含有自在随类幻现的意思,因为他具有无量善根福德和无漏神通,所以面对一般众生,能善巧地观察众生根机,应以何种法门悟入及现何种身份得度,即说何种法门及现何种身份而度脱之。身份高的,即现崇高的身份与他相等(或胜过他),身份低的如乞丐等,便现乞丐形相度脱他,因为身份高的骄慢性强,菩萨为了折服他,则现更庄严圆满的高贵身,使其自惭形秽;对于身份低的,如果现特殊高贵的身份,他会因此产生羞怯之心而不敢面对,所以就示现同等身份以接近而慰安之,诸如此类的化现甚多。进一步说,不但现人身以适应人间的人类,也现天身度脱天界众生,现三恶道身以减少、解脱三恶道众生之苦(三恶道众生得解脱的极少)。
  观音菩萨之所以具有自在现身普度众生的能力,是由于他完成菩萨道而证入佛果,早已具“备”了“诸”佛圆满的“福德”智慧,所以才有不可思议的智慧与无量的悲心,得以自在度化一切。一般人耽著有量福报,不知勤求无上智慧,以为有了福就有了一切,结果,却为福逗诱得狂纵颠坠。菩萨则不然,尽管具备了大福大智,也没有一念狂心,一贯地发挥无量无畏的悲心,唯其与悲心相应,所以能息除狂妄高慢。从不认为自己有什么大福大慧,总是从无休无得中平实而平等度化;平等到超越了一切相对,不落于(二法)的纠缠盘错,从旷然洞然中豁开了无我法眼,看透了众生的种种根性与好乐,说种种法门以各随所求,令无量众生获得清净而圆满的中道。说起来,菩萨的宗趣与行愿──无得无休,正因为无得无休的积修不已,却必然而自然地“超”过了“恒(河)沙”数的无量福慧。
  观音菩萨因为具有超过恒河沙数的无量福慧,所以能示现各种不同的身份“到各阶层”──不论是天王、人王,或是最普通的人,都和他们亲切往来,藉缘察机施教,开“示”成“佛”之“道”。佛陀说佛由人成,佛是已成之佛,人是未成之佛,所以佛视众生同自己一样,从来不认为自己成了佛就了不起,将众生看作普通人,永远没有成佛的分。释迦佛凭人身而圆成佛道,即说明了人人都有成佛的分。人,如果能接受善知识指导,发真实心修学,精诚不怠,久了,知得正确,行得充分,由菩萨阶位积集无量福德智慧资粮,积之又积──积圆满了,便能圆成佛道。
  “这与‘天启’绝不同,以神为天启的主宰,划分为能创与被创者,形成了“主奴文化”,能创的主──大权大能,被创的奴──无权无能,一切得听命于能创的主,这般思想交织成的政与教,必然地发展为信者得永生,不信者堕地狱;即使信了而没有被认定为最极真诚者,也不免死后堕入炼狱中彻底尽,方能永生,这是多么的酷惨(胡森政权下,被杀死的九十处万人冢,不就是这么造成的么)?!佛法最反对这种思想。一切诸佛的若观若行,都从平实平等中看待一切人,因此佛法是一种无高无下的‘法友文化’,诸佛果地与菩萨因地,从一相(无二)一如(无一)中等观一切,将诸佛及众生的“理性”(毕竟性)看作平等平等,只须(行性)修学圆满了就成佛。从诸佛互为缘起的意义去观察,菩萨之所以圆成佛道,一面从旷劫中遵循诸佛的教授教诫,事理上体悟得的实准确;一面从一切众生(人们)供给衣食住行,菩萨具足了这样的良好因缘,才能如法修学而圆成佛道。诸佛是从菩萨的大菩提心而来,所以,总合起来,诸佛菩萨都离不开一切众生的护持与奉事。因此,诸佛菩萨除了恭敬一切诸佛,也同样的恭敬一切众生。这是佛教与一切天启宗教的不共处。将这种不共处体践、阐扬得成为一切人的理性与理智,这个世界今后无尽的残酷与祸害,才能够逐渐减轻或消除哩!从上面看来,修学佛法必须具有法友文化的眼光与德量,见一切人都同见一切佛一样敬待,因此,见到信奉天启宗教者,不论其为天主教、基督教、回教或婆罗门教等,也要视他们为法友而恭敬他们,不必强调佛法超胜一切,以免引起敌视及诤,以友教而相处。这一点,我们应该牢记著:以最好的风度和口吻,恭迎一切友教信徒。
  圆学圆成证圆通,与佛不隔同佛德,
  与人直见耐人刺,视苦为乐舍极乐。
  诸佛菩萨对一切都恭敬而平等,从恭平中通达无量无边事理,进入了绝大圆通境地。观音乃是菩萨与佛陀的总合法身,无疑的进入了绝大境地。他从圆满的六波罗蜜中,获得耳根圆通,其实他已是六根完全圆通,这是他从“圆学圆成”中所“证”得的无上圆通。这样的无上圆通,全从真修实学中得来的。一般人生理、物理、心理上没经过严明摄敛透照,常被烦恼驱使得放逸颠倒,很不容易见到纯正佛法。证得圆通的观音菩萨,生理、物理、心理上一概没染污反应,身心净化得“与佛不”再“隔”断了,“同”样具有了“佛”所具有的一切功“德”。“佛德”指佛的智德、断德和恩德:解脱自我困扰,不受物质诱惑,叫做智德;将烦恼与恶习都断尽了,叫做断德;由于具足了智德、断德,能自在地以大智大悲随缘教化众生,使其离苦得乐,叫做恩德。
  观音菩萨同佛一样的具有三德,所以他示现的完全同佛一样:随时随地都能“与”一切“人直”接“见”面,不论好人、歪人,他都不存一念爱恶心,都以最平而勤恳的心与他们一直相见。即使再怎么刚强难化的众生,他也平平静静的“耐”涵得泰然,护慰得廓然,因此不论他“人”使尽任何极严重的“刺”击或谤毁,都不能使他感到难堪或厌离众生。观音菩萨与一般人最大不同处──视苦为乐,他超特的智与悲,全从这么种坚绝而健极的练磨而扩充为无量的。从无始来的观音菩萨,一心一行地抱持著「视苦为乐”的宗趣,尽于有义苦行中振提增续慈悲而摄储通达智慧,慈行增续得激发不已,智观通达得开豁无滞,所以宁可“舍”弃极乐世界的“极乐”,而到极苦的娑婆世界来教化众生。从大乘行者的共德说,视苦为乐成为菩萨们最积极而热诚的道义、承诺与兑现;菩萨们因为能如此的承诺与兑现,才被称为菩萨的。我们学菩萨道的人,心心念念不忘从有义苦行中猛策自己务必如此承诺而兑现‘菩萨弘誓与佛陀本怀’,才能时时从我们念头上激发而渴效不已,我们才能成为决定性的菩萨与佛陀的代表与化身。肯得决绝地撇脱世俗中一切名闻利敬,如此的代表与化身,才有我们的分!
  三毒重者心敬念,毒解善根成性习;
  习成启众消重毒,众钦人宝称世范。
  法华经上说,贪嗔痴“三毒重者”学了佛法以后,如果能至“心敬念”观世音菩萨圣号,三“毒”就能逐渐减轻,久了则能“解”除;三“善根”(无贪、无嗔、无痴)就这么与日俱增,增得与三善根相应,便“成”为最和善的“性”格,和善得成为必然惯“习”。这种惯习表现得充分,平常与非常,则永不忘失,不忘失佛法的人,对佛陀所嘱咐的一切,时时从念头现起、呼唤,就不肯为自我图谋欲私。这等人敬观音、念观音,敬得极敬,念得深念,深念得了无贪求;一切都为苦难众生回向。观音菩萨的无量广大行,起初都这么开始的。我们敬念观音菩萨,也该重视而认真的学习他的广大行,学久了,“习”性养“成”了慈悲的醇厚心行,发挥弘誓大愿,久而久之,所言所行才能“启”发而感召“众”人,引发出众人的慈悲行愿。这么连锁性的扩充不已,才会实际而普遍地“消”除“众”人的烦恼“毒”根。“众”人对学佛者的口碑,则“钦”叹得莫不出自肺腑。学佛者(不论出家在家),发心展愿做成这么种人,才是“人”中之“宝”,为“世”人效摩得“称”为世间典“范”。
  无尽意施宝珠珞,分作二分奉二佛;
  内充无价诸智宝,智觉智度智无极。
  法华经上又说,“无尽意”菩萨听到释迦佛称叹观音菩萨种种宏深功德,顿时引起了他大喜敬的布“施”心,便把自己庄严自身最“宝”贵的“珠”宝“珞”奉施观音菩萨;但他却不纳受,立刻“分作二分”,一分“供”养释迦“佛”,一分供养已灭度的多宝佛。珠宝璎珞是最有价值、最宝贵的一种世间庄严,观音菩萨为什么不受此供养?因为他“内”心“充”满了“诸”种“无价”的“智”慧之“宝”。有价的世间珍宝,不论其为宝珠或金刚钻,价值终属有限有量,怎也比不上菩萨智宝无价的的大功德。经论上说,真学佛者具有七种法财之宝:一、信法财,对佛法生起净信,从净信中澄清心念而安心。二、戒法财,从戒轨中树立做人标徽,不为邪行邪戒所惑误。三、闻法财,亲近善知识闻熏正法,以正法对治一切偏颇谬妄。四、施法财,以财施解除众生物资穷乏,法施纠治众生的心理颠倒。五、慧法财,从般若慧中体悟了无真我,倡践缘起假我,以展生命大用。六、惭法财,从正理中发增上力,治绝世俗一切爱著,令心自在。七、愧法财,积极地修习无量功德,严斥痴拨(一切因果),远离劣法无恐怖。如上所说,对佛法整体悟入而受用的无量无尽,世间最稀罕的珍宝,就不动心了。
  观音菩萨从大“智”的彻“觉”、大悲的遍济中,做到悲智相应得无量无尽的境地,他才能凭广“度”众生的无著“智”配合著无厌悲,发挥出永“无”底“极”的“普门”大愿。
  梵音妙音海潮音,世世爱语畅群心,
  耳根平阐离三别,三气尽散荡郁阴。
  观音菩萨说法时,音声美妙得犹如“梵音”、“妙音”和“海潮音”一般。大乘经上说,佛说法时有六十四种梵音,“梵”是“清净”的意思,众生一闻到佛说的清净法音,身心中就同灌润了甘露般的清凉。“妙音”是最微妙高雅的韵律,众生闻到此妙雅韵律时,喜敬得脑豁意畅,茅塞顿开。海潮涨落有固定时间,声波雄壮得震醒耳根,这是形容诸佛菩萨所说的无上正法,具有无比的威德,更准确得契理契机,不失时宜。如此的梵音、妙音、海潮音怎么感得的?观音菩萨于因地初发心时,立即坚持而广行十善业道,大乘道中无量的“律仪、善法、饶益有情戒”全都摄涵在十善业中,就中,菩萨对口四善业非常重视,因为菩萨最肯定的唯一天职──续佛慧命;承续慧命的亲因:‘最尊最第一’的般若波罗蜜,将甚深最极甚深的般若波罗蜜,诠演得契合佛意,必须具有无量、无边、无比、无碍的善根善力,始能从最善软的口业中表达得明净充实。因此,大菩萨们对于善业的广积与深修,真是进入一志不怠,一心不忘的极地。从这极地中所诠演的片语只字,发扬无上甚深的无尽妙义,必然地透过了般若波罗蜜,证即得不落能所相待的世俗心路。大乘佛法的整体义涵与理趣,便这么全仗大菩萨最纯净的菩语业弘传而敷衍开去的。观音菩萨与诸佛悲智既融合得一体一味,不用说,他的梵音、妙音与海潮音当然地与诸佛的无二无别。这是他独特的成为“家家观音”的因由。
  由于观音菩萨具备了如上所说的三种语音,所以他生生“世世”都对凡俗众生说最诚挚的“爱语”。这么种的爱语,是他从悲智融和而巧婉善温中吐露出来的法语,许多人听了以后,会将小己的爱著转化为大群的爱护。在“自依见,自依论”引起诤竞最激烈的现代,亟应倡说这么种爱语,藉之以增长祥和气氛,观音菩萨在爱语中劝导与摄化,但他对一切顽劣众生的恶口相加,却愈发以爱语相见相处,这么相见相处久了,许多恶口众生都转为和颜爱语了。就这样,他也成为耳根圆通和六根圆通的大菩萨。圆通,可解释为遍通;观音菩萨从“平”等遍通中“阐”扬佛法,远“离”了三种分“别”:听教化的,不听教化的,或半听半不听的,他都对这些存著一视同仁的平等心。
  当今我们面对的世界,处处都潜伏与遍布于恐怖状态中,务应著力学习,致力发挥观音菩萨的大悲弘誓,因为许多人充满了三种恶气:一、怨气,许多地域中数不尽的人,连最低的物质生活,都缺乏得近于零,濒临著甚至被驱迫著陷入死亡边际,这股漫天遍地的怨气太重了!二、霸气,雄横性操揽著政权的,以‘君临天下’的气焰掩压一切,在这般厉凌威权下,被毒杀被扑灭的太多太惨了!三、凶气,从怨气与霸气酿积的一切问题太严重太普遍,随时随地会爆发出空前的大凶气!这时我们的菩提心,将观音菩萨的大智与大悲,不遗余力的学习而发挥得尽可能的像他(甚至同他)那样,这个世界的“三”种恶“气”才能减轻或“尽”量“荡”除,让这个世界脱离沉“郁阴”险的黑暗现象。
  慈眼注众泯择弃,愿弘悲彻无畏施;
  三施齐修亦除三:为自察他及所为。
  观音菩萨无间地以“慈”悲之“眼”平等的“注”视著一切苦恼“众”生,完全“泯”除了一般的“择弃”心,总是怀抱著无限无偏的普度大心,所以他的悲“愿弘”深,“悲”心遍“彻”,尽从无著“无畏”的大心中尽其所有以布“施”一切众生。他真个做到了财施、法施、无畏施“三施齐修”齐圆的施德了。‘慈眼视众生,福聚海无量’,成为观音菩萨的具体写照与传赞,肯定著慈眼为一切福德根源,我们才有资格学观音菩萨,开张普门而普度一切苦恼者。从大乘道的大悲行说,固须重视而实践大施,但也有不应该的三方面,要知道去“除三”种不可施的:一、“为自”,出家人为了化食及保持“自”己的僧相,一定要有衣与钵;为了得正知见,要需要佛说的经律,如果衣钵经律(“有余当舍”)轻易给了人,则不能保持身份,得正知见。譬如在家人为完成正常学业,除最特殊的情况,不应慨施学费,否则自己便无法完成学业。二、观“察他”人的动机为何,如属心存贪图,则不布施,因为布施了反而增长他的罪业。三、观察对方,如果心存邪恶,强求布施眼睛、心脏等等,那是绝不可以的,经上说‘为小不舍大’,就是为著杜绝非理性的布施,所以佛法的布施决不是漫无原则的,这就得以智慧观察对方的动机“及”所存与“所为”。
  因地初发同泛常,受佛激策数赴感,
  吾侪瞻礼翘首敬,苦学观音更学做!
  观音菩萨“因地初发”心的时候,“同”我们现在一样,只是个“泛常”之人,由于接“受”了“佛”的教授教诫,数数地从勇猛精勤中“激”发“策”励自己,深观智慧,断除自我爱见,实验慈悲,解救众生苦恼;从如此的深观与实验中,上瞻不忘(能效)诸佛德,下化不忍(必济)众生苦,效诸佛之德,济众生之苦的大任,则成为他神圣的使命。
  现在这个世界到处都潜伏或出现著恐怖份子,随时可能爆发危机险象,人类时时在威胁的提警与惊悸中,以大乘行者自期自策的吾人,最应有的积极、热挚与真切的表现,就得尽可能地用心学观音菩萨的悲智,致力发挥他的悲与智,他能精勤地“数”数果决地赶“赴”苦处解救众生苦恼,我们也应紧跟上去这么做。说起来,我们乃是一群“薄地凡夫”,不具备观音菩萨那样的功德福慧,但是上面说过,他初发心时,也同我们一样的泛常,由于发心坚强而广大,从真切中练就了大乘心,如果我们对他那样的坚强、广大与真切看得清、励得决、练得挺(而足),也就能从披肝沥胆、舍己为人中培得上、发得透像他那般的大乘精神了。引发而扩充大乘精神的主因与轨范:悲与智双运的大菩萨。
  观音菩萨正好是大悲大智的标徽,“吾侪”面对此高徽,“瞻礼”得地向他“翘首”效“敬”,学他因地中实践的,从有义的“苦”行而利济一切苦恼有情,“学”习得愈久愈真,智能入念,悲必及时,与观音的悲智逐渐融而为一,观音菩萨的悲智“更”能增强我们的悲智,因此观音菩萨能做的,我们也一分分地能“学”能“做”,如此发得透的决心决行,才是真正念观音、学观音、做观音菩萨的开始哩!
  (庄博慧记)
  摘自《正觉之音》

 
 
 
前五篇文章

曹洞禅法

禅宗临济宗黄龙派传人——克文

禅宗盛行的原因及影响

禅最动人的地方

出离心与菩提心

 

后五篇文章

虚云禅语(续一)

虚云禅语(续)

修行之特朋捷径——“念佛法门”

修禅次第道(一)

天台化法四教“三藏教”之研究──以《教观纲宗》为架构(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