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中国佛教禅净双修思想 《中国民族报》出版日期:2006-12-19 期数:597 圣凯 禅净二宗,禅宗主自力解脱,明心见性,入门扫荡一切,逢佛杀佛,逢祖杀祖,“佛”之一字,亦无安立之地,并以疑为门径,有“不疑不悟”的说法;净土宗则依赖他力救度,以深信为前提,信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实有不虚,发愿往生,一念单提,孜孜念佛不辍,临终得佛接引,往生西方净土。两家的路子似乎是南辕北辙,风格迥然相异,似难兼修或融通。两家人中,互相是非,尤禅宗人低贬净土,不乏其徒。但是若深入两宗的高层次里面,则可见在理论和修持方法上,两家不但可以融通,而且禅宗人兼修净土,大有人在。 从大乘究极义理看,禅宗所欲明见的自心佛性,是真如实相乃至佛的同义词;净宗所念的阿弥陀佛,梵文原义为无量光、无量寿,是对真如实相的形象化,是人格化的表述,净土宗常说:“自性弥陀,唯心净土”,就是说阿弥陀佛、西方净土即是自心的心性的显现。达摩东来,禅宗传入东土而逐渐发展,成为中国佛教八大宗派之一。达摩禅凝神壁观,圣凡一如,原与念佛的方便不同,但从净土宗所修的念佛禅高层次,也须观佛法身、观实相,明见真心佛性,乃至见道证果,才能得上品往生,也有异曲同工之妙。唐代百丈怀海禅师示众法句中说:“修行以念佛为稳当”。 从修行法门的难易来说,净土念佛显得比禅宗更简易有效,更有保障。从唐代以后,随着中国佛教的发展,禅净二宗逐渐有融合的趋势。 真正提倡和鼓吹禅净双修,最有力的是五代末年法眼宗的永明延寿禅师,寿公发愿求生西方,日念弥陀圣号十万声,吴越忠懿王特别为他在永明寺内建西方香严殿。他所撰的《禅宗四料简》,强调禅宗人必修净土,对后世禅宗的影响颇大,其偈说:“有禅无净土,十人九蹉路,阴境若现前,瞥尔随他去。”这就是说参禅即使彻悟,烦恼尚未断除,若不修净土,十人中有九人要于中阴境迷惑,随所现烦恼而受生于六道中。只有“有禅有净土”,参禅开悟兼修净土,才十拿九稳,永明延寿这一教化与善导可说是同一旨趣。元朝以后,中国禅宗几乎是念佛禅,堂堂禅门硕德终日从事念佛。如惟则《净土或问》中说:“合五家之宗派,尽天下之禅僧,悟与未悟,无有一人不归净土者。” 云栖祩宏是复兴禅净二宗的明末佛教界之伟人,著有《阿弥陀经疏钞》、《往生集》、《净土疑辩》等等,莲池大师的禅净同归说是永明延寿禅师禅净兼修思想的发展。他在《弥陀疏钞》中,认为《阿弥陀经》正摄顿教,兼通终教、圆教,由于清凉国师以禅为顿教,所以这就显示了禅净二宗归一。自心即佛,禅宗与净土,其途虽异,归即同一。这是继承永明大师以来的思潮,但以净土同禅为顿教所摄,并且就《阿弥陀经》一心不乱之说分为事理,以理一心为达摩直指之禅,主唱禅净二宗同归,实是伟大创意,禅净双修的思想终于达到圆满的顶峰,大师的功劳永不泯灭矣! 代表中国佛教两极精神的禅净二宗,由互补而互融,由对立而以念佛为净心方便,逐渐兼修而达到禅净同归,可以说是对《文殊般若经》的一行三昧从理论上和实践上作了淋漓尽致发挥。禅净双修及禅净双融的念佛禅,至今仍为中国汉传佛教界禅法的主流,有待于进一步发扬光大。禅净双修的念佛禅还传往海外,直接影响了朝鲜的晚期禅宗和越南的莲宗、日本黄檗宗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