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明学习 内明 净土宗 禅宗 密宗 成实宗 地论宗 法相宗 华严宗 律宗 南传 涅盘宗 毗昙宗 三论宗 摄论宗 天台宗 综论 其它护持
 
 

“三朝公主清修地禅宗尼僧之祖庭”———永泰寺

发布人:admin   下载DOC格式文档    微信分享     

 
 
     

“三朝公主清修地禅宗尼僧之祖庭”———永泰寺之一 “三朝公主”莲座争传贝叶音   
  嵩山灵脉有山之首、山之腰、山之尾,山之尾即为西隅子晋峰、望都峰。二峰下卧永泰寺,寺背倚二峰,又衔大河,傍少林,揽群山起舞,汇林涛作歌,北魏始建,历千年风雨。皇家三位公主出家于此的史实
  ,给这方净土平凡的红墙绿瓦平添了一层神秘而尊贵的面纱。
  3月12日,气温陡降10摄氏度。山寺春雪,落地即化,雪花繁密地飞舞是大自然不经意的奢华。我借了寺里小姑娘四件衣服,穿成个大萝卜,坐在火炉边打瞌睡。游客还是不少,一南方来的旅游团,一团人都兴奋得不行,多半是因为雪。
  永泰寺如同所有的古建筑,看客们深者得其深,浅者得其浅。用市场经济度量,它最大的卖点仍是公主出家。三朝公主为什么出家?出家为什么会选在此处?出家后生活如何?
  清人顾嗣立有一首《永泰寺》,写道:公主乘云去,白云满空山。松风吹秋月,夜夜鸣佩环。飘渺皇姑塔,隐见非人间。御寒滴岚翠,池荒草径闲。宵来小雨过,飞鸟鸣关关。   
  看这样的东西总是让我不满足,前人提供给我们的总是这样的东西。他只说意境,不讲细节。我不知道公主们怎样食宿修行,有无侍女?和宫廷还联络吗?她们对当时的舆论有何微妙影响?会不会引领当时的时尚? 
  这是中国道貌岸然的文学观始然。比如玄奘,人类历史上第一个著名的远行者,他途经十几个国家历时十六年,他和希罗多德一样极其好奇,但没有后者史学家的细致感,玄奘不告诉我们他怎样旅行住宿,如何支付费用,当他凯旋,太宗问起印度的情况,这位法师只愿谈论佛教。
  西方史学家认为“一只鞋子能传达出比一座大教堂更多的信息”,看重细节的力量。在春雪中我游走山寺,希望附丽于民间传说中的一口井、一棵树、一片石,或者一个洞、一面山坡,能和有限的史料与碑刻、石碣一起成为复原场景的细节。因为在诗文情感与地理相结合之外,神话传说、历史故事、宗教思想、民间传说等思想文化与地理的结合,也是珍贵的地理财富,无疑增加了大地的文化含量。
  “尼僧鼻祖”明练荣华弃若无
  在永泰寺出家的第一个公主是转运公主,关于她的记载只有寥寥数语。北魏时期,佛教在中国盛极一时,皇宫内崇佛之风日盛,文成帝之女转运公主信佛极诚,礼佛修道志坚不移,身在京都,不便修行,便在嵩山望都峰前建庵礼佛。嵩山作为帝都洛阳的后花园,两地直线距离70公里,宫廷与佛门似近还远。
  现在,转运公主只是在皇姑楼里留下一尊娟秀而缺乏个性特征的塑像,她是美好与虔诚的,除此之外我们不知道更多的。继她之后在此出家的明练公主可是大大有名,值得大书特书。
  明练,是南朝梁武帝萧衍的女儿,出家后,法号总持,拜佛教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为师,和道育、道副、慧可为达摩四大弟子。
  公主出家,波折重重。第一个难题是达摩坚持不收,说:我传法一字无有,全靠自己去悟。不著书、不讲法,不立文字,也不讲经说法,主张专一坐禅。就是盘膝静坐,要在思想深处苦心练意,闭门思过,自我修养,一切不乱而入定。皇上(梁武帝)信的是小乘佛教,与我传的大乘教无缘分,若在此修炼,怕引起皇上不满,我不能收你为徒。
  明练心意已决,并请比少林寺开寺早四百二十四年的法王寺的释宏德法师讲情,才被收纳。
  第二个难题是明练要住在什么地方?
  达摩说:我赐你法名道迹,法号总持。你是个女的,跟师兄们一起生活起居不方便。就住转运庵,那是北魏文成帝之女转运公主修炼处,现更名转运庵。你是我唯一的女弟子,今后要精研佛法,按佛门规矩,僧徒每天要拜师尊,你住庵里,离少林寺尚有一段距离,每天朝拜很不方便,你回去将大门坐东向西,朝着少林寺方向就行了,这样你可以在庵里朝拜我。
  明练说,多谢师尊关照。
  明练庵是用圆木、麦秸秆泥土搭成,门前野花遍地,周围芳草如茵。庵后望都峰与子晋峰绿树葱茏。明练蔬食粥饭,专注清修。
  梁武帝并不放心,派资政殿御史召她回宫,明练打坐在麦秸秆编制的莲花座上,打了个漂亮手印,说:“我意已决,永不还家。”禅宗法门的修炼是戒、定、慧,要戒除一切不好念头,包括邪念、杂念、意念,定要坐禅不乱,排除一切干扰修身养性,慧要通过修炼开功开悟,看到万事万物构成的因果关系。
  明练修炼的成就,达摩作过评价。据宋代《景德传灯录》和《五灯会元》所记,达摩在少林寺9年以后想回印度,把四大弟子叫来,要他们讲讲各自的心得体会。四人讲完后,达摩评点道:道副得的是我的皮,总持得的是我的肉,道育得的是我的骨,慧可得的是我的髓。
  明练生卒不详,其圆寂后,在子晋峰下建造墓塔,塔碑为赭询望所写。尼总持是佛教禅宗第一女僧,因明练得名的明练寺,是佛教禅宗第一女寺即尼僧祖庭。
  “深山无事,惟闻异域,曾一朵莲开。一鹤西去,荒凉千载,又一苇西来。
  皇兄尼妹,如今俱杳,生意剩屐齿苍苔。古寺翻新,禅心如旧,云树两悠哉。”
  “建刹开山”永泰出家成不朽
  永泰公主出家是佛教禅宗中一件大大有名的事。明代费必兴撰《重建嵩山永泰寺碑记》称,永泰公主出家为尼和达摩面壁、慧可断臂得法同为佛教禅宗中三件大事,可与“五叶敷荣,千花竞秀与三花之树、五衢之禾相辉应”的千古不朽之事。
  话讲得郑重,寺院内外又遍布与永泰有关联的遗迹,说永泰公主的出现是永泰寺走向大发展的一个拐点,一点也不过分。
  现在永泰寺山门的楹联:山前古寺精秀佛陀济世,门内香烟缭绕永泰祝发。皇姑楼的楹联是:公主乘云列仙境,永泰跏趺鸣佩环。再看一副寺内的嵌名联:永不还宫,苦口婆心弘佛旨。泰然削发,晨钟暮鼓度凡人。是人名也是寺名,永泰公主把永泰寺人格化了,寺与人同,历史悠远,身世高贵,身如菩提,心是明镜,不染尘埃。徘徊寺中,你会反复摹想永泰如孤鸿野鹤般的翩然身影,一代公主,为什么出家?又为什么在此地出家?出家之后的生活又是怎样的?
  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孝明帝元诩的妹妹永泰公主在中岳嵩山“出欲入道为尼”。一代公主遁入佛门的原因何在?记者综合有关史料,应当是为献身佛法而奉敕出家,也有深宫避祸的成分。
  南北朝佛事大盛,皇室中人出家侍佛者绝非孤例。北周皇后10人全部信佛,其中出俗为尼者6位,这是个很令人惊诧的数字,这是永泰出家的大背景。永泰的父亲宣武帝和哥哥孝明帝在洛阳的后花园嵩山都有离宫,永泰随父兄到此,被其优美环境和宁静的寺院生活吸引,萌发出家意愿是很自然的事情。为满足妹妹的心愿,孝明帝诏令为妹妹敕建该寺,并允许她“兼度庶女等百有人”为尼。永泰拥有“发执照”的权力,可以大收门徒,从此佛法弘扬。
  民间盛传,她出家后起居由宫女侍奉,吃宫里的“财政拨款”,连日用品包括胭脂粉,都是宫里“福利发放”。永泰公主也很大方,经常把用不完的钱粮搞赈济,扶贫济困献爱心,因此赢得嵩山广大僧俗的一致爱戴。
  至于深宫避祸,当地群众演绎出永泰公主的母亲是邪恶的西宫娘娘,她变着法整治东宫娘娘,后来握住大权不放,变着法整治公主的皇兄,永泰公主和老妈有代沟,看不上她的大奸小坏,又没法子,就出了家。
  这个故事编得曲折复杂,还把永泰寺和太子沟缠绕在一起,差不多是“武则天和她的儿子们的故事”的北魏版加上电影《小花》的古代版。故事里的永泰像个爱国热血青年和“妹妹找哥泪花流”的幼稚少女的混合物。附会于民间传说中的永泰公主和真相又差了多远呢?
  公主出家为什么选择在这里?3月11日,记者采访了有“登封第一嘴”之称的李振忠。李先生75岁,讲话有共鸣音,有成为名嘴的天然条件。他说,嵩山是北魏京都洛阳的后花园,会善寺是公主的祖父孝文帝敕建的,嵩岳寺是公主的父亲宣武帝的离宫,法王寺和公主的哥哥孝明帝极有渊源,在这三所寺院之间建寺,而且此处原就是尼僧祖庭,也有公主出家,很合适。
  古井清影胭脂多少染山川  
  寺里西墙角有一口公主井,石板井台,井口开凿在一块不方不圆的石板上,辘轳井粗麻井绳,旧木桶,葫芦水瓢,往下望,井深10多米,井壁生满几厘米厚的青绿苔藓,井底清水荡漾,是另一重洞天。这口老井实在有味道,一起采访的《古都郑州》的美女记者们嘻嘻哈哈争相打水。这可不是件容易活儿,将木桶有技巧地放落,眼疾手快地拉出,到得井台上一桶变一瓢,仍是甘洌清甜。
  自然有传说。永泰公主出家后,寺院缺少水源,公主和大家伙每日到很远的山外担水。这活儿又苦又累,永泰把这当作“炼魔”的必修功课,坚持不辍。感动了禅宗初祖菩提达摩,他来到永泰寺对公主说:“苦尽甜来,正果得身。”用禅杖往地上一扎,霎时井水上涌。
  天王殿前的石臼与石磨,相传也和永泰公主有关。石臼中石杵已失,石臼臼盆深27厘米,盆沿凹凸不平。石磨就是一盘民间使用的大石磨,磨上刻痕磨损得厉害,确是有年头了。
  这两件东西是永泰公主作为前公主、现寺内住持,仍能和同志们一起进行“革命大生产”的生动见证。
  登封城西行五公里,有道白沙岩石坡,春夏季节,行人路过山坡,衣服泛出好看的胭脂红色,因此人们称这儿是“胭脂坡”。据说永泰公主在寺里修行期间,皇宫里供给她大批胭脂粉,公主的想法是:这些东西,我们出家人自然用不着,要是施舍给民间,富家女子自是不缺,贫女忙劳作还忙不过来,要这些东西没用。罢,弃了它罢。便将其统统抛撒到山坡上。从此以后……
  依照我的想法,作为一所敕建的皇家寺院,永泰寺得到当时政府的高度支持,享有种种特权,永泰公主作为寺内第一“CEO”,极有背景的操盘手,佛学上的修为不见其高(应该不如明练),但当时寺院规模空前,尼僧至少百余人。她极大地提升了永泰寺的影响和号召力,同时也极大提升了尼僧们的地位。
  永泰寺之名始见于唐中宗李显神龙二年(706年)七月廿五日,嵩岳寺都维那僧道莹上奏朝廷,说明练寺已整修竣工,“请以永泰为名,特望度僧27人”。自此,明练寺从创建到易名永泰寺,共经历了185年。自兹以后的1000多年香火传承中,名字一直没变。  
  “三朝公主清修地禅宗尼僧之祖庭”———永泰寺之二 莲花灯照永泰终有殿炉香   
  3月10日,我于永泰寺“挂单”,夜宿山寺,静极,一夜乱梦扰人,想自己还是俗人,难明“无我无人,明心见性”的佛门纶音。
  尼僧一日两课,晨为加持,晚为忏悔。3月11日的晨课,凌晨3点半,打板惊不醒我这梦中人。3月11日下午5点半,我随寺内尼僧一同晚课。共3尼,一老居士,两孩童,和我。晚课一小时。
  5点半,天时昏昏,大雄宝殿西边殿角有暗淡日光灯管,所有佛菩萨面前都燃了三炷香。开始,长篇念诵,起坐跪拜绕殿行走,仪式繁复井然。动作我是依样画葫芦,念诵我一句不会也不懂,只听懂一句“一切有情皆忏悔”,惊心动魄。两孩童都是寺里收养的孤儿,男孩呆傻,敲木鱼,在复杂的仪式中节拍不乱,极为灵动。女孩妙音不过10岁,记性过人,长达一个小时的念诵她字字清楚。仪式中与我相视时,粲然一笑。
  这一声佛号,一声钟,一声鼓,一声木鱼,一声磬,谐音盘旋在宇宙,解开一小颗时间的尘埃,收束了无数世纪的因果。这是星海里的光彩,大千世界的音籁……
  沧桑流变千余年尼僧传法
  中国佛教史上最早的尼僧是东汉时的阿潘,之后数量渐多。西晋建兴年间,净检在洛阳城西边建竹林寺,此为中国佛教尼寺之始。建兴年间(313—316),她听到佛法后心有所动,就想出家。当时中原一带还没有比丘尼,于是她去求见西域僧人智山。智山说:“尼戒大同小异,不得其法,必不得授。尼有十戒,得从大僧受。”净检与另外24人剃发从智山受十戒,并在宫城西门建立竹林寺,作为共同修行之所,以净检为师。后来,高僧昙摩竭多建立戒坛,净检等四人登坛受戒,正式成为比丘尼。
  之后在洛阳、南京、五台山、峨眉山、九华山等地先后出现尼僧寺院。漫漫历史长河中,佛教或兴或衰,有的尼僧寺院早已荡然无存,如洛阳竹林寺,早已遗迹难寻。还有些尼僧寺院变为男女僧皆可居住的十方、子孙丛林,如河南郏县明眼寺。只有永泰寺从北魏正光二年(521年)建寺至今,都是由女僧传法,至今未改。这在永泰寺现存唐及以后的碑碣及史志中都有记载。
  明练、永泰之后,隋文帝杨坚对寺院“重加修复后,又度尼廿一人”,专为皇帝“以崇景福”。这是御用。隋文帝在此还建有大舍利塔一座,这座塔早已不在,同时建的嵩山大法王塔舍利塔却屹立至今。
  唐代初年,尼僧代代相替。唐太宗贞观年间即公元629年,因明练寺位居深山,朝廷怕女僧遭受歹人侵扰,敕令把明练寺迁徙到嵩山北麓、距洛阳很近的偃师县平川地区。唐神龙二年即公元706年,嵩岳寺僧道莹向朝廷奏道:“闻此故寺依山带水,形胜幽栖,不假多工,便堪居住,请以永泰为名,特望度僧27人。”将寺院重新迁回故址,恢复旧制,除建有佛殿和尼僧住室外,还增建门楼、浴室、食堂、藏经阁和数座大塔,并铸造一口2000公斤的大铜钟。唐中宗李显又下圣旨从西安、洛阳两地选配大德名尼50人到永泰寺修行。代宗李豫时期又铸大铁钟一口,钟身铸满铭文,钟文由崔巨撰文,房集书。到北宋时,此钟依然完好。李清照的老公赵明诚编撰的金石专著《金石录》中曾记载此钟。自此,永泰寺“檐宇四绕,回廊复周。风铃夜警,声声流解。”便是到唐武宗“会昌灭法”时,对永泰寺的影响也并不大。永泰寺自三朝公主开始,官方色彩始终浓重。
  五代至北宋时期,永泰寺尼僧传灯记录资料很少,但建筑规模仍有扩大。永泰寺现存十余件精美的建筑物石构件便是宋代扩建永泰寺的实物例证。金代,永泰寺增建了一座重要建筑千佛阁,阁上每一块砌砖的外侧面均雕有六龛佛像,多达千块,故称千佛阁。此阁今日已毁。
  元代,禅宗在宗法思想影响下,他们的法子、法孙代代相传,也采用中国封建社会的家族组织形式,少林寺和尚起名,也按世俗依字排辈方法,并预先排定70个字,70字世谱,第一为“福”字,因此有了元代初年的福裕和尚。少林寺的辈数,是从福裕开始排列的。永泰寺历史上是少林寺下院,地理上与少林寺共处一个完整环境空间,一个是佛教禅宗祖庭,一个是佛教禅宗尼僧祖庭。少林寺使用70字谱后,永泰依从。
  元代,永泰寺有名尼僧是和公与圆公。和公,拜少林寺足庵肃公为师,与少林寺两任住持古岩就公禅师为师兄弟。
  和公死后,建塔少林寺塔林,现“和公山主之塔”犹存。圆公为永泰院主,死后归葬少林寺塔林,“永泰院主圆公之塔”保存完好。
  明清永泰寺一直香火不断。明成化年间,永泰寺又开始修复,郏县明眼寺僧圆秀来嵩山,见寺院荒凉,泣而叹言道,真佛祖之地也,今若此。遂开始了艰难的修复工程,修复了总持殿。之后有圆敬在圆秀修复的基础上持续修复,基本维持了唐宋以来永泰寺的小唐格局。
  道光末年至清朝末期,永泰寺仍有“湛”、“寂”辈尼僧延续香火。1936年后刘敦桢见到的90多岁的老尼就是“寂”字辈的最后一位比丘尼,她的徒弟淳柱,1949年之后仍住寺中,她应该就是记者采访过的盛清和老人的姑姑。
  1949年以后,佛教沉寂。
  大志婵娟屈玉荣舍身建寺
  1993年,永泰寺遇到了一个传奇的女子———屈玉荣,她改变了永泰寺,而永泰寺也改变了她以及她家族的命运。为了永泰寺“恢复性重建”,她投入了上千万的资金,倾家荡产,债台高筑。她的大姐已为此出家为尼。
  3月11日晚课结束,我随从中年女尼衡成、老居士(大家都喊她“老菩萨”)回偏殿围炉聊天,这才惊异地发现,衡成出外云游的师父延君———寺里的当家尼姑,竟是屈玉荣的大姐。在寺里住了多年的居士“老菩萨”是屈玉荣的母亲。
  屈玉荣,河南新密人。家中9个孩子只有她是文盲,从小受歧视的她长大后却做成了大生意,挣了钱。记者未采访到屈玉荣,只见到她云游各处寺院的许多照片:慈眉善目,一朴素极了的中年妇人。难以想象她会有这份心胸、这么大手笔的行动。
  1991年7月。屈玉荣到少林寺游玩,偶然从当地朋友那里听到“永泰寺”的名字,便跑来看看:青砖灰瓦黄土墙,天王殿剩了三面墙,大雄宝殿是三间烂砖房,菩萨像在外头露着,彩色都没了。唐碑埋在污泥里,被牛、羊踩来踩去。屈玉荣看得心疼,开始想做点好事,修修这个公主出过家的千年古寺。
  然后开始投钱。50万,加到120万,再加到200万。修复古建的工程难度、耗用资金、牵扯精力,大大超过了她的想象。1996年一期工程竣工,修复了山门、天王殿、中佛殿、皇姑楼、围墙等主体建筑。落成典礼上,省有关部门及登封市市委、市政府的领导前来祝贺,对屈玉荣给了高度的评价和肯定。
  钱还在投,庙还在修,屈玉荣自己的钱全砸进去,亲戚的钱借遍。亲友抱怨:你把我们从富裕户变成了困难户。银行贷款300多万。屈玉荣进退两难。非常不情愿地下决心走市场化经营,但是……郭昱庆———屈玉荣的独子叹息说:前期就是想着做个善事,根本没打算市场化运作,不然也不至于这样被动。就是后来卖门票,我妈也是非常反对。
  郭昱庆,七一年人。也曾是身家百万的老板,为了母亲,厂关了,公司关了,饭店关了,坐骑从公爵王换成小面包,自1999年以后,接手了母亲的全部工作。他第一次上山,一看这兔子不拉屎的地方,满地污水和牲口屎,他的车底盘低,根本过不来,郭昱庆掉头就走。1999年之后,郭昱庆结束城市生活,真正在山上住下,屈玉荣则四处云游学习。从学习名字开始,如今屈玉荣已能初步读写。她还想办孤儿院,专门收养女孩子。
  屈玉荣的大姐屈玉萍,不放心妹妹屈玉荣,便同母亲一起上山照顾她。屈玉萍为寺院修复出了大力,“没有哪个屋顶没上去过”。上山几年对佛教的认识日深,丈夫过世之后,在少林寺二祖庵剃度在永梅师父名下,在安徽九华山正式受戒,出家为尼。
  至于老母亲,1993年就过来陪屈玉荣,长期在此,早已以庙为家。
  一座寺院改变了一个家族的命运。
  娑罗花淡功德路诚意无限
  永泰寺大雄宝殿前,有一棵奇异的佛树———娑罗树。树高20多米,我去时片叶皆无,只是枝柯纵横凌空,气势夭矫。想象春深之时,娑罗树郁郁苍翠,历
  史上一代代尼僧清影跏趺,可是有几个人能得见弥陀佛呢?千古一悲歌!
  相传佛祖无忧树下降生,菩提树下成佛,娑罗树下涅?。这棵娑罗树,据传是永泰公主于公元521年出家为尼,手捧树苗,亲植于此。
  当时树苗栽在皇宫五朝门外,不死不生。永泰公主捧着树苗问佛祖:我放在哪?佛祖说:随时随地。公主放在月台上,活了。五百年长成一把伞。永泰寺老的大雄宝殿曾建在树下,树阴盖顶,老百姓把这树叫做佛祖的凉伞。
  看图片,遥想佛树枝繁叶茂的景致。娑罗树穗有七叶,花如小塔,花形如豆,白如绒,气芬芳。花能泡茶。但登封人不喝。“登封人好大胆,逮住凉水喝两碗。”每年收花十几二十斤,施舍给香客。我喝了几日,味淡得似有若无。
  寺中人讲,这个树能兆吉凶,逢大灾之年花事极盛,像预警。
  娑罗树实在是很美的树。据《南方周末》报道,夏季,常有嵩山上学武的外国人花个门票钱,到树下取静打坐。
  坐于娑罗树下石凳上,春雪中的寺院无人迹,静无声。耳边厢回响的是《红楼梦》中惜春判词———《惜花悟》:将那三春看破,桃红柳绿待如何?把这韶
  华打灭,觅那清淡天和。说什么
  天上夭桃盛,云中杏蕊多,到头来谁见把秋挨过?则看那,白杨村里人呜咽,青枫林下鬼吟哦;更兼着连天衰草遮坟墓。……
  似这般生关死劫谁躲过?闻说
  道西方宝树唤婆娑—————上结着,长生果。
  寺后通往山上皇姑洞,有一条蜿蜒在杂树丛中的小路,长1000多米,宽能容两人并行,碎石块掺水泥,这条路叫功德路。是1999年六七月份寺里的上万信众用了两个月自发修建的。
  上万信众,最大的82岁,最小的是小学生,自带干粮,睡在寺后唐塔下。呆上一两个星期或三五天不等。为了不破坏地貌,石头全是从山下运来的,寺里化缘化来了20吨水泥。“干活的全不是劳力”,用塑料袋一袋水、一袋水泥、一袋石子往山上运,工地上佛号一片,笑声一片。有包工头说,就算让我们做,也做不了那么快。
  让一座寺院真正活起来,有呼吸吐纳的不是喧哗的游客,而是僧人。永泰寺尼僧很少,除早晚课,你见不着她们,但我仍能感受到她们的气息与存在。莲花,是佛门的花,《三世因果文》讲,相貌端庄为何因,前世鲜花供佛人。永泰寺内莲花处处,那精美绝伦的莲花灯座已被河南博物院收藏,大雄宝殿前高高灯架上的数十盏莲花烛灯烛影摇曳,宝殿内供佛的莲,高高飘扬的经幡上的莲,拜垫上刺绣的莲,层层翠绿叶片包着粉红花瓣,乡土鲜艳。寺内写经堂中,一小型佛像前拜垫上,总卧着一只睡猫,猫的身子下面还是莲的图案。恍然中,寺院里千年清修的尼僧们化身为莲,于真如性,普施庄严,佛所赞叹,获福无量

 
 
 
前五篇文章

真禅法师与玉佛寺的佛教文化事业

上海沉香阁导游词(慈云禅寺)

论观音信仰的中国化

佛教与轮回

佛教与感应

 

后五篇文章

净土第五代祖师------少康大师

禅宗与华严的综合倡导者——从应慈老法师到真禅法师

“真禅法师与当代佛教”

无尽的追思 玉佛寺纪念真禅法师圆寂十周年

日本律宗初祖鉴真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