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仁波切可以讲讲时间这个概念么?时间与心的关系?
2014-9-7|159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如何升起并增长真正的勇气和信心?
2014-9-7|149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您建议中老年人皈依后如何修行?
2014-9-7|229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怎么才能修行得神通?
2014-9-7|211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请问家人难以接受学习佛法的伴侣,强烈抵触甚至行为过激,要远离家人或黙默承受?
2014-9-7|232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请问愤怒和厌烦的根源是什么?强烈的情绪如何修止呢?
2014-9-7|325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身和心有怎样的关系?
2014-9-7|183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请问佛弟子在日常生活中应该如何与人相处,做到随顺众生?应该如何对治嗔恚?
2014-9-7|608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因为自己的无知...请问我还有救嘛,我该怎么办,好害怕。
2014-9-7|199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请问您的新电影什么时候能看到?期待啊!!
2014-9-7|167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请问您如果现在没有上师指导,是否可以自己找相关的知识修习?在学习和择业上可否得到您的建议?
2014-9-7|221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作为凡夫,如果不出家要修出离心,如何做到舍弃今生? 不工作?不结婚?不生孩子?
2014-9-7|361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出家之前需要做什么减少违缘?
2014-9-7|213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我看到许多信徒像崇拜明星一般去崇拜上师,请问您怎么看这种崇拜?
2014-9-7|228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请问上师,如何才能见到您呢?
2014-9-7|185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您对中国大陆的佛弟子有什么寄语,我们该如何闻思修行,以及影响帮助到周围的人。
2014-9-7|329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如何才能有效的对治自私和嫉妒?
2014-9-7|210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想问您如何在繁琐的日常生活中做到时刻忆念上师,忆念佛法呢?
2014-9-7|173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工作中我总是无法摆脱世俗的做法,比如会为了工作请吃饭,喝酒...
2014-9-7|176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明觉和本然觉性有什么不同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初学者应如何学修佛法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加持”的意义
2014-9-7|230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净治罪障的方式
2014-9-7|164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上师们的“分别心”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如何理解“万物皆由此心造”
2014-9-7|272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如何看待恐怖片
2014-9-7|177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道友间相互诽谤的过失
2014-9-7|198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闭关修行对修行者的意义
⊙ 昂江扎西仁波切答:金刚结
2014-9-7|201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怎么找适合自己的法门,是不是要发愿?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如何在迷乱的社会里寻找自我?
2014-9-7|153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现代女性学习佛法要注意什么?
2014-9-7|223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2012年12月21日是否是世界末日?
2014-9-7|188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上师是否必须是藏传佛教的?
2014-9-7|184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有人问临终时是否应该捐赠器官?
2014-9-7|420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日食月食行善是否增长功德?
2014-9-7|423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如何在忙碌的生活中时刻忆念上师和佛法?
2014-9-7|157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有人问如果上师不具格并毁坏佛法,我是否可以不具嗔心告诉他人远离他?
2014-9-7|279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如果我发现上师不具格,离开他是否破戒,是否需要征得他的同意?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有些人在学佛时会说很多大道理,生活中却伤害他人,请仁波切给他们一些建议。
2014-9-7|204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如何对治自私与嫉妒?
2014-9-7|189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为什么要在日常生活中时时保持觉知?
2014-9-7|193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如何修菩提心?
2014-9-7|182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是否有轮回存在?
2014-9-7|174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西方净土是存在还是方便说?
2014-9-7|140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能否推荐一些学佛的好书?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在家学佛的人该不该炒股?
2014-9-7|300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怎样让上师找到你?
2014-9-7|246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对中国弟子提些要求吗?或者建议。
2014-9-7|170
⊙ 宗萨钦哲仁波切答:这个世界所有一切,到底是唯心的?还是客观存在的?
2014-9-7|178
即以此功德,庄严佛净土。上报四重恩,下救三道苦。惟愿见闻者,悉发菩提心。在世富贵全,往生极乐国。 五明学佛网(www.wmxf.net),文章总访问量: 华人学佛第一选择 (2020-2030)